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4.50 KB
- 2021-05-22 发布
【自主梳理夯实基础】——课前填写落实温故知新
一、森林资源的作用与现状
1.重要作用:既是重要的 ,为人类提供木材和林产品;又是不可替代的 ,具有强大的生态作用和环保功效。
【答案】自然资源 环境资源
2.森林分布
3.现状:世界森林面积 的趋势仍在继续,大片 正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答案】减少 热带原始林
【注意提示】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或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恶劣,或因难以通行、开发较晚,才得以大面积保存。
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1.影响大气中的 ,有“地球之肺”之称。
2.促进全球 ,调节全球 。
3.世界 宝库。
【答案】碳氧平衡 水循环 水平衡 生物基因
【注意提示】世界最大雨林——亚马孙雨林的成因
亚马孙平原是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地区。①赤道穿过亚马孙河流域的中部,终年受赤道低气压的影响,高温多雨;②亚马孙河流域地势平坦宽广,为世界上最大的平原;③亚马孙河流域南、西、北三面为高原、山地,东面向大西洋敞开,由东北、东南海上吹来的湿热气流,汇集内陆,受西部山地抬升作用,终年降水丰沛;④南美洲北宽南窄,略成倒三角形,亚马孙河流域位于南美大陆的最宽处。
三、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1.雨林生态的优势: 强烈, 旺盛,生物生长迅速。
2.脆弱性的表现
(1) 和养分再循环旺盛,长期高温多雨的 ,土壤一般很贫瘠。
(2)雨林生长所需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 , 最容易遭受破坏。
【答案】光合作用 生物循环
有机质分解 淋洗
植物体内 地上植被
【注意提示】热带雨林是“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
在茂密森林覆盖下,与沙漠地区有相同的贫瘠的土壤;雨林与沙漠都有一样脆弱的生态环境,一旦破坏,恢复相当困难。
四、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
1.雨林破坏
(1)直接原因: 。
(2)根本原因:当地发展中国家的 ,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
2.开发计划
(1)修建 公路。
(2)移民亚马孙平原:政策“无人之地给予无地之人”。
(3)借助外资、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和财政包袱。
【答案】人类的开发 人口增长和贫困
亚马孙横贯
五、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
1.当前背景下,应该把 放在第一位。
2.保护措施
(1)鼓励 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
(2)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 。
(3)加强 ,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4)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
(5)森林 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6)加强雨林 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
【答案】保护 保护性 选择性采伐 自然保护区
【拓展发散思维练习】——问题思考发散学生思维
1.有人说森林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下面一些形象比喻,请说出各蕴含了森林的哪一种环境功能:A.天然“净化器”;B.天然“吸尘器”;C.天然“蓄水池”;D.天然“
绿色卫士”;E.天然“消声器”;F.天然“美容师”。
2.有人说热带雨林是“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为什么?
3.如果你是当地农民或伐木工人、当地政府官员、跨国公司木材供应商、欧洲发达国家首脑、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官员、巴西环保部门官员,你认为应怎样开发和保护巴西热带雨林?
4.森林的环境效益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是一回事吗?
5.湿地破坏会给环境带来哪些影响?
【参考答案】
1.A.净化空气;B.吸烟滞尘;C.涵养水源;D.保护农田;E.减弱噪声;F.美化环境。
2.(1)在茂密的森林覆盖下,与沙漠地区有着相同贫瘠的土壤;(2)热带雨林与沙漠都有一样脆弱的生态环境,一旦被破坏,恢复相当困难。
3.发散思维,言之有理即可。
4.不是。森林的环境效益一般是指森林对局部地区的影响,如防风固沙、保护农田、保持水土等;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是指雨林对全球的影响,如维持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调节全球水平衡,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等。
5.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涵养水源能力下降;自然灾害频发等。
【典题探究变式练习】——课堂讲解针对提高训练
(2018·山东青岛二中测试)下图甲示意鄱阳湖水系,乙为该湖泊多年平均输沙量月变化统计图(入湖泥沙来自赣江等南部河流,出湖泥沙流入长江)。据此完成1~2题。
1.鄱阳湖5、6月与7、8月多年平均输沙量差异显著,主要原因是( )
A.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
B.植被长势的季节变化
C.锋面雨带向北推移
D.湖区清淤量季节差异
2.据乙图可推测( )
A.三峡库区水质下降
B.鄱阳湖对长江调蓄能力减弱
C.湖区枯水期时间变长
D.鄱阳湖流域生态得到改善
【答案】1.C 2.B
(2018·湖北荆州中学、宜昌一中等七校联考)湟鱼是青海湖特有的珍稀鱼类。资料显示,青海湖湟鱼资源量在上世纪60年代初曾达到199000吨的最高值,到2002年只有2592吨。当地政府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在2015年年底湟鱼资源量恢复到60000吨。下图为青海湖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上世纪60年代后青海湖湟鱼资源快速减少,下面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
①修建水坝,阻碍湟鱼洄游 ②鸟类过量繁殖,捕食量增多 ③周边生态保护,涵养水源能力增强,河流水位下降,湟鱼无法洄游 ④人类过度捕捞以及污水排放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以下措施对恢复青海湖湟鱼资源量可行的是( )
①拆除水坝 ②修建过鱼通道 ③阻止鸟类捕食 ④发展节水农业,节约生产生活用水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答案】3.C 4.A
【解析】第3题,青海湖湟鱼短时期内数量锐减的原因主要是人类过度捕捞以及生存环境的恶化。因此①④属于减少原因。鸟类过量繁殖不符合事实,且鸟类捕食对鱼的数量影响不大,②错误;周边生态保护,涵养水源能力增强,河流水位变化平缓,利于鱼类洄游,③错误。第4题,拆除水坝影响经济发展,①
错误。当前,为了保障湟鱼顺利洄游,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是修建过鱼通道,保证湟鱼顺利洄游,②正确。阻止鸟类捕食违背自然规律,危害鸟类生存,③错误。发展节水农业,节约生产生活用水,能有效防止青海湖湖面萎缩,保证了湟鱼的生存空间,④正确。
读艾比湖1940~2010年平均水面面积变化图,回答5~7题。
5.图示时期,艾比湖的面积( )
A.先缩小再扩张
B.波动变化明显
C.整体上处于扩大趋势
D.在不断缩小
6.1970~1980年艾比湖面积变化对湖区环境产生的影响可能是( )
A.使气候类型发生变化
B.使生物多样性增加
C.使径流量变大
D.使沙尘天气增多
7.2006~2010年,艾比湖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
①流域内耕地面积增加 ②对流域内用水进行统一调度
③入湖河流中游修建水库 ④流域内植被面积增加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5.B 6.D 7.C
红树林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右图为澳大利亚大陆沿岸红树林物种数量的空间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8~9题。
8.澳大利亚沿岸红树林物种数量空间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①纬度 ②降水 ③地形 ④洋流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9.红树林目前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破坏,红树林大量被破坏将( )
A.吸引鱼群聚集
B.加快泥沙淤积速度
C.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D.加剧海岸侵蚀
【答案】8.B 9.D
(2018·湖北宜昌示范高中联考)下表为地球上主要生态系统的总面积及净初级生产力,读下表回答10~11题。
生态系统类型
湖河
沼泽
热带
雨林
温带
森林
冻土
带
荒漠
密灌林
农田
海洋
面积(6×104km2)
2
3
20
18
8
18
14
332
净初级生产力
g/(m2·a)
500
2000
28000
13000
140
70
650
125
注: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上,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全部有机物同化量,即光合总量,叫总初级生产力( GPP); 净初级生产力(NPP)=总初级生产力-自养呼吸消耗
10.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NPP平均值比温带森林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森林面积更广 B.光合作用更强
C.年平均气温更高 D.温室气体更少
11.造成森林、河湖、海洋三系统NPP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温日较差不同 B.年降水量不同
C.日照时间长短不同 D.绿色植物总量
【答案】10.B 11.D
相关文档
- 《新坐标》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2021-05-22 10:08:2811页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 专题 选修 2021-05-22 02:36:1646页
- 2020届一轮复习通用版专题9-1农业2021-05-21 13:40:1915页
- 广东省开平市忠源纪念中学2018届高2021-05-21 12:57:2410页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 农业地域的2021-05-20 01:49:074页
- 河北省石家庄市复兴中学2018届高三2021-05-19 18:30:088页
- 2020届一轮复习通用版专题5-2自然2021-05-13 01:10:449页
- 河北省石家庄市复兴中学2018届高三2021-05-11 19:47:296页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区域工业化与2021-05-11 18:51:0712页
- 广东省开平市忠源纪念中学2018届高2021-05-11 12:56:36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