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4.50 KB
- 2021-05-22 发布
第 6 单元 整理和复习
2.图形与几何
第 2 课时 平面图形的认识与测量(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周长和面积的含义,知道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公
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2.经历回顾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数学学习
的乐趣,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3.加深对公式推导的认识,培养学生借助直观图进行合理推理的
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含义及其计算公式。
难点:理解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不同含义;根据平面图形之间
的相互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揭示课题。
教师: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有关知识对于我们来说是不陌生
的,怎样系统地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呢?
学生议论,说说自己的想法。这就需要我们共同回顾与整合。(板
书课题:图形的认识与测量(2))
二、复习回顾
1.周长和面积的含义。
(1)周长
教师:哪位同学能举例说明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吗?
学生思考、回答
指名学生汇报,使学生明确并板书:围成一个图形所有边长的总
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教师:计量周长采用的是什么单位?你能举例吗?为什么采用这
样的单位?
组织学生议一议。学生思考、回答。指名学生汇报,集体评议。
可能会答出: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等。由于周长是计量物
体周围长度的总和,故采用长度单位。
(2)面积
教师:能举例说明什么是平面图形的面积吗?
学生思考、回答。
指名学生说一说。
使学生明确并板书:物体的表面或围成平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
面积。
教师:常用的单位有哪些?
学生思考、回答。
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可能回答: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
(3)比较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教师:半径为 1 ㎝的圆的周长比面积大,这种说法对吗?
学生议一议,相互交流。
学生结合问题计算回答。
可能有两种答案:
1 周长比面积大。
②无法比较,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综合学生回答,使学生明确:周长和面积的意义不同,单位不同,
不能比较大小。
2.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1)教师:我们学习了六种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想一想,
最早学习的是哪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它的计算公式是怎样
推导出来的?
组织学生分小组议一议,再指名学生说一说。
学生思考、回答:长方形
学生根据回顾的结果汇报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C=2(a+b) S=ab
教师逐步展示课件中长方形,长方形的长与宽的字母,长方形内
的方格,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
(2)课件展示正方形
教师:正方形与长方形有什么关系?你能否以长方形的周长和面
积公式推导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组织学生讨论,相互交流。
学生回顾,相互讨论,汇报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C=4a S=ab
教师用课件展示相关的内容。
(3)课件展示平行四边形
教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
组织学生画一画,算一算。
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并议一议,相互交流。
学生汇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师用课件展示相关的内容。
(4)教师:推导三角形和梯形的计算公式的过程,有相同之处
吗?谁能说一说推导的过程。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可能会回答出:都是把两个完全相同的图形拼成一个平行四
边形。
课件展示三角形和梯形,组织学生议一议。
指名学生说一说公式及推导过程。
学生议一议,汇报结果 S 三角形= ab2
1
S 梯形= hba )(2
1
课件展示相关的内容。
(5)课件展示圆
教师:圆的周长公式是怎样得出来的?
学生议一议,相互交流。
学生回顾圆的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生汇报,可能会说出:是通过实验得到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认识了π,得出了计算公式:C=2πr
也可能会说出:把圆分割成小块,拼成长方形、正方形等。S=πr2。
(6)组织学生议一议,相互交流,探究其中的规律。
三、课堂作业
1.填空。
(1)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等底等高,已知平行四边形
比三角形的面积大 7cm2,三角形的面积是( )cm2,平行四边形
的面积是( )cm2。
(2)小圆半径为 2cm,大圆半径为 3cm,小圆周长与大圆周长的
比是( );小圆的面积与大圆的面积的比是( )。
(3)把一个圆形纸片剪开,拼成一个宽等于半径,面积相等的
近似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12.56cm2,原来圆形纸片的面积是
( )cm2。
2.判断。(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
( 1 ) 平 行 四 边 形 的 面 积 是 三 角 形 面 积 的 2 倍 。
( )
(2)一个圆的半径扩大为原来的 2 倍,它的面积扩大为原来的
4 倍。( )
(3)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4cm,它的面积和周长相等。
( )
3.解决问题:
给缸口直径是 0.95m 的水缸做一个木盖,木盖的直径比缸口直径
大 5cm。木盖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沿木盖的边钉一圈铁片,铁
片长多少米?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畅所欲言。
【教学反思】
乌申斯基有句名言“智慧不是别的,只是组织得很好的知识体
系。”复习课的目的之一就是教师把平时分散教学的知识点,引导学
生按照一定标准进行梳理、分类、整合,弄清它们的来龙去脉,沟通
其间的联系,并构建起一张知识网,从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从建
构意义的角度看,数学学习是指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因此,
复习课要还给学生一个自主整理的空间,让学生亲自去理一理,试着
自己去把知识串一串,在“做”中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在“做”中
学会整理建构的方法,获得整理建构的能力。例如,复习平面图形时,
教师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平面图形,接着根据学生
的回答在黑板上逐一出示各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
边形、梯形。然后同学们拿出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根据图形之间的有关
知识整理的结果,先和同桌交流,再用画图、文字的方式把各图形之
间的联系表示出来。最后教师组织集体交流。学生通过自己的整理,
使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整理的内容简洁清新,一目了然。这样的复
习,既使各平面图形之间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又凸显学生整理
建构时的自主性,帮助学生掌握整理、建构的方法,形成整理、建构
的能力。
相关文档
-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课件-(课2021-05-22 12:35:3612页
- 镇中心小学线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总2021-05-22 10:58:318页
- 老师课堂教学研讨会学习总结体会心2021-05-22 10:31:152页
- 2020春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2021-05-22 10:07:2641页
- 2020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昆虫2021-05-22 02:36:364页
-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作文(课堂教学2021-05-22 02:26:0229页
- 中考英语备考策略在课堂教学中的渗2021-05-22 01:13:309页
- 2020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18童年2021-05-22 00:56:4250页
-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课堂教学设计2021-05-22 00:08:244页
- 地理课堂的探究性教学设计3篇 地理2021-05-21 19:20:58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