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2.50 KB
- 2021-05-23 发布
一、单项选择题
1.(2019·徐州高二检测)基因型为 Aa 与基因型为 Bb 的动物体细胞,用灭活的病毒处理
后,不可能获得下列哪种基因型的细胞( )
A.AAaa B.AaBb
C.Aabb D.BBbb
解析:选 C。诱导融合处理后可能会出现 3 种两两融合的细胞,即同种细胞相互融合,
基因型为 AAaa 和 BBbb;不同种细胞相互融合,融合后的杂交细胞基因型为 AaBb,C 项基
因型细胞不可能出现。
2.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相比,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及其特有的诱导因子分别是( )
A.细胞膜的流动性、离心
B.细胞膜的流动性、灭活的病毒
C.细胞的全能性、电激
D.细胞的全能性、灭活的病毒
解析:选 B。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动物细胞
融合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动物细胞融合的常用诱导因子有聚乙二醇、灭活的病毒、电
激等,其中灭活的病毒是其特有的诱导因子,而聚乙二醇、电激均可用于诱导植物体细胞杂
交。
3.(2019·陕西黄陵中学高二月考)制备单克隆抗体时用单个的 B 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
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通过培养,形成细胞群。此过程中的细胞内部变化一定不涉及( )
A.RNA 聚合酶与结合位点结合
B.碱基互补配对
C.同源染色体配对
D.脱水缩合
答案:C
4.(2019·栖霞二中高二检测)下图中的供体 DNA 中含有无限增殖调控基因,该基因能
激发动物细胞的分裂,图示是利用该基因制备新型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
是( )
A.经酶 A 处理后Ⅰ与质粒具有相同的黏性末端
B.Ⅱ是已免疫的 B 淋巴细胞
C.Ⅲ既能无限增殖又能分泌特异性抗体
D.Ⅱ→Ⅲ过程中的检测筛选的目的是得到产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答案:D
5.(2019·栖霞二中高二检测)下列在现代生物科技的应用中,不需要进行检测与筛选的
是( )
A.对植物的茎尖进行组织培养获得脱毒苗
B.将鼠的骨髓瘤细胞与 B 淋巴细胞融合,制备单克隆抗体
C.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白菜—甘蓝”
D.将抗虫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培育具有抗虫特性的新植株
答案:A
6.单克隆抗体在医疗、诊断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英国科学家米尔斯坦和
德国科学家科勒设计了一个用已免疫的 B 淋巴细胞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实验,下图为其实验
流程图。下列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 是骨髓瘤细胞,②表示在选择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B.制备单克隆抗体时,选择 B 淋巴细胞的原因是它能分泌多种特异性抗体
C.④过程如在体外培养,则需要无菌、无毒的环境,营养充足,温度、pH 适宜等环
境条件
D.诱导动物、植物细胞融合常用的一种化学诱导剂是聚乙二醇
解析:选 B。对于 B 淋巴细胞来说,每一种 B 淋巴细胞经特定抗原刺激后只能产生一
种特异性抗体。根据单克隆抗体制备的流程判断:a 是骨髓瘤细胞,b 是杂交瘤细胞。①是
诱导 B 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的过程。②表示在选择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筛选出杂交
瘤细胞。③表示筛选出能产生专一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④包括体外培养和注入小鼠腹
腔内培养两种方法。选择培养基只允许杂交瘤细胞生长、增殖,其他细胞不能生存。动物细
胞培养需要具备的条件是:无菌、无毒的环境,营养充足,温度、pH 适宜,充足的空气等。
诱导细胞融合时常用聚乙二醇作诱导剂。
7.(2019·天津一中高三上学期月考)“筛选”是生物工程中常用的技术手段,下列关于
筛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在完成细胞融合后,第一次筛选的目的是筛选出杂交瘤细
胞
B.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在完成细胞融合后,第二次筛选的目的是筛选出针对目标
抗原的抗体为阳性的杂交瘤细胞
C.基因工程中一般用同种限制酶切割运载体和含目的基因的 DNA 片段,酶切产物用
DNA 连接酶连接,获得的产物需经筛选后才能导入受体细胞
D.重组质粒上的标记基因的作用是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
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
解析:选 C。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有两次筛选,第一次筛选的目的是筛选出杂交瘤
细胞,第二次筛选的目的是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A、B 正确;基因工程
中一般用同种限制酶切割运载体和含目的基因的 DNA 片段,酶切产物用 DNA 连接酶连接,
获得的产物直接导入受体细胞,不需要筛选,C 错误;重组质粒上的标记基因的作用是鉴别
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D 正确。
8.(2019·上海松江区模拟)下图表示抗人体胃癌的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下列有关叙
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给实验小鼠注射的甲是能与抗人体胃癌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抗原
B.利用聚乙二醇、灭活的病毒和电激等方法均可诱导细胞融合获得乙
C.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对乙进行筛选,融合细胞均能生长,未融合细胞均不能生长
D.对丙需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经多次筛选后可获得大量能分泌所需抗体的丁
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
9.下列对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的比较,描述正确的是 ( )
A.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基本原理相同,诱导融合的方法也完全相同
B.只有植物体细胞杂交可跨越种属间的生殖隔离,突破了有性杂交方法的局限,使远
缘杂交成为可能
C.利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而发展起来的杂交瘤技术,为生产单克隆抗体开辟了新途径
D.目前科学家终于实现了两个植物物种间的体细胞杂交,得到了同时具有两个物种遗
传物质的超级植物,但它们的性状并不能全部得以体现
解析:选 CD。动物细胞融合的诱导方法有生物方法,如用灭活的病毒,而植物原生质
体融合没有生物方法;两个植物物种间的体细胞杂交,得到了同时具有两个物种遗传物质的
超级植物,但它们的性状并不一定都能得以体现,这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10.(2019·徐州高二检测)将特定药物与单克隆抗体相结合制成的“生物导弹”,能够用
于杀死人类某些癌细胞。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过程的原理和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原理基本相同
B.经①形成的杂交瘤细胞都能无限增殖并产生特定抗体
C.②过程不需要筛选并克隆单个杂交瘤细胞
D.抗体的靶向作用使③过程具有高度特异性
解析:选 BC。①过程的原理和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原理基本相同,都是细胞膜的流动
性,A 正确;经①形成的杂交瘤细胞不一定都能产生特定抗体,B 错误;②过程需要采用抗
体阳性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然后进行克隆化培养(包括体内培养和体
外培养),C 错误;抗体的靶向作用使③过程具有高度特异性,D 正确。
三、非选择题
11.(2019·菏泽一中宏志班检测)下图是通过动物纤维母细胞等获得单克隆抗体的实验研
究。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 过 程 ① 类 似 于 植 物 组 织 培 养 技 术 中 的 ________ 过 程 , 过 程 ② 的 实 质 是
________________。
(2)A 代 表 ________________ 物 质 , Y 、 Z 细 胞 的 名 称 分 别 是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3) 过 程 ③ 诱 导 细 胞 融 合 的 生 物 因 素 是 ____________ , 细 胞 融 合 后 还 需 要 用
____________培养基筛选获得 Z 细胞。
(4)Z 细胞还需经过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才能获得大量产生所需抗体的细胞。
(5)经过上述过程获得的单克隆抗体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脱分化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抗原(特定抗原) B 淋巴细胞 杂交瘤细胞
(3)灭活的病毒 选择
(4)克隆化培养 抗体检测(专一性抗体阳性检测)
(5)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大量制备
12.(2019·陕西宝鸡金台区期中)已知细胞合成 DNA 分子有 D 和 S 两条途径,其中 D
途径能被氨基嘌呤阻断。人淋巴细胞中有这两种 DNA 分子的合成途径,但一般不分裂增殖。
鼠骨髓瘤细胞中尽管没有 S 途径,但能不断分裂增殖。将这两种细胞在培养皿中混合,加
促融剂促进细胞融合,获得杂种细胞,并生产单克隆抗体,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生 产 单 克 隆 抗 体 时 , 一 般 不 直 接 利 用 B 淋 巴 细 胞 , 主 要 原 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过程中,常用的与诱导植物细胞融合相同的诱导剂是________。
(3)②过程为________培养,培养箱中还需通入气体物质,其中通入 CO2 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
(4)④过程表示杂交瘤细胞的扩大培养,其既可在体外培养,也可注射到小鼠________
内培养。体内培养与体外培养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
(5)为了从培养液中分离出杂交瘤细胞,需在③过程向培养液中加入________,理由是
杂交瘤细胞可利用________途径合成 DNA,从而在该培养液中增殖。
解析:(1)B 淋巴细胞不能无限增殖,故生产单克隆抗体时,一般不直接利用 B 淋巴细
胞。(2)图中①过程为动物细胞融合,其常用的与诱导植物细胞融合相同的诱导剂是聚乙二
醇。(3)②过程为动物细胞培养,培养箱中还需通入气体,其中通入 CO2 的目的主要是维持
培养液的 pH。(4)④过程表示杂交瘤细胞的扩大培养,其既可在体外培养,也可注射到小鼠
腹腔内培养。体内培养与体外培养相比,其优点是无需再提供营养物质以及无菌环境,操作
简便。(5)根据题意,B 淋巴细胞中含有 D 和 S 两条 DNA 复制途径,但其不能无限增殖;骨
髓细胞只含有进行 DNA 复制的 D 途径,但氨基嘌呤能阻断 D 途径,故若将融合细胞置于
含有氨基嘌呤的培养液中培养,骨髓瘤细胞自身融合的细胞和 B 淋巴细胞自身融合的细胞
均不能增殖,只有杂交瘤细胞可利用淋巴细胞中的 S 途径合成 DNA 分子,实现分裂增殖。
答案:(1)B 淋巴细胞不能无限增殖
(2)聚乙二醇
(3)动物细胞 维持培养液的 pH
(4)腹腔 无需再提供营养物质以及无菌环境,操作简便
(5)氨基嘌呤 淋巴细胞中的 S
13.(2019·广东汕头检测)新型的微生物蛋白农药是由微生物产生的一类蛋白质药物,能
够激活农作物的防御系统,提高农作物抗病抗虫的能力。科研人员在某个真菌菌株上发现了
激活蛋白 AP45,并进行了相关研究(见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所设计的引物对,应与____________能互补配对,但在__________________
之间不应有能互补配对的核苷酸序列。
(3)据图分析,该实验以____________基因作为标记基因。
(4) 如 果 要 利 用 抗 原 — 抗 体 杂 交 技 术 检 测 目 的 基 因 是 否 成 功 表 达 , 则 需 要 以
____________为抗原、制备出其单克隆抗体。
(5)以此类激活蛋白制成的微生物蛋白农药并不会直接杀死害虫或者病原生物,是一种
环境友好型的产品,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优点(要求一项)。
答案:(1)RNA(或 mRNA) 构建目的基因表达载体
(2)目的基因(或 cDNA) 两种引物(或引物自身的不同片段或引物与非目的基因,要求一
项)
(3)青霉素抗性
(4)激活蛋白 AP45(或目的蛋白)
(5)不引起害虫或病原生物的抗药性(或易分解无残留或对人畜无害或其他合理答案)
14.(2019·广西桂林、贺州期末联考)双功能抗体就是双特异性抗体,是一种非天然性抗
体,结合抗原的两个臂具有不同的特异性,可以通过生物学方法制备。1983 年 Milstein 等
人将能分泌目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称之为 A 细胞)与分泌另一种抗体的脾细胞(即 B
细胞)融合,形成可分泌两种亲代抗体和杂种抗体的杂交瘤细胞(A—B 细胞),得到可预先设
定的特异性的双功能抗体。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Milstein 等利用 A 细胞和 B 细胞制备双功能抗体的过程中,使用了哪些动物细胞工
程的技术手段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写出两种)。在这个过程中,若融合最多考虑两
两融合,总共应该有________种细胞存在,请参照题干表示方法用 A、B 字母表示这些细胞
的具体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双功能抗体在癌症治疗中的作用类似于“生物导弹”,借助于双功能抗体一条臂与
癌细胞表面抗原____________,同时另一条臂将 T 细胞和 NK 细胞等杀伤细
胞定向带到癌细胞所在位置。在生物体内 T 细胞攻击癌细胞属于____________免疫。
(3)生物学方法制备双功能抗体的缺点之一为不能对双功能抗体进行改造,限制了它的
临床应用。使用____________(工程技术),可以对双功能抗体的结构进行设计改造,使其更
加符合人类的需要,这种改造最终还必须通过对____________分子的改造来完成。
答案:(1)动物细胞融合 动物细胞培养 5 A—A,A—B,B—B,A,B (2)特异性
结合 细胞 (3)蛋白质工程 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