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3.50 KB
- 2021-05-22 发布
专题12 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
讲考纲
考纲概要
考纲解读
高考真题
1.细胞的分化(Ⅱ);
2.细胞的全能性(Ⅱ);
3.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以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Ⅱ);
4.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及防治(Ⅱ)。
1.理解细胞的分化本质及特点;
2.理解细胞的全能性与细胞分化的关系;
3.理解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以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4.理解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及防治。
1.2017江苏卷(18)、2016海南卷(9)、2016上海卷(29)、2016新课标Ⅱ卷(1)
2.2016上海卷(27)
3.2016海南卷(4)、2016江苏卷(3)
4.2016天津卷(6)、2016四川卷(7)
讲考点
考点一 细胞的分化与全能性
1.细胞分化
(1)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特点:普遍性、持久性、稳定性和不可逆性。
(3)实质: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
(4)意义:①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②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2.细胞的全能性
(1)概念: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2)实例:①植物组织培养实验说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②克隆羊多利的培育成功说明已分化的动物体 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3)干细胞:动物和人体内少数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
【例1】(2016年海南卷,9)下列关于植物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高度分化的成熟叶肉细胞不具备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
B.植物细胞在有氧条件下的呼吸终产物与无氧条件下的不同
C.种子胚根和胚芽中的所有细胞都是由受精卵分裂分化而来的
D.叶肉细胞和根尖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答案】A
【跟踪训练1】关于人体造血干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造血干细胞与成熟红细胞中的酶存在差异
B.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过程是可逆的
C.健康成年人的造血干细胞主要存在于其骨髓中
D.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的红细胞和白细胞寿命不同
【答案】B
【解析】造血干细胞与成熟红细胞中的酶存在差异,例如造血干细胞含有与细胞分裂相关的酶,成熟红细胞不含有,A项正确;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过程是不可逆的,B项错误;健康成年人的造血干细胞主要储存在骨髓中,C项正确;红细胞的寿命大约为120天,而白细胞寿命长短不一,大部分白细胞的寿命只有几天,D项正确。
考点二 细胞的衰老、凋亡与癌变
1.细胞衰老的特征
(1)代谢的变化
(2)细胞核的变化
2.细胞的凋亡
(1)概念: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2)类型:①个体发育中细胞的编程性死亡;②成熟个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③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
(3)意义:①保证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②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③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
3.细胞的癌变
(1)癌变实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
(2)癌细胞的特征
(3)致癌因子的分类
①物理致癌因子:X射线、紫外线等;
②化学致癌因子:亚硝胺、黄曲霉素等;
③病毒致癌因子:肝炎病毒等。
【例2】(2017年江苏卷,18)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分裂能力随细胞分化程度的提高而减弱
B.衰老细胞中各种酶的活性显著降低
C.细胞凋亡有助于机体维持自身的稳定
D.癌细胞无接触抑制特征
【答案】B
【解析】细胞分化程度越高,分裂能力越弱,A正确;衰老的细胞中大多数酶的活性普遍降低,B错误;细胞凋亡能够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C正确;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培养时无接触抑制特征,D正确。
【跟踪训练2】据《临床肿瘤学杂志》报道,肝癌组织中的核因子kB(核内转录调控因子)异常活化后可抑制肝癌细胞凋亡,促进肝癌细胞存活。下列对此研究的理论依据及意义的描述不科学的是( )
A.核因子kB可能参与肿瘤的启动、发生及发展
B.通过抑制核因子kB的表达,可促进肝癌细胞的凋亡
C.核因子kB异常活化后可使正常机体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保持平衡状态
D.阻断核因子kB信号通路的激活将可能有助于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
【答案】C
讲方法
1.判断细胞发生分化的方法
(1)细胞形态的改变:变为肌细胞的梭形、红细胞的圆饼状、神经细胞的突起状等。
(2)细胞结构的变化:形成不同种类的细胞(尤其是细胞器种类和数量有较大差异)。
(3)细胞功能的特化:运动功能、运输功能、储存功能、反射功能、免疫功能等。
(4)特殊分子的合成:合成了唾液淀粉酶、抗体、胰岛素、血红蛋白、肌动蛋白等。
2.癌变机理
(1)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
(2)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3)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
(4)累积效应:癌症的发生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至少一个细胞中发生5~6个基因突变,才能导致细胞癌变。
3.判断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方法
(1)从方式看:主动结束生命活动⇒细胞凋亡;被动结束生命活动⇒细胞坏死。
(2)从结果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细胞凋亡;对生物体是有害的⇒细胞坏死。
4.细胞分裂、分化、癌变及衰老的关系
(1)区别
项目
结果
遗传物质变化
细胞分裂
单细胞生物完成生殖,多细胞生物产生新细胞
遗传物质复制后均分
细胞分化
可形成不同组织、器官
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
细胞癌变
形成能无限增殖的癌细胞
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细胞衰老
细胞正常死亡
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
(2)联系
讲易错
1.澄清细胞全能性的理解误区
(1)由一个细胞发育成一个完整个体才能称为全能性。判断的标准是:“细胞→个体”。如一个体细胞经植物组织培养形成幼苗,称为全能性。而将一个细胞培养成叶片不是全能性,因为叶片不是个体。将一个干细胞培养成一个幼小动物可以称为全能性,而培养成一个跳动的心脏不是全能性。
(2)分化程度高的细胞全能性不一定低。如生殖细胞由性原细胞分化而来,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但全能性依然很高。
2.区分细胞分化与全能性的标志
(1)细胞分化的标志
在所有细胞中都表达的基因,与细胞分化无关,如呼吸酶基因、ATP水解酶基因等不能证明细胞已经发生分化;只有在特定细胞中选择性表达的基因控制细胞分化,如胰岛素基因、血红蛋白基因可以证明细胞发生了分化。
(2)判断体细胞全能性的标志
由体细胞发育成一个个体能证明体细胞的全能性。判断体细胞是否具有全能性的标志是看起点和终点,起点是“已分化的体细胞”,终点是发育成“个体”。
相关文档
- 名师面对面2017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2021-05-19 13:47:508页
- 2014高考生物北师大版一轮复习生物2021-05-12 23:14:2215页
-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技术实践2021-05-10 19:27:5513页
- 【生物】2020届一轮复习生物技术在2021-05-06 09:33:0418页
- 人教版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2021-04-27 11:51:416页
- 创新设计高考一轮复习生物检测2021-04-25 20:49:4310页
- 中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2021-04-16 21:38:445页
- 优化方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生物与2021-04-14 18:20:2818页
-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技术实践传2021-04-14 09:12:3455页
- 高考第一轮复习生物必修学案免疫调2021-04-12 23:59:56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