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0.00 KB
- 2021-05-22 发布
应试高分策略
第二部分
第
4
关 选考题突破策略与技巧
——
心中有底拿满分
1
.
选考题的高频考点
(1)
选修
3
-
3
:气体实验定律和气态方程必考.分子动理论、热力学定律、内能等随机考.
(2)
选修
3
-
4
:光的折射与机械波必考.简谐运动及图象、波的特有现象等随机考.
2
.
选修题解题技巧
类型一 选修
3
-
3
题型分析
类型解读
本考点的命题多集中分子动理论、估算分子数目和大小、热力学两大定律的应用、气体状态参量的意义及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综合,还有气体实验定律和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表示气体状态变化方程的图象等知识点上,多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对热学前面知识的考查往往在一题中容纳更多的知识点,把热学知识综合在一起;对后者的考查多以计算题的形式出现,着重考查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近两年来热学考题中还涌现了许多对热现象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考查的新情景试题.同时,本考点还可以与生活、生产的实际相联系考查热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突破策略
(1)“
模型法”:在估算固体或液体分子的直径时,通常可以将分子视为立方体或球体,由宏观体积和分子个数,求出分子体积,进一步计算分子直径,计算中采用了近似计算的思想.
(2)
气体压强的计算:通常要利用共点力的平衡知识来进行解题.
(3)“
能量守恒”法:物体内能的变化是通过做功与热传递来实现的,深刻理解功在能量转化过程中的作用,才能深刻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应用能量守恒来分析有关热学的问题
.
【例题
1
】
(2016
·
全国卷
Ⅰ
)
(1)
关于热力学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气体吸热后温度一定升高
B
.对气体做功可以改变其内能
C
.理想气体等压膨胀过程一定放热
D
.热量不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E
.如果两个系统分别与状态确定的第三个系统达到热平衡,那么这两个系统彼此之间也必定达到热平衡
答案
(1)BDE
(2)
见解析
类型二 选修
3
-
4
题型解读
类型
解读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部分:
从近三年的高考试题看,试题多以选择题、填空题形式出现,但试题信息量大,一道题中考查多个概念、规律.对机械振动的考查着重放在简谐运动的特征和振动图象上,同时也通过简谐运动的规律考查力学的主干知识.对机械波的考查重点在波的形成过程、传播规律、波长和波动图象及波的多解上.
光学部分:
本考点分为光的传播和光的波动性以及光的粒子性三部分,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一般是考查光线的方向的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问题
突破
策略
(1)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部分
本专题在高考中命题率最高的是单摆的周期,波的图象、波速和波长频率关系的问题,题型多以选择题、填空题等形式出现,试题容量大,综合性强.应对策略:
①
要将两种图象加以比较、区别及了解其之间的联系.两种图象形式相似,但物理意义完全不同,只有深刻理解了它们的不同物理意义才可能对某些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
②
熟练掌握波速、波长、周期和频率的关系.
③
培养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周密思考问题的素质.
(2)
光学的部分
近几年高考命题率最高的是光的直线传播、折射率的计算、全反射现象的分析和计算,光学问题与日常生活中的光现象、大气中的光现象联系也较多.应对策略:
①
明确介质折射率的大小关系,进而明确光线的偏折方向.
②
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应注意全反射临界条件的判定.
③
注意理解折射过程中的几何关系,这往往是许多题目解决的关键
【例题
2
】
(1)
如图,
a
、
b
、
c
、
d
是均匀媒质中
x
轴上的四个质点,相邻两点的间距依次为
2m
、
4m
和
6m.
一列简谐横波以
2 m/s
的波速沿
x
轴正向传播,在
t
=
0
时刻到达质点
a
处,质点
a
由平衡位置开始竖直向下运动,
t
=
3 s
时质点
a
第一次到达最高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在
t
=
6 s
时刻波恰好传到质点
d
处
B
.在
t
=
5 s
时刻质点
c
恰好到达最高点
C
.质点
b
开始振动后,其振动周期为
4 s
D
.在
4 s<
t
<6 s
的时间间隔内质点
c
向上运动
E
.当质点
d
向下运动时,质点
b
一定向上运动
(2)
图示为一光导纤维
(
可简化为一长玻璃丝
)
的示意图,玻璃丝长为
L
,折射率为
n
,
AB
代表端面.已知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c
.
①
为使光线能从玻璃丝的
AB
端面传播到另一端面,求光线在端面
AB
上的入射角应满足的条件;
②
求光线从玻璃丝的
AB
端面传播到另一端面所需的最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