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2 MB
- 2021-05-22 发布
素能四 区域图的定位与判读
复习备考目标
学业水平要求
核心素养对接
命题调研报告
能够准确地进行区域定位,并从区域的角度,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合格考+等级考
常将区域图与文字材料或表格相结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以区域地图为载体,以
“
收集信息
—
整理信息
—
分析信息
—
解决问题
”
为思维主线,考查对区域地理特征、区域发展与区际联系等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能力
[
典题领悟
]
【典例
1
】
(2019·
全国卷
Ⅰ
,
6
~
8)
下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铁路线的分布。该区域铁路修建的年代较早,近些年几乎废弃。
据此完成
(1)
~
(3)
题。
方法一 区域空间定位
(1)
该区域铁路线主要沿
(
)
A.
等高线分布
B.
河谷分布
C.
山脊线分布
D.
山麓分布
(2)
该区域修建铁路主要是为了运输
(
)
A.
原木
B.
农产品
C.
工业品
D.
石材
(3)
近些年来,该区域铁路几乎废弃的主要原因是
(
)
A.
设施陈旧
B.
运速太慢
C.
线路过密
D.
运输需求太小
解析
第
(1)
题,
通过铁路和河流的走向,可以判断该地区的铁路都是沿着河谷分布,所以选
B
。第
(2)
题,
图中整体的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同时长白山是东北林区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条铁路的主要用途是运输原木,所以选
A
。第
(3)
题,东北地区的林区近几年保护力度加大,对林区采取禁砍禁伐的政策,原木生产和加工逐渐减少,铁路功能逐渐消失,直至废弃,所以选
D
。
答案
(1)B
(2)A
(3)D
人地协调观
我国环保力度的加大、限制森林的开采和砍伐
综合思维
铁路线区位因素分析,铁路运输变化原因思考
区域认知
该区域空间定位和自然地理特征分析是区域认知体现
地理实践力
铁路建设、资源外运这一过程探究分析
[
素能方略
]
1.
非洲的控制性经纬线
赤道
把非洲分为南北两半,南北回归线分别穿过南非高原和撒哈拉沙漠;
20°E
把非洲分为东西两半,注意
0°
经线经过直布罗陀海峡和几内亚湾,开罗的经纬度是
(30°E
,
30°N)
。
(
见图
a)
2
.
欧洲的控制性经纬线
0
°
经线经过英国伦敦,
60°E
经过乌拉尔山脉,南欧三大半岛分别经过
0°
经线、
10°E
和
20°E
,
40°N
经过地中海,北极圈经过欧洲北部。
(
见图
b)
3
.
南亚的控制性经纬线
经线
记住
7—8
—
9
,即
70°E
、
80°E
、
90°E
,纬线记住
1—2—3
,即
10°N
、
20°N
、
30°N
。
(
见图
c)
4
.
北美洲的控制性经纬线
经度
范围:
60°W
~
120°W
,纬线:
30°N
经过密西西比河河口、墨西哥湾北部海岸线,
50°N
大致经过美国和加拿大的分界线。
(
见图
d)
5
.
南美洲的控制性经纬线
经度
范围:
40°W
~
80°W
,纬线:赤道穿过亚马孙平原。
(
见图
e)
6
.
澳大利亚的控制性经纬线
经度
范围:
120°E
~
150°E
,纬线:
23°26′S
经过澳大利亚中部。
(
见图
f)
7
.
中国的控制性经纬线
我国
位于
73°E
~
135°E
之间;
100°E(
经过青海湖、横断山区
)
、
110°E(
经过包头、巫山、海口
)
、
30°N(
经过拉萨、成都、重庆、武汉、杭州等城市附近
)
、
40°N(
经过北京
)
。杭州位于
120°E
经线和
30°N
纬线的交点附近,海口位于
110
°
E
经线和
20°N
纬线的交点附近。
【活学巧用】
1.
(2019·
山西五校联考四
)
读我国某区域
(
图中阴影区域
)
分布图,
完成下题。
该区域
(
)
A.
地处我国地势的二、三级阶梯过渡地带
B.
年平均气温接近
0
℃
C.
年降水量接近
800 mm
D.
是长江流域与海河流域的分水岭
解析
从位置上看,该区域为秦岭,年降水量接近
800 mm
,
1
月平均气温接近
0
℃
,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
答案
C
2.
(2019·
河南六市二模
)
读某岛屿简图,完成
(1)
~
(2)
题。
(1)
②
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
)
A.
草原
B.
雨林
C.
荒漠
D.
落叶林
(2)
关于图示地区
①②
两地降水差异及主要成因
的
叙述
正确的是
(
)
A.
①
地降水多 洋流和大气环流
B.
①
地降水多 地形和大气环流
C.
②
地降水多 洋流和地形
D.
②
地降水多 地形、洋流和大气环流
解析
第
(1)
题,根据纬度,
②
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交替控制,位于东北信风带的背风坡,降水少,属于热带草原气候,自然植被属于草原。第
(2)
题,图示地区中部有东西向的山脉,
①
位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坡而降水多,
②
位于背风坡而降水较少。
答案
(1)A
(2)B
1.
根据地理事物相对位置定位
任何
地理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地图上,可以通过某地理事物与周围相关地理事物在方向、距离上的比较,确定它的区域位置。
(
1)
借助熟悉的点,根据相对位置定位:要充分利用
“
控制点
”
进行相对位置的判断,如下图:
(2)
借用熟悉的地理事物,根据相对位置定位。
识记一些重要的经纬线和主要的地理事物分布,然后以它们为参照物,利用地理事物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定位。如利用重要的海洋航线,空间记忆重要海峡、海域、半岛与岛屿。
2
.
根据海陆位置定位
地球
上每个空间都有自己的海陆位置,有些位于大陆东部、有些位于大陆西部,有些深居大陆内部,有些被海洋包围
(
如岛屿
)
,利用这些特性可确定地理事物的大致位置。
利用
海陆位置定位,必须熟悉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状况。例如
2013·
全国课标卷
Ⅱ
,
9
~
11
题。
据图可知,该地区位于太平洋北部东岸,北美洲西南沿海地区。
【活学巧用】
3.
(2019·
河南郑州
4
月调研
)
某岛屿面积约为
11
万平方千米,人口
50
多万,
年降水量
1
000
~
1 500 mm
。下图示意该岛部分地理事物分布。
据此完成
(1)
~
(3)
题。
(1)
受沿岸洋流的影响,岛屿东部海雾最浓重的季节出现在
(
)
A.
春季
B.
夏季
C
.
秋季
D.
冬季
(2)
该岛出口的主要产品是
(
)
A.
稻谷
B.
水果
C
.
牛肉
D.
海产品
(3)
该岛全年降水比较均匀,夏季稍多,其主要
原因
是
(
)
A.
中纬西风的
影响
B
.
沿岸洋流的影响
C.
大西洋暖湿气流的
影响
D
.
副极地低气压带南移的影响
解析
第
(1)
题,该岛屿位于圣劳伦斯河口,拉布拉多半岛的东南部,可知其为纽芬兰岛。夏季纽芬兰岛附近海域水汽供应充足,沿岸寒流对流经其上的暖湿空气降温作用明显,形成深厚的海雾。其他季节水汽供应较少,海雾出现少。第
(2)
题,纽芬兰岛以东有世界四大渔场之一的纽芬兰渔场,渔业资源丰富,因而该岛大量出口海产品。第
(3)
题,该岛屿受海洋影响大,气候特征海洋性强,全年降水较均匀。夏季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给该岛屿带来较多降水。
答案
(1)B
(2)D
(3)C
1.
据轮廓特征进行定位
世界
上每一个区域,大到一个大洲、大洋,小到一个湖泊、一条河流,都有一定的轮廓特征。
首先
要熟悉各种区域轮廓,尤其侧重中国省级行政区轮廓和世界主要国家轮廓。
其次
要熟悉海陆轮廓,主要是大洲、大洋的轮廓。
第三
要能区分重要水域轮廓特征,如对著名的湖泊
(
北美五大湖、贝加尔湖、里海、鄱阳湖、洞庭湖、太湖、青海湖等
)
更要特别关注。在实际应用中,常把重要区域的轮廓特征和经纬度结合起来使用。
下列图示为世界上一些重要的海峡、运河、河流及湖泊轮廓示意图。
(1)
世界主要海峡
(2)
世界主要运河
2
.
利用地理景观、地理特征定位
(
1)
利用特殊景观定位
代表性
的自然景观、文物古迹、现代建筑物、文化现象等往往是定位的重要线索。如自然景观中日本的富士山和樱花、南极洲的企鹅等;人文景观中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广州的五羊雕塑,北京的天安门、故宫,洛阳的龙门石窟,云南西双版纳的竹楼、泼水节等。
例如
2017·
课标全国卷
Ⅲ
,利用一帧剪纸作品,考查该景观分布于哪个地区。
(2)
利用地理特征定位
①
自然地理特征:包括气候特征
(
气温特点、降水特征
)
,自然带类型
(
动物特点、植物特点
)
,土壤特征
(
酸性、碱性、黄土、黑土、沙质土
)
,湖泊特征
(
咸水湖、构造湖、冰川湖
)
,地貌特征
(
喀斯特、风蚀蘑菇、沙丘、冲积扇
)
,太阳高度
(
太阳方位、物影朝向、太阳运动轨迹
)
,河流特点
(
两岸坡度陡缓、河床形状、流量大小
)
等。
②
人文地理特征:包括人种、民族、宗教信仰、建筑特色、工业特色、农业特色、风俗习惯等。
3
.
依据图例、注记定位
该
方法常常作为一种辅助定位的方法,但有时也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图中的河流、湖泊、山脉、等高线、沙漠、交通干线、城市、洲界、国界、省区界线等图例和注记往往是重要的提示信息,特别是一些特殊的地名信息对定位很有帮助,有的提示信息甚至决定定位的成败。如出现
“
珠穆朗玛峰
”
,则可确定该区域是青藏高原;如出现
“
西安
”
城市,则可确定该地形区是渭河平原等。
【活学巧用】
4.
(2019·
山东威海市二模
)
目前,图示省级行政区域西北部正在建设千万千瓦级风力发电基地,打造
“
陆上三峡
”
,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该地区转型的支柱产业。
据此完成
(1)
~
(2)
题。
(1)
风力发电基地的建设对当地经济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
)
A.
完善基础建设,加快旅游业发展
B.
优化能源结构,减少高能耗工业
C.
发展新型产业,培育经济增长点
D.
改善当地环境,促进农作物生长
(2)
当前该地区风能开发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
A.
利用技术不成熟
B.
产业转型起步晚
C.
生态环境限制大
D.
远离消费市场
解析
第
(1)
题,读材料可知,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该地区转型的支柱产业,故选
C
项。第
(2)
题,根据轮廓判断图示省级行政区域是甘肃省,其西北部地广人稀,经济欠发达,本地电能消费量小,远离东部消费市场,
D
项正确;我国风能开发利用技术较成熟,东部地区可对该地区提供技术支持,
A
项错误;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该地区转型的支柱产业,产业转型起步不晚,
B
项错误;风力发电是清洁能源,利于改善生态环境,该地地广人稀,风力资源丰富,也为风力发电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C
项错误。
答案
(1)C
(2)D
5.
(2019·
四川绵阳三诊
)
“
廊桥
”
顾名思义,就是有屋檐的桥
,
可
遮阳避雨,供人休憩、交流、聚会、看风景等,有的
还
建
有供人暂居的房间。廊桥多为木质或石材+木材结构
,
我国
古代廊桥现存不多。如图为我国保存至今的一座
古代
园林
的廊桥图片。
据此完成
(1)
~
(2)
题。
(
1)
明清时期,下列地区多建有
“
廊桥
”
的是
(
)
A
.
齐鲁大地
B.
横断山区
C
.
闽粤大地
D.
东北平原
(
2)
图中
“
廊桥
”
的主要功能是
(
)
A
.
供人暂居
B
.
遮阳避雨
C
.
供人看风景与通行
D.
进行宗教和民俗活动
解析
第
(1)
题,
“
廊桥
”
顾名思义,就是有屋檐的桥,可遮阳避雨,供人休憩、交流、聚会、看风景等,多分布在人口密集、多雨的地区,故明清时期,多建有
“
廊桥
”
的是闽粤大地,
C
项正确;齐鲁大地、东北平原降水少,
A
、
D
项错误;横断山区人口稀少,
B
项错误。第
(2)
题,图中
“
廊桥
”
横跨在河流之上,故其主要功能是供人看风景与通行,
C
项正确。
答案
(1)C
(
2)C
[
典题领悟
]
【典例
2
】
(2018·
全国卷
Ⅱ
,
7
~
8)
恩克斯堡岛
(
下图
)
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
2018
年
2
月
7
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
据此完成
(1)
~
(2)
题。
方法二 区域图的判读
(1)
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推测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
(
)
A.
东北方向
B.
西南方向
C.
东南方向
D.
西北方向
(2)
对于极地科学考察而言,恩克斯堡岛所在区域的优势在于
(
)
A.
生物类型多样
B.
对全球变暖敏感
C.
大气质量优良
D.
人类活动影响少
解析
第
(1)
题,恩克斯堡岛处于
70°S
和
80°S
之间,位于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该岛常年盛行东南风,五星红旗飘扬的方向应与盛行风向相反,故
D
选项正确,
A
、
B
、
C
选项错误。第
(2)
题,根据材料,恩克斯堡岛是考察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场所,而全球变暖会导致冰盖雪被和陆缘冰融化,冰川脱离南极大陆,漂向海洋,形成海冰。所以,恩克斯堡岛所在区域的优势在于对全球变暖极其敏感,
B
选项正确;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严寒,生物类型较少,
A
选项错误;整个南极大气质量均比较好,故大气质量优良不是恩克斯堡岛所在区域的优势,
C
选项错误;南极地区人类活动均比较少,故人类活动对南极地区的影响较少,
D
选项错误。
答案
(1)D
(2)B
综合思维
红旗飘扬方向应与盛行风向相反
区域认知
区域图中恩克斯堡岛所处气压带、风带的位置
地理实践力
不畏艰难险阻进行南极考察体现地理实践力
[
素能方略
]
分析区域地图特征的一般步骤
在高考中区域图的考查属重点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
.
区域图类型:
常见的区域地图有区域经纬网图、区域综合地图
(
各要素综合或某些要素综合图
)
、区域专题地图
(
区域地形图、区域水系图、区域气候类型分布图、人口分布图、工业分布图、农业分布图、交通图
)
等。
2
.
区域图的组成:
图名、图例、经纬网、辅图。
3
.
区域图判读方法:
判读区域地图时,最关键的是要能够对图中的信息进行准确地定位,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1)
先读图名。图名是一幅地图的
“
眼睛
”
,它常常概要地表明地图所示的区域和主题内容。
例如
:
2017·
高考全国卷
Ⅱ
·4
~
5
题,图名为:芬兰伊瓦洛位置图,由图可看出伊瓦洛位于约
68.5°N
,纬度高。
(2)
细辨图例。当地图上出现多项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时,首先可从图例中找出各项地理事物的名称,然后分门别类地辨识它们的分布特点。
例如:
2017·
高考全国卷
Ⅰ
·
36
题,看图例的类型及分布状况,即可回答中国公司在基洛萨附近兴建剑麻农场的有利条件。
(3)
重视主要地理分界线。地理分界线是判断地理事物分布的重要依据。例如:我国地势阶梯分界线、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我国外流区域与内流区域分界线、我国东部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等。另外,还有一些重要的分界线、国界线等也不可忽视。
例如:
2017·
高考全国卷
Ⅱ
·1
~
3
题,据长江地理界线考查长江南北自然与经济特征差异分析。
(4)
抓住位置或轮廓特征。可通过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形象特征来认识其分布。例如大连位于辽东半岛的南端,深圳位于珠江口东岸,珠海位于珠江口西岸。再如法国的轮廓近似
“
六边形
”
,意大利、新西兰的轮廓貌似
“
靴子
”
,智利的轮廓形似
“
长剑
”
。
例如
2016·
高考上海卷
·43
~
46
题,根据图中事物呈
“
高跟靴子
”
形,直接确定为意大利。
(5)
跟踪空间轨迹。寻找一个比较熟悉的,或有一定意义的地理事物,如城市、铁路、公路、河道、边界线等,再沿某一顺序去阅读。
例如:
2016·
高考全国卷
Ⅰ
·42
题,根据图中城市上海、南京、杭州等可判定莫干山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
(6)
注意辅图。有些地图配有辅图,如地图册和教材中的地理概况图有的就有主图和辅图两部分,阅读时就要注意主图与辅图的关系及相对位置。
例如:
2016·
高考全国卷
Ⅰ
·36
题,辅图是对主图的补充和解释,通过辅图可知箭头所指区域为横县区域图,河流众多,自北向南流。
[
培优演练
]
1.
(2019·
北京文综,
4
~
5)
读下图,回答
(1)
~
(2)
题。
(
1)
图示区域内
(
)
A
.
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B
.
湖泊水主要来自于运河
C
.
农田盐渍化现象较普遍
D
.
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
2)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可以促进该区域
(
)
①
乡镇数量明显增多
②
城市服务功能增强
③
第三产业结构趋同
④
工业地域联系紧密
A
.
①②
B.
①③
C
.
②④
D.
③④
解析
第
(1)
题,图示区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所以河流的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故
A
选项正确;区域内湖泊为淡水湖,湖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及河流径流,故
B
选项错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年降水量较大,以水田为主,土壤淋溶作用强,农田盐渍化现象不严重,故
C
选项错误;当地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故
D
选项错误。第
(2)
题,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有利于充分发挥该区域各地区生产要素优势,实现区域内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促进区域内专业分工、协调生产,发挥规模经济效益,使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从而促进本区域的共同繁荣。经济的发展会使该区域乡镇数量减少,城市数量增多,城市服务功能增强,第三产业向多样化方向发展。故
C
选项正确,
A
、
B
、
D
选项错误。
答案
(1)A
(
2)C
2.
(2019·
山东烟台高三模拟
)
珲春地处中国、俄罗斯、朝鲜三国交界处。虽有
“
只见海鸥不见海
”
的遗憾,但它离朝鲜罗津港和俄罗斯扎鲁比诺港不足
100
千米,这让
“
借港出海
”“
内贸外运
”
成为当地发展物流经济的重要手段。
据此回答
(1)
~
(3)
题。
(1)
珲春
(
)
A.
地形以平原为主,黑土深厚
B.
夏季降水丰富,冬季降雪较少
C.
季风气候显著,台风频繁
D.
位于长白山上,海拔高,终年寒冷
(2)
据图推断,目前通过珲春
“
借港出海
”
运输的货物中,运量最大的是
(
)
A.
粮食
B.
牛肉
C.
蔬菜
D.
铁矿石
(3)
开通中国珲春
—
俄罗斯扎鲁比诺
—
韩国釜山海陆
联运
航线
是吉林省主动融入国家
“
一带一路
”
倡议的重要
举
措
,珲春作为吉林省
“
蓝海梦
”
的出口,未来的发展
方
向
可能是
(
)
A.
东北亚海产品加工中转港
B.
野生东北虎生态保护基地
C.
东北亚木材矿产资源出口港
D.
东北亚铁路
—
海运交通枢纽
解析
第
(1)
题,珲春的地形以山地为主,季风气候显著,受季风影响,夏季降水丰富,冬季处于背风地带,降雪较少;珲春位于图们江谷地,这里一般不会受台风影响。第
(2)
题,海运适合运量大、对运输时长要求不太高的货品。通过珲春
“
借港出海
”
运输的货物应该是东北地区的优势产品,结合东北地区的实际,珲春附近的松嫩平原是商品性农业基地,这里的铁矿石、牛肉较少。第
(3)
题,珲春作为吉林省
“
蓝海梦
”
的出口,未来的发展方向可能是融入海陆联运的大通道,成为海陆联运的转运枢纽。
答案
(1)B
(2)A
(3)D
3.
(2019·
湖北武汉模拟
)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湖北
、湖南相连地带的两湖平原
(
如下图
)
地势低平,河湖密布,土壤肥沃,物产丰富盛产稻米。每年
5
月下旬,该地早稻孕穗扬花期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俗称
“
五月寒
”
。
(1)
从地形角度分析两湖平原
5
月下旬易遭受低温冻害的原因。
(2)
为了增加水稻产量,历史上两湖平原曾多次
“
围湖造田
”
。分析
“
围湖造田
”
对
“
五月寒
”
的影响。
解析
第
(1)
题,两湖平原地势低平,南下冷空气滞留时间长,导致农作物受到低温冻害影响。第
(2)
题,
“
围湖造田
”
使水稻种植面积扩大,受灾面积增加。湖泊面积减少,湖泊调节温度的能力下降,冻害可能加重。
答案
(1)
北部的汉水谷地为冷空气南下通道;低洼地形,冷空气下沉,滞留时间长。
(2)
水稻种植面积扩大,受灾面积增加;湖泊面积减少,湖泊调节气温的能力下降,加重冻害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