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2.83 KB
- 2021-04-25 发布
西药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二)-33-1-2
(总分:37 分,做题时间:90 分钟)
一、药剂学部分(总题数:0,score:0 分)
二、最佳选择题(总题数:24,score:24 分)
1.用于评价靶向制剂靶向性的参数是
A.粒径分布
B.包封率
C.峰浓度比
D.载药量
E.渗漏率
【score:1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2.下列有关浸出方法的叙述,哪条是错误的
A.渗漉法适用于新鲜及无组织性药材的浸出
B.浸渍法适用于黏性及易于膨胀的药材的浸出
C.浸渍法不适于需制成较高浓度制剂的药材浸出
D.渗漉法适用于有效成分含量低的药材浸出
E.制剂浓度高低是确定渗漉速度的依据之一
【score:1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
3.药物排泄的主要途径是
A.肾脏排泄
B.唾液排泄
C.胆汁排泄
D.乳汁排泄
E.肠道排泄
【score:1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
4.下列有关生物利用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A.饭后服用维生素 B2 将使生物利用度降低
B.无定形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大于稳定型的生物利用
度
C.药物微粉化后都能增加生物利用度
D.药物脂溶性越大,生物利用度越差
E.药物水溶性越大,生物利用度越好
【score:1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从剂型中到达体循环
的相对数量和相对速度。生物利用度与药物吸收有密
切关系,维生素 B2 为主动转运的药物,饭后服用可
使维生素 B2 随食物逐渐通过吸收部位,有利于提高
生物利用度。为了提高生物利用度,可对难溶性药物
进行微粉化处理,但水溶性药物微粉化处理并不能提
高生物利用度。药物经胃肠道吸收,符合一级过程,
为被动扩散吸收,药物脂溶性越大,吸收越好,生物
利用度愈高,而不是愈差。水溶性药物通过生物膜上
的微孔吸收,水溶性大小不是决定生物利用度的条
件,而是浓度大小。许多药物具有多晶型现象,分稳
定型、亚稳定型和无定形。无定形药物溶解时不需克
服晶格能,所以溶解度大,溶解速度快,吸收好,常
为有效型。所以无定形药物生物利用度大于稳定型。
5.关于膜剂错误表述是
A.膜剂系指药物溶解或分散于成膜材料中或包裹于
膜材料中,制成的单层或多层膜状制剂
B.膜剂的优点是成膜材料用量少、含量准确、稳定
性好、配伍变化少、适用于大多数药物
C.常用的成膜材料是聚乙烯醇(PVA)
D.可用匀浆流延成膜法和热塑制膜法等方法制备
E.膜剂中可用甘油、丙二醇等为增塑剂
【score:1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膜剂及其相关概念。膜剂是
指药物溶解或分散于成膜材料中或包裹于膜材料中,
制成的单层或多层膜状制剂。膜剂的优点是:①无粉
末飞扬;②成膜材料用量少;③含量准确;④稳定性
好;⑤吸收快,也可控速释药。其缺点是载药量少,
只是用于剂量小的药物。重用成膜材料是 PVA、
EVA。膜剂可用匀浆流延成膜法和热塑制膜法等方法
制备,常用的增塑剂有甘油、丙二醇、山梨醇等。
6.下列哪种物质不能作混悬剂的助悬剂
A.西黄芪胶
B.海藻酸钠
C.硬脂酸钠
D.羧甲基纤维素钠
E.硅皂土
【score:1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作为混悬剂助悬剂的主要条件是助悬剂必
须是亲水性的,水溶液具有一定的黏度。根据
Stockes 公式,V 与 η 成反比,η 越大,V 越小,可
减小沉降速度,增加混悬剂的稳定性。助悬剂被微粒
吸附,也增加微粒的亲水性,进而增加混悬剂的稳定
性。硬脂酸钠不具有混悬剂的条件,不能作助悬剂。
7.脂质体制备方法不包括
A.注入法
B.超声波分散法
C.界面缩聚法
D.逆相蒸发法
E.冷冻干燥法
【score:1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本题考查软膏剂常用附加剂。水包油型乳
剂基质外相含有大量水分,贮存时易霉变,可加入防
腐剂羟苯酯类(尼泊金类)。
8.下列哪一条不符合散剂制备方法的一般规律
A.组分数量差异大者,采用等量递加混合法
B.组分堆密度差异大时,堆密度小者先放入混合容
器中,再放入堆密度大者
C.含低共熔组分时,应避免共熔
D.剂量小的毒剧药,应制成倍散
E.含液体组分,可用处方中其他组分或吸收剂吸收
【score:1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9.根据 Stockes 定律,混悬微粒沉降速度与下列哪一
个因素成正比
A.混悬微粒的半径
B.混悬微粒的粒度
C.混悬微粒的半径平方
D.混悬微粒的粉碎度
E.混悬微粒的直径
【score:1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10.片剂辅料中的崩解剂是
A.乙基纤维素
B.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
C.微粉硅胶
D.甲基纤维素
E.甘露醇
【score:1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片剂制备需加入崩解剂,以加快崩解,使
崩解时限符合要求。常用崩解剂有干淀粉、羧甲基淀
粉钠、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
泡腾崩解剂等。本题中只有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是崩
解剂。
11.以下哪一条不是影响药材浸出的因素
A.温度
B.浸出时间
C.药材的粉碎度
D.浸出溶剂的种类
E.浸出容器的大小
【score:1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12.大多数药物吸收的机制是
A.逆浓度差进行的消耗能量过程
B.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
动过程
C.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
动过程
D.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
移动过程
E.有竞争转运现象的被动扩散过程
【score:1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
13.固体分散体的验证方法不包括
A.容量法
B.热分析法
C.X 射线衍射法
D.红外光谱法
E.核磁共振法
【score:1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
14.头孢噻吩钠的氯化钠等渗当量为 0.24,配制 2%滴
眼剂 100ml 需加多少克氯化钠
A.0.42g
B.0.61g
C.0.36g
D.1.42g
E.1.36g
【score:1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
15.胶囊剂不检查的项目是
A.装量差异
B.崩解时限
C.硬度
D.水分
E.外观
【score:1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胶囊剂分为硬胶囊和软胶囊,不论哪种胶
囊,按药典规定需检查外观、水分、装量差异、崩解
时限等。但硬度不是检查胶囊剂的质量指标。
16.比重不同的药物在制备散剂时,采用何种混合方
法最佳
A.等量递加法
B.多次过筛
C.将轻者加在重者之上
D.将重者加在轻者之上
E.搅拌
【score:1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调制散剂时,由于药物的比重不同,在混
合过程中比重大的药物由于受重力作用而下沉,使散
剂混合不均。所以在混合时应将比重大的药物加于比
重小的药物上面,混合时可将其均匀混合。
17.作为热压灭菌法灭菌可靠性的控制标准是
A.F 值
B.F0 值
C.D 值
D.Z 值
E.Nt 值
【score:1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
18.对维生素 C 注射液错误的表述是
A.可采用亚硫酸氢钠作抗氧剂
B.处方中加入碳酸氢钠调节 pH 使成偏碱性,避免肌
注时疼痛
C.可采用依地酸二钠络合金属离子,增加维生素 C
稳定性
D.配制时使用的注射用水需用二氧化碳饱和
E.采用 100℃流通蒸汽,15 分钟灭菌
【score:1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维生素 C 注射液属不稳定药物注射液,极
易氧化,故在制备过程中需采取抗氧化措施,包括加
抗氧剂(NaHSO3).调节 pH 至 6.0~6.2,加金属离子
络合剂(EDTA-2Na),充惰性气体(CO2)。为减少灭菌
时药物分解,常用 100C 流通蒸汽 15 分钟灭菌等。维
生素 C 注射液用碳酸氢钠调节 pH 偏碱性,极易氧化
使其变黄。
19.经皮给药制剂基本组成不包括
A.控释膜
B.药物贮库
C.促渗层
D.黏附层
E.背衬层
【score:1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20.口服剂型在胃肠道中吸收快慢顺序一般认为是
A.混悬剂>溶液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
B.胶囊剂>混悬剂>溶液剂>片剂>包衣片
C.片剂>包衣片>胶囊剂>混悬剂>溶液剂
D.溶液剂>混悬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
E.包衣片>片剂>胶囊剂>混悬剂>溶液剂
【score:1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
21.下述哪种方法不能增加药物的溶解度
A.加入助溶剂
B.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C.制成盐类
D.应用潜溶剂
E.加入助悬剂
【score:1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加助悬剂是提高混悬剂稳定性的重要措
施,它可增加混悬液介质的黏度.并被吸附于混悬微
粒的表面增加其亲水性,有利于减小微粒的沉降速度
和聚结,增加混悬剂的稳定性。但不能增加混悬粒子
的溶解度。
22.下列物质中,对真菌和酵母菌具有较好抑制力的
是
A.对羟基苯甲酸乙酯
B.苯甲酸钠
C.苯扎溴铵
D.山梨酸
E.桂皮油
【score:1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
23.下列哪项符合多剂量静脉注射的药物动力学规律
A.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是(Css)max 与(Css)min 的算术平
均值
B.达稳态时每个剂量间隔内的 AUC 等于单剂量给药
的 AUC
C.达稳态时每个剂量间隔内的 AUC 大于单剂量给药
的 AUC
D.达稳态时的累积因子与剂量有关
E.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是(Css)max 与(Css)min 的几何平
均值
【score:1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
24.热原的主要成分是
A.异性蛋白
B.胆固醇
C.脂多糖
D.生物激素
E.磷脂
【score:1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三、配伍选择题(总题数:10,score:13 分)
A.Zeta 电位降低
B.分散相与连续相存在密度差
C.微生物及光、热、空气等的作用
D.乳化剂失去乳化作用
E.乳化剂类型改变
造成下列乳剂不稳定现象的原因是
【score:2 分】
分层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分层是指乳剂中油相密度小于水相,当油
相以微粒状态分散于水相后,形成均匀分散的乳剂。
但乳剂在放量过程中,由于密度差,造成分散相粒子
上浮,称为分层,乳剂分层后,经振摇仍能恢复均匀
的乳剂.故 25 题答案应选 B。转相是指乳剂类型有
O/W 和 W/O,转相是由 O/W 乳剂转变为 W/O 或由 W/O
转变为 O/W 型。主要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使乳化剂的
类型改变所引起的。故 26 题答案应选 E。酸败是指
乳剂中的油,含有不饱和脂肪酸,极易被空气中的氧
氧化.或由微生物、光、热破坏而引起酸败,故 27
题答案应选 C。絮凝是指乳剂具有双电层结构,即具
有 Zeta 电位,当 Zeta 电位降至 20~25mV 时,引起
乳剂粒子发生絮凝,故 28 题答案应选 A。
转相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酸败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絮凝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
A.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B.单硬脂酸甘油酯
C.大豆磷脂
D.无毒聚氯乙烯
E.乙基纤维素
【score:1 分】
(1).可用于制备脂质体【score:0.50】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制备脂质体所用辅料主要有磷脂和胆固
醇,磷脂是脂质体形成不可缺的辅料。故 29 题答案
应选择 C。缓释片有骨架型、渗透泵型及膜控型等。
膜控型主要是在可溶性药物片剂外包一层不溶性薄
膜,在胃肠道中由于胃肠液进入片剂中,药物溶解后
通过膜孔而扩散于胃肠液中,被黏膜吸收。乙基纤维
素、硝酸纤维素等均可作为膜控缓释片的包衣材料,
故 30 题答案应选 E。
(2).可用于制备膜控缓释片【score:0.50】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乳剂不稳定的原因是
A.分层
B.转相
C.酸败
D.絮凝
E.破裂
【score:1 分】
(1).Zeta 电位降低产生【score:0.50】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
(2).微生物作用可使乳剂【score:0.50】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写出下列处方中各成分的作用
A.醋酸氢化可的松微晶 25g
B.氯化钠 8g
C.吐温 80 3.5g
D.羧甲基纤维素钠 5g
E.硫柳汞 0.01g
【score:1.50】
(1).渗透压调节剂【score:0.50】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药物为难溶性的,所以需加入氯化钠调节
药液渗透压值,减小对眼黏膜的刺激性。常用渗透压
调节剂为氯化钠。故 33 题答案应选 B。本题是醋酸
氢化可的松滴眼液的处方,为混悬型滴眼液。醋酸氢
化可的松是水难溶性药物,必须使用微晶,才能制成
微粒大小在 50μm 以下的混悬型滴眼剂。醋酸氢化可
的松为主药。故 34 题答案应选 A。在混悬型滴眼剂
中,为增加主药的亲水性,需加入润湿剂,如吐温
80 等,这有利于混悬型滴眼剂的稳定性。故 35 题答
案应选 C。
主药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
(3).润湿剂【score:0.50】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空胶囊组成中各物质起什么作用
A.成型材料
B.增塑剂
C.遮光剂
D.防腐剂
E.增稠剂
【score:1 分】
(1).山梨醇【score:0.50】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
(2).对羟基苯甲酸酯【score:0.50】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
A.氟利昂
B.可可豆脂
C.Azone
D.司盘 85
E.硬脂酸镁
【score:1.50】
(1).软膏剂中作透皮促进剂【score:0.50】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软膏剂有局部和全身作用之分。软膏中的
药物穿透皮肤进入体循环可发挥全身作用。为增加药
物的吸收,软膏剂中常加入透皮吸收促进剂。常用透
皮吸收促进剂有月桂氮草酮、丙二醇、尿素等。故
38 题答案应选 C。制备片剂时,为增加颗粒流动性,
防止黏冲、减小片剂与模孔间的摩擦力,需加入润滑
剂,常用润滑剂有滑石粉、硬脂酸镁等,故 39 题答
案应选 E。栓剂基质种类很多,脂肪性基质常用可可
豆脂、半合成脂肪酸酯等。故 40 题答案应选 B。
(2).片剂中作润滑剂【score:0.50】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3).栓剂中作基质【score:0.50】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
A.山梨酸
B.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C.甲基纤维素
D.微粉硅胶
E.聚乙二醇 400
【score:1 分】
(1).片剂中的助流剂【score:0.50】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
(2).片剂中的薄膜衣材料【score:0.50】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
A.聚乙烯吡咯烷酮溶液
B.L-羟丙基纤维素
C.乳糖
D.乙醇
E.聚乙二醇 6000
【score:1.50】
(1).片剂的湿润剂【score:0.50】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某些药物和辅料本身具有黏性,只需加入
适当的液体就可将其本身固有的黏性诱发出来,这时
所加入的液体就称为湿润剂。如蒸馏水、乙醇等。故
43 题答案应选 D。崩解剂是促使片剂在胃肠液中迅速
裂碎成细小颗粒的物质,从而使主药迅速溶解吸收、
发挥疗效。如干淀粉、羧甲基淀粉钠、低取代羟丙基
纤维素(L-羟丙基纤维素)等。故 44 题答案应选 B。
某些药物本身没有黏性或黏性不足,需加入某些黏性
物质使其黏合在一起,这种黏性物质称为黏合剂。如
淀粉浆、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羟丙基纤维素溶液、
聚乙烯吡咯烷酮溶液等。故 45 题答案应选 A。
(2).片剂的崩解剂【score:0.50】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
(3).片剂的黏合剂【score:0.50】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
为下列制剂选择最适宜的制备方法
A.共沉淀法
B.交联剂固化法
C.胶束聚合法
D.注入法
E.重结晶法
【score:1 分】
(1).β-环糊精包含物【score:0.50】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2).固体分散体【score:0.50】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
A.泛制法
B.搓丸法
C.A 和 B 均用于
D.A 和 B 均不用于
E.离心制丸法
【score:1.50】
(1).制备蜜丸【score:0.50】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蜜丸是指药材细粉以蜂蜜为黏合剂制成的
丸剂。根据药材细粉和蜂蜜的性质,既可用搓丸法也
可用泛制法制备蜜丸。故 48 题答案应为 C。滴丸剂
系指固体或液体药物与基质加热熔化混匀后,滴入不
相混溶的冷却液中,收缩冷凝而成的丸剂。因此滴丸
的制备只能用滴制法,而不能用搓丸法和泛制法。故
49 题答案应为 D。搓丸法是将药物细粉与适宜赋形剂
混合,通过制丸块、丸条、切割、滚圆等过程制备丸
剂的方法,一般不用润湿剂,该法多用于制蜜丸。而
泛制法在制丸过程中常用润湿剂,多用于制备水丸、
糊丸、浓缩丸及水蜜丸等。所以泛制法常用水、酒、
醋、蜜水、药汁等为润湿剂制丸。故 50 题选 A。
滴丸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
(3).用水、酒、醋、蜜水、药汁等为润湿剂制丸
【score:0.50】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
相关文档
- 医学考试-中级主管护师基础知识-112021-04-25 19:43:1023页
- 医学考试-肾内科学练习试卷12021-04-25 19:39:0419页
- 医学考试-中医主治医师-442021-04-25 19:36:3823页
- 医学考试-外科学基础(五)-22021-04-25 19:36:0546页
- 医学考试-核医学技术相关专业知识-2021-04-25 19:26:3945页
- 医学考试-主任及副主任护师-762021-04-25 19:22:2921页
- 医学考试-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师专2021-04-25 19:12:3547页
- 【医学考试】初级护师相关专业知识2021-04-25 19:01:5426页
- 医学考试-临床实验设计2021-04-25 19:01:3277页
- 医学考试-肝胆病证(五)-22021-04-25 18:59:00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