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50 KB
- 2021-05-22 发布
2017 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 训练(全国)
1、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落索
周邦彦
眉共春山争秀,可怜长皱。莫将清泪滴花枝,恐花也、如人瘦。 清润玉箫闲久,知
音稀有。欲知日日倚栏愁,但问取、亭前柳。
请结合词句,分析词中的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首先要找到诗中描绘人物形象的相关语句,准确理
解人物形象的基本含意。然后用精练的话语概括人物形象的特征,最后结合文章的主旨指出
描绘人物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答案】 这首词刻画了一位美貌而愁苦的思妇形象。通过与“春山争秀”的眉峰、花
“如人瘦”等写出她的容貌之美;通过蛾眉“长皱”“泪滴花枝”“玉箫闲久”“倚栏”、
问“亭前柳”等,表现了她内心的愁怨。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太常引
[元]赵孟
弄晴微雨细丝丝,山色淡无姿。柳絮飞残,荼 [注]开罢,青杏已团枝。 栏干倚遍人
何处?愁听语黄鹂。宝瑟尘生,翠绡香减,天远雁书迟。
【注】 荼 :一种植物,蔷薇科。荼 开过后,无花开放,因此人们常常认为荼 花
开是一年花季的终结。
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词的开头即写主人公看山山无姿,春日逝去,春光不再,令人心生惆怅;本
以为春天可以和心上人团聚,但春已逝去而心上人却杳无归期;她倚栏听黄鹂对语传情,更
感孤独寂寞;她无心做事,只因思念心上人。由此不难看出,主人公应该是一个思妇的形象,
结合词句分析即可。
【答案】 这首词塑造了一个内心充满惆怅、孤寂的思妇形象。上阕写女主人公眼中的
山色“淡无姿”,柳絮飘飞,荼 花已开尽,这春事已空的景色令女主人公心生惆怅之情。
下阕写倚遍栏杆,望断天涯,却不见心上人的身影,又听黄鹂对语谈情,倍感自己孤独无依;
她无心弹琴和重新熏香,一心想着心上人,但却无心上人的一点音讯。
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南乡子·秋暮村居
[清]纳兰性德
红叶满寒溪,一路空山万木齐。试上小楼极目望,高低。一片烟笼十里陂。
吠犬杂鸣鸡,灯火荧荧[注]归路迷。乍逐横山时近远,东西。家在寒林独掩扉。
【注】 荧荧:灯光闪烁之貌。元吴师道《桐庐夜泊》:“灯光隐见隔林薄,湿云闪露
青荧荧。”
(1)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对本题的回答要抓词中主要的意象,“红叶”说明是秋天,“寒溪”“空
山”“万木”“烟笼”“十里陂”“吠犬”“鸣鸡”“灯火”,描绘出一种静谧、疏朗、空
旷的山水田园景色;情感可通过“满”“空”“迷”等词语,再结合词的意境来理解。
【答案】 此词描绘了秋暮时节一幅山村田园风光图。通过写红叶、寒溪、空山、万木、
山峦参差、烟笼长堤、犬吠、鸡鸣、寒林村舍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疏朗、空旷的意境,
透露出作者的欣喜、恬淡、闲适而又略显孤独的情感。
(2)简析“一路空山万木齐”中“齐”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先根据词理解“齐”字在此句的具体含义“布列(整齐)”,再说说本句的意
思,最后说效果即可。
【答案】 齐,“布列(整齐)”之意。一路行来,但见空谷寂静,遍山林木整齐布列。
一个“齐”字,写出了木叶尽脱,山林空阔的暮秋山景。境界阔大,很有气势。
4、阅读下面的这首小令,完成后面的题目。
[双调] 碧玉箫
关汉卿
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正清樽斟泼醅,有白衣劝酒杯。官品
极,到底成何济!归,学取渊明醉。
这首小令的前四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前四句集中写秋天的景色。“秋景堪题”,是总写,是对秋景概括的赞美。
以下三句,各自以绚丽的色彩展开对秋景的描绘,远处的红叶,近处的黄菊,通过青翠的松
径联结成一个立体的完整画面,层次清晰,色彩绚烂,和谐宁静,秋意盎然。“一切景语皆
情语”,诗人描写秋景是为了抒写其超脱、隐逸的情怀。
【答案】 前四句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秋山图:金风玉露的秋季,漫山遍野的枫叶绚
丽多彩,泉水清澈,苍松荫道,金菊绕园盛开。不仅表达了诗人的赞美之情,也为后面的抒
情做了有力的支撑。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小孤山①
[宋]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 ①小孤山:位于安徽省宿松县城南 65 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
是南宋军事要地。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
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今北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旋涡。
这首诗刻画了小孤山怎样的形象?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孤山身处江中凶险的环境,坚强不屈;虽孤独无依,独立江中,却能阻挡
狂风巨澜,实乃中流砥柱。
小孤山的“孤”与孤臣的“孤”,字面相应;小孤山中流砥柱的地理特征与诗人中流砥
柱的壮士情怀相合;偶尔存留的孤山与末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
乏。
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身处末世,也要勇猛坚毅、杀敌报国
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赠 柳
李商隐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怎样理解“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所表达的形象?(5 分)
[尝试解答]
步骤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懂诗歌】
章台柳色垂拂繁茂,柳色或明或暗,郢都的大路旁,柳枝像妙龄女郎在蹁跹起舞。早就
听到不少人赞美柳树风流至极,如今看到了,正当婀娜多姿时。迷人的柳色一直到桥边,眼
看柳色要被隔断,跨过桥向长堤延伸,我的心也紧随不舍。柳树真忍心啊,放出如雪的柳絮,
飘浮着,飞舞在青楼酒旗之间。
【解题思维】
第一步:题干要求理解“所表达的形象”,从诗句中可以看出,这里指的是“春柳”。
第二步:将“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放在整首诗中去理解,结合诗歌的题目进行分
析,把握诗人对春柳表达出的爱惜之情。
第三步:先用描绘性的语言解读这两句诗,然后结合诗人表达的情感加以总结。
【答案】 (步骤一)柳花怒放,像雪一样在空中飞舞,扑动着青楼的酒旗。(步骤二)两句把
春柳的繁华写到极致,也把诗人的爱惜之情写到极致
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橘柚垂华实
[汉]无名氏
橘柚垂华实,乃在深山侧。
闻君好我甘,窃自独雕饰。
委身玉盘中,历年冀见食。
芳菲不相投,青黄忽改色。
人倘欲我知,因君为羽翼
诗中的橘柚是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从诗中“乃在深山侧”可以看出它的孤独无依;
从“历年冀见食”可见其得不到食用的苦闷心情;从“因君为羽翼”可看出它仍然想得到举
荐的愿望。
【答案】 ①孤独寂寞。虽然品格高洁,但生长在寂寞的深山之中。②理想不能实现。
虽然委身玉盘,但最终没被食用。③心态委曲求全。希望君子能够举荐自己而委身玉盘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