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3.50 KB
- 2021-05-22 发布
第四单元 正比例和反比例
第 3 课时 正比例练习课
教学内容:p4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结合丰富的事例,进一步认识正比例。
过程与方法:掌握成正比例变化的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图像的特征。根据正比例的
意义,正确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和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正比例的意义和怎样判断两个变化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难点:判断两个变化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 法:引导法
学 法: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用小黑板写下教材中有关的图像和表格。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初步感受正比例图像的特征。
出示情境一中的
(1)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
(2)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有关的表格和数据
1、回忆正比例的意义和判断方法。
提问:哪两个量是成正比例的量?请说明理由。
2、感受正比例的图像。
(1)现在我们利用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正方形的边长和周长,把表格中对应的
一组组数据在图中表示出来。(教师示范描述第一个点,并说明这个点的含义。)
(2)现在我们利用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把表格中对应的
一组组数据在图中表示出来。
(3)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对比两个图像,你有什么想法?
(成正比例的两个变量的点会在同一条直线上。)
活动二:练一练。
1、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1)每袋大米的质量一定,大米的总质量和袋数。
(2)一个人的身高和年龄。
(3)宽不变,长方形的周长与长。
2、根据下表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高相对应的数值,判断当底是 6 厘米的时候,
它们是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表格见书)
3、买邮票的枚数与应付的钱数成正比例吗?
应付的钱数随购买的枚数的变化而变化,而且比值不变。所以应付的钱数与买邮
票的枚数成正比例。
4、找一找生活中成正比例的例子。
5、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 精编教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精选范文2021-05-22 16:37:1416页
- “三段六步”课堂教学模式观摩课总2021-05-22 15:50:122页
-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课件-(课2021-05-22 14:52:3520页
- 【统编版】五上语文16《太阳》优质2021-05-22 14:19:0742页
- 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计划(Word版)2021-05-22 13:42:057页
- 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课堂2021-05-22 13:17:1715页
-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课堂教学课2021-05-22 13:11:2417页
-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课件-(课2021-05-22 12:35:3612页
- 镇中心小学线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总2021-05-22 10:58:318页
- 老师课堂教学研讨会学习总结体会心2021-05-22 10:31:15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