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2.00 KB
- 2021-05-22 发布
专题四 水循环和洋流
地球上的水圈是一个永不停息的动态系统,地球表面各种形式的水体是不断相互转化的。下
图为“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某小流域水循环示意图”。回答 1~2 题。
1.监测显示,近年来,该流域蒸腾作用明显减弱,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
A.流域内降水明显增加
B.流域内地表径流增加
C.流域内粮食产量减少
D.流域内水汽蒸发减少
2.若要进一步稳定该流域的径流量,应采取的措施是( )
A.人工降雨 B.围湖造田
C.开发地下水 D.封山育林
答案 1.B 2.D
解析 第 1 题,蒸腾作用减弱说明植被覆盖率减少,而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故植被减
少会使涵养水源的功能减弱,从而直接导致地表径流增加。第 2 题,因为地表径流增加源于
植被减少,故稳定径流量的措施应是恢复植被。
读“我国东部季风区、东北地区、西北内陆地区、南部沿海地区某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
回答 3~4 题。
3.四幅图中表示南部沿海地区河流流量过程曲线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②③中河流 1~2 月断流的原因是( )
A.降水少 B.气温低
C.用水量大 D.地下水补给少
答案 3.D 4.B
解析 第 3 题,我国南部地区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降水量大,河流汛期长,水量
大,且有两个汛期,只有④与之相符。第 4 题,②代表我国东北地区,③代表我国西北地区,
这两个地区冬季断流的原因是气温低。
下图中格陵兰岛大部分终年被冰雪覆盖,甲、乙分别是北美洲和英国的港口,甲乙之间的虚
线示意航线。十八世纪邮政长官富兰克林调查发现,沿北美洲和英国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
往、返航程耗时明显不同。据此完成 5~6 题。
5.图中最可能出现冰山的海域在( )
A.①附近 B.②附近 C.③附近 D.④附近
6.沿甲乙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往返时间不同主要受( )
A.海浪的影响 B.暖流的影响
C.海风的影响 D.寒流的影响
答案 5.C 6.B
解析 第 5 题,②④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温全年高于 0℃,①纬度较低、气温较高,故
最可能出现冰山的海域是③地。第 6 题,由图可知,甲乙之间航线与北大西洋暖流分布基本
一致,北大西洋暖流自西向东流,由甲到乙顺流省时,由乙到甲逆流耗时。
读下图,完成 7~8 题。
7.图中洋流对相邻陆地环境的影响是( )
A.增加了湿、热程度 B.降低了干、热程度
C.减轻了寒冷状况 D.加剧了干燥状况
8.图中 A 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沙漠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 7.D 8.A
解析 由图可知,该洋流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的 16°W 海区,应为大西洋。第 7 题,由图可
知,该洋流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海区的大陆西岸,应为寒流,对沿岸地区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会加剧沿岸地区的干燥程度。第 8 题,由图可知,A 处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
带和信风带控制,常年盛行下沉气流,气候炎热干燥,为热带沙漠气候。
(2016·浙江慈溪期中)下图为“某海域大洋环流模式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某风带的盛行
风向。读图,回答 9~10 题。
9.该海域所处半球和洋流的流向可能是( )
A.北半球 逆时针 B.南半球 逆时针
C.北半球 顺时针 D.南半球 顺时针
10.洋流 L1、L2 从性质上看是( )
A.L1—暖流,L2—寒流 B.L1—暖流,L2—暖流
C.L1—寒流,L2—寒流 D.L1—寒流,L2—暖流
答案 9.C 10.A
解析 第 9 题,图示为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北顺南逆。第 10 题,以副热
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东寒西暖。
下图为“世界洋流分布局部图”。读图回答 11~12 题。
11.关于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分布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
A.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B.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C.大陆东岸为寒流 D.大洋西岸为寒流
12.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洋流①对欧洲西部气候降温减湿作用明显
B.洋流②对南美洲西岸气候增温增湿明显
C.P 处因寒暖流交汇形成世界性大渔场
D.美国东岸海域污染物不会影响欧洲西岸海域
答案 11.A 12.C
解析 第 11 题,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一般来说在大陆的东岸(大洋的西
岸)为暖流,大陆的西岸(大洋的东岸)为寒流。第 12 题,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世界性大渔场;洋流会扩大污染物
的影响范围。
(2016·10 月浙江选考、学考真题)下图为北太平洋主要“垃圾洲”(由大量塑料物品和碎屑
物组成的漂浮物聚集区域)分布示意图。完成 13~14 题。
13.“垃圾洲”的固体漂浮物主要来自( )
①大气沉降 ②河流输入 ③海洋运输 ④海底上泛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4.2011 年日本发生“3·11”大地震,震中位于图中甲地,附近海域产生大量的固体漂浮
物。这些漂浮物在洋流作用下主要漂向( )
A.西北方 B.东南方 C.东北方 D.西南方
答案 13.C 14.C
解析 第 13 题,“垃圾洲”在海洋中,垃圾来源显然不可能是大气沉降形成,太平洋平均
深度达 4 000 多米,垃圾也不可能从这么深的海底上泛形成。事实上来源是陆地上河流携带,
还有部分是海洋运输的船只排放。第 14 题,日本附近海域有日本暖流,流向东北,所以垃
圾会随着洋流漂向东北方向。
下图所示为“某海域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完成 15~16 题。
15.甲洋流属于( )
A.北半球暖流 B.北半球寒流 C.南半球暖流 D.南半球寒流
16.该洋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表现为( )
A.促进同纬度间热量的交换
B.导致沿岸地区沙漠广布
C.减小污染范围,加重污染程度
D.增加沿岸地区的降水量
答案 15.A 16.D
解析 第 15 题,等温线由北向南水温渐增,是在北半球,且洋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
低的海区,属于暖流,所以图示洋流是北半球暖流。第 16 题,洋流可以促进不同纬度间热
量的交换,A 错误;暖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的作用,B 错误,D 正确;洋流可以扩大污染范
围,减轻污染程度,C 错误。
(2016·浙江杭州五校联盟月考)下图为“某河流径流量和当地气温的年内变化曲线图”。据
此完成 17~18 题。
17.该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是( )
A.高山冰雪融水补给
B.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C.雨水补给
D.地下水补给
18.该流域的气候与山东对比( )
A.多雨期一致 B.高温期一致
C.都是雨热同期 D.都是雨热不同期
答案 17.C 18.A
解析 第 17 题,结合图示知,该河流径流量变化与气温变化不一致,不属于积雪冰川融水
补给。由于受地下水补给的河流径流量比较稳定,故该河流的主要补给方式是雨水补给。第
18 题,结合上题分析知,该河流所在区域为地中海气候,由于其 7 月气温较低,故该河流
位于南半球,其降水主要集中于 7、8 月份,与山东多雨期一致。
19.有关水循环地理意义的正确叙述是( )
A.水循环使水呈三态变化
B.水循环使海平面上升
C.水循环加速了冰川的融化
D.海陆间循环使陆地水资源不断更新
答案 D
解析 水循环运动使各种水体相互转化,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故 D 正确。水
的三态变化是由气温的变化造成的,不是水循环造成的,A 错误。海平面上升是由气温升高,
冰川融化造成的,故 B 错误。加速冰川融化的是气温升高,不是水循环,故 C 错误。
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 20~21 题。
20.图中 M 市西部海域渔业资源极为丰富,其主要原因是( )
A.寒暖流交汇,海水搅动,饵料丰富
B.有寒流经过,海水上泛,饵料丰富
C.入海河流众多,带来丰富营养物质
D.港湾宽阔,风浪较小,适宜渔业捕捞
21.图中洋流( )
A.能使自南向北航行的海轮航速加快
B.导致沿岸地区气温升高,降水增多
C.造成附近海域夏季多海雾,影响航运
D.促进热量不断向高纬度海区输送
答案 20.B 21.C
解析 第 20 题,读图,根据位置可以判断,该地位于中低纬度的大陆西岸,沿岸洋流为寒
流,因海水上泛,饵料丰富,B 对、A 错。据图看出,流经 M 市的河流短小、稀少,C 错。
图中海岸线平直,港湾小,风浪大,D 错。第 21 题,读图分析,图中洋流位于北半球,是
寒流,自北向南流,能使自南向北航行的海轮航速减慢,A 错。导致沿岸地区气温下降,降
水减少,B 错。寒流经过的海域附近夏季多海雾,影响航运,C 对。洋流流向低纬海区,不
能促进热量不断向高纬度海区输送,D 错。
结合下图,完成 22~23 题。
22.假如在我国的福建沿海地区扔一漂流瓶,60 年后该漂流瓶漂到了南极附近,其经过的海
域最有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3.下列有关上图中①②③④海域的洋流及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海域洋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作用
B.②海域水温比同纬度的大洋东部水温低
C.③海域洋流异常增强容易形成厄尔尼诺现象
D.④海域洋流促使甲岛西侧形成热带雨林景观
答案 22.C 23.A
解析 第 22 题,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及海陆轮廓可以判断①②位于大西洋,③位于太平洋,
④位于印度洋。①海域附近有巴西暖流,②海域附近有墨西哥湾暖流,③海域附近有东澳大
利亚暖流,④海域附近有莫桑比克暖流。漂流瓶从我国福建沿海进入大海,最可能沿日本暖
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西风漂流→南极环流
到达南极附近。综合判断其经过的海域最可能为③。第 23 题,四个海域附近的洋流都是暖
流,对沿岸都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②海域水温比同纬度的大洋东部水温高;③海域洋流与
厄尔尼诺现象关系不大;甲岛东侧位于迎风坡并受暖流影响,降水多,形成了热带雨林景观。
(2016·浙江瑞安四校联考)水的社会循环是指在水的自然循环当中,人类不断利用其中的地
下径流或地表径流满足生活与生产之需而产生的人为水循环。读图,回答 24~25 题。
24.水的社会循环( )
A.包含了水的自然循环
B.加速了水的自然循环
C.对陆地水体有更新作用
D.会对水的自然循环造成负面影响
25.图中来源于用户的潜在回用水源包括( )
A.降水、地下水、地表水
B.供水厂提供的自来水
C.可循环使用的清洁冷却水
D.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水
答案 24.D 25.C
解析 第 24 题,在水的社会循环中,废水排入地表径流,造成水污染,对水的自然循环会
产生负面影响;根据“水的社会循环是指在水的自然循环当中,人类不断利用其中的地下径
流或地表径流满足生活与生产之需而产生的人为水循环”可知,水的自然循环包含了水的社
会循环;由图可知当水资源进入供水厂后,水循环的速度会减慢,水的社会循环对陆地水体
没有更新作用。第 25 题,清洁冷却水可以进行回收利用。A、B、D 三项提供的水不符合题
干中“来源于用户”的要求。
26.读“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①处洋流名称为____________。
(2)②③代表的洋流中,主要受东北信风吹拂而形成的是________。
(3)④代表的洋流对沿岸气候有____________作用。
(4)分析 A 处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
答案 (1)秘鲁寒流 (2)② (3)增温增湿 (4)寒暖流交汇。
解析 图示为太平洋大洋环流图。①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大洋环流东部,为秘鲁寒流。②为由
东北信风吹拂而形成的北赤道暖流。③为北太平洋暖流。④为东澳大利亚暖流,对沿岸有增
温增湿作用。图中 A 位于寒暖流交汇处,因此形成世界性大渔场。
2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把代表水循环各环节的字母填入上图方框内相应位置。
A.地表径流 B.地下径流 C.蒸发 D.降水 E.下渗 F.水汽输送
(2)此系统代表的是________循环。水循环通过各个环节使四大圈层联系起来,并在它们之
间进行__________迁移和________交换。
(3)下列地理现象中,直接参与图示类型水循环过程的有( )
A.塔里木河 B.天山冰雪融化
C.未登陆的台风 D.亚洲东部的夏季风
答案 (1)①-C;②-F;③-D;④-E;⑤-A;⑥-B
(2)海陆间 物质 能量
(3)D
2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沃克环流”是存在于赤道附近低纬地带的大气热力环流,下图是“太平洋正常年份‘沃克
环流’的垂直大气结构图”。
(1)指出右侧等水温线图中虚线可表示洋流甲、丙、丁中的哪个洋流,并分析其对沿岸气候
的影响。
(2)比较图中所示太平洋热带海区,正常年份东部表层海水温度与西部的高低,并分析其原
因。
(3)指出图中低纬地带甲、乙、丙三海区中,最可能出现大渔场的海区,并分析原因。
(4)当“沃克环流”减弱或反向时,热带太平洋表层海水东、西部水温异常,即出现所谓“厄
尔尼诺”现象。指出出现此现象时太平洋东、西两岸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形。
答案 (1)丁。 暖流对沿岸地区增温增湿。
(2)东部表层海水温度比西部低。 原因是东部有(秘鲁)寒流流经,西部有(东澳大利亚)暖
流流经。
(3)丙。 原因是沿岸海区表层海水随(东南信)风而去,深层海水出现上升补偿运动,形成
涌升流,底层营养物质上泛,饵料丰富。
(4)澳大利亚东部因干旱频发森林大火;热带太平洋西部台风次数减少;秘鲁渔场捕鱼量明
显减少;南美洲西海岸易出现洪涝灾害。
解析 第(1)题,由右图海水等温线分布及弯曲知,该洋流为南半球暖流。结合洋流分布规
律知,丁为东澳大利亚暖流,符合右图条件。第(2)题,结合图示太平洋海域洋流分布及其
对气候的影响分析。第(3)题,结合图示洋流分布及其性质,丙为秘鲁寒流,为上升流,为
渔场发育提供了条件。第(4)题,当“沃克环流”减弱或反向时,太平洋西部东澳大利亚暖
流或东岸秘鲁寒流势力减弱,从而使大洋东、西两岸气候、生物和大气环流发生异常,产生
自然灾害。
29.(2016·浙江嘉兴能力测试)读“7 月索马里洋流示意图”,回答问题。
(1)分析驱动索马里洋流的西南风的成因。
(2)判断图中索马里洋流是属于寒流还是暖流,并说明依据。
(3)7 月索马里洋流附近海域的鱼群相对较多还是较少?为什么?
(4)索马里半岛沿海有一条沙漠带,解释这里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
答案 (1)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
作用下,偏转成强劲的西南季风,驱动索马里沿岸的洋流向北运动。
(2)寒流。依据:因为索马里洋流从水温低于 24℃的海区流向水温高于 24℃的海区(索马里
洋流的水温比流经海区的水温低)。
(3)较多。依据:因为该季节这里盛行西南风,易于形成涌升流,海区营养物质较多,有利
于吸引鱼群集聚。
(4)这里,夏季盛行西南离岸风,较为干燥;冬季盛行东北风,气流仍然较为干燥;全年蒸
发量大于降水量。夏季沿岸寒流(或上泛冷水)也会加剧沿岸环境的干旱程度。
解析 第(1)题,根据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中夏季风的成因可知西南风是南半球的信风带随直
射点移动,并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形成的。第(2)题,图中有两条等温线,沿岸等温线向
北温度递增,故可知洋流来自相对低温区,为寒流。第(3)题,秘鲁渔场成因知识的迁移。7
月,索马里半岛盛行西南风,来自陆地的离岸风,使沿岸表层海水缺失,底层海水上涌,带
来海底丰富营养盐类,吸引鱼群。第(4)题,索马里半岛沿海沙漠带的成因主要是冬夏季都
是来自陆地的较干燥的风,以及夏季沿岸寒流的降温减湿作用的影响。
相关文档
- 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2021-05-22 14:32:043页
- 2020届高考地理大一轮试题:第五章课2021-05-22 14:24:125页
- 2014年版高考地理专题目十三区域生2021-05-22 14:22:396页
-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学案:第12021-05-22 14:12:4414页
-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工业形成条件2021-05-22 14:12:446页
- 2015高考地理(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以2021-05-22 14:04:047页
- 步步高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大气2021-05-22 14:00:3018页
- 高考地理环境保护一轮过关测试2021-05-22 13:58:476页
- 2018届高考地理(RJ版)一轮复习课件:2-2021-05-22 13:55:4158页
- 2015高考地理(气压带和风带)一轮过关2021-05-22 13:53:09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