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50 KB
- 2021-05-22 发布
第 7 课 启蒙运动
[等级提升]
1.(2018·贵州思南中学期中)1791 年,在伏尔泰逝世 13 年后,伏尔泰的遗骨
被迁葬到巴黎先贤祠。迁葬之日,10 万人为他送葬,伫立街头迎送的人更是多达
60 多万人。他被巴黎人民如此景仰和爱戴的主要原因是( )
①他发展了洛克的分权学说,明确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②他是法国启蒙运动
的领袖,影响深远 ③他坚决否定王权,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
④他对理性作了更彻底的哲学探讨
A.②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发展洛克分权学说的是孟德斯鸠,所以①错误;倡导“社会契约”论
和“人民主权”说的是卢梭,所以③错误;对理性作了更彻底的哲学探讨的是康
德,所以④错误;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主要领导人,被后人誉为启蒙运动之
父,有人说 18 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界,故选 A 项。
2.(2018·河北武邑中学月考)孟德斯鸠曾不止一次用渔网的比喻来解释“政治
自由”:在一个治理良好的政府下,人民处于法律之下,尽管像鱼身处渔网之中,
却相信自己是自由的。这反映了他( )
A.强调政治自由的重要性
B.推崇分权制衡下的民主
C.主张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D.提倡受法律保护的自由
答案 D
解析 根据“孟德斯鸠……解释‘政治自由’:……人民处于法律之下,尽
管像鱼身处渔网之中,却相信自己是自由的”,说明孟德斯鸠认可的自由要受到
法律的保护与制约,不是绝对的自由,D 项正确。孟德斯鸠认为,自由或政治自
由与法律制约,二者同等重要,排除 A 项;材料没有涉及“分权制衡”,排除 B
项;材料与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无关,排除 C 项。
3.(2018·吉林省实验中学期中)卢梭认为“道德是灵魂的力量与生气”,外在
的优雅得体虽使人们不再有不体面的罪恶,但“另外的罪恶却以德行的名义被装
饰起来”。科学进步可能加剧不平等,“我们的灵魂正是随着科学理性和艺术臻
于完美而越发腐败的”。他的这一观点( )
A.符合当时学术界的普遍认知
B.是对理性主义的反思和补充
C.背叛了启蒙运动的核心主张
D.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虚伪本质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我们的灵魂正是随着科学理性和艺术臻于完美而越发腐败
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卢梭批判理性主义导致的一些弊端,体现了
对理性主义的反思和补充,故 B 项正确。当时处于启蒙运动时期,学术界的普遍
认知仍然以理性主义为主,故 A 项错误;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主义,卢梭的反
思是批判、质疑精神的体现,符合理性的要求,故 C 项错误;材料没有将反思目
标针对资产阶级,未涉及资产阶级的虚伪本质,故 D 项错误。
4.(2018·河北承德一中月考)在世界近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下列材料与结论之
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材料 结论
A
意大利出现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和文艺
复兴运动
资本主义制度率先在意大利确
立
B 马丁·路德提出“信徒皆为祭司”思想 否定了教皇、教士的特权地位
C 莎士比亚热情讴歌人是“万物的灵长”
文艺复兴运动已经在世界范围
扩展
D
卢梭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
有
卢梭反对资本主义私有制度
答案 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制度首先在英国确立,故 A 项不正确;
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提出“信徒皆为祭司”,否定了教皇、教士的特权
地位,故 B 项正确;文艺复兴运动主要是在欧洲,所以 C 项说法不正确;卢梭是
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故其不可能主张废除私有制,D 项说法不正确。
5.(2018·河南信阳高级中学月考)英国史学家阿伦·布洛克说:“启蒙运动的了
不起的发现,是把批判的理性应用于权威、传统和习俗时的有效性,不管这权威、
传统、习俗是宗教、法律、社会方面的,还是政府方面的。”在此,阿伦·布洛克( )
A.赞赏启蒙思想家抨击专制统治的腐朽
B.认为批判的理性能够应用于众多领域
C.肯定启蒙思想家敢于挑战权威和政府
D.指出英国启蒙运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答案 C
解析 由“启蒙运动的了不起的发现”可知,阿伦·布洛克是在肯定启蒙运动;
再由“把批判的理性应用于权威、传统和习俗时的有效性”可知,其赞赏启蒙运
动敢于质疑文化权威、挑战封建权力,故选 C 项。B、D 两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
A 项不是材料强调的侧重点,排除。
6.(2018·安徽铜陵一中月考)德国诗人海涅曾这样总结康德的思想,最初把上
帝赶出了家门,而后来又偷偷地把上帝请了回来。这反映了当时( )
A.人们对待上帝的态度摇摆不定
B.“科学万能论”让理性无限扩大
C.反对天主教会成为时代的潮流
D.人们反思信仰与理性的关系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康德的思想,最初把上帝赶出了家门,而后来又偷偷地把
上帝请了回来”可知,这反映了康德反思信仰与理性的关系,D 项正确。把上帝
赶出去,又请回来,只是为了形象地说明信仰与理性的关系,并不是说人们真的
对上帝的态度摇摆不定,排除 A 项;“科学万能论”让理性无限扩大就不会“又
偷偷地把上帝请了回来”,排除 B 项;反对天主教会属于宗教改革时期的主题,
与启蒙运动时期不符,排除 C 项。
7.(2018·江苏七校联盟期中)康德这样定义启蒙:“启蒙就是人类摆脱自我招
致的不成熟。不成熟就是不经过别人引导就不能运用自己的理智。如果不成熟的
原因不是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运用理智的决心与勇气,
那么这种不成熟就是自我招致的。”这说明康德认为“启蒙”就是( )
A.社会契约 B.思想的自由
C.主权在民 D.人身的自由
答案 B
解析 社会契约强调的是人民把自己的权利以契约的形式让与政府,建立国
家,与题意不符,故 A 项错误;根据题目“不成熟……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
乏运用理智的决心与勇气”,强调的是需要去除掉别人的引导,自己拥有运用自
己理智的决心和勇气,故强调的是思想自由的重要性,故 B 项正确,D 项错误;
主权在民主张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与题意不符,故 C 项错误。
8.(2018·江苏海安高中月考)法国启蒙思想家写作的大多是历史、小说、喜剧、
讽刺文学和有关宗教、道德和政治问题的小册子,而不是正规的哲学论文。采取
这种做法的目的是( )
A.批判教会并宣传理性思想
B.更多致力于启迪民众
C.实现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
D.避免天主教会的迫害
答案 B
解析 历史、小说、喜剧、讽刺文学和有关宗教、道德和政治问题的小册子
相对于论文来说,更容易被普通百姓接受,因此这种做法的目的是更多地致力于
启迪民众。故答案为 B 项。A、D 两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思想
自由和言论自由,排除 C 项。
9.(2018·江西南昌十中期中)1649 年,英国查理一世被处死;1793 年,法国
路易十六被押上断头台,这反映了当时民主与专制的斗争非常激烈。这种做法最
符合( )
A.孟德斯鸠的观点 B.伏尔泰的观点
C.康德的观点 D.卢梭的观点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的做法带有暴力革命、废除君主制的鲜明特点。依据所学知识
可知,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国王行使行政权,A 项排除;B 项错误,伏尔泰主
张开明君主制逐步过渡到君主立宪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康德不赞同用革命手
段推翻现存统治者,认为可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须等待统治者对申
诉的回应,故 C 项错误;卢梭提倡“主权在民”的思想,否定封建王权,主张民
主共和制,故选 D 项。
10.(2018·山东泰安一中期中)他们面临着双重使命:既要把人从禁欲主义的
禁锢中解放出来,又要避免滑向纵欲主义;既要声张自我牟利的正当性,又要将
社会引向公序良俗;既要正视古典美德共同体一去不复返,又要展示现代社会是
一个“全民嘉年华”的年代。“他们”( )
A.开启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先河
B.恢复了被基督教泯灭的人性
C.打破了民众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D.开辟了否定权威的理性新时代
答案 D
解析 材料“既要把人从禁欲主义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又要避免滑向纵欲主
义;既要声张自我牟利的正当性,又要将社会引向公序良俗”反映了其主张人文
主义,同时强调人的理性,这属于启蒙运动的特点,启蒙运动开辟了否定权威的
理性新时代,故 D 项正确。古希腊时期已经开启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先河,故 A 项
错误;文艺复兴恢复了被基督教泯灭的人性,故 B 项错误;宗教改革打破了民众
对罗马教会的迷信,故 C 项错误。
11.(2018·广东湛江一中大考)启蒙思想家大多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
恶”,是人们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强制工具。为此,他们都主张( )
A.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度
B.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
C.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平等
D.取消国家机构,实现公民自治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国家是人们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强制工具,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启蒙思想家为了约束国家的“恶”,或主张三权分立制衡,或主张人民
主权说。故 B 项说法正确。A 项不是所有启蒙思想家的共同主张,C、D 两项不符
合史实。
12.(2018·内蒙古鄂尔多斯一中期中)1734 年,随着德国第一所强调教学、研
究自由的大学——哥廷根大学的建立,一股科学研究自由之风开始席卷莱茵河两
岸,人们对科学的热情空前高涨。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启蒙思想的传播
B.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C.国内政局发生重大变化
D.科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
答案 A
解析 题干中说到人们对科学的热情空前高涨的原因是因为“强调教学、研
究自由的大学——哥廷根大学的建立”,这所大学的与众不同之处是“教学、研
究自由”,而这正是受到了启蒙思想的影响,故选 A 项。B、C、D 三项与题干无
关,故排除。
13.(2018·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伏尔泰的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
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政府……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中国的政治体
制又是和儒家道德原则结为一体的。这种政治与道德的统一,也为对现实不满的
法国人提供了一种榜样。”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在专制国家里每一个家庭就是一个个别的帝国。那里的教育主要是
教人怎么样相处:“为人只讲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所以范围是很窄狭的;
只是把恐怖置于人们的心中。三分不痛不痒的真话与七分结结实实的假话结合得
天衣无缝。这种教育把一些极简单的宗教原则当知识置于人们的精神中而已。在
那里,知识招危险,竞争足以惹祸;至于品德。亚里士多德不相信上述品德是属
于奴隶的。这就使这种政体的教育范围极为狭窄。因此在像中国这种国家里,儒
家教育从某些方面来说,是等于零的。它不能不先剥夺人们头脑中应得的一切,
然后再给人们一点点的东西;不能不由培养坏臣民开始,以便培养好奴隶。
——孟德斯鸠论儒家思想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伏尔泰关于中国形象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形成该观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概述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态度有何不同。结合所学
知识,指出两者之间的本质目的有何相似。
答案 (1)观点:中国儒学文化具有自由、平等精神;中国政治制度融政治与
道德于一体,是开明君主制的典范。
原因:批判法国当时封建专制的理论需要;对中国儒学和政治缺乏全面认识。
(2)态度:伏尔泰尊崇儒学;孟德斯鸠批判儒学。
相似:批判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发展资本主义。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
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也为对现实不满的法国人提供了一种榜样”可知伏尔
泰认为中国有真正的信仰自由,是开明君主制的典范。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
可知,开明君主制是伏尔泰在政治上的主张,所以伏尔泰将中国看做开明君主制
的典范,并不遗余力的鼓吹中国的进步,为他反对法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寻找理论
依据。但也说明了伏尔泰对中国的儒家思想缺乏全面认识。第(2)问,第一小问,
根据“在像中国这种国家里,儒家教育从某些方面来说,是等于零的。……不能
不由培养坏臣民开始,以便培养好奴隶”可知孟德斯鸠对中国儒家思想是持批判
态度的,与伏尔泰的尊崇态度截然相反。第二小问,伏尔泰尊崇儒学思想是为了
反对封建专制,孟德斯鸠反对儒学思想也是为了反对专制主义,宣扬资产阶级政
治学说,这是二者的形似之处。
14.(2018·海南省海南中学期末)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果我仅仅考虑强力,以及强力所得出的效果,我就要说:当人民
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摆脱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摆脱
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因为人民既是根据别人剥夺他的自由所根据的那种同样
的权利来恢复自己的自由,所以人民有理由重新获得自由的,否则别人当初夺去
他的自由就不是毫无根据的了。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
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诸自然的,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如果立法权与行政权掌握在一个机关手中的话,那么颁布法律的机
关同时也执行法律,这样一来就不会严格遵守法律中的规定,就会破坏法律,国
家就将落到暴政下面,而专制制度的弊害就在这里。如果在一个机构中同时集中
司法权和行政权,那么也将同样流于专制。那时法官将成为压迫者,因为他既是
法律监督者,又是法律执行者。同样地,如果司法权与立法权集中于一个机构,
法官在判决案件时,将不会严格遵守法律,因为法律就是自己制定的,他可以改
变法律的内容。
——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 参考书目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李泽厚 人民出版社
《文艺复兴史纲》 陈小川
人民大学出版
社
《法国革命史》 马迪厄 商务印书馆
请回答:
(1)材料一、二是否可以作为研究启蒙运动的史料?结合材料内容说明其理由。
作为资料,你认为材料一和材料二哪个史料价值更大?为什么?
(2)如果要对启蒙运动作进一步的研究,在材料三所列书目中你倾向于选择哪
一部?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 (1)可以。理由:因为材料一的观点是人民主权、社会契约;材料二的
观点是三权分立,都属于启蒙运动的思想内容。
材料一的史料价值更大。因为材料一是原始的(第一手的、直接的);材料二是
后人撰写的(第二手的、间接的)。
(2)选《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理由:启蒙思想是近代中国先进思想的理论来源;
选《文艺复兴史纲》,理由:启蒙运动是对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选《法国革命
史》,理由: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
解析 第(1)问,材料一是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材料二论述的是三权分立。社
会契约论和三权分立思想都是启蒙运动中的思想,所以它们都可以作为研究启蒙
运动的史料。就史料价值来说,材料一是卢梭撰写的原始史料,而材料二是后人
根据相关内容编撰的,属于二手史料,史料价值远远不及材料一。第(2)问,材料
三中的书籍都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启蒙运动思想的材料。主要是因为启蒙运动继
承和发展了文艺复兴的思想,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启蒙思
想的影响扩展到世界各地,也影响了很多国家与地区的民族革命运动,特别是中
国也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所以说,每一部书籍从不同的角度看,都可以作为进
一步研究启蒙运动的材料。
相关文档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292021-05-12 21:56:4511页
-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语言文字运用2021-05-12 15:55:585页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262021-05-11 01:29:475页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692021-05-10 17:26:5912页
- 【英语】2020届二轮英语复习副词的2021-05-10 14:42:296页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802021-05-08 15:10:177页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322021-04-29 01:24:389页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252021-04-28 11:02:4510页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172021-04-28 09:17:358页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432021-04-27 21:09:03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