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5 MB
- 2021-05-23 发布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专题
1
地球与地图
700
分综合 考法
&
考练
综合考法
等值线图的判读方法
专题
1
地球与地图
600
分基础 考点
&
考法
考点
1
经纬网
考点
2
地图三要素
考点
3
等高线地形图
考点
1
经纬网
考法
1
定“位置”
考法
2
定“方向”
考法
3
定“距
离
”及其他相
关
计算
角度
1
利用经纬网(度)计算距离
角度
2
球面上最短距离的判断
角度
3
其他相关计算
应试基础必备
1.
经纬网概况
2.
经纬网图及变式图
3.
东西半球的划分
20°W
向东至
160°E
为东半球,
160°E
向东至
20°W
为西半球。
考法
1
定“位置”
考法
2
定“方向”
1.
方格状经纬网
(
2
)定东西:①同为东经,度数大的为东;同为西经,度数大的为西;②东西经不同,分两种情况(如图所示):
(
1
)定南北
:
北极为最北(北极点四周都是朝南),南极为最南(南极点四周皆朝北)。
两地经度相加和小于
180
,则东经在东、西经在西;
两地经度相加和大于
180
,则东经在西、西经在东。
2.
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
在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中
,
关键是确定地球自转方向,顺自转方向为东,逆自转方向为西。如下图所示。
考法
3
定“距离”及其他相关计算
(
1
)纬度
1°
的实际经线弧长处处相等,大约是
111
千米,如右图中的线段
AB
。
角度
1
利用经纬网(度)计算距离
01
(
2
)经度
1°
的纬线弧长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大约是
111×cos φ
(
φ
表示该纬线的纬度数值)千米,如下图中的线段
AC
。
(
3
)若两点不在同一经线,也不在同一纬线上,计算图中
BC
之间距离,有两种方法:
①求出
AC
、
AB
长,再利用勾股定理计算。
②粗略算法:
若
BC
的纬度差较小,可假设其在同一纬线上,求纬线长度;若
BC
两点的经度差较小,可假设其在同一经线上,求经线长度;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扩大或缩小。
角度
2
最短距离的判断
02
【
理论依据
】
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航线为球面最短距离,即经
过两点的大圆(以地心为圆心)劣弧长度。
方法
1
:利用已知大圆进行判断。已知大圆如下:
①赤道(如
A
、
C
两点);
②经线圈(如
A
、
B
两点,
P
、
Q
两点,
B
、
P
两点等);③晨昏圈(如
E
、
F
两点)。
(
2
)一般来说,同在北半球的两点,其最短航线为凸向北极的劣弧;同在南半球的两点,其最短航线为凸向南极的劣弧。
方法
2
:不可以利用已知大圆时构造大圆(三点共面)。如图中的K点和M点之间的最短航线,
KQM
为纬线不可利用,可利用地心O与K点、M点构造大圆,如图中的K、P、M三点所在大圆,则其最短航线为
KPM
(劣弧)。这种情况下,一般只需要确定航行方向。
例如,图中从
M
点到
K
点最短航线航行方向为:先向东北(
M→P
)再向东南(
P→K
)。
角度
3
其他相关计算
(
1
)相同纬度且跨经度数相同的两幅图,其所示地区的面积相等。
(
2
) 跨经度数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
(
3
)图幅相同的两幅图,中心点纬度数相同,则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例如,在下面经纬网图中,
a
、
b
、
c
、
d
四部分的面积和比例尺的大小分别是:面积大小:
b
=
c
>
a
>
d
;比例尺大小:
d
>
a
>
b
=
c
总部位于江苏徐州(约
34°N
,
117°E
)的某企业承接了甲国价值
7.446
亿美元的工程机械订单。据此完成下题。
[
课标全国
Ⅱ2014
·3
]
甲国位于()
A.
欧洲
B.
非洲
C.
北美洲
D.
南美洲
考例剖析
【
解析
】
本题考查区域定位。甲国主要位于
0°
~
10°N
,
60°W
~
70°W
地区,为南美洲的国家。
D
对。
D
考点
2
地图三要素
考法
4
地图上方向的判读
角度
1
常用定向法
角度
2
地理现象定向法
考法
5
比例尺及其计算
角度
1
比例尺的计算
角度
2
比例尺的缩放
应试基础必备
1.
比例尺
=
图上距离
/
实地距离
2.
方向
考法
4
地图上方向的判读
1.
根据盛行风判断方向
例如,英国盛行西风,空旷地带的树木向东侧生长较为顺利,树木西侧树枝生长则较慢,据此可以判断出东、西方向;沙漠中,风是从迎风坡吹向背风坡,据此结合当地的盛行风向也可判断出方向。
2.
根据天体周日视运动判断方向
此类题要求根据题目所给信息判断方向,如北半球中纬度正午太阳位于正南;夏半年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冬半年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春秋分日太阳正东升、正西落;北极圈内极昼时,太阳高度最小时太阳在正北方向,南极圈内极昼时,太阳高度最小时太阳在正南方向;北半球中纬度房屋朝向多为正南;北半球中高纬度植物向阳一侧生长旺盛,年轮稀疏等。
例如:右图为我国北方某地,公路一侧为利用太阳能的路灯。对于我国北方而言,路灯太阳能帆板朝向正南时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最强,由此可以判断此图中公路呈南北方向延伸,图中汽车向北方行驶。
考法
5
比例尺及其计算
角度
1
比例尺的计算
比例尺计算直接应用公式即可,但要注意换算单位
。
01
角度
2
比例尺的缩放
02
【
知识拓展
】
用比例尺判断地图上的坡度
依据:坡度
=
相对高度
/
水平距离。
(
1
)若等高距和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比例尺越大,坡度越陡;
(
2
)若等高线疏密程度和比例尺相同:等高距越大,坡度越陡;
(
3
)若等高距和比例尺相同: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
例如,下列等高线地形图中,坡度的大小顺序为:
C>D>A>B
。
考点
3
等高线地形图
角度
4
计算区域内的坡度大小
考法
6
判断地势及地形类型
角度
1
判断地势特征
考法
7
利用等高线地形图做相关计算
角度
1
两地相对高度的计算
角度
2
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
角度
3
根据两地高差计算气温差
角度
2
判断地形类型
考法
8
地形剖面图的判读与绘制
角度
1
地形剖面图的判读技巧
角度
2
地形剖面图的应用
——
通视问题
考点
3
等高线地形图
应试基础必备
考法
6
判断地势及地形类型
1.
判断地形类型
【
理论依据
】
各地形类型及地形部位的等高线特征及图示,详见“应试基础必备”。
(
1
)首先,根据图中数值大小(海拔和相对高度)判读地貌类型。
(
2
)其次,根据等高线的分布判读地表形态。如下图所示,
E
点为鞍部。
【
知识拓展
】
还需要了解以下几种典型地貌类型的等高线特征:
冲积扇:等高线呈圆弧形,且上密下疏,多有放射状河流或季节河流。
新月形沙丘:等高线呈封闭新月形,一侧陡,一侧缓,缓坡为迎风坡。
梯田:等高线稀疏处和密集处差别大。
2.
判断地势特征
本角度常见于综合题中,根据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并描述区域的地形地势特征。
【
理论依据
】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数值的分布及河流流向判断地势总体概况,并根据“应试基础必备”中的“五大基本地形”特征,判断地形及其分布。
基本思路
:
(
1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中数值的分布,判断出地势高低及起伏状况。如下图中地势特征为东南高、西北低或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地表起伏较大。
(
2
)判断具体的地形类型。如在下图中,地形以山地为主。
(
3
)若有特殊地貌类型,需要具体指出。比如,火山及其地貌、喀斯特地貌、峡湾等,若在沿海地区还需要指明海岸线特征。
1.
两地相对高度的计算
(
1
)读海拔,求相对高度:第一步,读取两地海拔。
考法
7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①两点位于等高线上,可直接读出,所在等高线的标值便是该点的海拔(依据同线等高)。
②若不在等高线上,则读取其相邻等高线的数值,其海拔位于两者海拔之间。
③若位于闭合等值线内,可依据高于高值、低于低值,读取海拔。
如图中
A
点海拔为:
300
米
相关文档
- 2020届鲁教版一轮复习地理新优选大2021-05-22 18:28:426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5-22 17:28:435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5-22 00:00:4643页
- 【人教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区2021-05-21 12:22:5747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四2021-05-21 11:31:0611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5-20 15:30:3445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5-20 14:23:5834页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课件2021-05-20 12:10:40115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5-20 11:55:0247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四2021-05-20 02:07:18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