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99 KB
- 2021-05-22 发布
《苏珊的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爸爸说的话的含义。明白生活中的好事和坏事都不是绝对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明白课文中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认生字”游戏:
二、导入
我们大家在生活中都遇到过不高兴的事,那你怎么对待它呢?今天,老师就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苏珊,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请大家打开课本,教师(板书课题:《苏珊的画》)
三、尝试学习: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教师引导事情:起因、经过、结果。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教师板书:
起因:画弄脏了,来不及画(坏事)
经过: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狗。
结果:得了一等奖。(好事)
四、启发思维,朗读感悟。
1、设疑:一件坏事是怎么变成好事的?其中有什么奥秘吗?
2、解决问题:
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交流,并读出有关的句子。
(1)爸爸走过来仔细看了看,说:“孩子,别哭了……”
为什么要加上“仔细地”看了看,可不可以去掉?
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爸爸?
(2)读一读第五段爸爸的话,想一想?
这里的坏事指什么?好事呢?你找到坏事的秘诀了吗?(随学生回答完成板书:动脑筋)
(3)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爸爸的话是亲切和善的,苏珊的话要读出天真的、幼稚的语气。
(4)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化理解,教师指导。
五、训练表达,渗透思想
1、同学们,从课文中我们不难看出,苏珊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她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说)
2、如果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碰到类似这样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办?
六、全课小结: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相关文档
- 人教部编版语文 小学五年级下册同2021-05-22 12:11:153页
-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民主2021-05-22 12:11:147页
- 人教部编版语文 小学一年级下册《2021-05-22 12:10:462页
- 2019秋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江2021-05-22 12:10:4626页
-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42021-05-22 12:10:345页
-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上册《These are 2021-05-22 12:10:344页
-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知识点汇2021-05-22 12:10:2045页
- 三年级下册班主任工作总结范文2021-05-22 12:10:2010页
-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乘法、除法2021-05-22 12:10:193页
-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2021-05-22 12:10:19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