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00 KB
  • 2021-06-23 发布

高二物理机械波的教学设计和教案示例 新课标 人教版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机械波的教学设计和教案示例 ‎ ‎ 一、教学设计 ‎“机械波”是物理教学中的难点,也是一个重点。以前学生学过之后,往往反映“机械波”枯燥乏味,抽象难懂。检讨以前的教学设计,我发现问题的症结在于学生在机械波方面的感性知识贫乏,在力学的综合应用上群体差异较大。针对这种情况,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我做了以下尝试:构建真实的问题情景,提供全面的学习资源,形成过程的动态组织。两年来,5位老师在14节课的实践中,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构建真实的问题情景 为让学生在问题情景中感受、体会而获得知识,我构建了这样一系列问题情景,构成本节课的主线:‎ ‎(1)猜想一下,什么是机械波?‎ ‎(2)你能不能用绳(长‎8m左右的花线)创造出机械波?‎ ‎(3)操作、观察、认识机械波。操作、观察、认识机械波时,你想想你有没有疑问,有没有问题需要大家一起讨论、分析、解决?‎ ‎(4)分析和解决自己的和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 ‎2、提供全面的学习资源 在设计“机械波”这节课时,我不是把大量时间放在讲解上,而是放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各种学习资源上(学生操作实验仪器,观察实验现象,相互讨论实验中、教材上的问题等);把精力集中在简化学生利用学习资源时必须经历的实际步骤上。‎ ‎3、形成过程的动态组织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基本开放,这里没有一成不变的时间顺序,只有大量的案头准备。我的宗旨是时刻洞察学生的学习进程,时刻贯彻追求案头准备和教学现场应变有机结合的观点,动态地组织教学,努力使课堂教学更丰富、更深刻、更全面、更有特色。‎ 动态地调控课堂心理气氛,对于增强教学效果,其作用微妙而奇特。‎ 动态地控制知识的数量、难度与传递速度,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保证教学目的的实现。14堂试验课表明:构建真实的问题情景,有利于学生在45分钟内自主地开展学习活动;提供全面的学习资源,有利于诱发学生思维,突出知识的发生、形成和发展的教学过程;形成过程的动态组织,有利于使教学过程处于一种最佳的输出与接受的“匹配”状态。这样的课堂教学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同等的参与机会,可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提供成功的机会,从而使学生获得真正意义上的主动。‎ 二、教案及部份教学实录 教学课题:机械波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机械波是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是传递机械能的一种方式。‎ ‎(2)了解横波和纵波的特点。‎ ‎(3)养成实事求是分析实际问题的习惯,加深对唯物观点的理解。‎ 教学仪器:‎ ‎(1)两根‎8m左右长的电线(花线)。‎ ‎(2)作某一质点标志用的绸带2条。‎ ‎(3)纵波、横波演示器 课的类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1、提问讨论,引入课题 ‎(1)河中静止地浮着一只排球,怎样拿到它?‎ 学生回答实录:‎ a、用竹杆挑 b、用篮球撞它,碰撞时将能量传递给它。‎ c、将石块扔入水中,让水波将排球推向岸边。(2)、水波能将排球推向岸边吗?‎ 完成机械波的学习后,能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机械波。‎ ‎2、新课教学 a、绳波 将两根花线分别在两走廊的地面上形成横波,先由老师示范,后由学生操作。‎ b、演示纵波 ‎(2)通过观察、操作你有什么疑问需要大家一起讨论、分析、解决,请提出。‎ ‎(3)试讨论分析、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以下教学过程的计划及实施,均贯彻追求案头准备和课堂应变有机结合的观点,相机施教。以下3点为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 ‎(1)为什么介质中某一点发生的振动能向各个方 分析 a、介质→大量质点→相邻质点间有相互作用力。b、振源→受迫振动→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 演示:用波动演示器重复分析过程。‎ 归纳 a、机械波: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过程。‎ b、形成条件:‎ ‎①要有振源。‎ ‎②各质点之间有相互作用力。(插问:如果把绳子切成一截一截,使端点那一截发生振动,能产生波吗?)‎ ‎③前后两质点的振动有一定的时间差。(插问:各质点同时向上运动,同时向下运动,能否形成波?)‎ c、特点:‎ 各质点作受迫振动(有振源)。质点总是“模仿”振源一方的紧邻质点的振动。‎ ‎(2)质点在波的传播方向上有没有迁移?为什么说波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①你能设计一个实验说明上述问题吗?‎ ‎②学生操作实录:学生将红绸布条结在形成波的绳上、弹簧圈上;将波的演示仪上的纽扣涂成其它颜色,以示该质点在波的传播方向上无迁移,也示该质点获得能量。③结合学生的设计、操作,从受迫振动的动力谈振动形成的传递,从动力的做功谈能量的传递过程。‎ ‎④归纳 a、波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b、质点在波的传播方向上无迁移。(插问:沿绳子向前传的机械波跟一条蛇的前进是否相同?)‎ ‎(3)试找出绳波与弹簧波的最大区别:‎ 横波 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波峰、波谷)‎ 纵波 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密部、疏部)‎ ‎3、巩固练习 ‎(1)你现在能解决“排球问题”了吗?‎ a、讨论。‎ b、水波不能将排球推向岸边,是溅起的水花,把湖面上的排球击向岸边;否则,又何必连续投石呢!‎ ‎(2)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如下图所示,已知此列波向左传播,试问:a、b、c三质点的运动方向?‎ ‎4、小结:‎ ‎(1)机械波是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的。‎ ‎(2)波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3)机械波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