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8.00 KB
- 2021-05-24 发布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八 文化的作用与文化发展
考情分析
考点
考情分析
文化与社会
从命题内容看,考查的重点有: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如何对待文化的多样性、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从考查形式看,以选择题为主,也有主观题。
在复习备考中要注意:
(1)
结合文化产业发展的实例等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
(2)
保护文化遗产是命题的热点,尤其注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3)
结合国家领导人引经用典、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等,理解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
(4)
以中外文化交流、文化创新的实例等为背景,考查文化的多样性、文化交流、文化创新等知识。
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文化创新
体系构建
考点一 文化的作用
考点精析
1
.
文化对国家社会的作用
(1)
文化的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
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3)
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考点精析
2
.
文化对人的作用
(
影响
)
(1)
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
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
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4)
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
两重性:先进、健康的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反动、腐朽没落的文化则会把人们引向歧途。
考点精析
温馨提示:
文化对人的影响给我们的启示
(1)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启示我们要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人们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2)
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和两重性,启示我们要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能力,自觉接受健康向上文化的熏陶,增强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
(3)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启示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考点精析
温馨提示:
从不同角度把握文化的作用
(1)
从文化的性质看:不同性质的文化其作用不同。优秀文化可以促进经济、政治的发
展,对人生起到积极的塑造作用,落后、腐朽的文化则会起到消极、阻碍作用。
(2)
从不同主体看
①
对国家: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
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②
对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根基。
③对个人: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
方式;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可
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考点精析
知识链接:
文化作用在文化生活模块中的具体体现
(1)
文化交流: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一个民族生
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2)
传统文化: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3)
中华文化: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
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4)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增强国际竞争力、坚持
社会主义道路。
(5)
先进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风尚,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6)
精神文明: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误区诊断
1
.
优秀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起决定作用。
(
)
2
.对于文化环境的影响人是无能为力的。
(
)
3.
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
(
)
4.
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
)
误区诊断
5
.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
(
)
6
.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
)
7
.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
(
)
误区诊断
提示
1.
×
优秀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但并不起决定作用。
2
.
×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个人主动参与的过程,个人可以防止不良文化环境的影响。
3
.
×
文化本身是一种精神力量不是物质力量,但它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4
.
×
经济是基础,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
5
.
×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
6
.
×
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7
.
×
经济是文化的基础,但文化并不是经济的派生物,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答题模板
受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启示,某县政府和企业把“文化车间”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并积极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政府和企业这样做的理由有
① “文化车间”建设能够丰富职工的精神世界
② “文化车间”建设会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
③人们的精神产品源自物质载体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离不开特定的文化环境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B
拓展升华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文化对人的影响。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文化对人的影响离不开特定的文化环境,这些都是政府和企业建设“文化车间”这样做的理由。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这说明“文化车间”建设不会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②不选
;
人们的精神产品源自实践,而不是物质载体,③的说法错误。
拓展升华
某国际学术期刊的封面,用中国山水画形象地表现了中国某生物研究组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山顶代表体细胞状态;连接各山顶的桥代表小分子,能够促进各山顶之间的衡越;山水中的小舟代表转基因方法,通过不同的路线实现重编程。采用绘画形式表现科学研究成果反映了
A.
科学与艺术具有相通性
B.
科学与艺术都来自于创新思维
C.
科学与艺术都可以提高人的精神素养
D.
艺术的传播需要借助科学的力量
A
拓展升华
解析:
本题考察的知识点是文化的表现形式。用山、桥、小舟之间的联系代表体细胞与小分子、基因之间的联系,这体现了科学与艺术具有相通性,
A
项正确;科学与艺术来自于社会实践,
B
项不选;材料并没有表明科学与艺术都可以提高人的精神素养,
C
项不选;材料表明科学的传播需要借助艺术的手法,
D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本题答案选择
A
。
拓展升华
文博会是文化产业的“大观园”。
2016
年
5
月
12
日
,
第十二届中国
(
深圳
)
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隆重召开。文化创客馆的设立
,
金融、科技、旅游、体育、时尚等元素与文化联动的新业态的集中亮相
,
赋予了本届文博会全新的意义。材料体现了
A.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
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C.
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
D.
文化为经济提供方向保证
A
拓展升华
解析:
本题考察的知识点是文化和政治、经济的关系。文化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是借“文化交易”来发展经济,这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
A
项正确;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B
的说法错误;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
C
项不选;文化有正误之分,文化为经济提供方向保证的说法是不科学的,在材料中也没有体现,
D
项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
A
。
拓展升华
许多科学家在回忆成长经历时
,
都会提起他们青少年时代读过的
《
十万个为什么
》《
趣味物理学
》《
物理学的进化
》
等科普作品,正是这些科普作品激发了他们对于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埋下了科学的种子。材料表明
①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②优秀文化为人的成长提供精神食粮
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
④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拓展升华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文化对人的影响。材料表明正是这些科普作品激发了科学家对于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埋下了科学的种子,这告诉我们材料的主旨是谈文化对人的影响,①②观点均正确
;
文化多样性指的是不同民族的文化备有其特点,这和材料无关,③不选
;
材料没有指出科学技术和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关系,④不选,故本题选择
A
。
拓展升华
“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
,
他的胜利比拿破仑们和恺撒们的胜利更为巩固。每天每天
,
像涨潮时的海浪一样
,
增加着他的新的臣民
——
这些人流的波涛一天一天地愈来愈宽广了。”屠格涅夫的这段话表明
A.
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
B.
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C.
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
D.
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因素
B
拓展升华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文化的内涵、文化对社会的影响。材料并没有涉及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A
不选
;
莎士比亚代表的是“文化”,“征服全世界”一句说明了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B
项正确
;C
项的说法错误,优秀文化才促进社会向前发展
;
本题材料与综合国力竞争无关,
D
项不选,故本题选择
B
拓展升华
考点二 文化在传播交流中发展
考点精析
1
.
加强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为什么
必要性
①
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交流是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要求
②
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③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意义
①
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②
有利于世界各种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③
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建设和谐世界
考点精析
怎么样
态度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原则
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途径手段
①
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活动等
②
手段:大众传媒
任务要求
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考点精析
温馨提示:怎样对待外来文化
(1)
文化具有多样性,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
(2)
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坚决抵制外来文化中腐朽糟粕的部分。
(3)
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
正确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考点精析
2
.
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民族文化
世界文化
表现
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不同民族文化存在共性和普遍规律
原因
各民族间存在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
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
意义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考点精析
结论
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错误倾向
割裂文化的个性和共性,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只看到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而看不到普遍规律;二是只看到民族文化的共性,而抹杀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异
考点精析
知识链接:
正确认识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1)
从民族文化发展看: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
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2)
从文化传承看: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对文化遗产
的保护,有利于做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为文化创新奠定根基。
(3)
从民族发展看: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
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维系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增强民族自
信心和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1
.
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
(
)
2
.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
(
)
3
.中法两国文化都源远流长,具有相似的历史传统。
(
)
4
.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这体现了不同民族文化的逐渐融合。
(
)
误区诊断
误区诊断
5
.文化交流消融了世界文化多样性。
(
)
6.
自然环境决定文化的特性。
(
)
误区诊断
提示
1.
×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
.
×
当今世界文化呈现多样性,文化的借鉴吸收,并不是消除文化个性。
3
.
×
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
4
.
×
文化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5
.
×
文化交流不会消融文化多样性。
6
.
×
自然环境是文化的影响而非决定因素。
答题模板
尽管中西方建筑在材料运用、设计理念上有诸多不同
,
但美国建筑大师赖特却从中国古代先哲老子的教诲中汲取养分
,
并以其作为创作思想的重要渊源。这说明
A.
中华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
B.
中华文化走在世界的前列
C.
文化是民族创造力的源泉
D.
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D
拓展升华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中西方建筑在材料运用、设计理念上有诸多不同,这说明中西方文化各有其特点,文化是民族的
;
美国建筑大师赖特却从中国古代先哲老子的教诲中汲取养分,并以其作为创作思想的重要渊源,这说明中西方文化又有共通之处,文化是世界的,结合起来,材料体现的知识点就是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故
D
项正确,
A
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
古代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
B
项的说法不科学
;
创造力的源泉应该是实践,
C
的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择
D
。
拓展升华
中法两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2016
年
4
月至
6
月,第十一届“中法文化之春”在中国举行,促进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往来。
鲁迅和雨果分别是中国和法国的伟大作家,虽然相隔万里,但是他们的思想有很多相通之处。下文为鲁迅文化基金会秘书长、鲁迅长孙周令飞先生在“鲁迅对话雨果”中法文化交流活动中讲话的部分内容。
“雨果在他的
《
悲惨世界
》
里说
:‘
只要本世纪三个问题得不到解决: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换句话说,从更广的意义来说,只要这世界上还存在愚昧和困苦,和本书同一性质的作品都不会是无益的。’鲁迅先生以他高度浓缩的小说、精美绝伦的散文和浩瀚滚烫的杂文,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和同样的意志,正如他那首
《
无题
》
绝句所言:‘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结合材料,分析“鲁迅对话雨果”交流活动的文化意义。(
8
分)
拓展升华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文化多样性、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建设文化强国。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本题可先分析鲁迅与雨果文化作品的共性,这种文化上的共性是交流活动开展的基础。接着再具体分析这种文化交流的意义,可从文化交流有利于增进文化的合作与发展,有利于文化创新、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等角度具体论述。
拓展升华
答案:
鲁迅和雨果都关心社会历史的进步,关注下层百姓的命运,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各自民族精神的代表,也是追求人类共同价值的文化巨人。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能增进中法人民的相互理解,促进两国文化合作与发展,也有利于增强我们建设文化强国的自觉性,在中法文化的交流中推动文化创新。
拓展升华
考点三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考点精析
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1)
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①对于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②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考点精析
(2)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要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①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它们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②
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要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4)
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克服
“
历史虚无主义
”“
民族虚无主义
”
和
“
守旧主义
”“
封闭主义
”
。
考点精析
温馨提示:传统文化有何现实价值
(1)
从社会发展看
①
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基,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对人们的物
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②
传承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对今天中国人的
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
③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
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
(2)
从个人成长看: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
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才能够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
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受者,才能不断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实现自身
的全面发展。
考点精析
知识链接:
全面认识教育的作用
(1)
教育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是一种综合的力量,其中科技和教育占有十分重
要的地位。
(2)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3)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
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人类文
化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4)
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必须把教育摆在
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误区诊断
1
.
文化继承的核心是发掘其经济价值。
(
)
2
.科学技术发展决定文化的性质。
(
)
3
.传统文化要排除陋习、移风易俗,博采众长、求同存异。
(
)
4
.民族文化的传承要以市场经济为前提。
(
)
误区诊断
5
.对传统文化需要继承与发扬。
(
)
6
.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根源。
(
)
误区诊断
提示
1.
×
文化继承的核心是发展。
2
.
×
科学技术发展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不能决定文化的性质。
3
.
×
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4
.
×
民族文化的传承要以继承为前提。
5
.
×
对待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要扬弃。
6
.
×
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根源。
答题模板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一件经历过战争的铁器,诉说着推动历史前进的必然和偶然;“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一副古旧的画卷
·
,描绘出凄清荒凉的六朝时景,令后人触目伤怀
......
文物是无言的百科全书,承载着珍贵的历史信息。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
①可以给文物保护部门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
②是推动我们文化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③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④能够使国家占据世界文化发展的制高点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C
拓展升华
解析:
本题考察的
知识点
是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
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不是为了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①不选
;
文物承载看珍贵的历史信息,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就是保护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它是推动我们文化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②正确
;
文物是无言的百科全书,文物的保护、管理和利用有利于传承和弘扬其中包含的优秀传统文化,③正确
;
文物的保护、管理和利用有利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但并不能使国家占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
C
。
拓展升华
在中国文学博物馆,
4D
电影
《
甲骨文
》
向观众展示着甲骨文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历程。还原古代生活场景时,影院画面、音响和座椅巧妙配合,带观众穿越数千年,讲述甲骨文字形时,立体图形灵活转换,让观众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从中看出
A.
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B.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传播
C.
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D.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B
拓展升华
解析:
本题考察的
知识点
是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
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
A
不选;用
4D
技术来展示甲骨文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历程,有效地吸引观众,这说明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传播,
B
项正确;
C
的说法错误,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材料没有体现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不选
D
。故本题答案选择
B
。
拓展升华
源远流长的“礼”文化在漫长的文明演进中
,
积淀了许多协调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规范和准则。今天
,
我们仍借助这些规范和准则来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
,
但赋予了“礼”平等、友善等新的内涵。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
A.
鲜明的民族性
B.
相对的稳定性
C.
时代的先进性
D.
强大的包容性
B
拓展升华
解析:
本题考察的
知识点
是
传统文化的特点
。
“今天
,
我们仍借助这些规范和准则来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这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不变
,
仍被人们所运用,这说明了传统文化的“稳定性”,“但赋予了‘礼’平等、友善等新的内涵”这体现了“礼”的基本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这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相对性”特征,故材料整体是想体现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B
项正确;
ACD
都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本题答案选择
B
。
拓展升华
考点四 文化在创新中发展
考点精析
全面理解文化创新
重要意义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源泉动力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根本途径
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基本途径
①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②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创新主体
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错误倾向
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误区诊断
1
.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不竭源泉。
(
)
2
.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
)
3
.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
)
4
.文化创新要广泛地引进和吸收外国文化。
(
)
5
.英雄家书根源于多元化的大众文化。
(
)
误区诊断
提示
1.
×
实践是文化创新的不竭源泉。
2
.
×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3
.
×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社会实践。
4
.
×
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但不是说要广泛地引进和吸收外国文化,因为外国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
5
.
×
家书属于文化,文化源于实践。
答题模板
陕西省地方戏“华阴老腔”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声腔刚直高亢、磅礴豪迈,却因表现形式单调难以吸引观众,面临传承危机。
2016
年,华阴老腔演出团队与摇滚歌手与合作,将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摇滚音乐相结合,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联袂演唱
《
华阴老腔一声喊
》
,引起巨大反响。“华阴老腔”焕发新的生机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②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③与现代流行文化融合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④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拓展升华
解析:
本题考察的
知识点
是
文化创新的途径
。
“华阴老腔”的成功说明传统文化要不断创新,满足人民大众的需要才能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①②适合题意
;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③是错误的
;
传播手段和形式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但不是前提,排除④
;
故本题答案选
A
。
拓展升华
新版
《
辞海
》
编辑委员会宣布将在推出纸质版
《
辞海
》
的同时,推出适用于各种阅读终端的电子版和网络版。这一做法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
②有价值的文化创造源于文化传播载体的变革
③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凝聚力的保证
④信息技术推动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
拓展升华
解析:
本题考查的
知识点
是
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
。
材料中新版《辞海》编辑委员会宣布将在推出纸质版《辞海》的同时,推出适用于各种阅读终端的电子版和网络版,体现文化创新要看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信息技术推动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而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造力的源泉,②的说法不正确,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保证,③的说法不正确,故本题选
B
。
拓展升华
C
巩固练习
中国的围桌而食,追求的是一种家庭气氛,体现的是一种情感关怀;西方分食制、快餐化,显现一种独立性。中国饮食,讲究色香味形,更注重饮食文化;西方饮食,讲究营养搭配,更注重对人体的健康。这表明
(
)
A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B
.要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
C
.文化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
D
.社会实践的差异导致文化差异
解析:
中国与西方饮食习惯、饮食文化不同,说明文化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
C
符合题意,故选
C
。题干只说明中西饮食文化不同,没有说明其共性和什么因素导致其文化差异,没有强调发展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A
、
B
、
D
不符合题干要求。
巩固练习
B
巩固练习
中国自古就有
“
父母在,不远游
”“
养儿防老
”
的观念。如今,许多人仍然把养老寄托在儿女身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化养老事业的发展。这表明
(
)
①
传统思想对人们的价值观仍具有深刻影响
②
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③
传统文化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
④
人们的养老观念应因时而变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解析:
②
错误,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
错误,传统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
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
《舌尖上的中国》不仅是美食纪录片,更是一部人文纪录片,其充满浓郁的人文情怀、家园情怀和乡土情结,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共鸣,不仅吸引了
80
后年轻群体的集体观看,还在网络和媒体上引起热烈讨论。
《舌尖上的中国》首次采用高清设备微距拍摄,
MV
式的镜头和剪辑,
BBC
范儿的国际化表达方式,充满人性关怀的平民视角,传递出对中华饮食文化的敬意。这部纪录片无论是理念还是手法,都成功地玩了把创新。
(1)
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进行文化
创新?
(2)
从《文化生活》角度回答,如果你是海外留学生,你如何让中华文明走出去。
解析:
第
(1)
问,知识范围限定是
“
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
”
,问题指向
“
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
,可依据教材关于文化创新的途径及其要求作答。第
(2)
问,采用模拟角色的方式进行设问,可从正确对待民族传统文化、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促进文化传播等方面回答。
巩固练习
答案:
(1)①
立足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②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保持和发展中华文化的民族特性。③尊重文化多样性,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不断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④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文化创新要关注人民群众的生活,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⑤不断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
(2)①
学习和继承优秀的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②
批判地继承民族传统文化,不断发展创新;
③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学习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
④
学习掌握文化传播技术,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巩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