• 324.50 KB
  • 2021-06-23 发布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部分 选修模块 环境保护练习 中图版选修6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环境保护 ‎1.(2017·河南九校一模)玛纳斯河发源于天山北麓,北流注入玛纳斯湖,长约450千米,上游水急多峡谷,下游平原坦荡,河曲发育。新中国成立后,玛纳斯河流域兴修水库,渠灌事业迅速发展,成为著名的棉粮产地。玛纳斯河流域由于面积大。用水单位多,流城内生态环境现已遭到了严重破坏。下图为玛纳斯河流域局部示意图。‎ 简述玛纳斯河流域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解析:根据材料提示“玛纳斯河流域由于面积大,用水单位多,流域内生态环境现已遭到了严重破坏”可知,过度利用水资源,导致土地荒漠化严重,在低洼地方,不合理灌溉还会引起土壤盐碱化。根据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采取具体治理措施。‎ 答案: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 建立流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机构,合理分配水资源;改进耕作和灌溉技术;调整作物结构,发展耐旱作物等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在灌区建立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合理灌溉,减少大水漫灌。‎ ‎2.(2016·高考海南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冬虫夏草主要生长在青藏高原海拔3 ‎000米以上的地区,其采挖时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每年采挖过程中大量草地被践踏和碾压,采挖结束后到处都是裸露的松散泥土和土坑。‎ 简述大规模采挖冬虫夏草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根据材料提示,冬虫夏草主要生长在青藏高原海拔3 ‎000米以上的地区,海拔高,生态环境脆弱,破坏后很难恢复,其采挖时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对其他植被破坏严重,每年采挖过程中大量草地被践踏和碾压,加剧草场退化,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采挖结束后到处都是裸露的松散泥土和土坑,导致土层结构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答案:(生态环境脆弱,破坏易,恢复难。)植被破坏;草场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层结构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水分涵养能力下降;水旱灾害发生频率加剧;鼠害等生物灾害易发。‎ ‎3.(2017·山东临沂一模)下图示意某段高速公路沿线土壤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及风向频率。‎ 4‎ 概述该段公路沿线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解析:图示重金属浓度由高速公路向两侧递减;东西两侧相比,东侧大于西侧,可推测重金属来自高速公路,而高速公路只能是汽车尾气排放;另外从风向频率图可看出,该地盛行偏西风,则东侧浓度较大可能是尾气中重金属被风吹到公路东侧较多的缘故。‎ 答案:特点:距离公路越远,含量越低;公路东侧含量高于西侧。‎ 原因:公路沿线土壤重金属主要来自汽车尾气;距公路越近,接受的尾气越多;东侧位于盛行西风(最大风频)的下风向,接受的汽车尾气较西侧多。‎ ‎4.(2015·高考福建卷)下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不同时期人口数量和耕地、湿地面积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区域湿地面积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该区域保护湿地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读图能力,根据图示可以看出湿地面积逐年减少,而伴随湿地面积减少的是人口的增多和耕地面积的增加。由此可见,湿地的减少是人口增长带来的对耕地需求的增加、城镇化建设用地的增加、人类开发湿地的结果。第(2)题,保护湿地的措施:一方面是非工程措施(加强保护湿地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等),另一方面是工程措施(恢复湿地,即退耕还湿)。‎ 答案:(1)特点:湿地面积减少。原因:由于人口增长,耕地需求增加;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提高,建设用地需求量增大,促使人类大幅度开垦湿地。‎ ‎(2)退耕还湿;建立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应重视湿地保护;提高群众保护湿地的意识。‎ ‎5.(2015·高考山东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4‎ 锯泥是石材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石粉与水的混合物。我国北方某石材生产基地每年产生大量锯泥,其堆放占用了大片土地。石粉质地细、难处置,大风时易漫天飞扬,雨天则随雨水流入河道。近年来,某企业在该基地利用锯泥生产加气砖,加气砖质量轻,保温效果好,是一种新型建筑材料。下图为锯泥生产过程及利用示意图。‎ 从资源、环境的角度分析该企业利用锯泥生产加气砖的积极意义。‎ 解析:材料提示锯泥占用大片土地,产生大气污染和水污染,而利用锯泥生产加气砖,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减少了废弃物排放,节约土地资源,减轻环境污染。‎ 答案:实现废弃物回收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占用土地,节约土地资源;加气砖保温效果好,节省能源;减轻空气污染;减轻水污染。‎ ‎6.(2017·青岛模拟)霾,空气中因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下图为广州地区雾、霾日的长期变化趋势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1954~2006年广州地区雾、霾天日数变化的主要特点。‎ 逆温是指对流层中出现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偏高的现象。‎ ‎(2)简要分析逆温条件下更容易形成霾天气的原理。‎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雾日数变化不大,霾日数整体呈上升趋势,且变化较大。第(2)题,逆温条件下空气对流运动减弱,污染物不易扩散,更容易形成霾天气。‎ 答案:(1)雾日数与霾日数的整体变化大致同步。雾日数的变化相对平稳。霾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1978年之后,霾日数显著增多;变化起伏大;1999年左右达最大值,超过200天。‎ ‎(2)在正常情况下,近地面大气气温高、高空气温低,容易形成对流运动,污染物从气温高的低空向气温低的高空扩散,逐渐排放到大气中。逆温现象下,低空的气温低,空气不易对流,导致污染物不能及时排放出去。‎ ‎7.(2017·太原二模)下图中的M湖是南美洲最大的湖泊,湖岸四周牧场连片,湖区渔业资源丰富,除盛产鱼虾外,湖岸水产养殖业发达。为方便湖底石油的开采及出口,人们将连接外海的水道拓宽、挖深并定期清淤,现可通行远洋油轮。近年来,这个巨大的“聚宝盆”陷入了水质恶化的困境。‎ 4‎ 结合材料,简要分析M湖水质恶化的原因。‎ 解析:注意文字材料中提及:湖区水产养殖业发达、湖底石油开采,则会有养殖业和石油开采、运输带来的水质下降;图示湖岸城市众多,则城市生活污水排入会造成污染;同时湖泊北部与海洋相连,会造成水体盐度升高。 ‎ 答案:人工拓宽北部入海水道,加剧海水倒灌,导致湖水含盐量增加;石油开采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石油渗漏,导致湖面油污增加;湖区发展养殖业产生的残饵、湖岸畜牧业发展中产生的废弃物,以及周围城市生活污水等随河流排入湖泊,使湖水水质恶化。‎ ‎8.(2017·福建龙岩5月综合测试)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2016年初,江苏某学校迁入新址后,493名学生先后被检查出皮炎、血液指标异常等情况。专家调查发现新址附近新开挖地块曾经是化工厂旧址,土壤污染严重,污染物成分与学生疾病直接相关。‎ ‎(1)简析学校附近有污染的地块引发学生疾病的主要途径。‎ ‎(2)土壤污染比大气污染、水污染危害更大,请说出其理由。‎ 解析:第(1)题,我们可以从土壤污染进行分析,污染物在土壤中,在开挖地块以后,使得土壤中的污染物释放到大气中,刺激学生皮肤(或被学生吸入);土壤中的染污物造成水体污染,这些物质如果通过饮用水也可以进入人体;再者蚊虫会吸收污染物(或者身体上附带污染物),再把污染物传播给学生。第(2)题,土壤污染常常不易被察觉,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人们很容易发现,很快得到重视,有关部门也会及时进行治理。土壤污染污染物附着在土壤中难以被清除(污染物在土壤中扩散净化速度比在大气中或水中慢);土壤中污染物通过自然界的物质循环,污染地下水、地表水和大气;土壤中的污染物被农作物吸收,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和动物。土壤污染的治理难度更大。‎ 答案:(1)开挖地块,使得土壤中的污染物释放到大气中,刺激学生皮肤(或被学生吸入);土壤中的污染物造成水体污染;有害物质为蚊虫吸收(或附着),蚊虫把污染物传播给学生。‎ ‎(2)土壤污染常常不易被察觉,污染物附着在土壤中难以被清除(污染物在土壤中扩散净化速度比在大气中或水中慢);土壤中污染物通过自然界的物质循环,污染地下水、地表水和大气;土壤中的污染物被农作物吸收,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和动物。‎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