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3 MB
- 2021-05-22 发布
第二部分 近代世界和近代中国
Ⅰ
必考内容
总览概述
近代中国
近代西方
时间
跨度
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
1949
年新中国成立
15
、
16
世纪新航路开辟~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历史
特征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和中华民族的奋起
血与火的征服和资本主义近代化的新篇章
主
要
表
现
政治
①
从
1840
~
1949
年,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结束的历史
②
19
世纪中期以后,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
20
世纪
30
年代,日本侵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①
15
、
16
世纪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兴起并逐步成长,展开了反封建斗争
②
17
、
18
世纪,英美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分别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政体
总览概述
主
要
表
现
政治
③
为了争取国家独立和民主进步,中国人民展开了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太平天国运动、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等先后失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经过
28
年的斗争,最终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主进步的愿望
③
19
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洲大陆拓展,德法两国先后确立君主立宪和共和政体的代议制度;
19
世纪末,资产阶级代议制成熟和完善
④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人运动兴起;
1871
年,法国巴黎公社革命,为无产阶级建立政权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总览概述
主
要
表
现
经济
①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深刻影响着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
②
中国的民族工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及风俗习惯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更多地体现出近代化的色彩
①
15
、
16
世纪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
18
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并向欧美大陆扩展,人类社会进入
“
蒸汽时代
”
,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③
19
世纪
70
年代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人类社会进入
“
电气时代
”
,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总览概述
主
要
表
现
思想
①
鸦片战争后,从林则徐、魏源睁眼看世界到新文化运动弘扬民主、科学,近代前期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器物
—
制度
—
思想文化三个层次
②
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一步传播,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毛泽东思想
①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逐渐冲破了神学的桎梏,近代人文精神兴起
②
启蒙运动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也直接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③
1848
年
《
共产党宣言
》
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工人运动从此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④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也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与文学艺术的发展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一、近代世界
1
考向分析
3
知识重构
4
热点素养
5
考题训练
2
网络构建
考 向 分 析
考纲展示
考情解读
1.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2
.启蒙运动
近三年全国各地高考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考查相对较少。多以选择题为主要考查形式,难度上相对比较小,内容上相对集中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条件、核心思想及其社会影响,不同时期人文主义的具体内涵和意义
网 络 构 建
知 识 重 构
关键词:
人文主义、因信称义、信仰得救、先定论
1
.
文艺复兴
(1)
背景
①
经济前提:意大利经济繁荣,最早出现
______________
。
②
经济方面:新兴
______________
要求思想变革。
③
文化底蕴:保留了古希腊、罗马的大量遗存。
④
社会现实:中世纪
______________
世界观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
考点一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资本主义萌芽
资产阶级
天主教会神学
(2)
核心思想:
______________
,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
(3)
实质:是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之名兴起的
______________
思想解放运动。
(4)
发展历程: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于
14
世纪的意大利,
15
世纪后期开始向西欧其他国家传播,
16
世纪达到高潮。
(5)
代表人物及成就:但丁的
《
神曲
》
,薄伽丘的
《
十日谈
》
,彼特拉克被称为
“
______________
”
,
______________
是英国文艺复兴的典型代表。
(6)
影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挑战;推动了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人文主义
资产阶级
人文主义之父
莎士比亚
2
.
宗教改革
(1)
背景:
14
~
16
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文艺复兴中
______________
的传播;
“
赎罪券
”
的兜售成为导火线。
(2)
标志:
1517
年
“
九十五条论纲
”
的发表。
(3)
主张:
“
______________
”
;可以通过
《
圣经
》
与上帝直接沟通;教会应从属于国家。
(4)
新兴教派:路德派、加尔文派、英国国教会等。
(5)
性质:宗教改革是早期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一场反对
______________
和罗马神权统治的社会思想、政治改革运动
(
或早期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下进行的反封建斗争
)
。
人文主义
因信称义
封建统治
(6)
意义
①
欧洲宗教改革是继文艺复兴之后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统治的支柱
______________
,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②
为以后的
______________
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天主教会
资产阶级革命
文艺复兴对古希腊人文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1)
继承:古希腊思想家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提倡怀疑精神,尊重知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以人文主义为旗帜,提倡人性,反对神性,尊重知识。
(2)
发展: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主张是自然
(
本性;本原
)
,即认为要重点探讨人自身,认识人自己。文艺复兴时期则进一步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把人从中世纪的神学枷锁下解放出来,宣扬个性解放,追求现世幸福;追求自由平等,反对等级观念;崇尚理性,反对愚昧
〔
跟踪训练
〕
1
.
(2017·
蚌埠
)
教皇尼古拉五世时期,佩脱罗翻译波利比乌斯
(
古罗马历史学家
)
的作品,得到了五百金币奖励;盖利诺翻译斯特拉博
(
希腊历史、地理学家
)
的
《
地理
》
一书,得到了一千五百佛罗林;费勒福翻译
《
荷马史诗
》
,尼古拉五世在银行里给他存入了一万佛罗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
.教皇收买学者阻挠人文主义的传播
B
.教皇迎合文艺复兴的历史潮流
C
.人文主义思想为欧洲社会普遍接受
D
.罗马教会成为文艺复兴的中心
B
【
解析
】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影响。
“
佩脱罗翻译波利比乌斯
(
古罗马历史学家
)
的作品,得到了五百金币奖励;盖利诺翻译斯特拉博
(
希腊历史、地理学家
)
的
《
地理
》
一书,得到了一千五百佛罗林;费勒福翻译
《
荷马史诗
》
,尼古拉五世在银行里给他存入了一万佛罗林
”
表明教皇鼓励学习古希腊罗马文化,故
B
项正确;
A
、
C
、
D
三项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
B
项。
2
.
(2017·
包头
)1648
年,欧洲国家达成的
《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
规定:承认新教合法地位,新教诸侯和天主教诸侯地位平等;各诸侯邦国可自行确定官方宗教;各诸侯邦国有外交自主权。这些规定
(
)
A
.促进了欧洲国家政治统一进程
B
.表明了罗马教会立新教为合法宗教
C
.造成了各诸侯邦国割据的状态
D
.推动了宗教改革和主权国家的形成
D
【
解析
】
本题考查宗教改革,意在考查结合所学分析材料的能力。欧洲国家政治统一的实现是
1993
年欧盟的成立,故
A
项错误;据材料可知
《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
是欧洲国家达成的,不是罗马教会颁布的,故
B
项错误;中世纪欧洲分立割据的主要原因是王权衰微,
《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
主要是造成德国封建割据时代的到来,并未造成整个欧洲的分立割据,故
C
项错误;据材料
“
承认新教合法地位
……
各诸侯邦国有外交自主权
”
可知,
《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
推动了宗教改革,也使得王权独立于教权,有利于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故
D
项正确。
关键词:
理性主义、三权分立、人民主权、社会契约、自由平等、民主科学、人非工具
1
.
时间、中心:
17
~
18
世纪、法国。
2
.
指导思想:
______________
。
3
.
斗争矛头:
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
4
.
思想内容:
理性、民主、自由、平等、科学。
5
.
性质:
资产阶级
______________
的思想解放运动。
考点二 启蒙运动
理性主义
反封建
6
.
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思想家
主张
历史地位
相似点
孟德
斯鸠
反对君主专制,提出
_____________
学说
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原则
都反对君主专制,否定
__________
,提倡民主政治、自由平等
伏尔泰
提倡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君主专制,主张
_____________
其思想对
18
世纪的欧洲产生了巨大影响
卢梭
倡导社会契约和
______________
,主张民主共和
描绘了未来世界的蓝图
康德
提出
______________
和尊重他人的主张
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三权分立
君主立宪制
人民主权
人非工具
教权主义
7.
历史作用:
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和封建统治,解放了思想,发展了人文主义;主张变革社会制度,建立法制社会,为资本主义道路构建蓝图。
【
规律认识
】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经历了起源
(
智者运动
)——
形成
(
文艺复兴
)——
发展
(
宗教改革
)——
高峰
(
启蒙运动
)
的历史发展进程。不同时期人文主义的具体内涵各不相同。
(1)
古希腊智者运动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认识的对象从以自然界为重点转移到认识人类和人类社会,突出人的自身,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的人文观点,实际上是古代雅典民主制度发展的产物。
(2)
文艺复兴是近代人文主义出现的标志,肯定人和人性,突出人的作用。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与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3)
宗教改革是人文主义的发展阶段。宗教改革者们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提倡个人宗教信仰的自由,沉重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统治。
(4)
启蒙运动是人文主义发展到高峰的标志。启蒙思想家高举理性主义的旗帜,反对专制和迷信;提倡科学、自由、平等,反对特权等级;主张实行法治;对未来社会进行了设想。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把反封建斗争推进到反封建专制制度、建立理性王国上来。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做了舆论准备,成为人类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武器。
启蒙运动对社会转型的推动作用
(1)
对近代世界的影响:
“
社会契约
”
论和
“
人民主权
”
说论证了革命的合理性。君主立宪制和三权分立不仅提供了依法治国的理论,还为资产阶级的政权组织形式设计了不同的方案。启蒙思想对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的批判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建设政权的强大思想武器。
(2)
对各国政体的影响
①
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议会通过了
《
权利法案
》
和
《
王位继承法
》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和责任内阁制,限制了王权,扩大了议会权力,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实践了启蒙思想家的分权思想和
“
人民主权
”
的思想。
②
对美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制定了
1787
年联邦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体现了启蒙运动中的人民主权和三权分立思想。
③
对法国:在
19
世纪
70
年代制定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启蒙思想。
〔
跟踪训练
〕
3
.
(2017·
淮北
)
普鲁斯特认为,必须把
《
百科全书
》
编纂者们如狄德罗、伏尔泰等看成是一个独特的群体。据统计,
《
百科全书
》
作者中,有
4%
是商人或制造业者,有贵族头衔的占同样比例,医生
15%
,政府官员
12%
,神职人员
8%
。这反映出
(
)
A
.启蒙思想的传播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B
.启蒙运动得益于少数富贵精英的支持
C
.理性主义已经成为当时社会主流认识
D
.社会结构中资产阶级已占据主导地位
B
【
解析
】
本题考查近代欧洲的启蒙运动。材料中普鲁斯特认为
《
百科全书
》
派人物如狄德罗、伏尔泰均为独特的群体,其中商人与制造业者、贵族、医生、政府官员和神职人员占据百科全书派知识分子群体相当的份额,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可见启蒙运动得益于社会中占极小比例的少数富贵精英的支持,故选
B
项。
A
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C
、
D
两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
4
.
(2017·
孝感
)
孟德斯鸠曾指出,英国革命把封建贵族打垮以后处于最危险的状态,很有可能会蜕变成最可怕的
―
种专制,个人最自由的情况实际上是专制发生最可怕的一个契机。材料反映出孟德斯鸠
(
)
A
.反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
.赞成英国的立宪政体
C
.违背了三权分立精神
D
.同情英国的封建贵族
B
【
解析
】
本题考查启蒙运动的思想主张。材料中孟德斯鸠认为英国革命后状态
“
有可能蜕变成最可怕的一种专制
”
,主张以法制限制
“
个人最自由的情况
”
,即反映孟德斯鸠赞成英国的立宪政体,故选
B
项。材料并未反映孟德斯鸠反对英国革命的态度及三权分立思想,故
A
、
C
两项错误;
D
项在材料中无体现,故排除。
热 点 素 养
一、考查唯物史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13
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
“
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
”
。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
)
A
.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B
.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C
.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D
.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A
【
解析
】
本题考查意大利资本主义的发展。从材料看,教会在扩建教堂时特别强调市民的意志,说明市民得到了重视,这反映了佛罗伦萨工商业阶层的力量壮大,
A
项正确。佛罗伦萨的变化不能反映人文主义
“
广泛传播
”
,
B
项错误。教会重视市民的意志,说明教会力量的削弱,
C
项错误。材料与新教理论关系不大,
D
项错误
。
二、考查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考查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马丁
·
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宣扬因信仰而得救。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这主要说明宗教改革
(
)
A
.使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
B
.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
C
.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D
.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D
【
解析
】
本题考查宗教改革。由材料
“
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
”“
王公贵族
”
等信息可知,宗教改革得到社会广泛支持,说明其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D
项正确。各阶层由于利益不同,其目标也就不同,排除
A
项;
B
项并非材料中心意思,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宗教改革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并非强调其对近代民族国家形成的作用,排除
C
项
。
三、考查时空观念和启蒙思想在西方政治实践中的运用。
雨果在小说
《
九三年
》
中描述
1793
年法国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
“
既是正式选举会议又是十字街头,既是权威机关又是平民大众,既是法庭又是被告
”
。这里的国民公会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
)
A
.三权分立
B
.君主立宪
C
.人民主权
D
.法律至上
C
【
解析
】
本题考查法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意在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从
“
十字街头
”“
平民大众
”
可知材料中的国民公会体现了人民主权的思想,故
C
项正确。
A
项与材料
“
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
”
不符;
1793
年法国已经废除了君主制,
B
项错误;
“
既是法庭又是被告
”
与
“
法律至上
”
的理念不符,排除
D
项。
专 题 训 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