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 MB
- 2021-05-22 发布
课时规范练31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上游部分河段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电力部门准备对该河段进行开发。据此完成第1~2题。
1.影响该流域年均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 B.大气环流
C.地形 D.海陆位置
2.该河流最适于梯级开发的河段是( )
A.①以西河段 B.①②之间河段
C.②③之间河段 D.③以北河段
答案1.C 2.B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年均温从北向南逐渐减小,说明纬度不是影响年均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故A项错误;当地的大气环流差异不大,故B项错误;北部地势低气温高,南部地势高气温低,故地形是影响年均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故C项正确;当地位于内陆地区,海陆位置没有差异,故D项错误。第2题,梯级开发的地形条件是落差大、坡度陡。图中①以西河段、③以北河段地形平坦,起伏和缓,故A、D两项错误;①②之间河段,落差大,坡度陡,故B项正确;②③之间河段相对于①②之间河段较缓和,故C项错误。
下图为我国某一流域示意图,其下游是重要的灌溉农业区。该河的补给水源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流量具有“天旱年河水不少,天雨年河水不多”的特点。据此完成第3~4题。
3.有关图示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居民点位于常年河沿岸
B.湖泊提供便利灌溉条件
C.流域地势西部高东部低
D.气候干旱,气温年、日较差大
4.该河流量“天旱年河水不少,天雨年河水不多”说明了( )
A.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小
B.水库起到调节作用
C.雨年农田灌溉需水量较少
D.旱年气温高,冰雪融水量较多
答案3.D 4.D
解析第3题,由图文材料可知,该流域补给以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为主,且有沙漠分布,应当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上游水量应当大于下游,可以判断该流域的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流,所以地势南高北低。上游地区海拔较高,所以居民点应当位于河流流出山口的沙漠边缘的冲积扇上。由河流流向可以看出,湖泊为内陆湖,含盐量较高,不适于灌溉。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晴天多,气候干旱,气温年、日较差大,故选D项。第4题,由于该河位于西北地区,降水少,主要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夏季气温高,融水量大,河流流量大,冬季气温低,融水量小,流量小,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大;天旱年,气温高,冰雪融化多,河水不少;天雨年说明阴雨天多,气温低,冰雪融化少,所以河水不多。故选D项。
下图为黄河下游花园口站在三个不同时段内年径流量及输沙量的变化范围。据此完成第5~6题。
5.花园口站年径流量及输沙量总体变化趋势是( )
A.年径流量和输沙量都减小
B.年径流量先减小后增大,输沙量一直减小
C.年径流量增大,输沙量减小
D.年径流量减小,输沙量增大
6.该变化可能导致黄河流域( )
A.土地盐碱化加剧
B.下游淤积减少,河床抬升减缓
C.洪涝灾害加重
D.三门峡、小浪底库区淤积严重
答案5.A 6.B
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花园口站年径流量及输沙量总体呈减少趋势,故选A项。第6题,由于径流量减小,地下水水位降低,土地盐碱化趋势减弱,A项错。由于输沙量减少,下游淤积减少,河床抬升减缓,B项对。径流量和输沙量减小,洪涝灾害减轻,C项错。三门峡、小浪底均位于花园口上游,花园口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变化对上游影响不大,D项错。故选B项。
罗讷河发源于阿尔卑斯山,每年注入地中海的水量占注入地中海河水总量的1/6以上,但是全流域性的大洪水并不多见。从1880年开始,瑞士为了确保电力供应,在上游山地建造了多座高海拔水库,在夏季蓄积高水位。下图示意罗讷河水系。据此完成第7~8题。
7.罗讷河全流域性大洪水并不多见的主要原因是( )
A.上游湖泊和沼泽的调蓄作用
B.不同河段汛期时间不同
C.水库的修建,调节径流
D.流域降水较少,年际变率小
8.瑞士建造多座高海拔水库,使罗讷河( )
A.水力资源更为丰富
B.水位季节变化减小
C.冬季中、下游径流量增加
D.夏季河口三角洲扩展速度加快
答案7.B 8.C
解析第7题,罗讷河上游发源于阿尔卑斯山,以积雪、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有春汛,夏季径流量大,冬季为枯水期;北部支流发源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全年径流量比较稳定;下游为地中海气候,冬季流量大。不同河段汛期时间不同,所以全流域性大洪水并不多见,B项对。图中上游只有部分河段有湖泊和沼泽,调蓄作用有限,A项错。水库修建前也没有全流域性洪水,C项错。流域降水较多,部分地区降水年际变率大,D项错。第8题,瑞士建造多座高海拔水库,不能改变罗讷河水力资源蕴藏量,A项错。根据材料,瑞士建的高海拔水库,夏季蓄积高水位,罗讷河水位季节变化可能增大,B项错。夏季蓄水,冬季应排水,所以冬季中、下游径流量增加,C项对。夏季蓄水,河流径流减少,夏季河口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D项错。
特威德河是一条重要的区域性河流,它为捕鱼业和商贸业提供了一个避风的港口。20世纪60年代,当地政府在特威德河河口修建了两座堤坝(下图),结果给当地环境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据此完成第9~10题。
9.特威德河河口修筑堤坝是为了( )
A.增加停船泊位,扩大港口的吞吐量
B.拓宽通航航道,提高船只通行速度
C.减少泥沙堆积,保证河口通航能力
D.减小风浪影响,保障船只通航安全
10.特威德河河口堤坝的修建,产生的负面影响是( )
A.海水倒灌频繁发生
B.黄金海岸海滩退缩
C.河口鱼类资源减少
D.堤坝北侧泥沙堆积
答案9.C 10.B
解析第9题,读图,特威德河河口修筑堤坝是为了减少洋流对河水的顶托,减少泥沙堆积,保证河口通航能力,C项对。河口修建堤坝,不表示港口规模扩大,不能扩大港口的吞吐量,A项错。堤坝没有拓宽通航航道,不能提高船只通行速度,B项错。堤坝延伸方向与海岸垂直,不能减小风浪影响,D项错。第10题,特威德河河口堤坝的修建,使河口北侧海岸泥沙沉积减少,产生的负面影响是黄金海岸海滩退缩,B项对。河流径流量未变,不会导致海水倒灌发生,A项错。对河口鱼类资源没有明显影响,C项错。堤坝北侧泥沙堆积减少,D项错。
下图为尼罗河干支流地形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1~12题。
11.与白尼罗河相比,青尼罗河开发水能的优势是( )
A.峡谷多,落差大,水能丰富
B.汛期长,发电时间长
C.落差小,利于河流梯级开发
D.流量稳定,发电量季节变化小
12.尼罗河中上游修建水库,对其下游地区的影响可能是( )
A.携带泥沙增加,海岸线向海洋推进
B.入海水量增加,三角洲面积变大
C.海浪侵蚀相对加重,海岸线向陆地退缩
D.沿岸土壤肥力增加,土地盐碱化减轻
答案11.A 12.C
解析第11题,据图可知青尼罗河落差更大,由此推断,与白尼罗河相比,青尼罗河峡谷多,落差大,水能更丰富,A项对,C项错。据图中纬度判断青尼罗河发源于热带草原气候区,流量不稳定,发电量季节变化大,D项错。两河汛期长短大体一致,B项错。第12题,尼罗河中上游修建水库,中下游河段携带泥沙减少,海岸线向陆地收缩,A项错。入海水量减少,三角洲面积变小,B项错。海浪侵蚀相对加重,海岸线向陆地退缩,C项对。沿岸土壤肥力下降,土地盐碱化加重,D项错。
下面图1为黄河中游局部区域图,图2为咸阳—潼关河床的陡坡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3~14题。
图1 图2
13.建设三门峡枢纽后咸阳—潼关河段河床的纵坡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
A.咸阳水位下降 B.潼关河床抬高
C.支流汇入水量增多 D.人为取水量大
14.据图判断,建设三门峡以后,下列地理现象中最可能发生的是( )
A.咸阳到潼关大力发展航运
B.洛河的水速变快
C.潼关上游的黄河干流含沙量变小
D.渭河涝灾增多
答案13.B 14.D
解析第13题,三门峡枢纽建设后,咸阳—潼关河段河床纵坡坡度变缓。黄河含沙量大,三门峡水库拦截水流,使得库区及上游段流速减缓,泥沙沉积,河床抬高,B项对。第14题,咸阳—潼关段水流减缓,河床淤积加剧,河水变浅,不利于航运,A项错;汛期时会造成渭河泄洪不畅,加上河床淤浅易导致洪峰水位更高等,渭河洪灾增多,D项对;三门峡枢纽建成后渭河水位抬升,与洛河水位落差减少,洛河汇入的水速会变慢,B项错;潼关以上的黄河干流的泥沙主要来自干流两侧的地表及支流,三门峡建设对此影响不大,C项错。
15.(2017天津文综)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吉林省部分地区示意图
2016年吉林省内水运交通逐月累计旅客发送量统计表
月份
1
2
3
4
5
6
发送量(万人)
0.0
0.0
0.0
0.0
15.6
42.5
月份
7
8
9
10
11
12
发送量(万人)
72.8
110.8
135.1
156.3
156.3
156.3
(1)据表中数据推测,该省境内河流结冰期约为 个月。
(2)说明图中a点上游河段的水文特征。请回答两项(结冰期长除外)。
(3)图中所示地区生产的矿泉水远近闻名,销量较大。矿泉水生产企业若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可能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答案(1)6
(2)流量较大;含沙量较小;流速较快;流量和水位的季节变化较大。
(3)矿泉水资源遭破坏;地下水位降低;地表径流减少;湿地面积减少;植被遭破坏。
解析第(1)题,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注意表格中的数据为“累计旅客发送量”。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前四个月累计旅客发送量为0,说明河流结冰不能通航;10月到12月的累计旅客发送量没有变化,可以判断11月、12月两个月河流结冰不能通航。因此河流结冰期约为6个月。第(2)题,主要考查河流水文特征的分析。结合区域的气候、植被覆盖率、地形等特征,从水量、水位、流速、含沙量、结冰期、水能等方面分析。第(3)题,主要考查区域矿泉水资源过度开发所带来的问题。结合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水资源过度开发对水资源本身、地下水位、湿地、植被等方面的影响。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伏尔加河流域人口众多,经济发达,流域曾进行多次综合开发,先后建成多座水利枢纽,修建了多条运河,但这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里海面积缩小。下表和图2分别为图1中①②两地气候资料和建电站前相对流量季节变化图。
图1
图2
地点
气温和降水量
1月
4月
7月
10月
全年
①
气温(℃)
-12
5
18.5
3.7
3.2
降水量(毫米)
39.6
36.4
76.3
59.1
618
②
气温(℃)
-5.5
11.1
25.2
9.2
10.3
降水量(毫米)
25.3
15.1
14.6
17.2
196
(1)说出①②两地的植被类型。
(2)说出与①地比较,②地主汛期在时间上的差异,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3)简述伏尔加河开发利用对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并分析可能产生的生态问题。
答案(1)①地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或温带针阔混交林或亚寒带针叶林),②地为温带荒漠(或荒漠草原)。
(2)差异:②地(主)汛期开始早结束晚,汛期长。原因:该河流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②地纬度低,春季气温回升快(早),汛期开始早;②地位于河流下游,汛期除积雪融水补给外,还接纳了中、上游河段的来水,所以汛期结束晚,汛期长。
(3)有利影响:发电站提供充足电力,促进流域内资源的开发和工农业发展;修建的水库有利于减少洪涝灾害和农业灌溉;水库和运河的修建,改善了航运条件,促进了河海联运。
问题:水库大坝的建设影响鱼类的洄游、产卵,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河流污染加重;下游水量减少,水位下降,影响河道生态。
解析第(1)题,根据表中气候资料判断①②两地的植被类型。第(2)题,根据图2判断与①地比较,②地主汛期在时间上的差异。从水源补给、气温变化、水系特征等角度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第(3)题,结合图文材料从发电、防洪、灌溉以及航运等方面概括伏尔加河开发对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从水质、生物、生态等角度分析可能产生的生态问题。
相关文档
- 2020届鲁教版一轮复习地理新优选大2021-05-22 18:28:426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5-22 17:28:435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5-22 00:00:4643页
- 【人教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区2021-05-21 12:22:5747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四2021-05-21 11:31:0611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5-20 15:30:3445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5-20 14:23:5834页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课件2021-05-20 12:10:40115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5-20 11:55:0247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四2021-05-20 02:07:18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