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8 MB
- 2021-05-23 发布
第
2
部分 人文地理
专题
8
人口的变化
专题
8
人口的变化
600
分基础 考点
&
考法
考点
25
人口数量的变化与人口问题
考点
26
人口的空间变化与人口容量
700
分综合 考法
&
考练
综合考法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考点
25
人口数量的变化与人口问题
考法
1
人口变化特征分析
考法
2
人口增长模式判读及人口问题
1.
影
响
人
口
自
然
增
长
率
的
因
素
2.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的计算
3.人口增长模式及特点
应试基础必备
4
.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及影响
考法
1
人口变化特征分析
(
1
)首先应认真审题、找出关键信息,尤其是图表中的坐标信息,例如人口增长数量、累计人口增长数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信息;
(
2
)其次应该理解和掌握人口的变化特点,并能够根据变化特点,分析影响人口变化的因素或是人口变化能够反映出的问题等;
(
3
)最后能够理解区域人口变化受到自然增长、机械增长共同影响。
解答此类题时:
考法
2
人口增长模式判读及人口问题
角度
1
人口增长模式判断
01
2.
根据坐标图中的坐标值来判断
(
1
)原始型:出生率、死亡率均在
4%
左右,自然增长率在
1%
以下,接近于
0
,甚至是负值。
(
2
)传统型:出生率一般在
3%
左右,死亡率在
1%
以上,自然增长率在
2%
左右。
(
3
)现代型:出生率、死亡率一般都在
1%
左右,自然增长率通常在
1%
以下,接近于
0
,甚至是负值。
1.
根据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数值特征来判断
3.
根据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特征来 判断
角度
2
人口年龄结构及人口问题
1.
人口年龄结构分析
02
①我国的人口问题:
2.
世界的人口增长和人口问题
(1)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和人口问题
(2)
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
1
)
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农村人口比重大;人口结构不合理(男性比例偏高和人口老龄化问题出现
)
;人口素质较低,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
(
2
)
人口总体素质不高;流动人口规模庞大;出生性别比持续攀升;老年人口数量大;贫困人口脱贫难度增大等。
②我国的人口对策
一方面要严格控制人口的数量,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提高人口素质,充分发挥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要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减轻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为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
读图,回答下题。
我国某省
1990-2014
年间常住人口
数量变动示意图
【
解析
】
本题考查人口的数量变化。读图可知,该图反映的是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而人口增长率则是人口增长的幅度,从
1990
到
2000
年,每年人口数量相对以前较多,增长率较高,而
2000
年以后,人口数量增速明显放缓,因此人口增长率总体上呈现走低的态势。
考例剖析
[天津文综
2016·5
]
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 )
D
考点
26
人口的空间变化与人口容量
考法
3
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思路
考法
4
人口迁移统计图的判读
1.
国际人口迁移
2.
国内人口迁移
应试基础必备
3.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5.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4.
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分析
1.
抓主要
考法
3
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思路
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2.
重具体
对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它们的原因和动力可能是不一样的。
1.
读轴
3.
抓点
考法
4
人口迁移统计图的判读
2.
看线
即明确横轴(自变量)、纵轴(因变量)各是什么,弄清含义,做到读图识变量。例如图中,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迁入、迁出所占比重,说明迁入和迁出随时间而变化。如在下图中,随年份的变化,迁入率曲线波动上升,迁出率曲线波动下降,从而推断净迁入量逐年增加。
采用“先分后合”法,先看各曲线的变化趋势,弄清自变量是如何影响因变量的。
即抓住曲线上的一些特殊点,如极值点、交点、起止点等,这些特殊点通常是解题的突破口。例如图中,我们可以用“垂线法”判断出
1997
年的迁入率和迁出率的数值(下图中
A
、
B
),观察判断出净迁入率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年份,即
1997
年最小,
2008
年最大。
综合考法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1.
人口三角坐标统计图
(
1
)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出三个箭头,如上图的①②③。
(
2
)过图中标出的点,分别画出与上述三个箭头平行且延伸方向一致的三个箭头,如上图的④⑤⑥。
(
3
)读出箭头④⑤⑥与三个坐标轴的交点坐标,这就是待求点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坐标。图中待求点的三个坐标:
0~14
岁约为
27%
、
15~64
岁约为
57%
、
65
岁及以上约为
16%
。
(
4
)验证一下三个数值的总和是否为
100%
。
700
分综合 考法
&
考练
2.
人口柱状图的判读
3.
曲线图(折线图)的判读
首先明确图例,然后分清各类数据的时空差别,最后对照柱高读出不同时空的人口数据比较分析,如下图所示:
此类图可根据线状统计符号的大体走向,分析统计人口数量或构成比例随时间或空间连续变化的规律,判读时要特别注意曲线统计图中的高峰或低谷以及折线图中明显的转折点和每一段或不同曲线的斜率,从而掌握不同时期人口数量与增长速度。
总的来看,人口统计图的判断方法一般可按照以下步骤判读:
①读图名→②读坐标(或图例)→③读数据(大小及变化趋势)→④分析数据→⑤用文字概括联系或规律→⑥进行图表转换或图图转换
判读时,主要通过比较图中各组成要素的百分比(或者是各扇形圆心角的大小),来分析人口比例状况或人口数量高低。
(1)
读构成
可直接读出该地区不同年龄段所占人口的比例,以及男女比例差异。
(2)
定类型
5.
金字塔图的判读
4.
扇形图和饼状图
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有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下图,完成下列两题。
(
1
)下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
2
)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 )
A.1910
—
1930
年
B.1930
—
1950
年
C.1950
—
1970
年
D.1970
—
1990
年
综合考练
[
课标全国
Ⅰ 2014 · 10~11
]
【
答案
】
(
1)A
(
2
)
C
【解析】
(1)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读图中坐标的含义,结合图例信息,移民人数和移民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用移民人数除以移民占总人口比例,就可以得出不同年份的该国人口总数,即可得到与①图符合。
A
对,
B
、
C
、
D
均错,本题应选
A
项。
(2)
本题考查人口增长。根据上题分析的结论,①在
1950
—
1970
年段曲线坡度最大,即可知道该国人口增长数量最多的时候为
1950
—
1970
年,
C
对,
A
、
B
、
D
错,本题应选
C
项。
敬请期待下一专题
相关文档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中国地2021-05-22 20:36:0656页
- 2018届福建省罗源一中人教版高中地2021-05-22 13:22:3530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中国地2021-05-21 18:46:5189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部2021-05-20 23:03:1388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2021-05-20 20:30:3953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中国地2021-05-20 14:11:2939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部2021-05-20 00:13:5960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中国地2021-05-19 17:30:0224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自然地2021-05-19 14:58:4819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中国地2021-05-12 01:57:58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