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9 MB
- 2021-05-22 发布
历 史
大二轮复习
衡中学案
第一部分 古代中国和古代世界
Ⅰ
、必考内容
专题四 古代希腊、罗马
考向分析
网络构建
知识重构
热点素养
专题训练
考 向 分 析
考纲展示
考情解读
1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
雅典民主政治
(2)
罗马法
2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近三年全国各地高考对古代雅典的民主与罗马的法律考查较多,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考查相对较少。多以选择题为主要考查形式,难度上相对比较小,内容上相对集中在雅典民主政治与罗马法的特点及影响
网 络 构 建
知 识 重 构
关键词:
小国寡民、城邦、公民、主权在民、轮番而治、法治
1
.形成条件:
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文明的交流。
2
.
形成过程:
___________
改革奠定基础,克里斯提尼改革正式确立,
___________
改革达到顶峰。
考点一 雅典民主政治
梭伦
伯里克利
3
.
主要内容
(1)
公民大会:国家
___________
机关,一切国家大事都由其讨论决定。
(2)
五百人议事会:国家常设最高
___________
机关。
(3)
陪审法庭:国家最高
___________
与监察机关。
(4)
国家一切官职向各等级公民开放。
4
.
突出特点:
___________
,轮番而治,法律至上,公民意识。
最高权力
行政
司法
主权在民
5
.
历史评价
(1)
创造了
___________
基础上的民主运作方式,促进了雅典奴隶制文明的繁荣。
(2)
对后世民主政治的实施和民主思想的传播起了推动作用。
(3)
民主只属于
__________________
,是少数人的民主。
(4)
是小国寡民体制下的产物,容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
规律认识
】
雅典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奴隶主贵族少数人的民主及对奴隶的专政。它是直接的民主,也是狭隘的民主,与现代的民主有着本质的区别。
法治
成年男性公民
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
(1)
人民主权:体现在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被选举权等权利以及各机构内部实行的集体负责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等。雅典政治向全体公民开放,官职逐渐不受财产和门第的限制。
(2)
“
轮番而治
”
:雅典
“
五百人议事会
”
经过抽签选举产生,
30
岁以上的公民一生可当选两次,每次任期一年。
(3)
权力制约:体现在公民集体对官吏的监督和制约。
“
五百人议事会
”
这一具有立法、行政和司法职能的权力机构,受到
“
公民大会
”
,也受到由人民直接广泛参与的
“
陪审法庭
”
的制约。陶片放逐法也制约着官员的特权。
(4)
法律至上:雅典严格实行法治,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雅典人视宪法为最高法律,神圣不可侵犯。
(5)
公民意识:关心雅典、参与政治、轮番执政是雅典人心目中神圣的事。城邦至上、政治为本成为雅典人的共识。
〔
跟踪训练
〕
1
.
(2018·
滨州二模
)
梭伦执政时曾经立法规定:任何人当发生内争之时,袖手不前,不加入任何一方者,将丧失公民权利,而不成为国家的一分子。这一规定旨在
(
)
A
.维护公民的自由平等权利
B
.借机打击氏族贵族势力
C
.激励雅典人积极保家卫国
D
.强调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
解析
】
梭伦立法是
“
当发生内争之时
”
的规定,不涉及外族入侵,因此排除
C
项,题干强调发生内争时,公民必须要有自己的立场,不能袖手旁观,要积极参与争斗的解决,目的就是培养全体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全体公民的城邦集体意识,故选
D
。
D
2
.
(2018·
商丘三模
)
伯里克利说:
“
担任公职的权利不属于哪个家族,而是贤者方可为之,家境贫寒不成为其障碍。
”
这反映出雅典
(
)
A
.公民大会决策具有科学性
B
.公职都通过抽签选举产生
C
.城邦公正平等的民主原则
D
.民主权利的使用注重程序
【
解析
】
材料
“
担任公职的权利
……
是贤者方可为之。家境贫寒不成为其障碍
”
反映了雅典公民任公职的依据不是财产而是贤能,这体现了公正平等的民主原则,故
C
项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公民大会决策具有科学性,故
A
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雅典公职都通过抽签选举产生,故
B
项错误;材料主旨并不是说明民主权利的使用注重程序,而是雅典公民任公职的依据,故
D
项错误。
C
关键词:
习惯法、成文法、公民法、万民法、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
.发展历程
考点二 罗马法
时间
共和国时期
——
罗马法的形成
帝国时期
——
罗马法的发展
分裂时期
——
罗马法的完善
概况
由习惯法到
_______
法
(
《
十二铜表法
》
)
由公民法到
______
法
《
民法大全
》
罗马法体系完成
成文
万民
2
.
基本内容:
承认
___________
神圣不可侵犯;公民在
“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
3
.
历史作用
(1)
维系了古罗马的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社会政治和经济基础。
(2)
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法治思想;法律形式和内容;法律制度。
(3)
成为近代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和推进
___________
发展的有力武器。
【
规律认识
】
从习惯法到成文法是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而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则是罗马疆域不断扩大和统治地区民族众多,经济发展的结果。
私有财产
资本主义
《
十二铜表法
》
、公民法、万民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1)
《
十二铜表法
》
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由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它也是公民法的一个代表;公民法主要是调整罗马公民之间关系的法律,适用于所有罗马公民。
(2)
万民法是指罗马帝国范围内的国际法,适用于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的法律,主要内容是调整财产关系,规定奴隶制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
(3)
《
十二铜表法
》
是公民法的一个代表;公民法与万民法二者共同的联系是相互补充的,万民法包含着公民法,而不是相互对立的;公元
3
世纪公民法与万民法的界限逐渐消失。
〔
跟踪训练
〕
3
.
(2018·
呼和浩特二模
)
公元前
367
年,
罗马颁布
《
李锡尼法
》
。废除了六人军事指挥官政体,恢复二人执政官制度、规定共和政府的所有要职向平民出身的人全面开放,贵族和平民之间通过自由竞争的方式参加选举。这意味着在当时的罗马
(
)
A
.平民可与贵族轮流执政
B
.民主政治体制得以建立
C
.军人政治转向民主政治
D
.法律与时俱进取得发展
D
【
解析
】
根据材料可知,该法律的颁布适应了贵族和平民的需要,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都可以通过自由竞争的方式参与政治管理,有利于推动罗马政治体制的发展,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故
D
项正确,材料反映该法律与时俱进,推动罗马政治发展,并不是平民可与贵族轮流执政,故
A
项错误,
“
二人执政官制度
”
的出现反而推动罗马向少数人的领导体制发展,故
B
项错误,材料反映该法律与时俱进,推动罗马政治发展,而不是军人政治转向民主政治,故
C
项错误。
4
.
(2018·
曲靖一中
)
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在
《
论告示
》
中指出:
“
没有一个人可以被禁止钓鱼,正如没有一个人可以被禁止捕鸟一样,但某人可能被禁止进入他人土地。
”
这说明罗马法
(
)
A
.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
.注重保护公共资源
C
.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
.注重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
【
解析
】
材料表明共用物由全人类共同享有,任何人都可以不受限制的利用;但私有财产受到法律的保护,在对待自然资源和私有财产方面规范了人们的行为,
D
项正确;
A
项说法是片面的,排除;材料的意思是人们可以无限制自由地享有公众资源,没有涉及对公共资源的保护,
B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对比,无法体现
“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排除
C
项。
D
关键词:
人的价值、人文精神、理性
1
.西方人文精神起源的背景
(1)
公元前
5
世纪,古希腊
___________
发展到顶峰,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2)
奴隶制工商业发达。
(3)
雅典成为古希腊政治和文化中心。
考点三 古希腊的人文精神
民主政治
2
.
希腊先哲的主要贡献
智者学派
强调人的价值、
“
_____________________
”
——
构成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苏格拉底
“
美德即知识
”“
_____________
”
——
开创了古希腊哲学的新方向
柏拉图
___________
和
《
理想国
》
——
为理性主义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亚里士多德
创立逻辑学
——
把古希腊哲学的
___________
精神发展到顶峰
人是万物的尺度
认识你自己
理念论
理性
3
.
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1)
把探讨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
___________
再到人自身。
(2)
提倡
___________
精神,反对迷信和绝对权威。
(3)
强调人的价值,崇尚人的
___________
,追求思想自由。
(4)
重视
___________
的作用,强调好学深思,发挥人的主体作用。
社会
怀疑
理性
知识
古希腊哲学思想
活跃的因素
(1)
自然条件优越:与外界接触多,便于继承和吸收周边地区的文明遗产。
(2)
社会经济发达:发达的工商业和海外贸易,有利于公民意识、自由意识和独立意识的成长。
(3)
政治制度激励:城邦的精髓便是公民的集体治理,这种以人为本的民主政治,有利于民主法制观念的产生和发展。
(4)
先哲们勇于探索,善于思辨,注重传承和发展。
〔
跟踪训练
〕
5
.
(2018·
银川一中二模
)
普罗塔哥拉在其著作
《
论神
》
中说,
“
我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认识神障碍众多,第一是对象不明;第二是人生短暂。
”
结果其著作被公焚。公元前
399
年,检察官阿尼图斯、悲剧诗人美勒托和修辞学者吕孔控诉苏格拉底不敬城邦认可的神、另立新神和腐蚀青年而判处死刑。对此表述最准确的是
(
)
A
.人文精神并非是雅典主流思想
B
.城邦精神排斥多神崇拜
C
.城邦政治王权和神权相结合
D
.神在雅典人心中地位提高
A
【
解析
】
从普罗塔格拉和苏格拉底的遭遇来看,古希腊对神灵还是十分重视的,人文主义并不是社会主流思想,所以本题选择
A
选项;
B
选项不符合普罗塔格拉的遭遇;
C
选项材料没有体现;
D
选项错在材料没有体现出
“
提高
”
的内容。
6
.
(2018·
南平二模
)
苏格拉底认为,人的理智本性贯通在道德本性之中,美德就有可教性,知识能力是人人皆有的天赋本性。这反映了苏格拉底
(
)
A
.主张美德是生存之本
B
.强调知识是道德本源
C
.认为理性是能力基础
D
.否定人是万物的尺度
【
解析
】
材料
“
人的理智本性贯通在道德本性之中,美德就有可教性,知识能力是人人皆有的天赋本性
”
反映的是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的主张,强调的是知识是道德的本源,
B
项符合题意;
A
项与材料无关;材料重在突出知识的作用,
C
项不正确;苏格拉底并没有否定
“
人是万物的尺度
”
的观点,
D
项不正确。
B
热 点 素 养
一、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实质、影响,深入理解手段与目的、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2018·
全国卷
Ⅲ
·32)
公元前
5
世纪,雅典公民获得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公民的成功
“
依赖于在大型公共集会上谈话、论辩与说服的能力
”
。据此可知,在当时雅典
(
)
A
.公民必须能言善辩
B
.参政议政十分活跃
C
.民主政治出现危机
D
.内乱引发思想纷争
B
【
解析
】
由材料
“
雅典公民获得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公民的成功
‘
依赖于在大型公共集会上谈话、论辩与说服的能力
’”
可知,当时雅典公民热衷于参政议政,
B
项符合题意;
A
项
“
必须
”
表述不当;公元前
5
世纪雅典民主政治处于
“
黄金时期
”
,
C
项说法不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雅典公民的参政意识较强,而不是思想纷争,
D
项不正确。
(2017·
全国卷
Ⅱ
·32)
在梭伦改革之后的雅典,有的执政官是未经正当选举上台的,被称为僭主。他们一般出身贵族,政绩斐然,重视平民利益,但最终受到流放等惩罚。这种现象表明,在当时的雅典
(
)
A
.贵族垄断国家政权
B
.政治生活缺乏法制基础
C
.平民没有政治权利
D
.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
D
【
解析
】
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材料信息表明僭主被流放的原因是
“
未经正当选举上台
”
,因而尽管僭主政绩斐然也难免遭到流放等惩罚,这体现了民主政治是人心所向,
D
项正确;材料信息
“
一般出身贵族
”
说明僭主并不都是贵族,因而无法说明贵族垄断国家政权,
A
项错误;材料信息未体现政治生活与法制的关系,
B
项错误;仅由材料无法得出平民是否有政治权利,
C
项错误。
(2017·
全国卷
Ⅲ
·32)
在古代雅典,官员就职前须宣誓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正审判,年满
18
岁的青年男子须参加成人宣誓仪式才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些宣誓旨在
(
)
A
.限制权力滥用
B
.防止官员腐败
C
.培育权利观念
D
.增强责任意识
【
解析
】
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意在考查考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综合材料信息
“
依法履行
”“
保证公正
”“
拥有
……
权利和义务
”
可知,这些宣誓旨在增强责任意识,故
D
项正确;
A
、
B
、
C
三项对材料解读片面。
D
(2016·
全国卷
Ⅱ
·32)
公元前
5
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公民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这反映出在当时的雅典
(
)
A
.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B
.民众失去政治热情
C
.参政是公民的义务
D
.政府丧失民众信任
C
【
解析
】
本题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公民大会是雅典的最高权力机关,题干
“
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公民大会
”
说明了公民大会在当时的重要性,并非形同虚设,
A
项错误;公元前
5
世纪正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期,题干中
“
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公民大会
”
,不能说明民众失去政治热情,也不符合当时雅典的民主状况,
B
项错误;材料
“
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公民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
”
说明参加公民大会是当时雅典公民应尽的义务,否则将受到惩罚,
C
项正确;材料主要涉及政府迫使公民参政,没有涉及民众对政府的信任问题,
D
项错误。
(2018·
北京卷
·20)
民主选举是古代雅典政治的特色。为确保参政机会均等,有些职位甚至通过抽签产生。但对于三列桨战舰舰长和许多公共文化活动主管等职位,则指定由最富有阶层的人轮流担任,且自己负担全部费用。雅典的这些举措
(
)
A
.引发了贫富之间的对立
B
.说明其文化事业不发达
C
.有助于社会及政治稳定
D
.实现了绝对平等的理念
C
【
解析
】
材料
“
为确保参政机会均等,有些职位甚至通过抽签产生
”
有利于实现雅典公民内部的平等,使人人都可以参政议政,材料
“
但对于三列桨战舰舰长和许多公共文化活动主管等职位,则指定由最富有阶层的人轮流担任,且自己负担全部费用
”
有利于发挥富人的作用,减轻贫民负担,据此可知,雅典的这些举措有利于社会及政治稳定,故
C
项正确;
A
项根据材料无法得出,排除;题干涉及的是雅典民主选举,并没有体现文化事业不发达,排除
B
项;雅典民主选举体现了相对平等而非绝对平等,排除
D
项。
二、考查罗马法的特点和影响,链接长效热点法制化。
(2016·
全国卷
Ⅰ
·32)
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
“
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
”
。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
)
A
.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B
.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
.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D
.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A
【
解析
】
本题考查罗马法的影响,旨在考查考生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由材料中
“
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
”
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为近代欧洲资产阶级法律体系的建立提供了蓝本,故
A
项正确;欧洲近代社会的行为规范虽与古代罗马法有关,但不是由罗马法确立的,排除
B
项;罗马法所体现的法律精神历史影响深远,排除
C
项;
D
项中改变欧洲历史发展方向的说法言过其实,排除
D
项。
(2018·
全国卷
Ⅱ
·32)
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其间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恩格斯曾评论说:
“
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
”
这一长期斗争的结果是
(
)
A
.贵族的特权被取消
B
.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C
.公民与贵族法律上平等
D
.自由民获得相同的权利
C
【
解析
】
“
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
”
说明平民和贵族之间有矛盾,结合所学可知,在罗马共和国时期,一开始贵族是享有很多特权的,而平民没有,所以平民就为了追求平等的权利而斗争,斗争的结果是通过颁布一系列法律达到
“
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
”
,也就是说在法律上最终确定了双方平等的地位,故选
C
项;
“
贵族的特权被取消
”
本身说法错误,
A
项排除。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标志是
6
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编写的
《
民法大全
》
,而题干讲的是在罗马共和国时期,故
B
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所以排除;自由民不仅仅包括罗马公民,而共和国时期的罗马法只适用于罗马公民,故
D
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三、考查人文思想的内涵及近代思想文化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2017·
全国卷
Ⅰ
·32)
在公元前
9
至前
8
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
)
A
.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B
.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
C
.理性占据主导地位
D
.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
B
【
解析
】
本题要考查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成果,旨在考查考生论证史料的能力。利用
“
神
”
来弘扬人文思想体现了其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B
项正确;神话传说不等于宗教信仰,
A
项错误,排除;启蒙运动时期,理性主义占据主导地位,
C
项错误,排除;题干材料并未体现神话影响的削弱,
D
项错误,排除。
(2016·
全国卷
Ⅲ
·32)
古希腊悲剧
《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
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
“
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
”
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
(
)
A
.宗教意识淡薄
B
.反对神灵崇拜
C
.注重物质生活
D
.强调人的价值
【
解析
】
本题考查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旨在考查考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古代雅典宗教意识浓厚,苏格拉底就是以不敬神的罪名被处死的,
A
、
B
两项错误,排除;
C
项与材料无关,排除;该剧虽宣扬
“
憎恨
”
神的观点,却受到雅典人喜爱,这反映了雅典人肯定人的价值,要求摆脱神的束缚,故
D
项正确。
D
(2018·
全国卷
Ⅰ
·32)
古代雅典的梭伦在诗中写道:
“
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贫穷;但是,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
”
据此可知,梭伦
(
)
A
.反对奴隶制度
B
.主张权利平等
C
.抨击贫富差别
D
.具有人文精神
D
【
解析
】
“
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
”
说明梭伦对道德的重视远远超过财富,这体现出他的人文精神,故
D
项正确;梭伦是奴隶主贵族,他不反对奴隶制度,故
A
项错误;梭伦不主张权利平等,如梭伦根据财产多寡,将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权利越大,故
B
项错误;
“
财产等级制度
”
认可了贫富差别,且材料中没有抨击贫富分化,故
C
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