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7.00 KB
- 2021-05-22 发布
1、1-丁醇和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通过酯化反应制得乙酸丁酯,反应温度为115~125℃,反应装置如右图。下列对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不能用水浴加热
B. 长玻璃管起冷凝回流作用
C. 为提纯乙酸丁酯,可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洗涤
D. 通常加入过量乙酸以提高1-丁醇的转化率
2、饱和酯X具有如下性质:X+H2OY(醇) + Z(酸) ,其中Y为一元醇,且摩尔质量为46 。若X分子中有7个碳原子,则X的结构有(不考虑立体结构)( )
A. 1种 B. 2种 C. 3种 D. 4种
3、增塑剂DCHP可由邻苯二甲酸酐与环己醇反应制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邻苯二甲酸酐的二氯代物有2种
B. 环己醇分子中所有的原子可能共平面
C. DCHP能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消去反应
D. 1molDCHP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最多可消耗2molNaOH
4、阿魏酸化学名称为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可以做医药、保健品、化妆品原料和食品添加剂,结构简式为。在阿魏酸溶液中加入合适试剂(可以加热),检验其官能团。下列试剂、现象、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试剂
现象
结论
A
氯化铁溶液
溶液变蓝色
它含有酚羟基
B
银氨溶液
产生银镜
它含有醛基
C
碳酸氢钠溶液
产生气泡
它含有羧基
D
溴水
溶液褪色
它含有碳碳双键
A. A B. B C. C D. D
5、 1 mol 与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消耗的NaOH的物质的量为( )
A. 2 mol B. 3 mol C. 4 mol D. 5 mol
6、某有机物的结构如图所示,这种有机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
A. 1mol该物质最多能消耗2mol NaOH
B. 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 能发生酯化反应
D. 不能发生水解反应,能使溴水褪色
7、苯佐卡因是局部麻醉药,常用于手术后创伤止痛、溃疡痛等,其结构简式为。下列关于苯佐卡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分子中含有3种官能团
B. 1 mol该化合物最多与4 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C. 苯环上有2个取代基,且含有硝基的同分异构体有15种
D. 1mol该有机物水解时只能消耗2molNaOH
8、国际奥委会公布的违禁药物有138种,其中某种兴奋剂分子结构如图。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物质属于芳香烃
B. 该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共面
C. 1 mol 该物质与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最多消耗2 mol NaOH
D. 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15H24ClNO2
9、 化合物乙是一种治疗神经类疾病的药物,可由化合物甲经多步反应得到。下列有关甲、乙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的分子式为C14H14NO7
B. 甲、乙中各有1个手性碳原子
C. 可用NaHCO3溶液或FeCl3溶液鉴别化合物甲、乙
D. 乙能与盐酸、NaOH溶液反应,且1 mol乙最多能与5 mol NaOH反应
10、CPAE是蜂胶的主要活性成分,由咖啡酸合成CPAE路线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苯乙醇属于芳香醇,它与邻甲基苯酚互为同系物
B. 1 mol CPAE最多可与含4 mol Br2的水溶液发生反应
C. 不能用FeCl3溶液检测上述反应中是否有CPAE生成
D. 咖啡酸、苯乙醇及CPAE都能发生取代、加成和消去反应
11、某一定量有机物和足量Na反应得到L氢气,取另一份等物质的量的同种有机物和足量NaHCO3反应得L二氧化碳,若在同温同压下=≠0,则该有机物可能是
( )
①CH3CH(OH)COOH ②HOOC—COOH
③CH3CH2COOH ④HOOCCH2CH(OH)CH2COOH ⑤CH3CH(OH)CH2OH
A. ② B. ②③④ C. 只有④ D. ①
12、塑化剂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增塑剂DCHP可由邻苯二甲酸酐与环己醇反应制得: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DCHP的分子式为C20H24O4
B. 环己醇分子的核磁共振氢谱有4个吸收峰
C. DCHP能发生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不能发生酯化反应
D. 1mol DCHP可与4mol NaOH完全反应
13、 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见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式为C14H16O6NBr
B. 该分子中含有两个手性碳原子
C. 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 在一定条件下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1 mol该有机物最多消耗3 mol NaOH
14、将10 g具有1个羟基的化合物A跟乙酸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某酯17.6 g,并回收了未反应的A 0.8 g。则化合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 146 B. 114 C. 92 D. 46
15、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它可以发生的反应类型有( )
(a)取代 (b)加成 (c)消去 (d)酯化 (e)水解 (f)中和 (g)缩聚 (h)加聚
A. (a)(c)(d)(f) B. (b)(e)(f)(h)
C. (a)(b)(c)(d)(f) D. 除(e)(h)外
16、2017年12国家食药监总局要求莎普爱思尽快启动临床有效性试验。莎普爱思有效成分是由苄达酸与赖氨酸生成的有机盐,苄达酸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苄达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分子式为C16H16N2O3 B. 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5 种
C. 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 D. 属于芳香族化合物,且有弱酸性
17、某化学课外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乙酸乙酯(图中夹持仪器和加热装置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水从冷凝管的______(填“a”或“b”)处进入。
(2)已知下列数据:
乙醇
乙酸
乙酸乙酯
98%浓硫酸
熔点/℃
﹣117.3
16.6
﹣83.6
﹣
沸点/℃
78.5
117.9
77.5
338.0
又知温度高于140℃时发生副反应:2CH3CH2OH→CH3CH2OCH2CH3+H2O
①该副反应属于__________反应(填字母)。
a.加成 b.取代 c.酯化
②考虑到反应速率等多种因素,用上述装置制备乙酸乙酯时,反应的最佳温度范围是
______(填字母)。
a.T<77.5℃ b.T>150℃ c.115℃<T<130℃
(3)上述实验中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填字母):___________。
A.中和乙酸和乙醇
B.中和乙酸并吸收部分乙醇
C.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更小,有利于分层析出
D.加速酯的生成,提高其产率
(4)欲分离出乙酸乙酯,应使用的分离方法是__________(填操作方法名称,下同),所用到的仪器为______ , 进行此步操作后,所得有机层中的主要无机物杂质是水,在不允许使用干燥剂的条件下,除去水可用____________的方法。
(5)若实验所用乙酸质量为6.0g,乙醇质量为5.0g,得到纯净的产品质量为4.4g,则乙酸乙酯的产率是_______。
(6)乙二酸和乙二醇也能发生酯化反应,写出生成环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18、某些有机物的转化如图所示.已知:A是营养物质之一,米饭、馒头中富含A,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的最终产物是B.C是白酒的主要成分,能直接氧化成酸性物质D.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名称是_________;C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
(2)下列有关B的性质说法正确的是_____ (填字母序号,下同).
a.燃烧时有烧焦的羽毛味
b.在人体中氧化的最终产物是CO2和H2O
c.在碱性、水浴加热条件下,能与银氨溶液反应析出银
d.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3)反应③所需要的试剂是_____.
(4)工业上用乙烯与水反应制备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
(5)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下列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
a.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b.C、D、E的浓度均相等
c.体系的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d.C、D、E的质量均不再变化
(6)若实验室利用图制备E,导管口不能伸入N试管中液面下的原因是_____.
19、 ㈠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_
A、用NaOH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乙醇,然后分液
B、分馏石油时,温度计的末端必须插入液面下
C、用分液漏斗分离环己烷和水的混合液体
D、用浓氨水洗涤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
E、配制银氨溶液时,将稀氨水慢慢滴加到稀硝酸银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后继续滴加到沉淀刚好溶解为止
F、蔗糖水解后,直接滴加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并加热检验水解产物中的葡萄糖
㈡某化学活动小组设计以下装置进行不同的实验。其中a为用于鼓入空气的气囊,b为螺旋状铜丝,c中盛有冰水。
(1)若用A装置做乙醇与乙酸的酯化反应实验,则还需连接的装置是____(填序号),该装置中应加入试剂__________。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A装置试管中除加入反应液外,还需加入的固体物质是__________。
(2)该小组同学欲做乙醇氧化成乙醛的实验,则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填序号),再用制得的乙醛溶液进行银镜反应,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
A、②④①③ B、④②③① C、④②①③ D、④①②③
①向试管中滴入3滴乙醛溶液。②一边振荡一边滴入2%的稀氨水,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③振荡后放入热水中,水浴加热。④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1mL2%的AgNO3溶液。
20、某烃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F高分子化合物,它有如下转化关系:
按要求填空:
(1)写出C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__________ , 指出④的反应类型__________.
(2)若B转化为A,所需反应条件为:___________.
(3)写出B和F结构简式:B___________;F__________.
(4)写出反应③对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5)写出反应④对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
(6)E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其中能与NaHCO3反应的同分异构体共有___________种.
21、烃 A 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 1.16 g·Lˉ1,以 A 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可获得有机 物 B、C、D、E、F,其相互转化关系如图。F 为有浓郁香味,不易溶于水的油状液体。
请回答:
(1)A 的结构简式_____。
(2) D+E→F 的反应类型是_____。
(3)有机物 A 转化为 B 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有机物 E 与金属钠反应比水与金属钠反应要剧烈。
B.有机物 E 与金属钠反应的产物可以与水反应重新生成 E。
C.有机物 D、E、F 可用饱和 Na2CO3 溶液鉴别。
D.上述转化关系图中共涉及 3 次加成反应。
22、以下是由乙烯合成乙酸乙酯的几种可能的合成路线:
(1)乙酸中官能团的结构简式是___。
(2)请写出反应涉及到的化学反应类型___________。
(3)请写出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3、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乙酰水杨酸受热易分解,分解温度为128℃~135℃。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以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与醋酸酐[(CH3CO)2O]为主要原料合成阿司匹林,反应原理如下:
制备基本操作流程如下:
主要试剂和产品的物理常数如下表所示:
名称
相对分子质量
熔点或沸点(℃)
水
水杨酸
138
158(熔点)
微溶
醋酸酐
102
139.4(沸点)
易水解
乙酰水杨酸
180
135(熔点)
微溶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阿司匹林时,要使用干燥的仪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合成阿司匹林时,最合适的加热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提纯粗产品流程如下,加热回流装置如图:
①使用温度计的目的是是控制加热的温度,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冷凝水的流进方向是______________(填“a”或“b”);
③趁热过滤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此种提纯方法中乙酸乙酯的作用是做溶剂
b.此种提纯粗产品的方法叫重结晶
c.根据以上提纯过程可以得出阿司匹林在乙酸乙酯中的溶解度低温时大
d.可以用紫色石蕊溶液判断产品中是否含有未反应完的水杨酸
(4)在实验中原料用量:2.0g水杨酸、5.0mL醋酸酐(),最终称得产品质量为2.2g,则所得乙酰水杨酸的产率为 ___________(用百分数表示,小数点后一位)。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解:本题考查酯的制取。A、因此反应需要反应温度为115~125℃,而水浴加热适合温度低于100℃的反应,选项A正确;B、有易挥发的液体反应物时,为了避免反应物损耗和充分利用原料,要在发生装置设计冷凝回流装置,使该物质通过冷凝后由气态恢复为液态,从而回流并收集.实验室可通过在发生装置安装长玻璃管或冷凝回流管等实现,选项B正确;C、使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会使乙酸乙酯发生水解而使乙酸丁酯损失,选项C错误;D、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增加乙酸的量,可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从而提高1-丁醇的转化率,选项D正确。答案选C。
2、【答案】D
【解析】 由X的水解反应知,Y、Z分别是醇、羧酸中的一种,已知Y的摩尔质量为46 g·mol-1,则Y是乙醇;当Y是乙醇时,Z是戊酸,X可看作是由戊酸与乙醇反应所形成的酯,戊酸的结构有4种,与乙醇反应生成相应的酯有4种;正确选项D。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考点有:同分异构体、原子共面、反应类型及反应物用量问题,易错A选项,邻苯二甲酸酐的二氯代物种数的判断,要先分析出分子的对称性,再找二氯代物种数,不但简化分析过程,使分析思路也变得清晰。
4、【答案】C
【解析】A.加入氯化铁,溶液变为紫红色,说明含酚羟基,现象不正确,故A错误;B.结构中无醛基,不能发生银镜反应,故B错误;C.含有羧基,可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C正确;D.该有机物属于酚类,与溴发生取代反应,也能使溴水褪色,故D错误;故选C。
5、【答案】D
【解析】分析:由有机物的结构可知,该物质中的酚羟基、酯基能与NaOH溶液反应。
详解:由有机物的结构可知,该有机物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所得产物中含3mol酚羟基和2mol羧基,1mol酚-OH消耗1molNaOH,1mol-COOH消耗1molNaOH,所以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为5mol,故答案选D。
6、【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有机物结构简式可知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醇羟基和羧基,据此解答。
详解:A. 只有羧基与氢氧化钠反应,1mol该物质最多能消耗1mol NaOH,A错误;
B. 碳碳双键和羟基均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正确;
C. 羟基和羧基均能发生酯化反应,C正确;
D. 没有酯基,不能发生水解反应,含有碳碳双键,能使溴水褪色,D正确。
答案选A。
7、【答案】C
【解析】分析:由苯佐卡因的结构可知,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为氨基和酯基,结合氨基及酯的性质来解答。
详解:A. 由苯佐卡因的结构可知,分子中含有氨基、酯基2种官能团,故A错误;
B. 苯佐卡因中只有苯环能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所以1mol该化合物最多与3mol
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故B错误;
C. 两个取代基可以是硝基和正丙基、硝基和异丙基、-CH2NO2和乙基、-CH2CH2NO2和-CH3、-CH(CH3)NO2和-CH3,各有邻、间、对3种,则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共有15种,故C正确;
D. 1mol苯佐卡因中含有1mol酯基,由苯佐卡因的结构可知,1mol苯佐卡因在NaOH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消耗1molNaOH,故D错误;答案选C。
8、【答案】C
【解析】 A.该有机物含有C、H、N、O等元素,属于烃的衍生物,不属于芳香烃,故A错误;
B.分子中含有饱和烃基,则分子中所有的碳原子不可能共平面,故B错误;
C.含有酯基,可发生水解,且分子中含有“HCl”,则1mol该物质最多能与2 mol氢氧化钠反应,故C正确;
D.由结构简式可知分子式为C15H22ClNO2,故D错误;
答案选C。
9、【答案】CD
【解析】A、根据甲的结构简式可判断甲的分子式为C14H13NO7,A错误;B、甲中没有手性碳原子,乙中有两个手性碳原子,B错误;C、甲中含有羧基,乙中不含有羧基,可以用NaHCO3溶液鉴别,甲中有气体产生,乙中没有气体产生,甲中不含酚羟基,乙中含有酚羟基,用FeCl3溶液可以鉴别,甲中不显色,乙中显色,C正确;D、乙中含有氨基,氨基显碱性,因此可与盐酸反应,乙中含有酯基、酚羟基、溴原子,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1mol乙最多与5molNaOH反应,D正确。答案选CD。
10、【答案】BC
【解析】分析:A.苯乙醇属于芳香醇,邻甲基苯酚属于酚,为不同类别物质;B.2个酚-OH及-COOC-均与NaOH反应;C.咖啡酸、CPAE均含酚-OH;D.咖啡酸、CPAE不会发生消去反应。
详解:A.苯乙醇与邻甲基苯酚属于不同类物质,结构不相似,不互为同系物,选项A错误;B.1 mol CPAE含2mol酚羟基消耗2molNaOH,1 mol 酯基水解也消耗1mol NaOH,共消耗3 mol,选项B正确;C.反应物咖啡酸中也含有酚羟基,无法检测,选项C正确;D.咖啡酸、CPAE不会发生消去反应,含苯环可发生加成,含-OH均可发生取代,选项D错误;答案选BC。
11、【答案】D
【解析】有机物和过量Na反应得到VaL氢气,说明分子中含有R-OH或-COOH,另一份等量的该有机物和足量的NaHCO3反应得到VbL二氧化碳,说明分子中含有-COOH,存在反应关系式:R-OH~H2,-COOH~ H2,以及-COOHCO2进行判断。若Va=Vb≠0,说明分子中含有1个R-OH和1个-COOH,只有①符合,故选D。
12、【答案】C
【解析】 A.根据图示,DCHP的分子式为C20H26O4,故A错误;B. 环己醇()分子的核磁共振氢谱有5个吸收峰(),故B错误;C.DCHP中含苯环和-COOC-,则苯环发生加成反应,-COOC-可发生取代反应,不能发生酯化反应,故C正确;D.-COOC-与NaOH反应,则1mol DCHP可与2mol NaOH完全反应,故D错误;故选C。
13、【答案】AB
【解析】
A.由结构简式可以知道分子式为C14H16O6NBr,故A正确; B. 手性碳原子是与碳相连的四个基团都不相同,支链中连接溴的碳和连羧基的碳为手性碳原子,所以B正确的; C.含有酚羟基,能被高锰酸钾氧化,故C错误; D.. 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官能团为酯基、酚羟基、羧基和溴原子的水解, 1 mol该有机物最多消耗4 mol NaOH,故D错误. 所以AB选项是正确的。
14、【答案】D
【解析】设该醇为R-OH,相对分子质量为M,乙酸相对分子质量为60,反应方程为:CH3COOH+R-OH=H2O+CH3COOR,CH3COOR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1+M-17=42+M,反应物质的量是成比例的,消耗醇为10-0.8=9.2g,可得方程= 解方程 得M=46,答案选D。
15、【答案】D
【解析】(a)-OH、-COOH均可发生取代反应,故正确;(b)含苯环可发生加成反应,故正确;(c)与-OH相连C的邻位C上有H,可发生消去反应,故正确;(d)-OH、-COOH均可发生酯化反应,故正确;(e)没有能发生水解反应的官能团,故错误;(f)-COOH
均可发生中和反应,故正确;(g)-OH、-COOH均可发生缩聚反应生成高聚物和水,故正确;(h)不含碳碳双键、三键,不能发生加聚反应,故错误;故选D。
16、【答案】D
【解析】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16H14N2O3 ,选项A错误。分子中的两个苯环并不相同,下面的苯环有3种一氯代物(邻间对),上面的苯环有4种一氯代物,所以一共是7种,选项B错误。分子中存在饱和碳原子,饱和碳原子连接的4个原子,在空间上一定是四面体结构,所以一定不共平面,选项C错误。该有机物有苯环,属于芳香族化合物,分子中有羧基,显弱酸性,选项D正确。
17、【答案】 (1). a (2). b (3). c (4). BC (5). 分液 (6). 分液漏斗 (7). 蒸馏 (8). 50% (9).
【解析】(1)水从冷凝管下口进,上口出,冷凝效果好,因此水从冷凝管的a处进入,故答案为:a;
(2)①140℃时发生副反应:2CH3CH2OH→CH3CH2OCH2CH3+H2O,反应可以看做一个乙醇分子中的羟基上的氢原子被另一个乙醇分子中的乙基取代,故答案为:b;
②考虑到反应速率等多种因素,温度越高越好,但温度过高会发生副反应,2CH3CH2OH→CH3CH2OCH2CH3+H2O,用上述装置制备乙酸乙酯时,反应的最佳温度范围是115℃<T<130℃,故答案为:c;
(3)制备乙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目的是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使之转化为乙酸钠溶于水中,便于闻乙酸乙酯的香味;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分层得到酯,故答案为:BC;
(4)乙酸乙酯的密度比水小,且难溶于水,所以在碳酸钠溶液层上方有无色油状液体出现,欲分离出乙酸乙酯,应使用的分离方法是分液,用到的主要仪器为分液漏斗,乙酸乙酯从该仪器的上端流出.进行此步操作后,所得有机层中的主要无机物杂质是水,在不允许使用干燥剂的条件下,除去水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答案为:分液;分液漏斗;蒸馏;
(5)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乙醇和乙酸反应的质量比为:46:60,若实验所用乙酸质量为6.0g,乙醇质量为5.0g,乙醇过量,依据乙酸计算生成的乙酸乙酯,理论上计算得到乙酸乙酯的质量,CH3COOH~CH3COOC2H5
,计算得到乙酸乙酯质量8.8g,得到纯净的产品质量为4.4g,则乙酸乙酯的产率=×100%=50%,故答案为:50%;
(6)乙二酸和乙二醇也能发生酯化反应,其中生成环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18、【答案】 (1). 淀粉 (2). 羟基 (3). bcd (4).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酸性重铬酸钾溶液 (5). CH2=CH2+H2OC2H5OH (6). 加成反应 (7). C2H5OH+CH3COOHCH3COOC2H5+H2O (8). ad (9). 防止倒吸
【解析】考查有机物的推断,(1)A是营养物质之一,米饭、馒头中富含淀粉,即A为淀粉;C是白酒的主要成分,即C为CH3CH2OH,含有官能团是羟基;(2)B是A水解的最终产物,即B为葡萄糖,a、燃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是蛋白质的性质,故a错误;b、葡萄糖为人体提供能量,葡萄糖在人体内最终被氧化成CO2和H2O,故b正确;c、葡萄糖中含有醛基,能在碱性并加热下,与银氨溶液反应析出银单质,故c正确;d、葡萄糖含有醛基,能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Cu2O,故d正确;(3)CH3CH2OH能直接氧化成酸性物质D,即D为CH3COOH,需要的试剂为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酸性重铬酸钾溶液;(4)工业上制备乙醇,利用乙烯与水的加成,反应方程式为CH2=CH2+H2OCH3CH2OH;(5)反应④是酯化反应,反应方程式为:C2H5OH+CH3COOHCH3COOC2H5+H2O ,a、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当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故a正确;b、浓度不再改变,而不是各物质浓度相等,故b错误;c、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即任何时刻体系质量都是相等,体系质量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c错误;d、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C、D、E的质量不再改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d正确;(6)导管口不能伸入液面以下,其目的是防止倒吸。
19、【答案】 (1). CE (2). D (3). 饱和Na2CO3溶液 (4). 碎瓷片 (5). ABC (6). C
【解析】㈠乙酸乙酯在NaOH溶液能够完全水解生成乙酸钠和乙醇,乙酸钠和乙醇不分层,不能够分液,A错误;石油分馏是分离几种不同沸点的混合物的一种方法,根据馏分物质的沸点控制馏分的成分,所以温度计的水银球要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B错误;环己烷和水互不相溶,且密度不同,所以可以用分液的方法将它们分离,C正确; 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上附有单质银,银不溶于氨水,可溶于硝酸,所以可以用稀硝酸洗涤,D错误;配制银氨溶液时,将稀氨水慢慢滴加到稀硝酸银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后继续滴加到沉淀刚好溶解为止,E正确;蔗糖在稀硫酸、加热条件下能够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要检验它的水解产物必需中和多余的酸,使溶液呈碱性,在碱性条件下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并加热来检验水解产物中的葡萄糖,所以F错误;正确的实验操作是CE;
㈡(1)若用A装置做乙醇与乙酸的酯化反应实验,需要连接接受蒸馏出的物质,所以有D和E装置,E装置的导管插入液面下,易产生倒吸,不能连接E,应该连接D装置;从导管中逸出的有乙醇、乙酸、乙酸乙酯,可以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乙醇,中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溶解度;A装置液体加热沸腾需要加入碎瓷片/沸石,防止暴沸;
(2)做乙醇氧化成乙醛的实验,需要提供乙醇蒸气和氧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乙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O2 2CH3CHO+2H2O,冷却得到液体乙醛,装置连接为A、B、C;乙醛溶液进行银镜反应,先制取银氨溶液,向硝酸银溶液中滴入氨水至白色沉淀恰好全部溶解得到银氨溶液,滴入乙醛溶液在水浴中加热反应观察银镜现象,实验顺序是④②①③,正确选项C。
20、【答案】 (1). 醛基 (2). 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3). 浓硫酸、170℃ (4). CH3CH2OH (5). (6). 2CH3CHO+O2 2CH3COOH (7). CH3COOH+HOC2H5 CH3COOC2H5+H2O (8). 2
【解析】试题分析:烃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则A为CH2=CH2,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为CH3CH2OH,乙醇发生催化氧化生成C为CH3CH2O,乙醛进一步发生氧化反应生成D为CH3COOH,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E为CH3CH2OOCH2CH3,F高分子化合物,则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F为。
(1)C为CH3CH2O,C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醛基,④的反应类型为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2)若B转化为A是乙醇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所需反应条件为:浓硫酸、170℃。
(3)B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F的结构简式为。
(4)反应③乙醛被氧化生成乙酸,反应方程式为:2CH3CHO+O22CH3COOH。
(5)反应④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反应方程式为:CH3COOH+HOC2H5CH3COOC2H5+H2O。
(6)E为CH3CH2OOCH2CH3的同分异构体能与NaHCO3反应,说明含有羧基,可以看作丙烷被-COOH取代,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H2COOH、(CH3)2CHCOOH。
21、【答案】 (1). CH≡CH (2). 酯化(取代) (3). CH≡CH + H2O CH3CHO (4). BCD
【解析】烃A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16 g·Lˉ1,则A的摩尔质量=1.16 g·Lˉ1×22.4L/mol=26g/mol,则A为乙炔;F为有浓郁香味,不易溶于水的油状液体,F为酯,则D为乙酸,E为乙醇;因此C为乙烯,B为乙醛。
(1)根据上述分析,A为乙炔,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CH≡CH;
(2)D+E发生酯化反应生成F,故答案为:酯化反应;
(3)A(CH≡CH)与水加成生成B(CH3CHO)的化学方程式为CH≡CH + H2OCH3CHO,故答案为:CH≡CH + H2OCH3CHO;
(4)A.乙醇中的羟基上的氢原子没有水中的氢原子活泼,与金属钠反应没有水与金属钠反应剧烈,故A错误;B.有机物E与金属钠反应的产物为乙醇钠,乙醇钠可以与水发生水解反应重新生成乙醇,故B正确;C.乙酸与碳酸钠反应放出气体,乙醇与碳酸钠溶液互溶,乙酸乙酯与碳酸钠溶液分层,现象各不相同,可用饱和Na2CO3溶液鉴别,故C正确;D.上述转化关系的加成反应有乙炔与氢气的加成,乙炔与水的加成,乙烯与水的加成,共3个加成反应,故D正确;故选BCD。
22、【答案】 (1). —COOH (2). 加成反应、氧化反应、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3). 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
【解析】 (1)乙酸中官能团是羧基,结构简式是—COOH,故答案为:—COOH;
(2)①为乙烯和水的加成反应;②、③均为乙烯的催化氧化反应,是氧化反应;④
为乙醇的氧化反应;⑤为乙醇和乙酸的酯化反应,也是取代反应,故答案为:加成反应;氧化反应;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3)反应⑤是在浓硫酸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反应方程式为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故答案为: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
23、【答案】 (1). 醋酸酐和水易发生反应 (2). 水浴加热 (3). 乙酰水杨酸受热分解 (4). a (5). 防止乙酰水杨酸结晶析出 (6). abc (7). 84.3%
【解析】试题分析:(1)醋酸酐容易发生水解生成醋酸,所以仪器应该干燥防止醋酸酐水解,答案为:醋酸酐和水易发生反应;(2)从制备流程图中看出,需要控制温度在850C ~ 900C,小于100摄氏度时,采用水浴加热,答案为:水浴加热;(3)①乙酰水杨酸受热易分解,所以需要控制温度,防止其受热分解,答案为:①乙酰水杨酸受热易分解;②球形冷凝管用于冷凝回流,冷凝水的应该从下口进,上口处,所以冷凝水流进的方向是a,答案为:a;③乙酰水杨酸微溶于水,所以要趁热过滤,防止乙酰水杨酸结晶析出,答案为:防止乙酰水杨酸结晶析出;④A.由于乙酰水杨酸不溶于水,可溶于乙酸乙酯,所以此种提纯方法中乙酸乙酯的作用是做溶剂,a正确;b.此种提纯粗产品的方法叫重结晶,b正确;c.提纯过程中要趁热过滤,说明乙酰水杨酸在低温时要结晶析出,溶解度小,c正确;d.乙酰水杨酸也显酸性,所以不可以用紫色石蕊溶液判断产品中是否含有未反应完的水杨酸,d错误,答案为:abc;(4)n(水杨酸)=(2.0g)/(138g/mol)=0.0145mol,n(乙酸酐)=(5.0×1.08g)/102g·mol-1=0.053mol,乙酸酐过量,所以理论上生成乙酰水杨酸的物质的量为0.0145mol,产率为:2.2g/(0.0145mol×180g/mol)×100%=84.3%,答案为: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