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5 MB
- 2021-05-22 发布
第
16
讲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专题四
选修部分
内容索引
核心知识排查
热点重点深化
考
纲要求
1.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1)
秦始皇;
(2)
唐太宗;
(3)
康熙帝。
2.
东西方的先哲:
(1)
孔子;
(2)
柏拉图。
3.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1)
克伦威尔;
(2)
华盛顿;
(3)
拿破仑。
4.
“
亚洲觉醒
”
的先驱:
(1)
孙中山;
(2)
甘地;
(3)
凯末尔。
5.
无产阶级革命家:
(1)
马克思、恩格斯;
(2)
列宁;
(3)
毛泽东、邓小平。
6.
杰出的科学家:
(1)
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
(2)
牛顿;
(3)
爱因斯坦。
核心知识排查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人物
时代
主要贡献
局限
评价
秦始皇
秦朝
——
封建社会初期
(1)
完成统一大业。
(2)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3)
采取巩固统一的措施
(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修驰道、筑长城
)
。
(1)
繁重役税。
(2)
严刑峻法。
(3)
焚书坑儒。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人。
唐太宗
唐朝
——
封建社会盛期
(1)
制度调整。
(2)
善于用人。
(3)
开明的民族政策。
(4)
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晚年骄奢。
开启
“
贞观之治
”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
康熙帝
清朝
——
封建社会后期
(1)
巩固统一
(
平定三藩之乱、设置台湾府、平定噶尔丹叛乱、册封班禅等宗教领袖
)
。
(2)
维护国家主权,组织雅克萨反击战。
(1)
大兴文字狱。
(2)
实行闭关政策。
维护了国家主权,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
开启
“
康乾盛世
”
。
二、东西方的先哲
1.
孔子
(1)
政治思想
①“
仁
”
:基本含义是
“
爱人
”
;统治者要施行德政;实现
“
仁
”
要遵循
“
忠恕
”
之道。
②“
礼
”
:
“
克己复礼
”“
正名
”
。
③“
中庸
”
:用其协调
“
仁
”
与
“
礼
”
的关系
。
(2)
教育思想:
“
有教无类
”“
因材施教
”
,启发式教学
。
(3)
思想影响
①
对中国:渗透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形象逐渐被神圣化。
②
对世界:亚洲许多国家接受儒家文化;儒学传到西欧,一些思想家从中得到启发
。
2.
柏拉图
(1)
哲学思想:理念论。理念是世界的本质;对理念的讨论实质是对事物共性的讨论。
(2)
政治思想
①
《理想国》:居民分为统治者、保卫者和生产者三类,国王必须懂得哲学。
②
《法律篇》:法律应该成为所有人的行为准则。
(3)
教育贡献:建立阿卡德米学园,重视自然科学
。
三、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1.
克伦威尔
(1)
主要活动:反对王权思想的形成;铁骑军统帅;担任
“
护国主
”
,实行资产阶级军事独裁统治。
(2)
评价: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在打败王权、建立共和国方面贡献重大;共和国成立后实行军事独裁统治。
2.
华盛顿
(1)
主要活动:
1774
年,作为弗吉尼亚代表出席第一届
“
大陆会议
”
;
1775
年,第二届
“
大陆会议
”
召开,成立大陆军,华盛顿任总司令;拒绝做国王,坚持将美国建成一个民主的联邦共和国;参与制订
1787
年宪法;不迷恋权力,功成身退。
(2)
评价:华盛顿为美国的建立和国家的民主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赢得了美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3.
拿破仑
(1)
主要活动:军事起家,历经土伦之战、保卫巴黎、远征意大利、雾月政变,展现杰出的军事才能;巩固革命成果,成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制定《拿破仑法典》;长期进行对外战争。
(2)
评价: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拿破仑法典》体现了法律平等思想、严格规定私有财产的合法性,是一部资产阶级法典。对外战争,一方面将法典的精神带到各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另一方面将整个欧洲带入战争深渊,破坏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导致帝国的覆灭。
四、
“
亚洲觉醒
”
的先驱
1.
孙中山
(1)
贡献
①
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②
为捍卫民主共和领导
“
二次革命
”
、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③
召开国民党
“
一大
”
,确立三大政策;创办黄埔军校,开创国民革命新局面。
(2)
评价: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缔造者。
2.
甘地
(1)
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①
主要目的: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争取印度自治独立。
②
行动纲领:学生罢课、律师抵制英人法庭、官员拒绝赴英机构任职、士兵拒绝英授奖章、改穿土布
。
(2)
评价
①
历史作用:给英殖民当局以沉重打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二战后赢得印度独立奠定了基础。
②
历史局限:害怕群众暴力斗争;对英政府抱有幻想
。
(3)
地位
①
甘地主义的创始人,印度国大党领导人。
②
印度人民的政治领袖和精神领袖,被印度人民尊称为
“
圣雄
”
。
3.
凯末尔
(1)
贡献
①
领导民族独立:召开全国护权协会代表大会;成立代表委员会;建立国民军;成立临时政府;与协约国签订《洛桑条约》赢得国家独立;创建人民共和党;宣告共和国成立。
②
主持民主化改革:实行政教分离;制定共和国宪法;颁布一系列法令;传授现代知识与文明;废除陈规陋习
。
③
凯末尔主义原则:共和主义、民族主义、平民主义、国家主义、世俗主义和改革主义
。
(2)
评价:土耳其共和国的奠基者,被尊称为土耳其的国父;其改革促使土耳其走上民族复兴和现代化的道路
。
五、无产阶级革命家
1.
马克思、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探索
(1)1848
年,发表《共产党宣言》,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2)
积极参加
1848
年欧洲革命,创建和领导第一国际。
(3)
恩格斯指导成立第二国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
2.
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
(1)
领导建立俄国无产阶级政党
——
布尔什维克党,创立了列宁主义,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2)
领导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
为巩固新生政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社会建设方面,实行新经济政策,探索出一条符合俄国国情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4)
晚年进行理论新探索,对工业化、民族关系、政权建设和政党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
(5)
列宁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证明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首先取得胜利
。
3.
毛泽东、邓小平的创新精神
(1)
毛泽东
①
提出
“
工农武装割据
”
思想,从理论上对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作了阐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开创了
“
农村包围城市
”
的革命道路。
②
在革命斗争和实践中,形成一套完备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2)
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第二次飞跃,是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发展,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
六、杰出的科学家
人物
活动
地位
精神
李时珍
编写了中医药名著《本草纲目》
其编著的《本草纲目》被誉为
“
东方医学的巨典
”
救死扶伤、态度严谨、锲而不舍
詹天佑
主持建成中国自行设计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
京张铁路
近代中国伟大的铁路工程师
热爱祖国、不畏艰难、勇于创造
李四光
(1)
创立地质力学。
(2)
指导石油等矿产开采。
(3)
研究地震预测和预防。
“
中国地质力学
”
的奠基人
热爱祖国、艰苦奋斗、勇于开拓
牛顿
(1)
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
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
。
(2)
创立
“
归纳
—
演绎
”
研究方法。
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者
勤奋探索、勇攀高峰、追求科学
爱因斯坦
提出相对论、光量子
假说
(
推动了量子力学的发展
)
;为人类和平进步而斗争。
20
世纪的科学伟人
科学创新、实事求是、崇尚真理、勤于思考、甘于奉献
热点重点深化
(1)
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否体现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如秦始皇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但他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顺应了历史的发展趋势。
(2)
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方法。如罗斯福新政虽然实行福利政策,改善了普通百姓生活,但其出发点还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利益,这是由他作为资产阶级政治家的阶级属性决定的。
(3)
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如评价我国近代著名的资本家张謇就不能因为他的阶级属性而否定他的积极作用
。
考向一 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
(4)
道德标准和实践动机不能代替实践效果,历史人物的实践活动及其影响是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依据。如对斯大林的评价,近年来,对其掌权时的一些政治活动和进行大清洗、
“
肃反
”
扩大化等多有披露,但总体上看,斯大林领导苏联完成工业化,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是主要的,其历史功绩是不可抹杀的。
1.
命题点:三娘子的历史功绩
(2018·
课标全国
Ⅱ
,
4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三娘子
(1550
~
1613)
,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之妻。深受俺答汗器重,
“
事无巨细,咸听取裁
”
。三娘子生活的时代,明朝与蒙古部落势力沿长城相持已近
200
年。
1570
年,俺答汗之孙投附明朝,双方关系顿时紧张,在三娘子的劝说下,俺答汗同意与明朝和谈。明朝送还俺答汗之孙,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并开放十余处市场供蒙汉人民自由贸易。每当开市时,蒙汉人民
“
醉饱讴歌,婆娑忘返
”
。三娘子本人也
“
勒精骑,拥胡姬,貂帽锦裘,翱翔塞下
”
。在三娘子的辅佐下,俺答汗在
今
真题导练
呼和浩特地区建城,后明朝赐名为
“
归化
”
。
1581
年,俺答汗去世后,三娘子辅佐继任的顺义王,继续与明朝通好,明、蒙
“
四十余年无用兵之患,沿边旷土皆得耕牧
”
。
——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娘子能够推动明、蒙双方取得和平局面的原因。
答案
指导语
原因要从客观与主观两方面分析。注意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
相持已近
200
年
”→
人民和平愿望;
“
自由贸易
”→
双方互市的需求;
“
器重
”“
勒精骑
”→
个人能力与威望。
答案
原因
:多年战争,人民渴望和平;明、蒙之间商业互市的需求;个人能力与威望。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三娘子的历史功绩。
答案
指导语
“
历史功绩
”
从材料概括,注意三个方面:经济文化交流;政治局面
(
和平
)
;边疆开发与进步。
答案
评价
:推动了蒙汉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维护了明、蒙之间的长期和平;促进了草原地区社会进步。
(1)
天人关系:我国古代思想家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人的精神、行为与外在自然的一致,以及由此而达到的天道与人道的统一,从而实现完满和谐的精神追求。
①
儒家
《中庸》说:
“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
强调天、地、人的和谐发展问题。
孔子说过
“
唯天为大,唯尧则之
”
,体现了孔子
“
畏天命
”
的思想。
孟子提出
“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
,达到融天地万物于一体的境界
。
考向二 中国古代思想家主要协调的几种关系
董仲舒强调
“
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
。
二程、朱熹、王夫之等也指出人道与天道的同一性。
②
道家
老子的
“
见素抱朴
”“
回归自然
”
的
“
顺天说
”
。老子提出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强调人要崇尚自然、效法天地。
庄子希望达到
“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
,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
人与人的关系:古代思想家希望达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①
儒家
孔子倡导通过
“
仁爱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来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
孟子认为,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强调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性。
②
墨家:墨子倡导
“
兼爱
”“
非攻
”“
尚贤
”
等原则,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③
道家
老子推崇
“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
的隔离关系。
庄子则提出
“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
,追求人与人之间各得其所,逍遥游世的和谐
。
(3)
身心关系:在人与自身的关系上,中国古代思想家主张身心和谐。
①
儒家:强调通过修身达到身心和谐,还提倡要讲中庸之道,要言行一致,文质兼胜,以此达到身心和谐。
②
道家:老子指出,
“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
主张人之形体与精神合一
。
2.
命题点:中国古代历史人物颜回
(2017·
课标全国
Ⅱ
,
47)
材料
颜回,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他居于陋巷,
“
一箪食,一瓢饮
”
,依然淡泊达观。颜回天资聪颖,能很快领悟老师的教诲,子贡称赞他,
“
闻一知十
”
。每次谈到他的求学精神,孔子总是不吝赞赏。颜回尊敬老师,曾说:
“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
他践行孔子的学说,认为如果自己的才能智慧能够为世所用,就行其道;不为世所用,则独善其身。
真题导练
颜回英年早逝。孔子非常悲痛:
“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
”
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给予颜回很高的评价。《魏书》云:
“
建国纬民,立教为本;尊师崇道,兹典自昔
……
释奠孔颜,乃其时也。
”
颜回自唐代起配享孔庙,与孔子并称
“
孔颜
”
,元代被封为
“
复圣
”
,对后世影响深远
。
——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颜回成为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的原因。
指导语
根据材料信息
“
淡泊达观
”“
尊敬老师
……
践行孔子的学说
”
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答案
答案
道德
品行高尚;天资聪颖,领悟力强;深谙孔子学说,尊师重道;用儒学思想塑造自己的精神;践行儒家学说不遗余力。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颜回在后世受到尊崇的原因。
答案
指导语
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孔子对颜回的肯定、儒学的地位、统治者的推崇和需要等方面回答。
答案
孔子
对颜回的高度肯定;儒学成为统治思想;统治者的推崇;弘扬儒家道德的现实需要。
(1)
特定的历史背景:背景是历史人物活动的大舞台,人物同样的活动如果处于不同的历史背景,那就可以作出不同的评价。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考虑他的阶级性和时代性。
(2)
确定评价标准:看一个人物的活动或举措,不能感情用事,也不能仅从道义的角度去考虑,道德评判不能改变伟人的历史地位,而要看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统一等
。
考向三 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3)
防止以偏概全:通常说人无完人,就是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一分为二、全面客观去看待,但同时要遵循大节原则,不能因为失误就否认历史贡献。
(
4)
克服英雄史观:承认历史人物的个性特点对事物具有一定影响力,但不能夸大,历史上有作为的人物是时势造就出来的。
3.
命题点:唐宪宗与
“
元和中兴
”
(2018·
课标全国
Ⅲ
,
4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朝
“
安史之乱
”
后,一些藩镇跋扈割据,朝廷力弱不能制。唐宪宗李纯
(805
~
820
年在位
)
整顿赋税,裁减冗员,放免宫女,使财政状况开始好转。他任用主张
“
削藩
”
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先后讨伐不服从朝廷的剑南西川
(
今四川中南部
)
与浙西镇
(
今苏南、浙西地区
)
,取得胜利,割据多年的魏博镇
(
今冀南、豫北
)
主动归顺。
814
年,朝廷发兵讨伐反叛的淮西镇
(
今河南南部
)
,仍沿旧例以宦官监军,将帅不肯出力,战
而无功。宪宗听取建议,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
。
817
年
真题导练
平定
淮西,俘杀淮西节度使吴元济。迫于此战之威,原割据的藩镇主动投附,一些藩镇被分割裁减,藩镇跋扈局面告一段落,唐朝一时兴盛。因宪宗年号
“
元和
”
,史称
“
元和中兴
”
。
——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
根据材料,概括唐宪宗平定
“
跋扈
”
藩镇的原因。
指导语
注意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
财政状况开始好转
”“
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
”“
讨伐
”“
主动归顺
”“
主动投降
”“
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
”
,在此基础上进行概括。
答案
开源节流
,增加朝廷财政收入;态度坚决、重用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的官员;灵活调整征讨策略;剿、抚并用。
答案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宪宗作为中兴之君,与唐太宗历史功绩的共同之处。
答案
指导语
“
共同之处
”
从国家统一、中共集权、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等方面说明。
答案
维护
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努力实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