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2 MB
- 2021-05-22 发布
观字 能否 知意?
健康的疲倦
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
16
驱遣我们的想象
叶圣陶
《驱遣我们的想象》,题目中的“驱遣”,意思是驱动,调遣,使用的意思,题目的意思是:
鉴赏文艺作品,要驱动、调遣我们的想象力。
文题解说
为什么要驱动想象?
文艺作品往往不是倾筐倒箧地说的,说出来的只是一部分罢了,还有一部分所谓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没有说出来,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领会它。如果拘泥于有迹象的文字,而抛却了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至多只能鉴赏一半;有时连一半也鉴赏不到,因为那没有说出来的一部分反而是极关重要的一部分。
--------
叶圣陶 《训练语感》
为什么要驱动想象?
1.
阅读
1-7
段说说作者创作的过程是怎样的?
作者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通过想象等艺术的加工,以(歌谣
)
文字等形式展现在读者面前即
艺术作品。文字起到桥梁的作用。
2.
作者的创作目的(本质)是什么?
通过写下来的文字正好传达出他的所见所感。
3.
读者阅读的目的是什么?
他们要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为什么驱动想象?
“作者把经验或想象所得的具体事物翻译成白纸上的黑字,我们读者都要倒翻过去,那白纸上的黑字再依旧翻译成具体事物。这工作完全要靠
想象
来帮助。
----
叶圣陶
怎么驱动想象?
1.
阅读第
8
—
10
自然段,说说作者是如何
驱遣想象力去
欣赏文艺作品的
?
作者在论证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
请简要分析。
作者以赏析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入手,首先以纯理性思考的方式对诗句进行赏析,如“疑问:大漠上也许有几处地方聚集着人,难道不会有几缕的炊烟吗?”这样的赏析全然得不到诗句中所蕴藏的壮景与情感,换句话说,这是不驱遣想象力的结果;
同时又论述
在想象中睁开眼睛来看
这十个文字所构成的画面,便能感受到诗中静寂的境界。作者通
过举例论证与对比论证
,得出了结论:“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同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
。
”
怎么驱动想象?
2.
阅读第
10--13
自然段,说说作者是如何驱遣想象力去欣赏文艺作品的
?
作者在论证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
请简要分析。
怎么驱动想象?
白蒙蒙的海面上
……
让暴风雨来得更厉害些吧!
在想象中生出一对翅膀来,就能接触到作者的意境
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总结本文的论证思路。
作者首先通过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来明确读者欣赏文艺作品的本质,即“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然后以赏析王维诗句和《海燕》为例,从正反两个角度论述了驱遣想象力的重要作用。
得出结论:(中心论点)
鉴赏文艺作品必须驱动我们的想象,通过文字,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得到人生的受用!
相关文档
- 四年级上语文一课一练4 繁星_人教2021-05-22 00:46:462页
-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3认识图形2021-05-22 00:46:3514页
- 四年级上册美术课件-第8课 色彩对2021-05-22 00:46:2516页
- 2021版新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课件:课2021-05-22 00:46:1530页
- 新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2021-05-22 00:46:037页
- 八年级下数学课件:19-2-2 一次函数2021-05-22 00:46:0216页
- 全国卷I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2021-05-22 00:45:5016页
- 四川省成都市七中2020届高三热身考2021-05-22 00:45:3930页
- 一年级上册美术课件-第17课 谁画2021-05-22 00:45:2632页
-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0-22021-05-22 00:45:06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