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7 MB
- 2021-05-22 发布
第二讲 产业转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
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点导航
思维导图
考点一 实施西气东输的
原因与影响
考点二 产业转移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背景
(1)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很不均匀,存在着资源富集区和贫乏
区,且自然资源在区域之间一般不具有流动性。
(2)经济条件:区域间的发展水平①
不平衡
,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
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不匹配。
考点一 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与影响
(1)西气东输的线路
A.一线工程线路:由新疆塔里木盆地的②
轮南
油气田,经甘、宁、
陕、晋、豫、皖、苏最后到达③
上海
。
B.二线工程线路:主干由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向西与中亚天然气管道
相连,南至④
广州
。
2.读西气东输线路示意图,回答问题。
(2)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A.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存在地区差异
B.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a.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一直以⑥
煤炭
为主
,
由此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b.
北煤南运给铁路和公路运输造成巨大压力。
c.
具有清洁优势的⑦
天然气
,
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很低。
C.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a.天然气分布的总体特征:西多东少、⑧
北多南少
。
b.四大气区:新疆、青海、川渝、⑨
陕甘宁
和鄂尔多斯。
c.油气发展战略:稳定东部,发展西部。
(3)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A.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a.
推动基础设施建设
,
增加就业机会
,
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b.
将资源优势转变成
经济优势
。
B.
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a.
缓解能源紧缺状况
,
优化
能源消费结构。
b.
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及用户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
,
促
进经济发展。
C.对东、西部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
将西部地区资源优势与东部地区的
经济
、技术优势合理配置,
有利于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
D.对环境的影响
a.东部地区:天然气部分代替
煤炭
,有利于改善大气质量。
b.沿线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缓解
植被破坏
带来的环境压力。
1.我国的西电东送工程
图示
路线(主力
电源)
对输入地
的影响
对输出
地的影响
西电东送三条路线示意图
A.北线:晋、陕、内蒙古(火电)和黄河上中
(水电)→环渤海地区
缓解能源紧张局面,促进经济发展;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减轻环境污染;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缩小东西部差距,对社会稳定起重要作用
B.中线:三峡和金沙江(水电)→华东地区
C.南线:红水河(水电)和黔、滇(火电)→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2.我国的运煤通道
我国能源空间布局存在较大的南北差异和东西差异,而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又进一步从需求上拉大了这种差异,出现了北煤南运和西煤东运现象。铁路运输是我国煤炭运输的主要方式,目前主要的运煤通道如下表所示:
类型
路线
东西运
煤通道
通往东北
三大干线:集通线、京包—京沈线、滨洲线
通往华北
四大干线:京包—京沈线、大秦线(在秦皇岛港出口)、石太—京石—京沪线(在天津港出口)、陇海线(在连云港出口)
南北运煤通道
宝成—成昆线、同蒲—太焦—焦柳线、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
沿海运煤通道
以海港为枢纽
3.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
(1)南水北调工程的三条路线
东线:长江下游扬州市江都段—京杭运河—天津;
中线:长江—丹江口水库—北京;
西线: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黄河。
(2)南水北调工程三条路线比较
路线
东线
中线
西线
水量
大
较大
较小
水质
差
较好
最好
优点
有京杭运河及沿线湖泊可以利用,工程量较小;调水量大
有丹江口水库可以利用;可自流供水;调水量较大;丹江口水库主要承纳山区来水,水质良好
可自流供水;水质最好
缺点
黄河以南地区地势北高南低,需抽水北送;沿线污染严重,水质差
需挖掘渠道,工程量很大
需穿越长江、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工程量巨大;长江上游水量有限,调水量较小
方法点拨
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思路
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主要从原因、解决资源短缺的途径、线路选择、
工程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1)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资源分布区与消费区存在差异,即明确该资源的分布规律及分布较多的
地区;同时明确该资源紧缺区资源紧缺的原因,包括为何分布较少,为何
需求量大,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因此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分析
往往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与资源配
置状况入手。如下图:
(2)调入地资源紧张的原因:本地资源少;资源消耗量大(工农业发达,人
口密集);资源利用不合理(浪费、污染)。
(3)解决资源紧张的途径:开源节流(资源跨区域调配;寻找替代资源;提
高资源利用效率,防治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4)
资源调配线路选择
:
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
;
新建线路短、施工难度小、建设成本低
;
安全系数高
;
对沿线自然环境的影响小。
(5)
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对资源跨区域调配意义的分析要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入手。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
:
调入地区
调出地区
资源
缓解资源短缺问题
促进资源开发
经济
促进资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形成资源相关产业链,增加经济收入
社会
带动相关产业和设施的完善
推动地区城市化进程,提高生活水平
生态环境
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命题视角一 能源调配
1.(2017北京朝阳二模)人类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
体,利益高度融合,彼此相互依存。
中缅石油管道于2017年4月正式运行。读图,回答下题。
简述中缅石油管道的建设对中缅两国区域发展的影响。(10分)
答案
对中国的影响:缩短石油运输距离,节省时间,节约运输成本;(2分)
石油进口路径多元化,保障能源安全。(2分)
对中缅两国的影响:带动相关产业发展,(2分)增加就业,(2分)加强区际合
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2分)
解析
中缅石油管道的建设对中国的影响从缩短石油运输距离,节省时
间,节约运输成本,石油进口路径多元化,保障能源安全等方面考虑。对
中缅两国的共同影响是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加强区际合作,促
进区域协调发展。
命题视角二 水资源调配
2.(2015北京海淀零模)2014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成
功,长江水如约来到北京。(10分)
(1)概括说出我国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原因。(4分)
(2)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说明该工程对北京的影响。(6分)
答案
(1)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或水资源南方多、北方少);水资源供需
矛盾突出(北方水资源需求量大于供给量)。(4分)
(2)生态:增加地表水、补充地下水,保证生态用水,改善生态环境。社会:
满足生活用水需求,提高生活质量。经济:缓解供水紧张状况(增加水资
源),满足经济发展需要。(6分)
解析
(1)本题考查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的原因。可从自然原因(水资源
空间分布不均)和人为原因(供需矛盾)两方面说明。
(2)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从生态、社会、经济三方面分析即可。
1.产业转移
(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2)分类:国际产业转移和区域产业转移。
(3)目的:降低①
生产成本
、扩大销售市场,追求更高的利润。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劳动力因素
A.原因:劳动力在国际范围的流动性很小,且不同国家或地区,劳动力的
数量、质量、价格差异较大。
B.
影响
:
具有充足、高素质且②
价格较低廉
劳动力的国家或地区成
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考点二 产业转移
(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A.原因:发达国家社会消费水平很高,内部交易成本③
高
。
B.影响:迫使发展中国家改善④
投资环境
,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
交易成本,从而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者。
(3)市场因素
A.原因:产品的国内市场趋于⑤
饱和
或国内市场无法满足自身发展
需要,就会开辟国际市场。
B.影响:企业到⑥
市场广阔
的国家或地区投资建厂;市场因素是不
断变化的,产业转移方向也随之发生变化。
(4)
其他因素
:
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
,
国家政策的调整
,
原生产地用地紧张、
⑦
地价
昂贵
,
环境污染严重等。
3.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2)促进区域产业⑧
分工与合作
。
(3)改变区域地理环境。
(4)改变劳动力⑨
就业
的空间分布。
温馨提示
(1)分析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时,首先分析工业部门的特点
和地区分布;其次是把握影响工业部门区位选择的因素。
(2)产业转移并非只是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产业转移主要
表现为对外直接投资、设立营销网络、建厂、设立研发机构等形式,其
中设立研发机构是产业转移的高级形式。同时
,
也存在发展中国家向发
达国家的产业转移。
1.产业转移的规律
(1)产业类型转移的先后顺序
(2)产业转移的方向及原因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和市场是影响
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在现实中,国际产业转移是多种因素综
合作用的结果。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
知识拓展
我国国内产业转移的路线及主要驱动因素
(1)路线
(2)主要驱动因素
①劳动力成本变化是国内产业转移最基本的动力。
②政策引导、市场拓展是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
③其他因素,如中西部地区的产业配套能力、物流速度和物流成本等。
3.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方法技巧
(1)分析产业转移的一般思路
首先是分析工业部门的特点和地区分布;其次是把握影响工业部门区位
选择的因素。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主要是利用发展中国家
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其次是占领当地市场,再次是利用其地价便宜的优
势。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则主要考虑发达国家的技术优
势、信息优势,以及避开关税壁垒等因素。
(2)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
①产业结构调整的一般规律:轻工业(初期)
重工业(中期)
高科技工业(后期)
②区域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
先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轻工业
(
或者附加值低的环节
),
再转移资金密
集型产业、重工业
,
最后转移技术密集型产业。
转移的主要方向是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发展中国家接受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可能性条件是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便宜的地租、广阔的市场、充足的资源等
,
到底哪一个是考虑的重点与转移的产业特点相关。
(3)产业转移原因的分析思路
导致产业转移的原因可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方面分析,具体如下:
(4)
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区位因素的思路
产业转移的最终目的是寻求最佳区位
,
降低生产成本
,
追求最大利润。因此在分析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时
,
需从转移的产业部门的主要影响因素入手
,
对比分析转入地和转出地的区位条件
,
具体思路如下
:
命题视角一 世界性的产业转移
1.(2017北京石景山期末)欧洲传统工业呈“香蕉带”分布。随着欧盟
东扩和制造业生产向东转移,这一工业带演变成了“金足球”形状。下
图为欧洲经济空间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促使欧洲制造业生产向东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 )
①东部土地租金低 ②西部资源枯竭 ③人才向东流动
④降低生产成本 ⑤受高科技产业的吸引 ⑥寻求完善的配套设施
⑦扩大市场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④⑦ D.③⑤⑦
(2)制造业转移后,“香蕉带”
( )
A.研发中心东迁 B.环境质量下降
C.劳动力需求增加 D.产业结构调整
C
D
答案
(1)C (2)D (1)产业转移的目的是降低成本和扩大市场,从而获
得最大利润。欧洲东部经济较西部落后,制造业向东转移会降低劳动
力、土地等成本,同时也会进一步拓展东部地区的市场,C项正确。(2)
研发中心一般位于技术水平高的地区,不会随制造业转移,A项错误;产
业转移也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从而使得“香蕉带”的环境质
量改善,B项错误。伴随制造业的转移,就业机会也会向外转移,劳动力
需求减少,C项错误;制造业转移后,有利于“香蕉带”发展技术密集
型、资金密集型产业,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D项正确。
命题视角二 中国的产业转移
2.(2015北京顺义一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京津冀协同发展联系图
(1)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河北作为产业转移的承接地,简述其优势条件。(3分)
(2)分析企业把研发和总部留在北京的主要原因。(3分)
(3)京津冀协同发展可以实现互利共赢,分别说出三地在产业转移过程
中“赢”在哪里。(9分)
答案
(1)具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地价低、资源丰富、发展空间大、
重工业基础好。(交通便利、距离近)。(3分)
(2)社会协作条件好,专业化服务水平高;地处中心地带,是交通中心、信息中心、物流中心、政治中心;科技、教育发达,高素质人才数量多。(3分)
(3)河北: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农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3分)
北京:分散首都职能,缓解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交通、就业等问
题;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3分)
天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
程);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城市环境问题;促进加工工业发展。(3分)
解析
(1)本题考查产业转移。读图可知,河北作为京津冀产业转移的
承接地,有劳动力、地价、资源、发展空间、工业基础、交通等方面的
优势。
(2)本题考查区际联系。与其他地区相比,北京社会协作条件好,专业化
服务水平高;地处中心地带,是交通中心、信息中心、物流中心、政治
中心;科技、教育发达,高素质人才数量多,故企业把研发和总部留在北
京。
(3)本题考查产业转移。京津冀协同发展可以实现互利共赢,具体有利
影响可以从三地经济、资源条件和社会、环境等方面分别加以分析。
第十七单元 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档
- 2020届鲁教版一轮复习地理新优选大2021-05-22 18:28:426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5-22 17:28:435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5-22 00:00:4643页
- 【人教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区2021-05-21 12:22:5747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四2021-05-21 11:31:0611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5-20 15:30:3445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5-20 14:23:5834页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课件2021-05-20 12:10:40115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5-20 11:55:0247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四2021-05-20 02:07:18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