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0.00 KB
- 2021-05-22 发布
4
个高考重点
知识点
核心内容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切入点集中在地球生命和地外生命探索两个方面,在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的基础上,关键是对
“
液态水
”
条件的把握
地方时、区时的计算和日期的变更
时间计算首先要区别是地方时还是区时,两个涵盖的范围不同。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对
“
东加西减
”
的理解和把握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从纬度分布和季节变化两个角度分析,纬度分布集中在对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
(
纬线
)
的把握,季节变化要注意研究地点的纬度位置或范围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计算
昼夜长短的计算可以根据昼
(
夜
)
弧的长短,也可以根据日出日落时间进行计算。昼夜长短及其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方向有关
1
个高考热点
热点
考情预测
宇宙探索
该内容常结合有关宇宙探索热点问题或区域图,考查航天基地的选址,探测基地的环境条件、发射时间、有关各地地理现象的判断等内容
地理
术语
第
1
讲
天体、天体系统、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宇宙环境、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太阳辐射、电磁波、核聚变、光球、色球、日冕、黑子、耀斑、磁暴。地震波、横波、纵波、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地壳、地幔、地核、岩石圈、软流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第
2
讲
自转、恒星日、太阳日、角速度、线速度、昼夜交替、地方时、区时、国际日界线、北京时间。
第
3
讲
恒星年、回归年、近日点、远日点、太阳直射点、黄赤交角、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四季、五带。
答
题
语
言
第
1
讲
1.
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
.地球是唯一一颗适合生命生存和繁衍的行星。
3
.行星及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4
.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公转和自转周期适当,有利于液态水的存在和生命过程发生、发展。
5
.太阳能量来自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6
.太阳辐射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7.
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8
.太阳活动引起大气层的扰动,使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
9
.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场,出现
“
磁暴
”
现象。
10
.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
11
.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12
.地壳和上地幔
(
软流层以上
)
,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为岩石圈。
13
.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14
.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
第
2
讲
1.
地球表面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等。
2
.地球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3
.经度每隔
15°
,地方时相差
1
小时;经度每隔
1°
,地方时相差
4
分钟。
4
.由于地球自转,地球表面的物体在水平方向运动时,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在赤道上没有偏转。
第
3
讲
1.
每年
1
月初,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
7
月初,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
2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和黄赤交角的大小,在一定时期内可以看做是不变的。
3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是指太阳直射点在南、北
23°26′
之间的往返运动。
4
.自春分日至秋分日,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大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四周出现极昼现象。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以北到处出现极昼现象。
5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相关文档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中国地2021-05-21 18:46:5189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部2021-05-20 23:03:1388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2021-05-20 20:30:3953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中国地2021-05-20 14:11:2939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部2021-05-20 00:13:5960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中国地2021-05-19 17:30:0224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自然地2021-05-19 14:58:4819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中国地2021-05-12 01:57:5818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四部2021-05-11 22:08:3271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中亚(共2021-05-11 21:24:41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