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3 MB
- 2021-05-22 发布
第1讲 走近细胞
[目标要求] 1.简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2.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3.实验:使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最基本和最大的生命系统分别是细胞和生物圈。
(2)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式是单细胞生物。
(3)生物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生态系统是由群落及其所处的无机环境构成的。
教材拾遗 (1)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基础是细胞代谢;生物生长发育的基础是细胞的增殖、分化;遗传与变异的基础是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P4第1段)
(2)植物的导管、木纤维属于死细胞。(P6基础题)
1.判断关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说法的正误
(1)用完全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可使其快速繁殖( × )
(2)单细胞生物以个体间的团结协作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 )
(3)因为细胞具有全能性,所以多细胞生物的每个细胞都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 )
(4)埃博拉病毒结构简单,是最小的单细胞生物( × )
2.判断关于“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说法的正误
(1)一个大肠杆菌既可对应细胞层次,又可对应个体层次( √ )
(2)所有生物都具有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 × )
(3)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各自具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但又层层相依、相互联系( √ )
(4)HIV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 )
(5)池塘中的水、阳光等也是生命系统的一部分( √ )
考向一 辨析生命活动与细胞的关系
(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理由是单细胞生物依靠单个细胞完成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无细胞结构的病毒也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
(2)举例说明并非所有生物都必须具有生命系统的全部结构层次: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单细胞生物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至少列举两个实例)。
(3)原子、分子、化合物、病毒等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理由是原子、分子、化合物、病毒都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因此,它们都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下列有关生命系统层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中能单独构成生命系统的是甲、乙、丁
B.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中都含有丙
C.每个生命系统都各自具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D.要构成一个反射弧,至少需要三个以上图甲所示结构
答案 B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甲为神经元,乙为病毒,丙为tRNA,丁为染色体。乙、丁不能单独构成生命系统,A错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细胞中都含有tRNA,B正确;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除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外,还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C错误;最简单的反射弧仅由两个神经元构成,如膝跳反射的反射弧,D错误。
考向二 与病毒相关知识整合
据图分析病毒的结构和特点
(1)HIV和T2噬菌体主要由什么成分组成?这些成分的合成场所在哪里?
提示 HIV主要由RNA和蛋白质组成;T2噬菌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这些成分都是利用宿主细胞的原料和相关结构合成的。
(2)HIV比T2噬菌体的变异性更大,原因是什么?
提示 HIV的遗传物质RNA是单链结构,不稳定,容易发生变异。
(3)HIV的最外层有脂质膜包被,推测其进入宿主细胞的方式是怎样的?
提示 依靠脂质膜和细胞膜的融合,以类似胞吞的方式进入细胞。
(4)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如果想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标记T2噬菌体,该如何操作?请写出基本思路。
提示 先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标记后的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
2.(2018·全国Ⅱ,5)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从烟草花叶病毒中可以提取到RNA
B.T2噬菌体可感染肺炎双球菌导致其裂解
C.HIV可引起人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D.阻断病毒的传播可降低其所致疾病的发病率
答案 B
解析 烟草花叶病毒由RNA和蛋白质组成,故可从烟草花叶病毒中提取到RNA,A正确;T2噬菌体是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细胞内的病毒,在大肠杆菌体内增殖可导致其裂解,B错误;HIV主要攻击人的T细胞,使人体免疫力下降,引起人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C正确;病毒感染引发的疾病通常具有传染性,阻断病毒的传播,即切断传播途径,可降低其所致疾病的发病率,D正确。
聚焦热点 与新冠病毒有关的知识辨析
据图分析新冠病毒的结构和特点
(1)新冠病毒所具有的多种蛋白质是怎样合成的?
提示 在宿主细胞内,利用宿主细胞的原料和结构合成。
(2)2020年3月4日,中国科学家发现新冠病毒已产生了149个突变点,并演化出了两个亚型,新冠病毒容易突变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为单链,结构不稳定,容易发生变异。
(3)研究表明,某种药物能抑制依赖RNA的RNA复制酶的活性,从而可能对新冠肺炎有疗效。据此推测,新冠病毒的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是怎样的?
提示
1.2020年的新冠肺炎、2003年的SARS和2012年的中东MERS都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冠状病毒是一种致病性很强的RNA病毒,下列关于该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它不是生物
B.为研制疫苗要先在富含有机物的普通培养基上培养冠状病毒
C.冠状病毒只有侵入活细胞内才能增殖
D.冠状病毒是由野生动物体内的病毒变异来的,传染性强,可以感染多种植物
答案 C
解析 冠状病毒能增殖,属于生物,A错误;病毒必须在活细胞内才能增殖,因此只能用活细胞培养,B错误、C正确;冠状病毒是动物病毒,不会感染植物,D错误。
2.2020年初,我国出现了传染性很强的病毒性肺炎,政府及早采取了严密的措施,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这场肺炎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RNA[用(+)RNA表示,以(+)RNA为模板可复制合成(-)RNA,再以(-)RNA为模板合成(+)RNA],侵入细胞的冠状病毒粒子不存在RNA病毒复制所需的RNA聚合酶,下图表示病毒侵入细胞后的增殖过程。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病毒蛋白是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的
B.病毒粒子内的单链RNA可直接作为翻译的模板
C.图中的酶是逆转录酶
D.(+)RNA和(-)RNA的核苷酸序列并不相同
答案 C
解析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病毒蛋白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A正确;据图可知,病毒RNA可直接作为翻译的模板,合成病毒的蛋白质,B正确;图中的酶是RNA聚合酶,不是逆转录酶,C错误;单链RNA复制时也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RNA和(-)RNA的核苷酸序列互补,并不相同,D正确。
3.传染病的预防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以及保护易感人群三个环节。下列关于新冠肺炎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建立方舱医院对患者集中隔离治疗是控制传染源的有效措施
B.新冠病毒的变异较快,会导致疫苗的研制比较困难
C.痊愈患者捐献血浆有助于治疗危重病人,是因为其血浆内含有特定的吞噬细胞
D.“勤洗手,带口罩”是切断新冠肺炎传播途径的基本措施
答案 C
解析 对患者集中隔离治疗是控制传染源的有效措施,A正确;新冠病毒是单链RNA病毒,变异较快,疫苗可能对变异后的病毒预防效果较差,因此研制起来比较困难,B正确;痊愈患者捐献的血浆中含有针对新冠病毒的抗体,有助于治疗危重病人,C错误;“勤洗手,带口罩”可以有效预防呼吸道传染病,D正确。
4.2020年初,我国出现了传染性很强的新冠肺炎,大量的疑似病例待确定,快速的进行检测和确诊非常重要。下面是两类常用的检测方法,请分析:
(1)核酸检测法,如图所示:
①新冠病毒的RNA不能直接进行PCR扩增,必须先经过________成为DNA。进行PCR扩增时,使用的引物有________种,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图中的探针信号检测又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利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
(2)间接免疫荧光法:把受感染的细胞固定在一个小玻片上,这个玻片上有冠状病毒,然后把病人的血清滴在小玻片上,若血清中有跟这个病毒反应的抗体,二者就可以结合,然后滴上另外一种带有荧光的试剂,在荧光显微镜下,玻片会有荧光显现。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上述检测方法是利用了________________杂交法。
②如果病人血清中有跟这个病毒反应的抗体,说明病人体内发生了__________免疫,通过________细胞产生了特异性抗体。
③快速检测非典型肺炎时,在荧光显微镜下,玻片有荧光显现,说明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逆转录 2 使DNA聚合酶能够从引物的结合端开始连接脱氧核苷酸 ②DNA分子杂交 碱基互补配对
(2)①抗原—抗体 ②体液 浆 ③病人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
解析 (1)PCR技术用来扩增DNA,因此病毒的RNA必须先经过逆转录成为DNA才能进行PCR扩增。进行PCR扩增时使用的引物有2种,其作用是使DNA聚合酶能够从引物的结合端开始连接脱氧核苷酸,从而扩增2种引物之间的特定DNA片段。 图中的探针信号检测又称为DNA分子杂交技术,利用了碱基互补配对的原理。
(2)通过题干描述可知,该检测方法是利用了抗原—抗体杂交法,病人血清中如果有与这个病毒反应的抗体,说明病人体内发生了体液免疫,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快速检测非典型肺炎时,在荧光显微镜下,玻片有荧光显现,说明病人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
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1)图1属于原核细胞,图2属于真核细胞(填“原核细胞”或“真核细胞”)。
(2)图1代表的细胞与图2代表的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图1代表的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两类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3)写出图1细菌细胞中下列结构的名称:
①拟核;③细胞壁;⑤核糖体;⑥鞭毛。
(4)图1蓝藻细胞中无图2细胞中的⑥叶绿体,但也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因是其细胞中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及光合作用所需的酶。
(5)列表比较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比较项目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本质区别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细胞壁
主要成分为肽聚糖
植物细胞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动物细胞无细胞壁;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壳多糖
细胞质
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
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
细胞核
拟核,无核膜和核仁
有核膜和核仁
转录和翻译
转录、翻译可同时进行
转录主要在细胞核内进行,翻译在细胞质(核糖体)内进行
是否遵循遗传定律
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核基因遵循,质基因不遵循
可遗传变异类型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2.细胞学说
(1)基本内容
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2)意义: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揭示了生物之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
教材拾遗 (1)原核生物的拟核中有一个环状的DNA分子。(P10第1段)
(2)细胞学说建立过程中几位科学家的主要贡献(P11资料分析)
①英国科学家虎克:发现并命名了“细胞”。
②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
③德国科学家魏尔肖:修正了细胞学说,提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3)支原体可能是最小、最简单的细胞。(P12科学前沿)
1.判断关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说法的正误
(1)蓝藻无叶绿体却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硝化细菌无线粒体却可以进行有氧呼吸( √ )
(2)乳酸菌、衣藻、蘑菇和蓝藻都具有RNA、染色体和核膜( × )
(3)在电子显微镜下,颤藻和水绵细胞中都能被观察到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 )
(4)所有的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核( × )
(5)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具有相似的染色质( × )
2.判断关于细胞学说说法的正误
(1)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认为细胞一定都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 × )
(2)细胞学说不涉及原核细胞、真菌和病毒,仅涉及动物细胞、植物细胞( √ )
(3)细胞学说的创立完全是由施莱登和施旺完成的( × )
(4)细胞学说认为一切生物体均由细胞组成( × )
易错警示 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5点辨析
(1)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不一定有线粒体:如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虽然没有线粒体但其细胞质和细胞膜上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也能进行有氧呼吸。
(2)原生生物不是原核生物:原生生物是指低等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3)没有细胞核的细胞不一定就是原核细胞: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虽无细胞核,但属于真核细胞。
(4)名称中带“藻”字的不一定都是原核生物:属于原核生物的只有蓝藻类(念珠藻、鱼腥藻、颤藻、螺旋藻、发菜等),其他藻类如绿藻、黑藻、红藻等都是真核生物。
(5)名称中带“菌”字的不一定都是细菌:“菌”字前带有“杆”“球”“螺旋”及“弧”字的都是细菌,但酵母菌、霉菌(青霉、毛霉等)是真核生物。
考向一 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辨析
观察并分析下列四种生物的结构模式图:
(1)说出各种生物所属的生物类型及判断依据。
提示 甲、乙为原核生物,因为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丙为病毒,因为无细胞结构;丁为真核生物,因为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请从分子水平上分析细胞多样性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提示 直接原因:构成细胞的蛋白质分子不同。根本原因:不同个体的细胞中含有的DNA(遗传物质)不同;同一个体不同类型细胞的形成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3)请从细胞的化学组成、基本结构、遗传物质3个方面归纳细胞的统一性。
提示 ①化学组成: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基本一致,化合物种类也非常相似(水、无机盐、氨基酸、核苷酸等)。
②结构: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
③遗传物质: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且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归纳总结
1.生物界常见生物类群的划分
2.细胞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几个实例
3.下列关于酵母菌和乳酸菌、绿藻和蓝藻这两组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酵母菌具有细胞核,而乳酸菌没有核膜但是具有核仁
B.溶菌酶能破坏酵母菌和乳酸菌的细胞壁
C.绿藻和蓝藻都能产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D.绿藻和蓝藻都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和色素
答案 D
解析 酵母菌和绿藻是真核生物,乳酸菌和蓝藻是原核生物。乳酸菌具有拟核,没有核仁,A项错误;溶菌酶只能破坏乳酸菌等细菌的细胞壁,不能破坏酵母菌等真菌的细胞壁,B项错误;蓝藻不能产生染色体变异,C项错误。
4.(2019·山东济南模拟)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A.没有核膜和染色体的细胞一定是原核细胞
B.含有有氧呼吸酶的生物可能是原核生物
C.真核生物只进行有丝分裂,原核生物只进行无丝分裂
D.真核生物细胞具有生物膜系统,有利于细胞代谢高效、有序地进行
答案 BD
解析 没有核膜和染色体的细胞不一定是原核细胞,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A错误;含有有氧呼吸酶的生物可能是原核生物,如蓝藻,B正确;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原核细胞一般进行二分裂,C错误;真核生物细胞具有生物膜系统,有利于细胞代谢高效、有序地进行,D正确。
考向二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功能单位的分析
5.(2020·济南模拟)“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下列哪一项叙述不符合这一观点( )
A.各种细胞的功能只有在细胞这个统一的整体中才能完成
B.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是以每个细胞的生命活动为基础的
C.病毒无细胞结构,病毒的生命活动只能在寄主细胞内完成
D.细胞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但不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答案 D
解析 细胞既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6.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离不开显微技术的支持 B.需要科学思维和实验的结合
C.论证了动植物的统一性 D.标志着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分子水平
答案 D
解析 细胞体积较小,需借助于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因此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离不开显微技术的支持,A正确;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需要理性思维和实验的结合,B正确;细胞学说认为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论证了动植物的统一性,C正确;细胞学说及其建立标志着生物学的研究进入细胞水平,D错误。
1.认识显微镜结构
2.操作步骤
1.使用光学显微镜的几点注意事项
(1)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双眼要从侧面注视物镜与玻片标本之间的距离,到快接近时(距离约为0.5 cm)停止下降。
(2)换用高倍物镜后,不能再转动粗准焦螺旋,只能用细准焦螺旋来调节。
(3)换用高倍物镜后,若视野太暗,应先调节遮光器(换大光圈)或反光镜(用凹面反光镜)使视野明亮,再调节细准焦螺旋。
(4)观察颜色深的材料,视野应适当调亮,反之则应适当调暗。
2.使用低倍镜与高倍镜观察细胞标本时的不同点
项目
物镜与装片的距离
视野中的细胞数目
物像大小
视野亮度
视野范围
低倍镜
远
多
小
亮
大
高倍镜
近
少
大
暗
小
3.放大倍数的变化与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变化的推算
项目
低倍镜下放大倍数为a
高倍镜下放大倍数为na
视野中一行细胞数量
c
c×(1/n)
圆形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
d
d×(1/n2)
4.显微镜的成像特点和物像移动规律
(1)成像特点:显微镜成放大倒立的虚像,实物与像之间的关系是实物旋转180°,如实物为字母“b”,则视野中观察到的为“q”。
(2)移动规律:在视野中物像偏向哪个方向,则应向哪个方向移动(或同向移动)装片。如物像在偏左上方,则装片应向左上方移动。
5.污物位置的判断
移动装片
问题探究
甲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目镜或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图和丙图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据图分析:
(1)①②③④中哪些是目镜,哪些是物镜?如何判断?它们的放大倍数和长度各有什么关系?
提示 ①②无螺纹,是目镜,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③④有螺纹,是物镜,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2)要获得最大的放大倍数,应选择甲图中的哪种组合?
提示 应选用组合②③⑤。
(3)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正确的调节顺序是什么?
提示 正确的调节顺序:移动标本→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
(4)若视野中出现一半亮一半暗,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可能是反光镜的调节角度不对。
考向一 光学显微镜的基本操作
7.(2018·海南,23)关于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高倍镜下观察时,用粗准焦螺旋调整焦距
B.高倍镜下无法观察到花生子叶中被染色的脂肪颗粒
C.由低倍镜转到高倍镜前,将待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
D.高倍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
答案 C
解析 在高倍镜下观察时,只能用细准焦螺旋调整焦距,A错误;高倍镜下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花生子叶中被染色的脂肪颗粒,B错误;由低倍镜转到高倍镜前,将待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C正确;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D错误。
8.下列关于高倍物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多选)( )
A.因为藓类叶片大,在高倍镜下容易找到,所以可以直接使用高倍物镜观察
B.为了使高倍物镜下的视野更亮一些,可使用更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
C.换上高倍物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
D.要观察图1所示微生物,应把载玻片向图2中甲方向移动
答案 ACD
解析 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应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视野,再换用高倍物镜观察,A项错误;为了使高倍物镜下的视野更亮一些,可使用更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B项正确;换上高倍物镜后,禁止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应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C项错误;要观察图1所示微生物,应把载玻片向图2中丙方向移动,D项错误。
考向二 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和误差分析
9.用一台装有5倍目镜和10倍物镜的显微镜,观察一个面积为0.16平方毫米的正方形,视野中正方形的面积为( )
A.2.4平方毫米 B.8平方毫米 C.36平方毫米 D.400平方毫米
答案 D
解析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则此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5×10=50(倍),这是对边长的放大倍数。面积是0.16平方毫米的正方形的边长为0.4毫米,边长都放大50倍后为0.4×50=20(毫米),所以放大后该正方形的面积为20×20=400(平方毫米)。
10.某位同学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某植物组织切片,当用低倍镜看清楚后,转换成高倍镜却看不到或看不清原来观察到的物体。下面对可能原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被观察的物体未处于视野的中央
B.切片倒置,盖玻片位于载玻片的下方
C.转换高倍镜时未更换目镜镜头
D.以上情况有两种是有可能的
答案 C
解析 如果用低倍物镜看清楚后,没有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换用高倍物镜后可能观察不到或看不清物像,A正确;如果将装片倒置,换用高倍物镜后焦点不能调至观察范围内,可能看不到或看不清物像,B正确;是否更换目镜镜头与看不到或看不清原来观察到的物体无关,C错误;据A、B分析可知,以上情况有两种是有可能的,D正确。
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活。
(2)单细胞生物依赖单个细胞完成生命活动。
(3)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生命系统中也含有非生物成分。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共有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与核糖体。
(2)蓝藻没有叶绿体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因为它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及光合作用所需的酶。
4.细胞学说与生物统一性: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5.显微镜的使用
先低后高不动粗:在低倍镜下找到观察的目标并移至视野中央后换高倍镜观察。换高倍镜后,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调节。
1.(2017·海南,2)下列关于原核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大肠杆菌的细胞内有核糖体
B.细胞对物质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C.拟核区中含有环状的DNA分子
D.蓝藻细胞的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
答案 D
解析 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核糖体是原核细胞中唯一的细胞器,A正确;细胞膜的存在,使细胞有选择地从其所处环境中吸收物质,B正确;细菌的拟核区有一个环状的DNA分子,C正确;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无叶绿体,D错误。
2.(2016·全国Ⅰ,1改编)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病毒是一类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B.蓝藻细胞具有细胞核且DNA分子呈环状
C.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D.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
答案 C
解析 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A错误;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B错误;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其细胞核中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C正确;蓝藻属于原核生物,细胞中不具有线粒体,D错误。
3.(2015·海南,2)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下列关于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菌有核糖体,无叶绿体
B.蓝藻无细胞核,也无核糖体
C.水绵有细胞核,也有叶绿体
D.酵母菌有细胞核,无叶绿体
答案 B
解析 细菌、蓝藻等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具有唯一的细胞器核糖体,所以A正确、B错误;水绵、酵母菌等真核生物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水绵是具有叶绿体的自养生物,酵母菌为无叶绿体的异养生物,所以C、D正确。
4.诺瓦克病毒是一种单链RNA病毒,人生食其污染的贝类会引发急性腹泻。则该病毒( )
A.进入消化道后,在消化液中进行增殖
B.RNA能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上
C.遗传信息储存在RNA的核糖核苷酸序列中
D.在其核糖体上合成自身的蛋白质
答案 C
解析 病毒必须通过侵染细胞进行增殖,不能在消化液中进行增殖,A错误;病毒的RNA不能整合到人细胞的染色体上,B错误;诺瓦克病毒是一种单链RNA病毒,遗传信息储存在RNA的核糖核苷酸序列中,C正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病毒的蛋白质,D错误。
5.(2019·吉林五地六校联考)下列关于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酵母菌的拟核区是一个大型环状DNA分子
B.黑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C.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发现没有叶绿体,则该细胞一定不是植物细胞
D.真核细胞中,DNA的复制只发生在细胞核中
答案 B
解析 酵母菌是真核生物,无拟核,A错误;黑藻是真核生物,含有叶绿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B正确;植物的根尖细胞也无叶绿体,C错误;真核细胞中,DNA的复制可以发生在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D错误。
相关文档
- 名师面对面2017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2021-05-19 13:47:508页
- 2014高考生物北师大版一轮复习生物2021-05-12 23:14:2215页
-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技术实践2021-05-10 19:27:5513页
- 【生物】2020届一轮复习生物技术在2021-05-06 09:33:0418页
- 人教版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2021-04-27 11:51:416页
- 创新设计高考一轮复习生物检测2021-04-25 20:49:4310页
- 中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2021-04-16 21:38:445页
- 优化方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生物与2021-04-14 18:20:2818页
-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技术实践传2021-04-14 09:12:3455页
- 高考第一轮复习生物必修学案免疫调2021-04-12 23:59:56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