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7 MB
- 2021-05-22 发布
兵团二中 2018 届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学科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 4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
右图为局部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第 1 题。
1.落差最大的河流位于
A.甲 B.乙 C.丙 D.丁
2.若地图上距离为 2 厘米,而比例尺为 1:1000000,则两地实际距离是
A. 20 千米 B. 200 千米 C. 10 千米 D. 500 米
右图示意某岛屿简图,该图图幅为 4cm×4cm,岛屿面积约为 10432Km2。完成第 3 题。
3.该图比例尺约为
A.1:3600000
B.1:1300000
C.1:330000
D.1:250000
右图为某地等高线图,等高距为 20 米。该地山清水秀,水流常年奔腾不息。据此完成 4~5 题。
4.图示地区有两个湖泊,其中一个为瀑布长时期侵蚀而成,该湖泊可能是
A.① B.② C.③ D.④
5.③⑤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①0 米 ②20 米 ③40 米 ④60 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 ②④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年降水量随高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 6~7 题
6.就相同海拔高度来说,该山地南北两坡年降水量
A.大体相等 B.北坡较多
C.南坡较多 D.难以判断
7.该山地年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减少的高度出现在
A.南坡 3500 米 B.南坡 2000 米
C.北坡 3500 米 D.北坡 2000 米
8.下列天体距地球最近的是
A.太阳 B.火星 C.水星 D.月球
9.太阳辐射的主要作用是
①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动力
③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 ④太阳内部核反应的能量来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霜降节气在每年公历 10 月
23 日左右。据此回答第 10 题。
10.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为 360°,以春分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 0°,则霜降日地球在黄道上的
位置为
A.15° B. 195° C. 105° D.210°
11.右图为某地地方时 12 时的太阳周年位置轨迹示意图。若甲、乙两个位置的
太阳高度之和为 80°,则乙位置太阳高度为
A.33° B.16.5°
C.26.5° D.21.5°
下图为甲、乙两地某日从日出到日落太阳高度角日变化示意图,其中甲地位于北半球回答 12~
13 题
12.据图推测,乙地位于
A.东半球赤道上 B.东半球北回归线上
C.西半球赤道上 D.西半球北回归线上
13.据图推测,该日应该是北半球的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高考刚结束,小明同学到我国某省进行为期半个月的旅游,据此完成 14~15 题。
14.某天的北京时间 13 点 20 分,太阳直射小明头顶。此时他可能位于
A.23°N,100°E B.23°N,120°E C.24°N,100°E D.24°N,120°E
15.当太阳直射小明头顶时,新一天占全球的范围最接近的是
A.约占全球范围的四分之一 B.约占全球范围的三分之一
C.约占全球范围的二分之一 D.约占全球范围的三分之二
右图中,OA、OB、OC、OD 为某时刻四地直立旗杆(长 度 10m )
的影长及其朝向示意图,O 为旗杆原点。读图完成第 16 题。
16.此日四地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为太阳“钻进”央视大楼景观和 2015 年部分节气日期。图中景观为一地理摄影爱好者在
2015 年 3 月 22 日的杰作,此景观一年中只有两天能拍摄到。据此完成第 17 题。
17.2015 年再次拍摄此景观的日期为
A.3 月 23 日 B.6 月 22 日 C.9 月 22 日 D.9 月 24 日
图中阴影部分为 9 日,非阴影部分为 8 日,中心点为北极点,完成第 18 题。
18.此时北京时间是
A.9 日 8 时 B.8 日 8 时 C.9 日 12 时 D.8 日 12 时
右图为地球上 P 地正午太阳高度(H)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 19~20 题。
19.若相邻两个点的时间间隔均相同,则 P 地冬、夏至日 H 的差值约为
A.12° B.23.5°
C.36° D.47°
20.若 a、c 之间的时间间隔缩短了一个月,a、e 之间的时间间隔保持不变,则 P 地
A.向北移动约 8 个纬度
B.向南移动约 8 个纬度
C.昼夜长短年变化幅度减小
D. 昼夜长短年变化幅度增大
21.下列地理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正确的是
A.太阳活动强烈→多处电报通讯突然中断
B.地球是不发光的球体→赤道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
C.地球不停地自转→长江北岸冲刷明显,南岸淤塞严重
D.地球自转→我国北方四季景观变化明显
位于三个不同地区学生,在互联网上合作设计了一个测量“立杆影子长度”的探究学习活动。
他们于 2013 年 6 月 22 日,各自在当地正午前后,测量 l 米高立杆的影子长度,所得数据制成下图。
据此完成 22-23 题。
22.得出甲图测量数据的同学,发现立杆影子消失时,国际标准时间是
A.5:00 B.6:00 C.12:00 D.13:00
23.甲、乙、丙三地该日昼长,由长到短的顺序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乙、甲、丙
下图为某日不同地点太阳高度日变化情况图,且甲地位于 40°N。读图回答 24~27 题。
24.当甲地的太阳高度达到 70°时,全球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
A.由甲地向四周递减
B.由甲地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C.由太阳高度达 90°的纬度向南北递减
D.由太阳高度达 90°的地区向四周递减
25.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A.0° B.20°N C.20°S D.23°26′N
26.下列关于此日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日 20°N 的各地太阳高度为 90° B.晨昏线与 20°N 交点的太阳高度为 0°
C.此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由 20°四周递减 D.以上说法都正确
27.当甲、乙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等时
A.北极地区出现极昼 B.甲、乙两地昼长相等
C.北京市白昼逐渐变长 D.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右图为北半球某纬线圈的昼夜分割情况,其中 为昼弧, = ,
α等于 20°,据此回答 28-29 题。
28.此时,国际标准时间为
A.21 时 40 分 B.22 时 20 分
C.10 时 D.9 时 40 分
29.此时,过地心与 M 相对应的点的昼长为
A.9 小时 20 分 B.10 小时 40 分 C.13 小时 20 分 D.14 小时 40 分
20°W 和 160°E 经线是 东、西半球分界线。下图中甲
丙在晨昏线上,此时地球 位于远日点附近。回答 30-31
题。
30.该时刻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
A.南半球 B.赤道 C.东半球 D.西半球
31.对图中此时甲、乙、丙、丁各地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白昼时间比乙地短
B.甲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可达 90°
C.各地夜长乙>丙>丁
D.各地日出的先后顺序是甲、乙、丙
2004 年 3 月 22 日到 4 月 3 日期间,可以看到多年一遇的“五星连珠”天象奇观。其中水星是
最难一见的行星,观察者每天只有在日落之后的 1 小时内才可能
看到它。在右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中心点为极地。回答 32-33
题。
32.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可能看到“五星连珠”现象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3.在新疆的吐鲁番(约 890E)观看五星连珠现象,应该选择的
时间段(北京时间)是:
A.18 时 10 分至 19 时 B.16 时 10 分至 17 时
C.20 时 10 分至 21 时 D.21 时 10 分至 22 时
读下列经纬网图,完成 34—36 题
34.若 bd 经线的经度为 150°E,则 ab、bd、cd、ac 四段经纬线的比例尺的大小关系是
A.ab>cd>ac=bd B.cd>abbd>ab>cd D.bd=ac>ab=cd
35.若 a 点比 b 点的时间早 10 小时,则
①a 点在 d 的西北方 ②a 点在 d 的东北方
③bd 的经度为 90°W ④bd 的经度为 30°W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36.在 ac 经线上,若由 c 点至 a 点,各地日出的时刻越来越早,则
A.我国各地昼短夜长
B.天安门广场的升旗时间早于 6 点
C.南极地区有极昼现象出现
D.此时是 9 月 23 日至次年的 3 月 21 日
下表为我国甲、乙两城市某日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统计表,据此完成 37—38 题。
城市 日出时间 日落时间
甲 5:28 19:00
乙 7:23 20:27
37.甲地位于乙地的
A.东北方 B.西北方 C.东南方 D.西南方
38.当甲地日出时,地球上两个日期的分界线理论上除 180°经线外,还有
A.0°经线 B.38°W 经线 C.60°W 经线 D.38°E 经线
39.下面是以北极为中心的图形(图 4),斜线部分是 3 月 21 日,表示北京 3 月 22 日 5 时的应是
40.在太平洋洋底发生了一次里氏 6.0 级的地震,一艘货轮正好经过地震发生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货轮上的船员先感受到了上下的颠簸,而后是左后的晃动
B.没有任何感觉
C.货轮上的船员只感受到了左后的晃动
D.货轮上的船员只感受到了上下的颠簸
二、综合题(没有特殊说明每空 1 分,共 40 分,答案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
41.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完成问题:(10 分)
(1)图中地震波 E 是 F 是
(2)图中分界面 A 是 B 是
(3)图中圈层 C 是 D 是 。岩浆位于_______层(填字母)。
(4)岩石圈的平均厚度为_______。E 波在地下 B 界面突然消失的原因________(2 分)
42.读“比例尺为十万分之一的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0 分)
(1)字母 C 表示的地形是 。山脊线 E 的走向大致为 。
(2)图中有一陡崖,其相对高度 H 的范围是( )(2 分)
A.100m≤H<300m B.100m≤H<200m
C.200m≤H<300m D.100m
相关文档
- 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 2016-2017 学2021-05-21 19:59:229页
- 山西省太原市 2016-2017 学年高二2021-05-21 13:41:539页
-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 2016-2017 学2021-05-21 13:18:5011页
- 河南省鹤壁高中2020-2021高二地理2021-05-21 12:53:077页
-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 2016-2017 学2021-05-21 12:05:138页
- 2016—2017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测2021-05-21 11:50:5514页
- 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 2016-2017 学2021-05-20 20:19:5711页
-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0-2021高2021-05-20 15:08:5513页
- 华安一中 2014—201 5 学年下学期2021-05-20 14:27:3910页
- 宁夏平罗县 2016-2017 学年高二地2021-05-20 12:46:38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