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0.50 KB
- 2021-05-22 发布
分层训练·进阶冲关
A 组 基础练
1.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了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下列对此有关
叙述中错误的是 ( B )
A.最初认为氨基酸的多种排列顺序可能蕴含遗传信息
B.格里菲思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得出 DNA 是遗传物质的结论
C.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之所以更有说服力,是因为其蛋白质与 DNA
能彻底分开研究
D.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 S 型细菌的 DNA 才是使 R 型细菌产生稳定
遗传变化的物质
2.格里菲思进行了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下列哪一项不是格里菲思实
验的意义
( B )
A.提出了“转化因子”的概念
B.证实了 DNA 是遗传物质
C.奠定了艾弗里实验的基础
D.格里菲思的实验运用了细菌培养技术
3.(2018·石家庄高一检测)用噬菌体去感染 3H 标记的细菌,待细菌
解体后 3H
( B )
A.随细菌的解体而消失
B.发现于噬菌体的外壳及 DNA 中
C.仅发现于噬菌体的 DNA 中
D.仅发现于噬菌体的外壳中
4.噬菌体在繁殖的过程中所利用的原料是 ( C )
A.自身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B.自身的核苷酸和细菌的氨基酸、核苷酸
C.细菌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D.自身的氨基酸和细菌的核苷酸
5.(2018·遵义高一检测)下列关于遗传物质探索历程的叙述,正确的
是 ( C )
A.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证明了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运用了同位素示踪技术
C.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过程是: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细菌混合培养
→搅拌、离心→检测放射性
D.T2 噬菌体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
6.下列有关遗传物质是核酸的实验证据的叙述,正确的是 ( C )
A.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用到了 S 型和 R 型两种菌的
活菌和被加热杀死后的 R 型菌
B.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是在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
基础上进行的
C.赫尔希和蔡斯选择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结构组成
只有蛋白质和 DNA
D.库兰特用烟草花叶病毒(TMV)的重建实验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
7.下列对“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理解正确的是( D )
A.玉米的遗传物质主要是 DNA
B.DNA 是 T2 噬菌体的主要遗传物质
C.人体的遗传物质主要是 DNA,少数是 RNA
D.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
8.下图是 T2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示意图,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T2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正确顺序应是 B→D→A→E→C 。
(2)图中 D 表明 T2 噬菌体侵染细菌时,留在细菌外面的是 蛋白质外
壳 ,注入细菌体内的物质是 T2 噬菌体的 DNA 。
(3)T2 噬菌体侵染实验中 32P 和 35S 分别标记的是 DNA 和蛋白质 。
(4)T2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得出了 DNA 是遗传物质的结论。
B 组 提升练
1.下列有关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B )
A.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是以 T2 噬菌体为材料,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技术
B.用含 32P 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将获得 DNA 含有 32P 标记的噬菌
体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能将 DNA 与蛋白质分开,单独观察它们各自的
作用
D.用 32P 标记的噬菌体与细菌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搅拌并离心,结果
沉淀物的放射性很高
2.(2017·江苏高考)下列关于探索 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正确
的是
( C )
A.格里菲思实验证明 DNA 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
B.艾弗里实验证明从 S 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 DNA 可以使小鼠死亡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中
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都带有 32P 标记
3.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B )
A.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 DNA
B.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
C.T2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中含有硫元素
D.HIV 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 4 种脱氧核苷酸
4.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实验过程如下:
A.将无毒性的 R 型活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B.将有毒性的 S 型活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C.将加热杀死后的 S 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D.将无毒性的 R 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
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结合我们所学知识,分析此经典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
(1)S 型细菌体内的转化因子实质上是细菌的 DNA 。
(2)C 和 D 对比可推断出 S 型细菌和 R 型细菌具有很近的 亲缘 关
系,S 型细菌体内的转化因子能利用 R 型细菌提供的 酶、原料 等
物质来合成自己的一切物质。
(3)当时实验时,对 S 型细菌的加热杀死过程,仅仅使菌体的 蛋白
质 等物质产生变性,而体内的遗传物质 DNA 并没有真正被灭
活。
(4)若用强酸、强碱或高压蒸汽处理 S 型细菌,转化实验能否成功?
不能成功 。
C 组 培优练
1.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与 R 型细菌相
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则小鼠体内 S 型、R 型细菌含
量变化情况最可能是图中的哪个选项 ( B )
【实验·探究】
2.请分析以下实验并回答问题:
(1)某人曾重复了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步骤如下:
a.将一部分 S 型细菌加热杀死;
b.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并均分为若干组,将菌种分别接种到各组培
养基上(如图);
c.将接种后的培养基置于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并观察菌落生长
情况,结果如图所示。
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加热杀死的 S 型菌中有某种物质能使 R
型菌转化成 S 型菌 。
(2)艾弗里等人通过实验证实了在上述转化过程中起作用的是 DNA。
请利用 DNA 酶做试剂,选择适当的材料用具,设计方案,验证“促使
R 型细菌转化成 S 型细菌的物质是 DNA”,并预测结果,得出结论。
①实验设计方案:
第一步:从 S 型细菌中提取 DNA,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并将盛有
等量培养基的装置分别标号 A、B、C;
第二步: 培养基 A 上接种 R 型菌,B 上接种 R 型菌和 S 型菌 DNA,C
上接种 R 型菌、S 型菌 DNA 及 DNA 酶 ;
第三步: 接种后的培养基置于适宜的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
落生长情况 ;
②请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合理结论:
B 组培养基上有 R 型和 S 型菌落,A、C 组培养基上只有 R 型菌落,
促使 R 型菌转化成 S 型菌的物质是 DNA 。
关闭 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