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6 MB
- 2021-05-23 发布
第一单元 铝及其化合物(加试)
[考试标准]
知识条目
必考要求
加试要求
1.地壳中铝的含量及存在形式,铝合金
a
2.从铝土矿中获得铝的方法
b
3.铝的重要性质(跟酸、碱反应,铝热反应,钝化现象)
b
4.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Al2O3、Al(OH)3的重要性质,铝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c
5.明矾的组成及净水原理
b
考点一 金属铝及其化合物
(一)铝
1.铝的结构和存在
铝位于元素周期表第3周期ⅢA族,原子结构示意图为。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自然界中的铝全部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
2.金属铝的物理性质
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有良好的延展性、导电性和导热性等,密度较小,质地柔软。
3.金属铝的化学性质
写出图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离子方程式的写离子方程式)
①
②2Al+3Cl22AlCl3
③
④2Al+2OH-+2H2O===2AlO+3H2↑
⑤2Al+Fe2O3Al2O3+2Fe(铝热反应)
4.铝合金的性能和用途
(1)金属铝与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熔合形成铝合金。铝合金具有密度小,强度高,塑性好等优点。
(2)铝及其合金优良的物理性质决定其重要用途,请把以下左栏列举的铝的重要用途与右栏列举的有关铝的性质用线连起来:
(二)铝的重要化合物
1.氧化铝
(1)物理性质:白色固体,难溶于水,有很高的熔点。
(2)化学性质
2.氢氧化铝
(1)物理性质:白色胶状不溶于水的固体,有较强的吸附性。
(2)化学性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Al(OH)3的电离方程式为
①
②受热分解:2Al(OH)3Al2O3+3H2O。
(3)制备
①向铝盐中加入氨水,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NH。
②NaAlO2溶液中通入足量CO2,离子方程式为AlO+CO2+2H2O===Al(OH)3↓+HCO。
③NaAlO2溶液与AlCl3溶液混合:3AlO+Al3++6H2O===4Al(OH)3↓。
3.常见的铝盐
(1)硫酸铝钾是由两种不同的金属离子和一种酸根离子组成的复盐。
(2)明矾的化学式为KAl(SO4)2·12H2O,它是无色晶体,可溶于水,水溶液pH<(填“<”“>”或“=”)7。明矾可以净水,其净水的原理是Al3++3H2O??Al(OH)3(胶体)+3H+,Al(OH)3胶体吸附水中杂质形成沉淀而净水。
4.Al3+、Al(OH)3、AlO之间的转化关系
写出实现上述各步转化的离子方程式。
答案 (1)①Al3++3NH3·H2O===Al(OH)3↓+3NH
②Al3++3AlO+6H2O===4Al(OH)3↓
③Al3++3OH-===Al(OH)3↓
(2)Al(OH)3+3H+===Al3++3H2O
(3)Al3++4OH-===AlO+2H2O
(4)AlO+4H+===Al3++2H2O
(5)①AlO+CO2+2H2O===Al(OH)3↓+HCO ②AlO+H++H2O===Al(OH)3↓
(6)Al(OH)3+OH-===AlO+2H2O
题组一 铝的性质、用途定性判断
1.下列关于铝单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由于铝在空气中不会锈蚀,所以铝制品的使用寿命都很长
B.由于铝具有强还原性,所以常用铝来冶炼某些高熔点金属
C.常温下,铝被浓硫酸钝化,所以可用浓硫酸除去铝表面的铜镀层
D.由于铝的导电性能比铜强,所以常用铝制造电线、电缆
答案 B
解析 铜在加热的条件下才能与浓硫酸反应,加热时浓硫酸能与铝反应;铜的导电性能比铝强。
2.下列关于铝的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铝的表面能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因此铝难被腐蚀
B.铝能溶解于冷的浓硝酸,被氧化成硝酸铝
C.铝能溶解于NaOH溶液,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
D.铝能在氯气中燃烧,生成三氯化铝
答案 B
解析 铝极易和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故A正确;常温下,铝和浓硝酸、浓硫酸发生钝化而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其进一步被氧化,故B错误;铝能和强酸、强碱反应,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故C正确;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所以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铝,故D正确。
3.(2017·绍兴3月选考模拟)下列物质不能与Al发生铝热反应的是( )
A.Fe2O3 B.MnO2 C.WO3 D.MgO
答案 D
1.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是金属的通性,而铝不但能与酸(H+)反应,还能够与碱溶液反应,表现出特殊性:
2Al+2OH-+2H2O===2AlO+3H2↑。
2.常温下,能用铝制容器盛放浓硫酸、浓硝酸的原因是二者能使铝发生“钝化”,而不是铝与浓硫酸、浓硝酸不反应。
3.铝制品不宜长时间盛放咸菜等腌制食品,原因是氯化钠溶液中的氯离子会破坏氧化膜的结构。
题组二 铝的化合物性质定性判断
4.(2017·宁波效实中学月考)将表面已完全钝化的铝条,插入下列溶液中,不会发生反应的是( )
A.稀硝酸 B.稀盐酸 C.硝酸铜 D.氢氧化钠
答案 C
解析 钝化的实质是Fe、Al在浓H2SO4或浓HNO3的作用下其表面被氧化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由于铝的氧化物Al2O3是一种两性氧化物,既可与强酸反应,又可与强碱反应,故A、B、D三项皆不符合题意,只有C选项中的 Cu(NO3)2不与Al2O3反应,故不可能与钝化的铝条发生反应。
5.下列各项不能用互滴法鉴别的是( )
A.AlCl3 NaOH MgCl2 NaCl
B.NaAlO2 NaHSO4 BaCl2 MgCl2
C.AlCl3 NaOH H2SO4 KCl
D.NaHCO3 H2SO4 NaCl KCl
答案 D
6.(2017·浙江省东阳中学高三练习)向下列溶液滴加稀H2SO4,生成白色沉淀,继续滴稀H2SO4沉淀又溶解的是( )
A.Ca(OH)2 B.BaCl2
C.FeCl3 D.NaAlO2
答案 D
解析 AlO+H++H2O===Al(OH)3↓;
Al(OH)3+3H+===Al3++3H2O。
7.(2017·浙江省东阳中学高三模拟)把Ba(OH)2溶液滴入明矾溶液中,使SO全部转化成BaSO4沉淀,此时铝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 )
A.Al3+ B.Al(OH)3
C.AlO D.Al3+和Al(OH)3
答案 C
解析 KAl(SO4)2+2Ba(OH)2===KAlO2+2BaSO4↓+2H2O,所以铝元素以AlO形式存在。
1.含铝杂质的提纯方法归类
利用Al、Al2O3、Al(OH)3可溶于强碱溶液的特性,可除去许多物质中的含铝杂质,如:
(1)Mg(Al):加足量NaOH溶液;
(2)Fe2O3(Al2O3):加足量NaOH溶液;
(3)Mg(OH)2[Al(OH)3]:加足量NaOH溶液;
(4)Mg2+(Al3+):加过量NaOH溶液,过滤,再加酸充分溶解。
2.利用Al(OH)3的两性,可以用NaOH溶液检验Al3+的存在,可以鉴别Al3+和Mg2+;也可以用互滴法鉴别Al3+与OH-,AlO与H+。
题组三 Al(OH)3的制备
8.利用下述操作步骤:①加盐酸溶解 ②加烧碱溶液溶解 ③过滤 ④通入过量CO2生成Al(OH)3沉淀 ⑤加盐酸生成Al(OH)3沉淀,由含少量铁粉的铝粉制取纯净的氢氧化铝,最恰当的组合是( )
A.②③④③ B.②③⑤③
C.①③④③ D.②⑤③④
答案 A
解析 向含少量铁粉的铝粉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由于铁与氢氧化钠不反应,可以除去铁粉;铝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通入过量CO2可使偏铝酸钠转化为氢氧化铝沉淀。
9.Al(OH)3是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胃舒平的主要成分。某课外兴趣小组用铝、稀硫酸、烧碱为原料,制备一定量的Al(OH)3。他们分别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AlAl2(SO4)3Al(OH)3
方案二:AlNaAlO2Al(OH)3
(1)从节约药品的角度思考,你认为哪一种方案较好?__________,方案一和方案二共同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相同的原料设计一个更为节约药品的方案,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方案二较好 第二步操作很难控制试剂用量
(2)2Al+3H2SO4===Al2(SO4)3+3H2↑、
2Al+2NaOH+2H2O===2NaAlO2+3H2↑、
Al2(SO4)3+6NaAlO2+12H2O===8Al(OH)3↓+3Na2SO4
制备Al(OH)3的注意事项
制取Al(OH)3一般不用强酸或强碱,因为强酸、强碱都能溶解生成的Al(OH)3,而不易控制酸、碱的用量。一般用氨水或CO2制取,也可用Al3+、AlO的双水解反应制取。
题组四 有关Al3+、AlO参与的离子反应
10.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中性溶液中:Cl-、Mg2+、Al3+、K+
B.1.0 mol·L-1的NaAlO2溶液中:Cl-、HCO、K+、Ca2+
C.在强碱性环境中:AlO、SiO、Na+、K+
D.0.1 mol·L-1明矾溶液中:NH、AlO、HCO、Na+
答案 C
解析 A项,Al3+易水解,在中性溶液中水解生成Al(OH)3沉淀;B项,HCO+AlO+H2O===Al(OH)3↓+CO;D项,Al3+与AlO、HCO不能大量共存。
11.按要求写离子反应方程式
(1)向NH4Al(SO4)2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①少量NaOH溶液Al3++3OH-===Al(OH)3↓;
②NH4Al(SO4)2和NaOH物质的量之比1∶4混合
NH+Al3++4OH-===NH3·H2O+Al(OH)3↓;
③过量NaOH溶液NH+Al3++5OH-===NH3·H2O+AlO+2H2O。
(2)向含有NaOH、NaAlO2、Ca(OH)2的混合液中逐渐通入CO2气体,按先后顺序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答案 Ca2++2OH-+CO2===CaCO3↓+H2O;
2OH-+CO2===CO+H2O;
2AlO+CO2+3H2O===2Al(OH)3↓+CO;
CO+CO2+H2O===2HCO;
CaCO3+CO2+H2O===Ca2++2HCO。
1.离子共存问题
(1)Al3+水解呈酸性,与OH-、AlO、CO(HCO)、S2-等不能大量共存。
(2)AlO水解呈碱性,与H+、HCO、Al3+、Fe3+等不能大量共存。
2.含Al3+的溶液与碱反应的先后顺序
当溶液中有多种离子时,要考虑离子之间的反应顺序,如向含有H+、NH、Mg2+、Al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NaOH先与H+反应,再与Mg2+、Al3+反应生成沉淀,再与NH反应,最后才溶解Al(OH)3沉淀。
3.由于AlO与HCO不能大量共存,所以当向含OH-、AlO的混合液中通入CO2时,首先OH-先与CO2反应生成CO,过后AlO和CO2反应生成Al(OH)3和CO,最后CO再与CO2反应生成HCO。
题组五 铝与酸、碱反应的定量判断与计算
解题指导
铝与酸、碱反应生成H2的量的关系
铝与酸、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Al+6HCl===2AlCl3+3H2↑、2Al+2NaOH+2H2O===2NaAlO2+3H2↑。从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Al与酸、碱反应时生成H2的实质都是AlAl3+,所以无论与酸还是与碱反应,Al与H2的关系都是2Al~3H2。
(1)等量铝分别与足量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氢气体积比=。
(2)足量的铝分别与等物质的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氢气的体积比=。
(3)一定量的铝分别与一定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氢气的体积比<<,则必定是a.铝与盐酸反应时,铝过量而盐酸不足;b.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铝不足而氢氧化钠过量。解题时应充分利用上述过量关系。
12.铝是中学化学学习阶段的唯一一种既能与酸(非氧化性酸)反应又能与强碱溶液反应放出H2的金属,根据铝的这一特殊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等质量的两份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得H2的体积之比是________。
(2)足量的两份铝分别投入到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产生H2的体积之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足量的两份铝分别投入到等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HCl、NaOH溶液中,二者产生的H2相等,则HCl和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________。
(4)甲、乙两烧杯中各盛有100 mL 3 mol·L-1的盐酸和NaOH溶液,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铝粉,反应结束后,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比为V(甲)∶V(乙)=1∶2,则加入铝粉的质量为________(填字母)。
A.5.4 g B.3.6 g
C.2.7 g D.1.8 g
答案 (1)1∶1 (2)1∶3 (3)3∶1 (4)A
解析 (1)根据化学方程式:2Al+6HCl===2AlCl3+3H2↑、2Al+2NaOH+2H2O===2NaAlO2+3H2↑,得Al与H2的关系式均为2Al~3H2,故只要参加反应的Al的量相等,所得H2的量必相等。
(2)因为在反应中Al过量,产生的H2的量由HCl和NaOH的量决定。根据化学反应中的关系式:6HCl~3H2、2NaOH~3H2,故当HCl、NaOH物质的量相等时,二者产生H2的体积比为1∶3。
(3)因为铝足量且产生H2相等,根据关系式n(HCl)∶n(NaOH)=3∶1,又因为两溶液体积相等,故物质的量浓度c(HCl)∶c(NaOH)=n(HCl)∶n(NaOH)=3∶1。
(4)其反应原理分别为2Al+6HCl===2AlCl3+3H2↑,2Al+2NaOH+2H2O===2NaAlO2+
3H2↑。可见当参加反应的HCl和NaOH的物质的量一样多时,产生H2的体积比是1∶3,而题设条件体积比为1∶2,说明此题投入的铝粉对盐酸来说是过量的,而对于NaOH来说是不足的。
2Al+6HCl === 2AlCl3+3H2↑
6 mol 3 mol
3 mol·L-1×0.1 L 0.15 mol
则Al与NaOH反应生成的H2为0.15 mol×2=0.3 mol。
2Al+2NaOH+2H2O===2NaAlO2+3H2↑
2×27 g 3 mol
5.4 g 0.3 mol
即投入的铝粉为5.4 g。
题组六 Al(OH)3沉淀图像的综合分析
解题指导
1.可溶性铝盐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的图像
操作
可溶性铝盐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
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可溶性铝盐溶液至过量
现象
立即产生白色沉淀→渐多→最多→渐少→消失
无沉淀(有但即溶)→出现沉淀→渐多→最多→沉淀不消失
图像
离子方程式
Al3++3OH-===Al(OH)3↓
Al(OH)3+OH-===AlO+2H2O
Al3++4OH-===AlO+2H2O
3AlO+Al3++6H2O===4Al(OH)3↓
2.偏铝酸盐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图像
操作
偏铝酸盐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稀盐酸中逐滴加入偏铝酸盐溶液至过量
现象
立即产生白色沉淀→渐多→最多→渐少→消失
无沉淀→出现沉淀→渐多→最多→沉淀不消失
图像
离子方程式
AlO+H++H2O===Al(OH)3↓
Al(OH)3+3H+===Al3++3H2O
AlO+4H+===Al3++2H2O
Al3++3AlO+6H2O===4Al(OH)3↓
13.下列曲线图(纵坐标为沉淀的量,横坐标为加入物质的量)与对应的选项相符合的是( )
A.①为向1 L浓度均为0.1 mol·L-1的Ba(OH)2、NaAlO2混合溶液中加入0.1 mol·L-1的稀H2SO4
B.②为向1 L浓度分别为0.1 mol·L-1和0.3 mol·L-1的AlCl3、NH4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0.1 mol·L-1的稀NaOH溶液
C.③为向烧碱溶液中滴加明矾溶液
D.④为向AlCl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
答案 A
解析 A项,Ba(OH)2和NaAlO2中加入稀H2SO4,发生的反应依次为Ba2++2OH-+2H++SO===BaSO4↓+2H2O、AlO+H++H2O===Al(OH)3↓、Al(OH)3+3H+===Al3++3H2O,所以加1 L稀H2SO4时,Ba(OH)2反应完,再加0.5 L稀H2SO4时AlO参加反应,再加1.5 L稀H2SO4时,Al(OH)3全部溶解,正确;B项,向1 L浓度分别为0.1 mol·L-1和0.3 mol·L-1的AlCl3、NH4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0.1 mol·L-1的NaOH溶液,发生的反应依次是Al3++3OH-===Al(OH)3↓、OH-+NH===NH3·H2O、Al(OH)3+OH-===AlO+2H2O,所以沉淀Al3+和溶解Al(OH)3所用NaOH的量之比为3∶1,而图像上显示的是1∶1,错误;C项,向烧碱溶液中滴加明矾溶液,发生的反应依次是Al3++4OH-===AlO+2H2O、Al3++3AlO+6H2O===4Al(OH)3↓,错误;D项,AlCl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沉淀不会溶解,错误。
14.如图所示是向MgCl2和AlCl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NaOH溶液,
紧接着再加入一定量稀盐酸,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y与加入溶液的体积x的关系图。根据图示判断,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N点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
B.M点之前加入的是NaOH溶液,M点之后加入的是盐酸
C.c(NaOH)=c(HCl)
D.原混合溶液中c(MgCl2)∶c(AlCl3)=1∶1
答案 B
解析 在MgCl2和AlCl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首先发生反应:Mg2++2OH-===Mg(OH)2↓、Al3++3OH-===Al(OH)3↓,至N点时Mg2+、Al3+恰好完全沉淀,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接着Al(OH)3开始溶解:Al(OH)3+OH-===AlO+2H2O,至x=6时(M点)Al(OH)3恰好完全溶解,x在6~8之间时沉淀量不变,说明M点时仍在加入NaOH溶液;x=8时(P点),产生沉淀:AlO+H++H2O===Al(OH)3↓,说明x在7~8之间加入的盐酸与NaOH反应,至x=9时(F点),AlO恰好完全转化为Al(OH)3沉淀,用去盐酸1 mL,又知在NM段,溶解Al(OH)3需要1 mL NaOH溶液,故c(NaOH)=c(HCl);那么沉淀Al3+需要消耗3 mL NaOH溶液,则沉淀Mg2+所消耗的NaOH溶液为2 mL,因此c(MgCl2)∶c(AlCl3)=1∶1。
题组七 有关明矾与Ba(OH)2反应的定性、定量分析
15.向含有1.0 mol明矾的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当n[Ba(OH)2]=1.5 mol时,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加入0.5 mol Ba(OH)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n[Ba(OH)2]=2.0 mol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别画出沉淀的物质的量、沉淀质量的变化图像。
答案 (1)2KAl(SO4)2+3Ba(OH)2===3BaSO4↓+2Al(OH)3↓+K2SO4
(2)Al(OH)3+OH-+SO+Ba2+===AlO+BaSO4↓+2H2O
(3)KAl(SO4)2+2Ba(OH)2===2BaSO4↓+KAlO2+2H2O
(4)①
②
16.如图是在明矾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钡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OA段的反应离子方程式:2Al3++3SO+3Ba2++6OH-===2Al(OH)3↓+3BaSO4↓
B.AB段的离子方程式只有:Al(OH)3+OH-===AlO+2H2O
C.A点的沉淀为Al(OH)3和BaSO4的混合物
D.B点溶液为KAlO2溶液
答案 B
解析 向明矾溶液里滴加氢氧化钡溶液,开始到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最大时:
2Al3++3SO+3Ba2++6OH-===2Al(OH)3↓+3BaSO4↓;继续加氢氧化钡,当硫酸根离子恰好沉淀完全时,发生KAl(SO4)2+2Ba(OH)2===2BaSO4↓+KAlO2+2H2O。A项,OA段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最大,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Al3++3SO+3Ba2++6OH-===2Al(OH)3↓+3BaSO4↓,正确;B项,AB段氢氧化铝溶解,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生成沉淀,则离子方程式:SO+Ba2++Al(OH)3+OH-===AlO+BaSO4↓+2H2O,错误;C项,OA段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最大,沉淀为Al(OH)3和BaSO4的混合物,正确;D项,AB段氢氧化铝溶解,B点溶液为KAlO2溶液,正确。
题组八 有关铝及其化合物参与的框图转化
17.(2016·杭州市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现有常见金属单质A、B、C和气体甲、乙、丙及物质D、E、F、G、H。其中B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它们之间能发生如下反应(图中有些反应的产物和反应的条件没有全部标出)。
(1)写出化学式:B________,G________。
(2)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l FeCl3
(2)2Al+2H2O+2OH-===2AlO+3H2↑
4Fe2++8OH-+O2+2H2O===4Fe(OH)3↓
解析 有常见金属单质A、B、C和气体甲、乙、丙及物质D、E、F、G、H。其中B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则B是Al。A金属的焰色反应显黄色,则A是Na。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则甲是氢气,D是氢氧化钠。黄绿色气体乙是氯气,则气体丙是氯化氢,溶于水得到盐酸。氢氧化钠和G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则G是铁盐,所以G是氯化铁,F是氯化亚铁,C是铁。
18.(2017·浙江省东阳中学高三上学期练习)A是一种红棕色的金属氧化物,B、D是金属单质,其中D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金属,G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白色絮状物,受热易分解,反应①可用于焊接铁路钢轨,它们之间可发生以下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未写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G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①②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反应③、④、⑤的离子方程式: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Fe2O3 Al2O3 NaAlO2 Al(OH)3
(2)2Al+Fe2O32Fe+Al2O3
Al2O3+2NaOH===2NaAlO2+H2O
Al3++3NH3·H2O===3NH+Al(OH)3↓
2Fe2++Cl2===2Fe3++2Cl-
2Fe3++Fe===3Fe2+
考点二 从铝土矿中提取金属铝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铝土矿的主要成分是Al2O3,此外还含有少量SiO2、Fe2O3等杂质,冶炼金属铝很重要的一个过程是Al2O3
的提纯。由于Al2O3是两性氧化物,而杂质SiO2是酸性氧化物,Fe2O3是碱性氧化物,因而可设计出两种提纯氧化铝的方案。
方案一:碱溶法
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①、③两步骤中可能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答案 ①Al2O3+2OH-===2AlO+H2O,
SiO2+2OH-===SiO+H2O
③AlO+CO2+2H2O===Al(OH)3↓+HCO,
SiO+2CO2+2H2O===H2SiO3↓+2HCO
(2)步骤③中不用盐酸(或H2SO4)酸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因为AlO与酸反应生成的Al(OH)3具有两性,可溶于强酸,不易控制酸的量;CO2廉价而且生成的副产物NaHCO3用途广泛,经济效益好
(3)步骤④中得到较纯的Al2O3,可能含有________杂质,在电解时它不会影响铝的纯度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SiO2 由于SiO2的熔点很高,在加热到1 000 ℃左右时不会熔化,因而不影响铝的纯度
方案二:酸溶法
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①、②两步骤中可能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答案 ①Al2O3+6H+===2Al3++3H2O,
Fe2O3+6H+===2Fe3++3H2O
②Al3++4OH-===AlO+2H2O,
Fe3++3OH-===Fe(OH)3↓
(2)步骤②中不用氨水沉淀Fe3+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Al(OH)3只能溶于强碱,不能溶于氨水,用氨水不能将Fe(OH)3和Al(OH)3分离
1.(2016·绍兴4月选考模拟)铝土矿中的主要成分是Al2O3,还含有少量Fe2O3等杂质。工业上从铝土矿中提取铝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1”、“操作2”相同,操作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进行此项操作使用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NaAlO2溶液中通入了一种过量气体,这种气体是下列中的________(填字母)。
a.HCl b.NH3 c.CO2 d.O2
(3)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气体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冶炼铝需要纯度较高的氧化铝,检验得到的氧化铝中不含Fe2O3的化学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工业常在溶解之前将铝土矿粉碎,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过滤 漏斗、烧杯、玻璃棒 (2)c
(3)使AlO完全转化为Al(OH)3沉淀
(4)取样品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溶解,滴加KSCN溶液,不变血红,证明不含Fe2O3
(5)使铝土矿与NaOH充分接触,提高反应速率和原料的利用率
2.(1)工业上利用铝土矿制备较高纯度Al2O3的主要工艺流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铝土矿的主要成分是Al2O3和SiO2等。从铝土矿中提炼Al2O3的流程如下:
①写出反应1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滤液Ⅰ中加入CaO生成的沉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电解制铝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石墨为电极,阳极产生的混合气体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l2O3(铝土矿)+2NaOH===2NaAlO2+H2O,NaAlO2+CO2+2H2O===Al(OH)3↓+NaHCO3,2Al(OH)3Al2O3+3H2O
(2)①2NaOH+SiO2===Na2SiO3+H2O,2NaOH+Al2O3===2NaAlO2+H2O
②CaSiO3 2AlO+CO2+3H2O===2Al(OH)3↓+CO
③2Al2O34Al+3O2↑ O2、CO2(CO)
解析 (1)从铝土矿(主要成分Al2O3)中提取Al2O3,主要应用Al2O3能与强碱溶液反应,生成NaAlO2溶液,过滤除去其他不溶性杂质,向滤液中通入酸性气体CO2,生成Al(OH)3沉淀,过滤洗涤加热分解Al(OH)3得到Al2O3。(2)铝土矿中含有的Al2O3和SiO2,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所以反应1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SiO2===Na2SiO3+H2O和2NaOH+Al2O3===2NaAlO2+H2O。滤液Ⅰ中加入CaO,Na2SiO3与CaO反应生成CaSiO3沉淀;B煅烧得Al2O3,则B为Al(OH)3,反应2通入的气体A应为C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O+CO2+3H2O===2Al(OH)3↓+CO。③以石墨为电极,阳极上发生的反应为2O2--4e-===O2↑,石墨与生成的O2反应生成CO2或CO,所以阳极产生的混合气体的成分是O2、CO2(或CO)。
课时训练
1.化学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明矾水解形成的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可用于水的净化
B.日用铝制品表面覆盖着氧化膜,对内部金属起保护作用
C.用Al(OH)3治疗胃酸过多
D.电解AlCl3饱和溶液,可制得金属铝
答案 D
解析 由于H+的放电能力大于Al3+,故电解饱和AlCl3溶液,得到的是Al(OH)3、H2和Cl2,无法得到金属铝。
2.相同质量的下列物质分别与等浓度的NaOH溶液反应,至体系中均无固体物质,消耗碱量最多的是( )
A.Al B.Al(OH)3
C.AlCl3 D.Al2O3
答案 A
解析 假设上述四种物质均为1 g,则物质的量分别为 mol, mol, mol, mol,完全溶解转化为NaAlO2时,所需NaOH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mol、 mol,×4 mol= mol,×2 mol= mol,所以选A。
3.下列各组物质,不能按(“→”表示反应一步完成)关系转化的是( )
选项
a
b
c
A
Al2O3
NaAlO2
Al(OH)3
B
AlCl3
Al(OH)3
NaAlO2
C
Al
Al(OH)3
Al2O3
D
MgCl2
Mg(OH)2
MgO
答案 C
解析 各选项中物质间的转化:A项,Al2O3NaAlO2Al(OH)3Al2O3;B项,AlCl3Al(OH)3NaAlO2AlCl3;D项,MgCl2Mg(OH)2MgOMgCl2;C项,Al不能一步转化成Al(OH)3。
4.足量下列物质与相同质量的铝反应,放出氢气且消耗溶质物质的量最少的是( )
A.氢氧化钠溶液 B.稀硫酸
C.氨水 D.稀硝酸
答案 A
解析 Al与氨水不反应,C项错误;Al与稀硝酸反应不产生氢气,D项错误;根据关系式:2Al~2NaOH,2Al~3H2SO4,A项正确,B项错误。
5.通过观察化学实验现象,分析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是学习化学科学最基本的技能之一。下列由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的是( )
选项
实验现象
结论
A
把相同大小的一块铝和镁分别投入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中:铝溶解有气泡放出,而镁没有任何变化
由此得出:铝的金属性比镁强
B
取一块铝箔,用酒精灯点燃:铝箔只熔化成液体而没有脱落
由此得出:铝不易燃烧
C
向氯化铵溶液中投入一铝片:铝片上产生大量气泡
由此得出:该气体是氨气
D
向氯化铝溶液中逐滴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逐渐溶解,最后沉淀完全消失
由此得出:氢氧化铝能溶于强碱溶液
答案 D
解析 镁的金属性比铝强,A错误;B
项得出结论:氧化铝熔点比铝高,错误;铝与氯化铵溶液反应产生氢气,C错误。
6.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过程除去AlCl3溶液中含有的Mg2+、K+杂质离子并尽可能减少AlCl3的损失。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OH溶液可以用氨水来代替
B.溶液a中含有Al3+、K+、Cl-、Na+、OH-
C.溶液b中只含有NaCl
D.向溶液a中滴加盐酸需控制溶液的pH
答案 D
解析 A项,用氨水将会使Al3+、Mg2+均沉淀下来,达不到分离的目的;B项,溶液a中,Al3+已转化为AlO不再含有Al3+;C项,b中含有KCl、NaCl、HCl等物质;D项,若不控制pH,沉淀a [Al(OH)3]将不能分离出来。
7.(2017·浙江省东阳中学高三练习)向盛有AlCl3、MgCl2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入NaOH溶液,则下列图像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
答案 A
8.在Al2(SO4)3和MgSO4的混合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量与滴入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下图所示,则原溶液中Al2(SO4)3和MgS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2 B.3∶1
C.3∶2 D.2∶1
答案 A
解析 首先发生反应Mg2++2OH-===Mg(OH2)↓、Al3++3OH-===Al(OH)3↓,然后发生反应Al(OH)3+OH-===AlO+2H2O,由图可知,溶解Al(OH)3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10 mL,根据离子方程式Al3++3OH-===Al(OH)3↓可知,沉淀Al3+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10 mL×3=30 mL,沉淀Mg2+、Al3+总共消耗氢氧化钠溶液50 mL,所以沉淀Mg2+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50 mL-30 mL=20 mL,则n(Mg2+)∶n(Al3+)=1∶1,原混合溶液中Al2(SO4)3和MgS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故A正确。
9.(2017·绍兴市第一中学高三月考)下列示意图与对应的反应情况正确的是( )
A.含0.01 mol KOH和0.01 mol Ca(OH)2的混合溶液中缓慢通入CO2
B.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
C.KAl(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
D.向含有少量氢氧化钠的偏铝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
答案 B
解析 CO2先与Ca(OH)2反应生成CaCO3沉淀,再与KOH反应,此时沉淀不减少,不选A;硫酸铝钾和氢氧化钡反应先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铝,后生成BaSO4的同时,氢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钡,沉淀部分溶解,但此时消耗Ba(OH)2的量应比前一段少,最后沉淀量不变,错误,不选C;加入盐酸,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后偏铝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后氢氧化铝溶解,生成沉淀和溶解沉淀需要的盐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D错误。
10.铝土矿的主要成分中含有氧化铝、氧化铁和二氧化硅等,工业上经过下列工艺可以冶炼金属铝。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中还需要进行过滤操作,滤渣为二氧化硅
B.a、b中铝元素的存在形式不同
C.③中需要通入过量的氨气
D.④进行的操作是加热,而且d一定是氧化铝
答案 C
解析 铝土矿加盐酸生成Al3+和Fe3+,二氧化硅不溶于盐酸,所以要过滤,分离出二氧化硅;滤液中加过量NaOH,Al3+转化为AlO,Fe3+转化为Fe(OH)3沉淀,过滤除去Fe(OH)3沉淀,向滤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会生成Al(OH)3沉淀,Al(OH)3分解生成Al2O3,最后电解熔融的Al2O3生成Al;由以上分析可知①、②中除加试剂外,还需要进行过滤操作,A正确;a中为Al3+,b中为AlO,B正确;③中需要把AlO转化为Al(OH)3沉淀,要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AlO+CO2+2H2O===Al(OH)3↓+HCO,C错误;根据上述分析可知④是Al(OH)3受热分解生成Al2O3,D正确。
11.铝自然形成的氧化膜易脱落。以硫酸为电解液,分别以石墨和铝材作阴、阳极材料,经过电解处理形成氧化铝膜,抗蚀能力强。其制备的简要流程如图所示。下列用来解释流程中反应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碱洗目的是除去铝材表面的自然氧化膜:2OH-+Al2O3===2AlO+H2O
B.碱洗时铝材表面会出现气泡:2Al+2OH-+2H2O===2AlO+3H2↑
C.获得耐蚀铝材的电极反应:4Al-12e-+3O2===2Al2O3
D.用稀氨水洗去耐蚀铝材表面的酸:NH3·H2O+H+===NH+H2O
答案 C
解析 氧化铝为两性氧化物,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OH-+Al2O3===2AlO+H2O,A正确;铝与强碱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盐和氢气,离子方程式:2Al+2OH-+2H2O===2AlO+3H2↑,B正确;获得耐蚀铝材的电极反应:2Al+3H2O-6e-===Al2O3+6H+,C错误;用稀氨水洗去耐蚀铝材表面的酸,离子方程式:NH3·H2O+H+===NH+H2O,D正确。
12.用稀H2SO4、NaOH溶液和铝屑为原料制取Al(OH)3,甲、乙、丙三个学生通过三种不同的途径制备:
甲:AlAl2(SO4)3Al(OH)3
乙:AlNaAlO2Al(OH)3
丙:→Al(OH)3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乙消耗的原料最少
B.三者消耗的原料相同
C.丙消耗的原料最少
D.甲、乙消耗的原料相同
答案 C
解析 假设生成的Al(OH)3的物质的量为a mol,则甲、乙、丙三种方案消耗Al、NaOH、稀H2SO4的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方案
Al
NaOH
稀H2SO4
甲
a
3a
1.5a
乙
a
a
a
丙
a
a
a
综上分析,丙消耗的原料最少。
13.A、B、C、D、E五种化合物均含有同一种短周期常见元素,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为澄清溶液,C为难溶的白色固体,E易溶于水。若取A溶液灼烧,焰色反应为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片)。
(1)写出化学式: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KAlO2 Al(OH)3 Al2O3 AlCl3 NaAlO2
(2)AlO+CO2(过量)+2H2O===Al(OH)3↓+HCO AlO+4H+===Al3++2H2O
解析 本题的突破口应在推断出B、C两种物质。在短周期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必为两性物质,又因为BC,故可知C为Al2O3,B为Al(OH)3,依次推出D是AlCl3,A与过量CO2反应生成Al(OH)3,且A溶液的焰色反应为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片),则A为KAlO2,E为NaAlO2。
14.利用铝灰(主要成分为Al、Al2O3、AlN、FeO等)制备铝鞣剂[主要成分为Al(OH)2Cl]的一种工艺如下:
(1)气体A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铝灰在90 ℃水解生成A的化学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解”采用90 ℃而不在室温下进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酸溶”时,Al2O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氧化”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废渣”成分为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5)采用喷雾干燥而不用蒸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lN+3H2OAl(OH)3+NH3↑
加快AlN水解的反应速率;降低NH3在水中的溶解度,促使NH3逸出
(2)Al2O3+6H+===2Al3++3H2O
(3)2Fe2++2H++ClO-===2Fe3++Cl-+H2O
(4)Fe(OH)3
(5)防止Al(OH)2Cl水解生成Al(OH)3
解析 铝灰主要成分为Al、Al2O3、AlN、FeO等,加入水发生反应,AlN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氨气,加入盐酸酸溶后,生成氯化铝溶液和氯化亚铁溶液,加入漂白液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加入纯碱调节溶液pH使铁离子全部沉淀,采用喷雾干燥制备铝鞣剂。
(1)气体A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生成的是氨气,铝灰中的AlN和水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N+3H2OAl(OH)3+NH3↑,加热可以促进氮化铝水解生成氨气,降低NH3在水中的溶解度,促使NH3逸出。
(2)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酸溶时和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铝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2O3+6H+===2Al3++3H2O。
(3)加入漂白液的作用是利用次氯酸根离子在酸溶液中的强氧化性氧化亚铁离子为铁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2++2H++ClO-===2Fe3++Cl-+H2O。
(4)上述分析可知“废渣”成分为氢氧化铁沉淀,化学式:Fe(OH)3。
(5)铝鞣剂主要成分为Al(OH)2Cl,在加热蒸发时会发生水解,为防止水解利用喷雾干燥。
15.氯化铝融盐电解法是以氯化铝为原料,以碱金属或碱土金属氯化物(含少量MgCl2、KCl、CaCl2)为电解质进行电解制取铝的方法。
(1)氯化铝融盐电解法需要先制纯氧化铝。以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含有少量Fe2O3、SiO2等杂质)为原料通过以下途径提纯氧化铝:
铝土矿滤液甲滤液乙Al(OH)3Al2O3
①依次写出X、Y的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右图所示在实验室中进行过滤,操作中的两处错误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制备无水氯化铝的反应为2Al2O3+6Cl24AlCl3+3O2。
①为促进该反应的进行,实际生产中需加入焦炭,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加入焦炭后的化学反应可表示为Al2O3+C+Cl2AlCl3+X↑,为确定气体X是否为混合气体,某同学将X依次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和澄清的石灰水,再根据现象判断。该操作是否正确?(填“正确”“不正确”或“无法判断”)______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在工业上通常用电解熔融氧化铝方式制取铝,理论上生产1吨铝消耗的氧化铝的质量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氯化铝质量。
答案 (1)①NaOH溶液 稀盐酸 ②没有使用玻璃棒引流 滤纸边缘高于漏斗边缘 (2)①碳与O2反应,有利于反应正向进行 ②不正确 将生成气体先通过灼热的CuO粉末,若有CO就会生成CO2,这样就无法确定原来是否有CO2 (3)小于
解析 (1)①滤液乙能与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则滤液乙中含有铝离子,所以Y应该是盐酸,则滤液甲中含有AlO、SiO,因此X为NaOH溶液;氧化铁和氢氧化钠不反应,过滤得到氧化铁;硅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硅酸沉淀,过滤得到氯化铝和盐酸的混合液,加入氨气即生成氢氧化铝沉淀;②根据装置图可知该装置是过滤装置,过滤过程中,必须使用玻璃棒引流、滤纸边缘必须低于漏斗边缘,所以装置中的主要错误为没有使用玻璃棒引流、滤纸边缘高于漏斗边缘。
(2)①在加热的条件下,碳与O2反应,生成CO或CO2,降低了生成物的浓度,有利于反应正向进行。②由于在加热的条件下,CO能和氧化铜反应生成CO2,所以将生成的气体先通过灼热的CuO粉末,若反应产物有CO,则CO会被氧化生成CO2,无法确定原产物中是否有CO2,所以该操作不正确。
(3)根据原子守恒可知,1 mol氧化铝可以生成2 mol氯化铝,1 mol氧化铝的质量是102 g,2 mol氯化铝的质量是2 mol×133.5 g·mol-1=267 g,所以获得相同量的铝单质,氧化铝的质量小于氯化铝的质量。
相关文档
- 2021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反应速2021-05-23 01:48:0310页
- 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工艺流2021-05-23 00:52:216页
- 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与技术2021-05-22 22:46:3223页
- 2021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实验的2021-05-22 21:15:3012页
- 2021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平衡常2021-05-22 19:51:118页
- 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平衡常2021-05-22 18:03:4226页
- 2021届(鲁科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2021-05-22 16:58:0010页
- 2020版高考一轮复习化学通用版学案2021-05-22 14:17:2211页
- 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键作业2021-05-22 13:34:008页
- 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能与热2021-05-22 12:12:1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