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4.50 KB
- 2021-05-22 发布
能源资源的开发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呼伦贝尔市地处呼伦贝尔高原,地势西高东低,由西向东地势缓慢过渡,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凉短促,昼夜温差大、日照丰富,多大风天气。这里煤炭资源十分丰富,探明及预测储量1572亿吨,多属于适宜发电的褐煤,共有煤田60多处,储量超过100亿吨的就有6处,这些煤田大部分具有埋藏浅、煤层厚、易开采的特点,且结构稳定,开采条件优越,适合于综合技术应用和集约化生产。呼伦贝尔南部的伊敏河煤矿是我国四大露天煤田之一。下图为呼伦贝尔煤炭资源、交通及城镇分布图。
(1)指出呼伦贝尔煤炭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
(2)分析呼伦贝尔依托能源优势可发展建设的主要能源基地。
(3)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问题①:说明呼伦贝尔在煤炭开发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问题②:说明呼伦贝尔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对当地社会经济生产的有利影响。
【参考答案】(1)埋藏浅,煤层厚,储量丰富,结构稳定,开发条件优越;距离东北及华北地区较近,市场广阔;靠近铁路、公路线,交通运输便利。
(2
)煤炭资源丰富,可建设煤炭供应基地;煤炭以适宜发电的褐煤为主,可建设火电基地;靠近风源地,风能资源丰富,可建设风电基地;地势较高,多晴天,太阳辐射强,太阳能资源丰富,可建设光电或太阳能发电基地。
(3)问题①:毁坏地表林、草植被,造成林草面积减少;剥离表土层,导致土地侵蚀(或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产生煤矿采空区,造成地面塌陷;堆放煤炭,占用大量土地,造成环境污染等。
问题②: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当地经济增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推动地区工业化进程;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等。
(3)问题①:煤炭开采会毁坏地表林、草植被,造成林草面积减少,植被覆盖率降低;剥离表土层,土地易被侵蚀,水土流失、土地沙化问题加重;采煤后形成煤矿采空区,容易造成地面塌陷;露天堆放煤炭,占用大量土地,易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问题②:主要从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呼伦贝尔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有利于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当地经济增长;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推动地区工业化进程;区域资源开发,有利于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等。
能源资源的开发
1.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分析(以山西能源基地、德国鲁尔区为例)
一个地区内的资源状况影响着区域的发展方向,而对区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事关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状况不同,其所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基础也不同,因而其开发利用的方式和方向也不相同。
项目
考虑因素
山西能源基地
德国鲁尔区
开发条件
区域资源状况、市场和交通条件
煤炭储量丰富,开采条件好;市场广阔;位置适中,交通较便利;水源不足
煤炭资源丰富;离铁矿区近;水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发达
生产结构
区域资源状况、自然条件、经济基础
煤炭是其主导产业,正在逐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经济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煤炭和钢铁工业是其主导产业,在主导产业基础上发展了电力工业、化学工业、机械工业
存在问题
经济效益(含市场竞争、运输压力等)、环境问题
生产结构单一;煤炭运力不足;环境问题突出
传统产业衰落(煤炭开采成本提高、煤炭能源地位下降);环境问题明显
综合整治措施
调整产业结构,综合利用,提高附加值;做到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治理同步
压缩原煤生产规模,加强煤炭加工转换,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发展交通,提高外运能力;治理环境污染
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
2.资源型地区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问题
成因
影响
经济结构单一,多以
传统重化工业为主
经济发展充分利用当地矿产、能源,但也存在过分依赖现象
受技术革命和资源影响,经济衰退;产生资源、环境问题
资源枯竭,环境
污染、生态破坏
主要资源为不可再生资源;经济结构以传统重化工业为主
传统产业衰退;新兴产业不愿入驻
用地紧张,交通拥挤
工业高度集聚,达到过饱和状态
企业效益下降,出现外迁转移
3.能源资源开发中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1)环境的保护与治理缘由
(2)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方法手段
①提高煤的利用技术
②调整产业结构
③“三废”的治理
贵州矿产资源丰富,煤、铝土等主要矿种优势显著。西部大开发十几年来,贵州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矿产基地之一,但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据此完成1—3题。
1.近二十年,贵州省经济迅速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A.市场广阔 B.原材料充足 C.国家政策 D.劳动力素质高
2.该省采矿产业发展导致环境问题严重的原因是
A.露天矿表土剥离造成土地沙漠化
B.矿区道路铺设极易造成严重的水污染
C.重化工业体系多高耗高排产业,环境污染严重
D.燃煤发电、洗煤、炼煤、炼焦极易造成生态退化
3.围绕能源开发,贵州适合构建的产业链主要有
①煤电钢 ②煤焦化 ③煤气液 ④煤电铝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7年5月18日,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南海宣布,正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进行的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这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神狐海域可燃冰预计储量194亿立方米。图甲为南海部分可燃冰分布及试开采位置,图乙为南海北部8月份海水多年平均透明度等值线图(数值越大,海水透明度越高)。
材料二 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永久冻土中,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化合物,燃烧后仅会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其资源总量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总储量的两倍,被国际公认为石油、天然气的短期接替能源。
(1)试分析在图中试开采点大规模开采可燃冰的优势条件。
(2)海水透明度对海底地质探查和矿产资源的勘探有重要影响。分析图中试开采区比珠江口附近海水透明度高的原因。
(3)你是否赞同在南海地区大规模开采可燃冰?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1.C 2.C 3.D
2.该省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排放大量的污染气体,环境污染严重。故选C。
3.结合当地的能源资源,发展相关的产业链。当地煤炭、铝土矿、水能资源丰富,可以构建煤焦化、煤电铝产业链。故选D。
4.【答案】(1)可燃冰资源丰富,储量大;位于大陆架部分,地质条件相对较好;靠近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市场广阔;距离陆地较近,运输方便;清洁无污染,利于当地环境保护。
(2)试开采点海域离陆地较远,受人类影响小;面积广阔,海水深度较大,水体自净能力强;无河流流入,泥沙少。
(3)赞同:促进相关企业发展;缓解我国能源紧缺的局面;降低煤炭所占比重,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污染状况,减轻我国环保压力;增加我国能源自给程度,加强能源安全等。
(或不赞同:技术要求高,开采成本高,市场相对较小;开采不当会导致海洋污染;甲烷泄露会导致温室加剧;大规模开采会破坏海底地形。)
(3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注意论述要点要与观点一致。若赞同,可从缓解能源紧缺,促进相关产业,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增加能源自给度,加强能源安全方面分析;若不赞同,可从开采技术成本高,市场小,甲烷泄露会导致温室加剧,开采不当会导致海洋污染、破坏海底地形等方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