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6.18 KB
- 2021-05-23 发布
鱼我所欲也
《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
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重要
代表,被人们称为“亚圣”。
《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
的言行的著作,也是儒家经典
著作之一。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
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
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
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
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所想要的
同时得到 舍弃 表并列
正义
重要 比
做苟且偷生的事 所厌恶的
祸患也有(我)不躲避的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
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
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
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
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
勿丧耳。
假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 什么不可使用呢
所厌恶的那么凡是可用来逼祸的手段
因此(有的人)明知某种手段能够生存却不使用
这是因为(他们)所要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
不仅仅 丢失
一箪食,一豆羹gēng,得之则生,
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一小筐饭,一小碗汤
吆喝 给 饥饿的过路人不接受
踢过去 不屑(接受)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
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
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
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
之谓失其本心。
很多的俸禄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仪对于好处
为了侍奉贫穷的人“德”感谢从前
宁可失去生命也不接受,现在为了宫室的华丽而做了
这样的事
这 停止
叫做失掉了他们的本性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1、孟子在文中论述了什么观点?
舍生取义----当“生”与“义”不可兼得时
2、孟子怎样提出自己的观点的?又是怎样
论述观点的?
先用鱼和熊掌设喻引出观点,再正反对比论述,
最后用事例进一步论述观点。
舍
生
取
义
鱼和
熊掌
设喻
正面:不为苟得
患有不辟
反面:何不用也?
何不为也?
事例一:不接受施舍
事例二:不受“万钟”
相关文档
- 冀教版数学小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课件2021-05-23 01:20:128页
- 外研版三年级下册英语Reading for 2021-05-23 01:16:1911页
- 苏教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课件2021-05-23 01:13:3918页
-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2021-05-23 01:12:5219页
-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课件-第12021-05-23 01:12:3122页
-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两位数乘两2021-05-23 01:11:0713页
- 六年级上册:第7课《开国大典》教学2021-05-23 01:11:0127页
- 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9Canyoucom教学2021-05-23 01:05:4030页
- 人教版PEP小学三年级下册英语教学2021-05-23 01:04:1022页
-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课2021-05-23 01:03:17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