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30 KB
- 2021-05-22 发布
2026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508)
盗传必究
一、判断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1. 语言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符号结构系统,按其构成成分来说,包括音、形、义三个方面。(X )
2. 咳嗽声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也是语音。(X )
3. 语言发展最重要的生理基础是人类的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发展。(V )
4. 研究表明,一般从 1 岁开始,婴儿才真正理解成人语言。(X )
5. 重叠音出现是儿童早期语言发展的重要现象,是婴儿说话所呈现特殊的“小儿语”式发音。(J )
6. 识字是阅读活动的最基本的要求,所以幼儿在识字前是不具备阅读能力的。(X )
7. 倾听是幼儿语言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种行为能力,在幼儿阶段,培养儿童倾听行为是十分重要的。
(V )
8. 把“妈妈”理解为仅指自己的妈妈,这是儿童理解词义的特化现象。(X )
9. 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语言形式、语言内容和语言运用三方面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V )
10.复述是发展幼儿独白语言的一种教育方式,是我国幼儿园语言教育中颇具特色的一种教育内容。
(X )
11. 早期阅读主要是帮助幼儿从口头语言向书而语言过渡的前期阅读和前期书写准备。(V )
12.在谈话活动中,教师要做示范,给幼儿一些提示,及时纠正幼儿说话时用词造句的错误。(X )
13.讲述的语言要求比谈话的语言要求高,并旦建立在一般交谈的语言基础之上。(V )
14.儿童文学作品是指那些浅显的的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X )
15.语言教育活动是幼儿自发地观察、模仿学习语言的过程。(X )
16.阅读区具有以下三种功能:提高儿童的阅读水平、为有计划的阅读活动做准备、培养幼儿对图书 的兴
趣。(J )
17.幼儿语言教育的具体活动目标是指某一具体的教育活动中要达到的目的,一般由专门的机构制订。
(X )
18. 示范模仿法是指教师通过自身的规范化语言,为幼儿提供语言学习模仿的榜样,让幼儿始终在良 好的
语言环境中自然地模仿学习。(V )
19.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评价的主要方法有:观察评估法、作品分析法、谈话法、档案评估法等等。
(V )
20.在体育教育活动中渗透语言教育,可以让儿童在爬、跳、胞等一系列活动中,多观看教师的示范 动作。
(X )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21.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主要是研究学前儿童语言获得、语言学习和语言教育的过程。
22. 早期阅读环境包括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
23. 0-3 岁是儿童语言真正形成时期,也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阶段。
24. 婴儿在发音上表现出的特殊策略常常有:省略音、替代音、重建音。
25. 谈话情境的创设,常见方式有:用实物或直观教具创设谈话情境、用语言创设谈话情境、用游戏 或表
演的形式创设谈话情境。
26.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方法一般有:示范模仿法、视听讲做结合法、游戏法、表演法、练习法等。
27. 听说游戏包含的语言教育目标具有具体性、练习性、含蓄性的特点。
三、问答题(前 3 题每小题 5 分,后 1 题 10 分,共 25 分)
28. 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答:(1)语言是一种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而发
展,在人类社会之外是没有语言的,社会属性是语言最为基本的一种属性。
(2)在人类的交际工具中,语言是最重要的。人类的交际工具除语言外,还有文字、旗语、红绿灯、 电报
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以及手势、表情等。文字记录语言,处于从属地位,是最重要的辅助交际 工具。旗
语、电报代码、数学符号等交际工具,大多是在语言和文字的基础上产生的,且在特定领域内为 社会服务,使
用的范围相当狭窄。体态语只能作为辅助交际工具,代替不了语言交际的功能。
29. 如何让孩子多通道地参与欣赏文学作品?
答:(1)作品欣赏与教学媒体相结合。
(2)作品欣赏与音乐活动相结合。
(3)作品欣赏与游戏结合。
(4)欣赏作品与美术活动相结合。
30. 如何对 0 至 3 岁的孩子开展早期语言教育活动?
答:(1)为婴儿提供良好的言语示范和榜样。
(2)培养儿童多看、多听、多说、多练的好习惯。
(3)开展早期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4)随时帮助婴儿正确使用语言。
31. 专门性语言教育有什么特点?
答:专门性语言教育是指遵循语言教育规律来组织的学习活动,侧重提供幼儿以语言为对象的学习机 会,
是实现语言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是组织和传递语言教育内容的实施环节,是落实语言教育任务的具 体手段,
是教幼儿学习语言知识,教幼儿学习语言形式,教幼儿学习语言运用技能的过程。
(1)语言教育活动是有目的的语言学习过程。语言教育活动是有目的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语言环境, 有明
确的指向性。这种有目的性体现在各层各类的目标中,通过各项目标的实现,使全体儿童的语言都能 得到同等
的发展。
(2) 语言教育活动是有计划的语言学习过程。其它非正式的语言学习是没有计划的、随意的,幼儿从 中
所吸收到的语言信息材料一般也是支离破碎的,对于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必然是不全面的。专门的语言 教育活
动是一种有计划的语言学习过程,这种“有计划”集中体现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
(3) 语言教育活动是有组织的语言学习过程。语言教育活动是一种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的语言学习过 程。
在这种有组织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注意幼儿已有的语言经验,并在此基础上,为幼儿提供新的语言经 验,使幼
儿通过学习,将新的语言经验转化为已有的语言经验。由此循序渐进,使幼儿的语言不断得到发 展。
四、案例评价(共 15 分)
32.运用本课程所学知识,从目标的达成程度、活动内容和形式的适合程度、活动内部要素的协调程 度、
效果分析四个方面对所给的语言教育活动案例进行分析评价。要求不少于 400 字。
小班文学活动《想长脚的石头》活动实录
(一) 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我们小二班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想认识它吗?
幼:想。
师:这位小客人躲起来了,你们看它躲在哪里?哦,原来它躲在这里呢!它是谁呀?
幼:小石头。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
(二) 看 pptl,认识小石头。
师:谁来说说这块小石头是什么样子的?
幼:小石头是圆圆的。
师:说的真好,还有谁想说小石头的样子?
幼:小石头是不高兴的。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小石头是不高兴的?
幼:因为它的眉毛是皱起来的。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那谁能说说小石头为什么不高兴吗?
幼:因为它想妈妈了。
师:有可能。谁还有不同的想法?
幼:因为它没有脚,也没有手。
师:是的,你猜对了。这块小石头很想跟小朋友一样走来走去,到别的地方看看,可是它没有脚,大 家能
帮它想想办法吗?
幼:给他画一双脚。
幼:我抱着它,到别的地方去。
幼:可以帮它滚一下。
师:小朋友都很会想办法,那我们看看这块小石头用了什么办法。
(三)观察讲述 PPT 内容,理解故事内容,体会小石头未实现愿望时伤心的心情和实现愿望后的喜悦 心
情。
(1)观察 PPT2-6,猜想故事内容,体会小石头未实现愿望时伤心的心情。
1 看 PPT2
师:小石头用了什么办法呀?
幼:小石头用了借脚的办法。
师:小石头向哪些动物借了脚?
幼:向小鸡、小猫、螟蚣借脚。
2 看 PPT3
师:小石头是怎样向小鸡借脚的?它会对小鸡怎么说?
幼:小鸡,你把脚借给我,好吗?
幼:小鸡,你把脚借给我用一下,好吗?
师:你们说得很好,我们大家也来说一说好吗?
幼:好。
师幼:小鸡,你把脚借给我,好吗?
师:小鸡把脚借给小石头了吗?
幼:没有。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幼:小石头还是不高兴的。
幼:小鸡的手放在头上,好像是摇摇手说不可以。
师:小朋友很聪明。小鸡不肯借脚,它会对小石头怎么说?
幼:我不借。
幼:不好。
幼:不行。
师:我们一起来演演小石头向小鸡借脚,好吗?
幼:好。
师:那我和女孩子演小鸡,男孩子演小石头。
(师和幼分角色演这一段,特别提醒男孩子说小石头的话。)
师:刚才,大家演得不错。那么小石头又向谁借脚了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3 看 PPT4
师:小石头向谁借脚?
幼:小石头向小猫借脚。
师:小石头是怎样向小猫借脚的?
幼:小猫,你把脚借给我,好吗?
师;你再说一遍,我们一起来学学他的话,好吗?
幼:好。
(大家一起学说:小猫,你把脚借给我,好吗?)
师:小猫把脚借给小石头了吗?
幼:没有。
师:谁来说说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幼:小猫是不高兴的,小石头也是不高兴的。
师:是的,从小猫和小石头的表情上,他们都是皱着眉头的可以看出来,是吗。那么,小猫不肯借石 头,
会说什么?
幼:不行。
师:我们把这段也来演演好吗。
幼:好。
师:这次女孩子演小石头,男孩子演小猫。
(男女分角色演,特别提醒女孩子说小石头的话。)
师:小猫不肯借脚给小石头,小石头又向螟蚣借脚,我们看看螟蚣借脚给小石头了吗?
4 看 PPT5
师:小石头是怎样向螟蚣借脚的?
幼:娱蚣,你把脚借给我,好吗?
幼:螟蚣,你有那么多脚,借给我两只,好吗?
师: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好吗?
(师幼共同说:螟蚣,你有那么多脚,借给我两只,好吗?)
师:螟蚣把脚借给小石头了吗?
幼:没有。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幼:小石头、螟蚣都是不高兴的。
师:嗯。那螟蚣会怎么对小石头说?
幼:不行。
师:我们把这段演一演。这次我来演小石头,你们演螟蚣。
(师幼演这一节。)
5 看 PPT6,体会小石头未实现愿望时伤心的心情。
师:为什么小鸡、小猫、螟蚣都不肯借脚给小石头?
幼:借给小石头,他们自己会没有脚,就不能走路了。
师:螟蚣,有那么多脚,为什么也不肯借脚给小石头?
幼:借给小石头,它会流血的。
师:小石头,借不到脚,你们看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幼:不同兴。
师:那么小石头不高兴会说什么?
幼:唉,为什么他们都不肯借给我脚呢?
幼:要是我自己能长出脚来,就好了!
师:那谁能演演伤心、不高兴的样子吗?
(个别演、集体演)
(2)看 PPT7,猜想故事内容,体会小石头实现愿望时喜悦的心情。
师:你们看,这里小石头是怎样的表情?
幼:高兴的。
师:你们能说说小石头这里为什么会变得高兴了?
幼:因为它被一位小朋友捡到了,做成了项链。
师:为什么小朋友捡到做成项链,小石头很开心呢?
幼:因为它不再孤单了。
幼:因为它可以跟着小朋友到处去了。小朋友到哪里,它就跟着到哪里。
师:是的,小石头跟着小朋友,会跟小朋友一起干什么呢?
幼:会跟小朋友一起去玩。
幼:会跟小朋友一起上幼儿园。
幼:会跟小朋友一起看电视。
师:嗯,大家想得很好。小石头长出脚了吗?
幼:没有。
师:小石头没有长出脚,那它实现愿望了吗?
幼:实现了。
师:为什么?
幼:因为它是小朋友的项链,小朋友到哪里,小石头也会到哪里。
(四) 完整欣赏故事
师:下而,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故事,故事题目是《想长脚的石头》。
(看看 PPT8,听老师完整讲故事。)
(五) 想象活动
师:故事中的小朋友帮助小石头实现了,到处去走走看看的愿望。如果是你,你想带小石头去哪里? 干什
么?
幼:我想带小石头去南京玩。
幼:我想带小石头到幼儿园玩滑滑梯。
幼:我想带小石头去肯德基店里吃东西。
师:希望大家有机会带着自己喜欢的石头到处去走走、看看。
附录:
故事《想长脚的石头》
有一块小石头,光溜溜,圆乎乎,就像小鸟生的蛋。小石头看到别人走来走去,心里很羡慕。
“小鸡,你把脚借给我好吗? ”小鸡摇摇头,不肯把脚借给小石头。
“小猫,你把脚借给我好吗? ”小猫摇摇头,也不肯借脚。
螟蚣爬过来,小石头说:“螟蚣大哥,你有那么多脚,借给我两只好吗? ”螟蚣摇摇头,还是不肯把 脚
借给小石头。
“唉,我自己要是能长出脚来该有多好啊!”小石头多么想到处去看看。
“呦,多漂亮的小石头! ”一个小朋友走过来,拣起了小石头。他把小石头做成项链,挂在脖子上。
小朋友看电视,小石头跟着一起看。
小朋友唱歌,小石头在那里静静地听。
小朋友嚼泡泡糖,小石头闻着泡泡糖的香味儿。
小朋友到哪里,小石头也就到了哪里,跟着小朋友,小石头就像自己长了脚一样。
答:目标的达成程度:幼儿基本都能通过观察图片,读憧画而,理解故事,体会小石头未实现愿望时 伤心
的心情和实现愿望后的喜悦心情。还能根据画而进行猜想,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目标达成程度较好。
内容和形式的适合程度:活动内容和形式完全适合。内容安排上重点突出,对幼儿原有的语言、认知 和社
会经验估计准确。活动环节设计清晰,以问题为中心引导幼儿层层深入地寻找答案,教师以支持者身 份鼓励幼
儿看和说,让幼儿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习到了知识。活动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内容组合变换形式,看 课件、表演、
听故事等设计动静结合,能激发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
内部要素的协调程度:活动氛围轻松自由,学习环境宽松快乐,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很浓。活动准备 充分,
把幼儿活动材料上的小图片做成了课件,这对于喜欢看大图书的幼儿来说更具吸引力。师生、生生 互动的原则
体现得比较明显。但在本次活动中激发胆小幼儿大胆讲述方而需进一步加强引导,个别胆小的 孩子参与率不是
很高,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注意,考虑到全局,使每个幼儿都有表现的机会。
效果分析:语言活动效果达到新纲要的指导要点。教师注重“以幼儿为本”,幼儿的主动性发挥得较 好。
教师在引导幼儿的过程中,如果能留更多的时间让幼儿思考,幼儿的主动性会发挥得更好。
五、根据所给材料设计活动方案(共 20 分)
33.要求:(1)设计应符合语言教育目标和幼儿年龄发展特点;(2)任意选择一种活动类型设计相应的 活
动方案,可提炼“材料 2”主题设计谈话活动或听说游戏方案,可围绕“材料 2”设计讲述活动、文学 作品学
习活动或早期阅读活动方案;(3)方案结构完整,包含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4) 按照活
动设计与实施的步骤列出活动过程每一环节的要点。
材料 1:小幼儿语言教育目标
第一,谈话活动。学会安静地听同伴说话,不随便插嘴;喜欢与同伴交谈,愿意在集体而前讲话;能 听憧
并愿意说普通话;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围绕主题谈话,能用短句表达自己的意思;初步学习常用的 交往语言
和礼貌用语。
第二,讲述活动。能有兴趣地运用各种感官,按照要求去感知讲述内容;理解内容简单、特征鲜明的 实物、
图片和情景;愿意在集体面前讲述;能正确说出讲述内容的主要特征或主要事件;能安静地听老师 或同伴讲述,
并用眼睛注视讲述者。
第三,听说游戏。乐意参加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大胆地说话;发准某些难发的音,初步掌握方位词及 人称
代词,学习正确运用动词;在游戏中尝试按照规则运用简单句说话;养成在集体活动中倾听别人讲话 的习惯,
能听懂并理解较简单的语言游戏规则。
第四,文学作品学习活动。喜欢欣赏文学作品,愿意参加文学活动,对文学作品的语言感兴趣;能初 步感
受文学作品的语言美,知道故事、诗歌和散文是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学习理解文学作品的情节内容 或画而情
节,能用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在文学作品原有基础上扩充想象, 仿编诗歌、
散文中的一句或续编故事结尾。
第五,早期阅读活动。喜欢看书,知道看书的基本方法,能初步看憧单幅儿童图画书的主要内容;能 用口
头语言将儿童图画书的主要内容说出来,开始感受语言和其他符号的转换关系;对文字感兴趣,能在 成人启发
下认读最简单的文字;在活动中以描图画的方式练习基本笔画。
材料 2:比小手
是
小手小手洗一洗,
小手小手搓一搓,
小手小手擦一擦,
小手小手拍一拍,
小手小手伸出来,
比比谁的小手白。
答:(本题无统一答案,按所设计方案符合要求的程度酌情给分。)
要求:(1)设计应符合语言教育目标和幼儿年龄发展特点(见试题材料 1);
(2)活动类型应为文学作品学习、讲述活动、谈话活动、听说游戏活动、早期阅读活动中的一种;
(3)方案结构完整,包含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
(4)按照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步骤(见所附材料)列出活动过程每一环节的要点。
附:活动过程一般步骤
文学作品学习设计与实施的步骤:
(1)初步感知文学作品;
(2)理解体验作品经验;
(3)迁移作品经验;
(4)创造性想象和语言表述。
讲述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步骤:
(1)感知理解讲述对象;
⑵运用已有经验自由讲述;
(3)引进并学习新的讲述经验。
谈话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步骤:
(1)创设谈话情境,引出谈话话题;
(2)鼓励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
(3)引导幼儿围绕中心话题逐步拓展交谈内容;
(4)教师隐性示范新的谈话经验。
听说游戏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步骤:
(1)创设游戏情景,引发幼儿兴趣;
(2)交待游戏规则,明确游戏玩法;
(3)教师指导幼儿游戏;
(4)幼儿自主游戏。
早期阅读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步骤:
(1)幼儿自己阅读,
(2)师幼共同阅读;
(3)围绕阅读重点开展活动;
(4)归纳阅读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