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7 MB
- 2021-05-22 发布
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1.
河流侵蚀地貌
形成过程:
以向下和
为主,使河谷不断加深和延长,横剖面呈
“
”
型
河流向下的侵蚀作用减弱,向
的侵蚀作用加强,河流在
侵蚀,
堆积
以侧蚀作用为主,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
“
”
型
向源头侵蚀
V
河谷两岸
凹岸
凸岸
U
2.
河流堆积地貌
(1)
形成:
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
减弱的情况
下,沉积而形成。
(2)
类型:
冲积平原,由洪积
—
冲积平原
(
山前
)
、
(
河流中下游
)
和
(
河流入海口的口外海滨地区
)
三
部分组成。
河流搬运能力
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
高原地区:
聚落多呈
状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
的
平原上。
条带
河漫滩
2.
山区:
聚落多呈明显的
状分布在
、冲积扇
和
平原上。
3.
平原地区:
更适宜聚落发展,聚落分布最为
,沿河
或
发展,形成
。
河漫滩
条带
洪积扇
密集
沿海
聚落带
1.
河流侵蚀地貌
河谷发育的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主要方式及其对河
谷形态的影响有明显差异
(
如下表
)
河谷形
成阶段
初期
中期
成熟期
主要侵
蚀方式
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
河流下蚀减弱,侧蚀加强
以侧蚀为主
河谷形
态特征
河谷横剖面呈
“
V
”
型
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河谷出现连续河湾
河谷横剖面呈
“
U
”
型,上游窄而深,下游宽而浅
2.
河流堆积地貌
组成
部分
分布
形成
地貌特点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洪积
—
冲积平
原
山前
水流流出山口,地势趋于平缓,水流变慢,泥沙沉积,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各个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成洪积
—
冲积平原
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土壤深厚肥沃,既不旱也不涝,是高产田所在地
组成
部分
分布
形成
地貌特点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河漫滩
平原
河流中
下游
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堆积体,堆积体在枯水季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在一起形成河漫滩平原
地势平坦、宽
广
土壤肥沃,易旱易涝、粮食产量不
稳
定
组成
部分
分布
形成
地貌特点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三角洲
平原
河流入
海口的
口外海
滨地区
河流到达海岸入海口时,流速极缓,河流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加上海潮顶托形成三角洲
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呈放射状
土壤肥沃,易形成盐碱化,影响农业生产
图示法记忆河谷的形态分布
一般而言,河流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
(
如下图所示
)
。
不同地形区,河流地貌类型不同,对聚落形态、密度、成因及分布的影响不同,具体表解如下:
地形
高 原
山 区
平 原
分布
深切河谷两岸的狭窄河漫滩平原
洪
(
冲
)
积扇和河漫滩平原
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平原
形态
多呈狭长的带状
条带状
团状、带状
聚落
密度
小
较小
大
地形
高 原
山 区
平 原
原因
地势低,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丰富,淤积有肥沃的土壤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运输和海上运输
举例
青藏高原地区的雅鲁藏布江谷地
甘肃省城市及人口的分布
长江中下游平原各城市与人口的分布
(1)
三种流水侵蚀形式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据此完成以下内容。
②发生河段及作用结果的
差异
下蚀
侧蚀
侧蚀
河流地貌是自然界常见的地貌之一,按照成因,可分为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研究河流地貌,掌握河流的演变过程,预测河流的变化趋势,对水利、交通、工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都有重要意义。
探究点一 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答案
(2)
三种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机制和特点有何不同?完成下表。
类型
示意图
地貌特点
______
__
____
平原
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
_____
,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洪积
—
冲积
降低
河流地貌是自然界常见的地貌之一,按照成因,可分为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研究河流地貌,掌握河流的演变过程,预测河流的变化趋势,对水利、交通、工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都有重要意义。
探究点一 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答案
(2)
三种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机制和特点有何不同?完成下表。
类型
示意图
地貌特点
______
平原
地势平坦宽广
河漫滩
河流地貌是自然界常见的地貌之一,按照成因,可分为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研究河流地貌,掌握河流的演变过程,预测河流的变化趋势,对水利、交通、工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都有重要意义。
探究点一 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答案
(2)
三种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机制和特点有何不同?完成下表。
类型
示意图
地貌特点
三角洲
多为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
_____
,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
____
状分布
稠密
放射
河流地貌是自然界常见的地貌之一,按照成因,可分为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研究河流地貌,掌握河流的演变过程,预测河流的变化趋势,对水利、交通、工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都有重要意义。
探究点一 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答案
河流的凹岸和凸岸
(1)
凹岸、凸岸的判断
(
如下图
)
河流的凹岸和凸岸
(2)
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原因
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下图:
河流的凹岸和凸岸
(3)
凹岸、凸岸的应用
河流两岸侵蚀作用和堆积作用的判断
如果是较平直的河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南半球左岸侵蚀、右岸堆积。如果是弯曲河道,受流水惯性影响,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如图示河流位于北半球,则河道中各地受侵蚀作用明显的是
②③⑥⑧
,受堆积作用明显的是
①④⑤⑦
。
读下面两幅景观图,完成
1
~
2
题。
1.
关于图甲和图乙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地貌类型都是河流侵蚀地貌
B.
图甲中河谷的横剖面呈槽型
C.
图乙凹岸侵蚀较强,凸岸堆积较强
D.
图甲河段没有堆积作用,图乙河段没有侵蚀作用
答案
2.
形成图甲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河流的溯源侵蚀
B.
河流的下蚀
C.
河流的侧蚀
D.
河流的溶蚀
答案
读下面两幅景观图,完成
1
~
2
题。
庐山桑落洲
胡玢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
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
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
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
探究点二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
“
数家新住处
”
应位于河流的凹岸还是凸岸?
河流凸岸流水堆积作用明显,适合建
“
新住处
”
。
(2)
诗中描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哪一河段?
由诗中
“
桑落洲
”“
平沙
”
等可知,该处河流堆积作用显著,多冲积沙洲,应位于河流下游。
答案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高原地区
山区
平原地区
河流地貌
深切的河谷
山前的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流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
冲积平原
对聚落的影响
大多呈带状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如雅鲁藏布江河谷,聚落分布呈狭长的带状
分布于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上,有的呈条带状或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展
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有的沿海岸发展,形成沿海岸聚落带
原因
发育于其上的深切河谷,地势低、气温较高,两岸泥沙淤积而成的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并淤积有肥沃的土壤
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而且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
读图,回答
3
~
4
题。
3.
在
a
、
c
两处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堆积地貌是
A.
洪
(
冲
)
积扇、河漫滩平原
B.
洪
(
冲
)
积扇、三角洲
C.
河漫滩平原、三角洲
D.
三角洲、河漫滩平原
答案
4.a
区建于河流上游地势较低处,
b
、
c
、
d
区
建于河流中下游地势较高处,其原因是
A.a
区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较高的平坦之处,利
于人类定居
B.b
、
c
、
d
区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势较高处,减少河流洪水的威胁
C.b
、
c
、
d
区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势较高处,容易获取淡水资源
D.a
区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较平坦处,有利于引用河流淡水
答案
河流地貌
河流地貌
的发育
河流地貌对
聚落分布的
影响
河流堆积地貌
以河谷为例
对山区聚落分布的影响
河流侵蚀地貌
对平原聚落分布的影响
以冲积平原为例
读下图,比较图中河流
a
、
b
、
c
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断面图,回答
1
~
2
题。
1.
河流位置与断面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①
—a
,
②
—b
,
③
—c B.
①
—b
,
②
—a
,
③
—c
C.
①
—c
,
②
—b
,
③
—a D.
①
—c
,
②
—a
,
③
—b
答案
1
2
3
4
5
2.
与河流位置
a
、
b
、
c
对应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A.
侵蚀、搬运、堆积
B.
侵蚀、堆积、搬运
C.
堆积、搬运、侵蚀
D.
搬运、堆积、侵蚀
答案
解析
解析
在河流上游,由于水流速度较快,流水作用表现为侵蚀,河谷较深;在河流中游,水流速度下降,流水作用表现为搬运,河谷变浅变宽;在河流下游,水流速度最慢,流水作用表现为堆积,河谷最浅最宽。
1
2
3
4
5
读
“
北半球某流域示意图
”
,完成
3
~
4
题。
3.
图中各地形成的地貌类型,说法正确的是
A.A
地为槽型河谷
B.
乙地比甲地河流的侵蚀作用强
C.C
地为河漫滩平原
D.B
地为三角洲平原
答案
解析
解析
A
为
“
V
”
型谷,
C
为河口三角洲,
B
为河漫滩平原。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河流,乙地位于河流的右岸,侵蚀作用明显,甲地位于左岸,堆积作用强烈。
1
2
3
4
5
4.C
地比
A
地更易发展为城市,是因为
C
地
①
水源充足,植被茂盛,环境好
②
靠海,可以发展江海联运
③
地形复杂多样,可以发展多种产业
④
地势平坦开阔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
解析
解析
A
地位于河流出山口位置,交通不便,地形复杂。
C
地临海,且位于河口,江海联运方便,地势平坦开阔。
1
2
3
4
5
5.
读
“
黄淮海平原地形图
”
和地形图中
“
A
、
B
两点间冲积扇剖面图
”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2
3
4
5
(1)
简述黄淮海平原地形特征。
答案
答案
平原面积广阔,平原上有丘陵、山地分布;地势总体特点是西高东低,西部是山前洪积
—
冲积扇平原,中东部是冲积低平原;沿海地区海岸线曲折。
1
2
3
4
5
(2)
描述黄河冲积扇沉积颗粒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形成原因。
答案
答案
分布特征:自西向东颗粒逐渐变小,自西向东沉积厚度逐渐变小。形成原因:黄河冲出山口后进入地壳下沉的冲积平原,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变慢;搬运能力减弱,促使从黄土高原带来的大量物质以山口为顶点向外逐渐沉积下来;颗粒大的先沉积且沉积较多,颗粒小的后沉积且沉积较少。
1
2
3
4
5
(3)
黄河冲积扇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河流冲积扇,该地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有学者研究发现,黄河冲积扇的形成速度历史上曾有加快的趋势,试分析其成因。
答案
答案
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黄土层深厚且土质疏松;历史上黄河流域人口激增,大规模毁林开荒、开垦草原,植被覆盖率降低,导致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加剧,黄河含沙量日益增加,下游河床抬高,造成历史上黄河多次决口;黄河的凌汛也会导致黄河下游决堤,使黄河冲积扇的形成速度加快。
1
2
3
4
5
5.
读某区域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的地质构造是
,判断依据是
。甲地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2)
丁地是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据图判断,该地吸引游人的自然景观可能是
。
(3)
如果要在
A
、
B
两处选一处建水库,以解决甲镇的缺水问题,应该建在何处比较合理?理由是什么?
(4)
分析图示中铁路选址的原则。
(5)
简述影响该区域聚落形态呈带状分布的自然条件。
(6)
图示甲、乙、丙三个聚落中,易发展成较大城市的是
,分析其区位优势。
解析:
本题以区域图为载体综合考查地质构造、地貌类型判断、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和聚落分布的影响等知识。由岩层新老关系判断该地为一背斜构造,结合等高线分布判断为一盆地
(
谷地
)
地形。结合该地岩石构成及等高线分布判断丁地应为喀斯特地貌,主要由溶蚀作用形成。图中铁路线布局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聚落一般在谷地中沿河呈带状分布。
答案:
(1)
背斜 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 外力侵蚀
(
溶蚀
)
作用
(2)
喀斯特地貌
(3)A
处。水库宜建在口袋形洼地的狭窄出口处,且水可以顺流至甲镇;在
B
地建水库可能淹没甲镇,且此地为石灰岩分布区,可能有地下暗河。
(4)
在山区修建交通运输干线,不仅成本高,难度也比较大。为了降低修建成本和难度,丘陵山区的铁路一般选址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5)
受山地
(
低山、丘陵
)
中的河流谷地影响,致使聚落易在谷地中沿河呈带状分布。
(6)
甲 地形平坦开阔;河流交汇处,水源丰富;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