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7 MB
- 2021-05-22 发布
第二节 地球的自转运动
第
1
课时 地球的自转特征与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
一、二
)
学习目标定位
知识体系预览
1.
识记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等基本规律。
2.
掌握晨昏线的判读及应用。
3.
运用地转偏向力解释一些自然现象。
自西向东
太阳日
偏移
考点一 地球自转运动的基本特征
[
核
心
知
识
再
现
]
1
.
方向
(1)
侧视:
_________
。
自西向东
逆时针
顺时针
2.
周期
时间
旋转角度
意义
恒星日
___________________
360°
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太阳日
24
小时
360°59′
_________
周期
23
小时
56
分
昼夜交替
3.
速度
角速度
除
___________
外
,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约为
15°/h
线速度
由
_____
向
_____
逐渐
减小;赤道最大,极点为
0
南北两极点
赤道
两极
毛泽东的诗句
“
坐地日行八万里
”
中的
“
地
”
是指何处?一艘在大海上行驶的帆船,船上何处的线速度最大?
提示
赤道上,赤道长约
4
万千米。 桅杆顶端。帆船在海上航行,可以看作船体围绕地心做圆周运动,而运动半径最大的是桅杆顶端。
[
高
分
素
养
提
升
]
下图为
“
世界某区域图
”
,图中纬线
L
1
在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大约是
1 300
千米
/
时,纬线
L
2
在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大约是
1 320
千米
/
时。
读图回答
(1)
~
(2)
题。
(1)
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
)
A.
北半球中纬度
B.
北半球低纬度
C.
南半球中纬度
D.
南半球低纬度
(2)
图中
a
、
b
两点处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差异和原因为
(
)
A.a
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b
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a
点纬度高,自转线速度大
D.b
点地势平坦,自转线速度大
解析
第
(1)
题,地球自转线速度公式为
V
≈
111
×
15
×
cos φ(φ
为所在纬度
)
千米
/
时。该地的自转线速度为
1 300
~
1 400
千米
/
时,而中纬度地区的自转线速度为
837
~
1 447
千米
/
时,故图示地区位于中纬度。又因为图上越往北自转线速度越小,根据纬度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小的规律可知,越往北纬度应越高,所以图示区域在北半球中纬度。第
(2)
题,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因素除了纬度之外还有海拔,在同纬度条件下,海拔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大。
答案
(1)A
(2)A
地球自转速度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1.
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均为
0
。
2.
纬度相同的两点,自转的速度相同
(
海拔相同的情况下
)
。
3.60°
纬线上的线速度是赤道上线速度的一半。
4.
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运行的角速度与地面对应点的角速度相同
,
均为每小时
15°
,
卫星运行的线速度大于地面上的对应点的线速度。
5.
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的因素
因素
影 响
关系
纬度
纬度相同,线速度相同
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
负相关
海拔
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正相关
[
真
题
考
向
探
究
]
考向 以恒星视运动为切入点考查地球自转周期
(2013·
天津文综,
9)
下图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
读图,完成下题。
图中
a
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
50°
,据此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为
(
)
A.1
个多小时
B.3
个多小时
C.5
个多小时
D.7
个多小时
解析
恒星视运动的实质是地球自转运动的反映。地球每小时自转
15°
,当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
50°
时,连续拍摄需要
3
个多小时。
答案
B
考点二 自转的地理意义
(
一
)——
昼夜交替
[
核
心
知
识
再
现
]
1
.
昼夜交替
夜
昼
晨线
球体
24
昼夜现象与昼夜交替有何区别?
提示
昼夜现象是一个静止的概念,它不涉及地球的运动,而是由于地球
“
不发光、不透明,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
”
这一特性决定的。昼夜交替是一个动态概念。它主要是由地球自转这一运动而产生的。
2
.
晨昏线
(1)
晨昏线的概念
晨昏线是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由晨线和昏线组成,是一个大圆圈,故又称晨昏圈。
晨昏线示意图
备注:
α
: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夹角,
β
:太阳光线与纬线夹角=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
(2)
晨昏线的特点
①
晨昏线是平分地球的一个大圆。
②
晨昏线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始终
_____
,地球球面上的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且
_____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
___
。
③
晨昏线平分
_____
。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
______
,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
_______
。
昼
夜
昼
夜
垂直
相切
0°
赤道
6
:
00
18
:
00
④
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关系
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夹角
(α)
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
(β)_____
,如
“
晨昏线示意图
”
所示
(α
=
β)
。其变化范围为
0°—23°26′
,春分日、秋分日时晨昏线与经线圈
_____
,夏至日、冬至日时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夹角为
________
。
⑤
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切点
若切点位于极昼区,则地方时为
0
:
00(24
:
00)
,若切点位于极夜区,则地方时为
_______
。
⑥
晨昏线的移动
晨昏线的移动与地球自转速度
______,
都是约
15°/
时
,
方向
______
,为自东向西。
相等
重合
23°26′
12
:
00
相同
相反
[
高
分
素
养
提
升
]
(2013·
江苏地理,
11)
一艘海轮从上海出发驶向美国旧金山。当海轮途经下图中
P
点时正值日出,图中
EF
线表示晨昏线。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最接近
(
)
A.15°N
,
135°E B.15°S
,
135°W
C.23°26′N
,
0° D.23°26′S
,
180°
【审题指导】
第一步:读材料,明图示。
第二步:建联系,调知识。
[
尝试自解
]
________
答案
B
晨昏线的判读及应用
1
.
晨昏线的三种判断方法
自转法
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的为晨线,由昼进入夜的为昏线
时间法
赤道上地方时为
6
时的是晨线,为
18
时的是昏线
方位法
夜半球东侧为晨线,西侧为昏线;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
以上三种方法适合所有晨昏线的判读,但在判读俯视图时必须首先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出地球自转方向后,再根据自转法来判断晨昏线。
2
.
晨昏线的主要应用
(1)
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
根据自转方向可判断晨昏线,反过来,也可根据晨
(
昏
)
线判断地球的自转方向,进而定半球。如图
1
,若弧
AB
为昏线,弧
BC
为晨线,则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为北半球。反之,为顺时针方向自转,为南半球。
(2)
确定地方时
利用晨昏线上的四个特殊点可判断地方时:
特殊点
图
1
图
2
地方时
晨线与赤道的交点
(
晨线中点
)
C
D
所在经线地方时为
6
:
00
昏线与赤道的交点
(
昏线中点
)
A
B
所在经线地方时为
18
:
00
晨线
与昏
线的
交点
晨昏线与极昼范围的切点
B
E
所在经线平分夜半球,地方时为
24
:
00
晨昏线与极夜范围的切点
无
F
所在经线平分昼半球,地方时为
12
:
00
(3)
确定太阳直射点
方法
纬度的确定
①
直射点的纬度与切点
(
晨昏线与纬线
)
的纬度互余
②
直射点的纬度=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
经度的确定
①
12
点所在经线的经度
②
昼半球的中央经线
(4)
确定日期
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二分日
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
二至日
北极及其附近极昼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
3.21
-
9.23
南极及其附近极昼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9.23
-次年
3.21
[
真
题
考
向
探
究
]
考向一 晨昏线判读与应用
1.
(2014·
大纲卷,
7
~
8)
当中国南极中山站
(
约
69°S)
处于极夜时,甲、乙两地分别于当地时间
5
时
40
分和
6
时
20
分同时看到日出。
据此完成
(1)
~
(2)
题。
(1)
甲地位于乙地的
(
)
A.
东北方向
B.
西北方向
C.
东南方向
D.
西南方向
(2)
这段时间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
A.
暴风雪席卷欧洲北部
B.
澳大利亚东南部易发森林火灾
C.
好望角附近炎热干燥
D.
墨西哥湾热带气旋活动频繁
解析
第
(1)
题,当南极中山站处于极夜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21°N
及其以北的某一纬线上,该日越往北,昼长越长,由甲、乙两地的日出时间可计算出甲地昼长时间较乙地昼长时间长,就南北方向而言,甲地位于乙地以北。甲乙两地同时日出,则两地均位于晨线上。根据该日晨线的倾斜状况,结合两地南北方向上的位置关系可推断出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北方向。第
(2)
题,据材料判断该段时间为北半球夏季。欧洲北部的暴风雪多出现于冬季,
A
项错误;澳大利亚东南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
B
项错误;此时段为南半球冬季,地处地中海气候区的好望角温和多雨,
C
项错误;墨西哥湾热带气旋夏秋季节活动频繁,
D
项正确。
答案
(1)B
(2)D
1.
分析题目考查的基本知识,并在大脑中回忆、联想;
2.
绘出相关示意图;
3.
把所学知识迁移到具体问题之中,结合题意和示意图,探索问题的答案。
解答无图题的步骤
2.(
2012·
江苏地理,
3
)
北京时间
2011
年
11
月
3
日
1
时
36
分
6
秒,
“
天宫一号
”
目标飞行器与
“
神舟八号
”
飞船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下图是
“
神舟八号
”
与
“
天宫一号
”
首次对接空间位置示意图。
首次成功对接时,地球表面的晨线是
(
)
A.
①
线
B.
②
线
C.
③
线
D.
④
线
解析
②
与
④
线与北极圈相切,反映的是冬至日状况,故排除
B
、
D
。北京时间
11
月
3
日
1
时
36
分
6
秒时,可推算出
0°
经线地方时为
17
时
36
分
6
秒,
180°
经线地方时为
5
时
36
分
6
秒,故晨线应过
180°
经线附近,
A
项正确,
C
项错误。
答案
A
考向二 晨昏线的特点分析
3.
(2013·
浙江文综,
11)
晨昏圈上有
5
个等分点,若其中一点地方时正好为
12
时,则不相邻两点之间的球面最短连线可能
(
)
A.
同时出现日落
B.
经过太阳直射点
C.
是纬度固定的一段纬线
D.
为两个日期的分界线
解析
晨昏圈上
12
时的点位于晨昏圈与太阳直射经线的交点上,可以标示为右图中的
P
点,
P
点与其他四点
M
、
N
、
K
、
G
平均分布在晨昏圈上,将晨昏圈平均分割为五段弧线。所求的不相邻两点间的球面最短连线即示意图中晨昏圈上任意两段相邻的弧。弧
PK
上的点同时日落,
A
项正确;示意图中
O
点为太阳直射点,不在晨昏圈上,
B
项错误;晨昏圈上各点纬度不同,不在同一纬线上,
C
项错误;日期的分界线有两条:一条是
0
时所在的经线,另一条为国际日界线
(180°
经线
)
。此时晨昏圈与经线不重合,不相邻两点之间的球面最短连线不与经线重合
(
最短连线为晨昏圈的劣弧段
)
,
D
项错误。
答案
A
考点三 自转的地理意义
(
二
)——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
核
心
知
识
再
现
]
1.
偏转原因:地球自转产生
___________
。
2.
偏向规律:北半球
___
偏,南半球
___
偏,赤道上
___
偏转。
【学法指导】
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偏转的判断方法
(1)
顺口溜记忆法
北右南左赤道无;纬度越高越显著。
(2)
“
左右手
”
演示法
具体方法为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掌心朝上,如图所示,四指指向物体运动的方向,大拇指的指向即为物体的偏转方向。
地转偏向力
右
左
不
如果在长江口南北两岸选一处建一个河港,你认为建在哪岸比较合理,为什么?
提示
建在南岸比较合理。因为南岸为右岸,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泥沙不易淤积。而北岸位于左岸,泥沙易淤积,不宜建港。
[
高
分
素
养
提
升
]
1.
(2017·
江西九江七校一模
)
某国际地理奥林匹克考察小组在厄瓜多尔的赤道地区做了如下的实验:当将水杯下的木塞拔下,水下漏时,下列哪种现象是可信的
(
)
A.
在赤道以北时,观察花朵浮在水面做顺时针转动
B.
在赤道以南时,观察花朵浮在水面做顺时针转动
C.
在赤道上时,观察花朵浮在水面做逆时针转动
D.
在赤道上时,观察花朵浮在水面做顺时针转动
解析
当木塞被拔下,水下漏时,四周水体向中心运动,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向右偏形成逆时针运动的水流,南半球向左偏形成顺时针运动的水流,赤道上不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水体不会发生偏转运动。故
B
正确。
答案
B
2.
(2017·
济南模拟
)
下面两幅图分别是两条大河的河口示意图,图中小岛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展,最终将与河的哪岸相连
(
)
①
甲岸
②
乙岸
③
丙岸
④
丁岸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解析
河流水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结合图示纬度可判断两河河水分别向乙和丙方向偏,则甲和丁两岸附近水流速度较慢,泥沙不断堆积,图中小岛可能将会与甲、丁两岸相连。
答案
C
地球自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以北半球为例
)
物体水平运
动产生偏转
向右偏
气旋
逆时针方向流动
反气旋
顺时针方向流动
三圈环流
风向
①
由副热带高气压吹向赤道低气压,形成东北信风;
②
由副热带高气压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形成西南风
季风环流
①
东亚冬季,由蒙古高压吹向西太平洋低压,形成西北季风;
②
南亚冬季,由蒙古高压吹向赤道低压,形成东北季风;
③
东亚夏季,由西太平洋高压吹向亚洲东部,形成东南季风;
④
南亚夏季,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形成西南季风
洋流
①
东北信风形成北赤道暖流;
②
中纬西南风形成北太平洋暖流或北大西洋暖流;
③
北印度洋冬季吹东北季风,海水向西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夏季吹西南季风,海水向东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河流右岸
侵蚀现象
河道右偏,左岸泥沙堆积。如长江下游南岸冲刷明显,北岸沉积明显,崇明岛逐渐与北岸接近
铁轨轨道
的磨损
如京广线上的火车自北京向广州急驶时,受北半球向右偏的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西侧铁轨更易受磨损
相关文档
- 2018届福建省罗源一中人教版高中地2021-05-22 13:22:3530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中国地2021-05-21 18:46:5189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部2021-05-20 23:03:1388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2021-05-20 20:30:3953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中国地2021-05-20 14:11:2939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部2021-05-20 00:13:5960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中国地2021-05-19 17:30:0224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自然地2021-05-19 14:58:4819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中国地2021-05-12 01:57:5818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四部2021-05-11 22:08:327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