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7.50 KB
- 2021-05-22 发布
选择题命题区间——元素与化合物
第1课时 化学与STSE
1.(2017·全国卷Ⅰ)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由合成纤维制造的是( )
A.尼龙绳 B.宣纸
C.羊绒衫 D.棉衬衣
解析:选A 尼龙绳是由尼龙切片制成的纤维丝经一系列加工制成的,它属于合成纤维,A项正确;宣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它属于天然纤维,B项错误;羊绒衫的主要原料是羊毛,属于蛋白质,C项错误;棉衬衣的主要原料是棉花,棉花属于天然纤维,D项错误。
2.(2017·全国卷Ⅲ)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PM2.5是指粒径不大于2.5 μ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
B.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C.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
D.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是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
解析:选C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A项正确;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B项正确;燃煤中加入CaO是为了除去煤燃烧生成的SO2,可减少酸雨的形成,但不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故C项错误;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和H2O,属于清洁燃料,D项正确。
3.(2016·全国卷Ⅰ)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烃等有害物质
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
解析:选D A项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时蚕丝有烧焦羽毛的气味,人造纤维则没有。B项食用油反复加热会发生复杂的反应,产生稠环芳烃等有害物质。C项加热能使流感病毒体内的蛋白质发生变性,从而杀死流感病毒。D项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75%。
4.(2016·全国卷Ⅱ)下列有关燃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燃料燃烧产物CO2是温室气体之一
B.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不会造成大气污染
C.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
D.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
解析:选B A项中,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正确。B项中,化石燃料完全燃烧时产生的气体有CO2、SO2等,会造成大气污染,错误。C项中,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等含碳原子数目较少的烃,燃油的主要成分是含碳原子数目较多的烃,液化石油气燃烧更充分,可减少大气污染,正确。D项中,燃料不完全燃烧产生的CO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5.(2015·全国卷Ⅰ)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滴,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 )
A.氨水 B.硝酸
C.醋 D.卤水
解析:选B A.氨水有一定的腐蚀作用,对铜的腐蚀比较强,对钢铁腐蚀比较差,对水泥腐蚀不大,氨水可以贮存于塑料、陶瓷等容器中,故A不正确。B.硝酸化学性质活泼,能与多种物质反应,它是一种强氧化剂,它可腐蚀各种金属(铂和金除外)和材料,故B正确。C.醋具有弱酸性,具有酸的通性,没有强氧化性,不能腐蚀“五金八石”,醋酸也可贮存于塑料瓶,故C不正确。D.卤水又称作卤碱,其主要成分为氯化镁、氯化钠和一些金属离子,不能腐蚀“五金八石”,故D不正确。
6.(2014·全国卷Ⅰ)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用热的烧碱溶液洗去油污
Na2CO3可直接与油污反应
B
漂白粉在空气中久置变质
漂白粉中的CaCl2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CaCO3
C
施肥时,草木灰(有效成分为K2CO3)不能与NH4Cl混合使用
K2CO3与NH4Cl反应生成氨气会降低肥效
D
FeCl3溶液可用于铜质印刷线路板制作
FeCl3能从含Cu2+的溶液中置换出铜
解析:选C 烧碱指的是NaOH,油脂在NaOH溶液、加热条件下能水解,A项错误;漂白粉中的Ca(ClO)2能与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反应,生成CaCO3和HClO而变质,而CaCl2与CO2不反应,B项错误;K2CO3与NH4Cl混合,会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释放出NH3,会降低肥效,C项正确;FeCl3溶液与Cu反应生成FeCl2和CuCl2,但FeCl3溶液不能将Cu2+还原为Cu,D项错误。
7.(2017·江苏高考)2017年世界地球日我国的主题为“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下列做法应提倡的是( )
A.夏天设定空调温度尽可能的低
B.推广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和纸巾
C.少开私家车多乘公共交通工具
D.对商品进行豪华包装促进销售
解析:选C 夏天空调温度越低时,需要消耗的电能越多,A项错误;推广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和纸巾会产生“白色污染”且浪费资源,B项错误;少开私家车,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C项正确;豪华包装会浪费不必要的材料,D项错误。
8.(2016·江苏高考)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加剧“温室效应”。下列活动会导致大气中CO2含量增加的是( )
A.燃烧煤炭供热 B.利用风力发电
C.增加植被面积 D.节约用水用电
解析:选A 燃烧煤炭供热会产生CO2,A正确;利用风力发电不会产生CO2,B错误;增加植被面积,会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少大气中CO2的含量,C错误;节水节电不会增加CO2的排放,D错误。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等实际问题经常涉及化学知识和化学原理,高考在选择题中通过化学与STSE题型考查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此类题目知识涉及面广,难度不大,复习时注意环境问题、能源问题、材料问题、社会生活问题、传统文化等与基本知识的结合,习惯从化学视角去思考问题。
[课堂练——练熟方法]
题组(一) 化学与传统文化
1.《神农本草经》说“水银……熔化(加热)还复为丹”。《黄帝九鼎神丹经》中的“柔丹”“伏丹”都是在土釜中加热Hg制得的,这里的“丹”是指( )
A.氯化物 B.合金
C.硫化物 D.氧化物
解析:选D 加热Hg制得丹,说明得到的产物为氧化物。
2.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B.“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C.“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
D.古剑“沈卢”“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指的是铁的合金
解析:选C 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属于胶体,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A项正确;铁的活泼性强于铜,铁置换出铜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项正确;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项错误;剂钢是铁碳合金,D项正确。
3.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代文献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下列关于KNO3的古代文献,对其说明不合理的是( )
选项
目的
古代文献
说明
A
使用
“……凡研消(KNO3)不以铁碾入石臼,相激火生,则祸不可测”——《天工开物》
KNO3
能自燃
B
鉴别
区分硝石(KNO3)和朴消(Na2SO4):“强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硝石也”——《本草经集注》
利用焰色反应
C
提纯
“(KNO3)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开宝本草》
溶解,蒸发结晶
D
性质
“(火药)乃焰消(KNO3)、硫黄、杉木炭所合,以为烽燧铳机诸药者”——《本草纲目》
利用KNO3的氧化性
解析:选A A选项,KNO3加热后会发生分解反应产生氧气,物质不能自燃,错误;B选项,鉴别KNO3和Na2SO4两种物质可根据物质组成中含有的钾元素和钠元素的焰色反应进行鉴别,若灼烧使火焰呈黄色,就证明是Na2SO4,若灼烧,通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呈紫色,就证明是KNO3,正确;C选项,KNO3的提纯方法是溶解后,煎炼得之(主要利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正确;D选项,火药与硫黄、木炭发生化学反应时,K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为N2,体现氧化性,正确。
题组(二) 化学与科学、技术
4.(2017·安徽培优联盟模拟)化学科学与技术是改进生活、改善环境,促进发展的关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普通玻璃、氮化硅陶瓷、水晶饰物都是硅酸盐制品
B.“乙醇汽油”的主要成分都是可再生能源
C.碱石灰、硫酸铜、硅胶都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D.“天宫”系列飞船使用的碳纤维材料、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解析:选D 氮化硅陶瓷的主要成分为Si3N4,水晶的成分是SiO2,均不属于硅酸盐,故A错误;乙醇汽油是用90%的普通汽油与10%的乙醇调和而成,其成分中乙醇为可再生能源,但普通汽油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B错误;硫酸铜中Cu2+属于重金属阳离子,能使人中毒,且硫酸铜不能吸水,故C错误;碳纤维、光导纤维都是新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故D正确。
5.新版人民币的发行,引发了人们对有关人民币中化学知识的关注。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制造人民币所用的棉花、优质针叶木等原料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B.用于人民币票面方案等处的油墨中所含有的Fe3O4是一种磁性物质
C.防伪荧光油墨由颜料与树脂连接料等制成,其中树脂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D.某种验钞笔中含有碘酒溶液,遇假钞呈现蓝色,其中遇碘变蓝的是葡萄糖
解析:选D 棉花、木材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A项正确;Fe3O4具有磁性,是一种磁性物质,B项正确;树脂的相对分子质量很大,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C项正确;遇碘变蓝的是淀粉,制造纸币时已经移走了淀粉,所以在纸币上滴加碘酒,变蓝色则为伪币,D项错误。
题组(三) 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
6.(2017·广州模拟)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二氧化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二氧化氯具有强氧化性
B
用Na2S除去废水中的Cu2+和Hg2+
Na2S具有强还原性
C
用氧化铁制作红色颜料
氧化铁能与酸反应
D
用明矾溶液清除铜镜表面的铜锈
明矾溶液中Al3+能与铜锈反应
解析:选A 利用S2-能与Cu2+和Hg2+形成难溶物CuS和HgS来除去废水中的Cu2+和Hg2+,与Na2S的还原性无关,B项错误;氧化铁为红棕色粉末,常用作红色颜料,与其是否能与酸反应无关,C项错误;用明矾溶液清除铜镜表面的铜锈是因为明矾溶液中的Al3+水解而使溶液呈酸性,从而除去铜镜表面的铜锈,D项错误。
7.(2017·揭阳模拟)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B.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有机非金属材料
C.“玉不琢不成器”、“百炼方能成钢”发生的均为化学变化
D.“火树银花”中的焰火实质上是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
解析:选D 淀粉、纤维素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油脂不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A错误;光导纤维的成分是SiO2,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B错误;“玉不琢不成器”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C错误;“火树银花”
中的焰火利用某些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故D正确。
8.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对物质的主要用途、原因解释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主要用途
原因解释
A
晶体硅
高纯硅可用于制备光导纤维、光电池、集成电路和计算机芯片
Si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B
金属钠
高温时能从熔融TiCl4中置换出金属Ti
钠单质具有很强的还原性
C
氯气
与石灰乳或烧碱反应制含氯的消毒剂
氯气呈酸性
D
金属铝、铁
制成容器可盛装、运输浓硫酸、浓硝酸
铝、铁与浓硫酸、浓硝酸不反应
解析:选B 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O2,A项错误;根据反应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Cl2+2NaOH===NaCl+NaClO+H2O可知,氯气与强碱溶液发生的是歧化反应,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和酸性无关,C项错误;浓硫酸、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常温下能够在铝、铁表面氧化出一薄层致密的氧化膜,起到保护作用,阻止内部金属的继续溶解,此过程称为“钝化”,属于化学变化,D项错误。
题组(四) 化学与能源、环境
9.化学与环境、材料、信息、能源关系密切,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
B.“光化学烟雾”的形成与氮氧化合物有关
C.尽量使用含12C的产品,减少使用含13C或14C的产品符合“促进低碳经济”宗旨
D.高纯度的二氧化硅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光导纤维遇强碱会“断路”
解析:选C 尽量使用含12C的产品未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不符合“促进低碳经济”宗旨,C项错误。
10.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此背景下,“新能源”、“低碳”、“节能减排”、“吃干榨尽”等概念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均属于“新能源”
B.“低碳”是指采用含碳量低的烃类作为燃料
C.如图,甲烷经一氯甲烷生成低碳烯烃的途径体现了“节能减排”思想
D.让煤变成合成气,把煤“吃干榨尽”,实现了煤的清洁、高效利用
解析:选B 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是“新能源”,A项正确;“低碳”主要是指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B项错误;从题图分析,HCl循环利用,排出的水无污染,符合“节能减排”思想,C项正确;让煤变成合成气,能提高能源利用率,节能减排,D项正确。
[课下练——练通高考]
1.(2017·海淀区高三模拟)我国酒文化源远流长。下列古法酿酒工艺中,以发生化学反应为主的过程是( )
A.酒曲捣碎
B.酒曲发酵
C.高温蒸馏
D.泉水勾兑
解析:选B 酒曲捣碎主要是形状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A项不符合题意;酒曲发酵是化学变化,B项符合题意;高温蒸馏是利用沸点的不同,属于物理变化,C项不符合题意;泉水勾兑是溶液的稀释,属于物理变化,D项不符合题意。
2.(2017·衡水中学二模)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刚玉硬度仅次于金刚石,熔点也相当高,刚玉坩埚可用于熔融碳酸钾
B.CO2是大量使用的灭火剂,但着火的镁条在CO2中继续燃烧说明它也可以助燃
C.人血清中的血浆铜蓝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151 000,是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D.牛奶中加入果汁会产生沉淀,是因为发生了酸碱中和反应
解析:选B 刚玉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铝,高温下氧化铝和碳酸钾反应,应该用铁坩埚,A错误;镁在CO2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说明CO2也可以助燃,B正确;血浆铜蓝蛋白不是人工合成的,C错误;因牛奶中含有蛋白质,加入果汁能使蛋白质凝聚而沉淀,且牛奶不是酸,则不是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D错误。
3.(2017·石家庄二中模拟)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水滴石穿
B.用沾有KMnO4的硅藻土做水果保鲜剂
C.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
D.NaCl固体加入蛋白质溶液中生成沉淀
解析:选D 水滴石穿主要是溶解了CO2的雨水与CaCO3长期作用生成了可溶性的Ca(HCO3)2的缘故,A项不选;酸性KMnO4溶液能氧化水果释放的催熟剂乙烯而做水果保鲜剂,B项不选;蚊虫叮咬后,会释放一种酸性物质,可以涂上碱性物质以减轻痛苦,C项不选;蛋白质遇到可溶性NaCl会因溶解度降低而从溶液中析出,不属于化学变化,D项选。
4.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对现象或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臭氧能用于杀菌消毒
臭氧的还原性使细菌的蛋白质变性
B
氯化铁溶液可用于铜质印刷线路板的制作
氯化铁溶液能与Cu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
C
鸡蛋清溶液具有丁达尔效应
鸡蛋清溶液是胶体
D
某雨水样品采集后放置一段时间,pH由4.68变为4.28
水中生成了硫酸
解析:选A 臭氧能用于杀菌消毒,是由于臭氧具有氧化性,能使细菌的蛋白质变性,A项错误。
5.(2017·衡水中学模拟)《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沈括在《梦溪笔谈》对从地表渗出的、当地人称为“石脂”或“洧水”的使用有“予知其烟可用,试扫其烟为墨,黑光如漆,松果不及也,此物必大行于世”的描述, 关于上文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洧水”的主要成分是油脂
B.“洧水”的主要成分是煤油
C.“洧水”的主要成分是石油
D.其烟的主要成分是石墨
解析:选C 洧水是石油,不完全燃烧时有碳颗粒生成,由墨汁很黑知道烟是炭黑。
6.化学源于生活,下列关于化学与生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淀粉、蛋白质、油脂都是人体必需的高分子营养物质
B.氧化钙、硅胶、还原性铁粉都可用作食品药品干燥剂
C.石油分馏、煤的干馏、煤的气化和液化都是物理变化
D.食醋除水垢、明矾净水、油脂的皂化都是化学变化
解析:选D 油脂是小分子有机物,A项错误;还原性铁粉作抗氧化剂,不能作干燥剂,B项错误;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煤的气化和液化是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C项错误;食醋除水垢利用的是醋酸与碳酸钙、氢氧化镁反应,明矾净水利用的是Al3+水解,油脂的皂化利用的是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三者均为化学变化,D项正确。
7.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夏天雷雨过后感觉到空气清新是因为空气中产生了少量的二氧化氮
B.通常所说的三大有机合成材料是指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C.实验“煤改气”“煤改电”等清洁燃料改造工程,有利于保护环境
D.推广使用聚二氧化碳可降解塑料,能减少白色污染
解析:选A 雷雨时发生N2+O22NO,NO有扩张血管、兴奋神经的作用,使人感到空气清新,A错误;三大有机合成材料是指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B正确;实验“煤改气”“煤改电”等清洁燃料改造工程,可提高燃煤的利用率,减少有毒气体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C正确;推广使用聚二氧化碳可降解塑料,能减少白色污染,D正确。
8.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高锰酸钾溶液和双氧水的消毒原理相同,且使用时浓度不宜过大
B.“低碳经济”主要是指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C.明矾和漂白粉可用于自来水的净化,但两者的作用原理不相同
D.在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可使其消毒能力增强
解析:选D 高锰酸钾溶液和双氧水都是利用强氧化性来消毒杀菌,故消毒原理相同,A正确;“低碳经济”主要是指减少CO2的排放,即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B正确;明矾是利用铝离子水解产生的氢氧化铝胶体吸附杂质而净水,漂白粉是利用强氧化性来消毒杀菌,故两者的作用原理不相同,C正确;在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因为二氧化硫有还原性,故次氯酸根被还原为氯离子,不再具有消毒能力,D错误。
9.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用铁制容器盛装浓硫酸
常温下,铁在浓硫酸中钝化
B
氧化铝可用作耐火材料
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
C
液氨可用作制冷剂
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
D
“84”消毒液可用于环境消毒
主要成分是NaClO,具有强氧化性
解析:选B 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低温下能够使铁钝化,形成致密氧化膜阻止反应进行,所以可以用铁制容器盛装浓硫酸,故A正确;氧化铝可用作耐火材料是因为氧化铝熔点高,与两性无关,故B错误;液氨汽化吸收大量的热,具有制冷作用,可用作制冷剂,故C正确;“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NaClO,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杀菌消毒,所以可以用于环境消毒,故D正确。
10.化学与生产、生活、环境等社会实际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雾霾是一种分散系,分散剂是空气,带活性炭口罩防雾霾的原理是吸附原理
B.洁厕灵的主要成分是盐酸,不能与“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NaClO)混用
C.推广使用煤液化技术,可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D.Cl2、ClO2、O3和Na2O2等都具有强氧化性,但Na2O2不能用于饮用水的消毒
解析:选C 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吸附空气中的悬浮物,A项正确;盐酸与NaClO两者混用产生Cl2有毒,不能混用,B项正确;煤的组成元素主要是碳,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因此推广使用煤液化技术,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C项错误;Cl2、ClO2、O3和Na2O2等都具有强氧化性,Cl2、ClO2、O3可用于饮用水的消毒,但Na2O2溶于水生成NaOH,NaOH有毒和腐蚀性,因此Na2O2不能用于饮用水的消毒,D项正确。
11.东汉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中对汞的描述:“……得火则飞,不见埃尘,将欲制之,黄芽为根。”这里的“黄芽”是指( )
A.金 B.硫
C.铜 D.铁
解析:选B 液态的金属汞受热易变成汞蒸气,汞属于重金属,能使蛋白质变性,属于有毒物质,但常温下汞能和硫反应生成HgS,从而防止其变成汞蒸气,黄芽指呈淡黄色的硫黄。
12.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烯可作水果的催熟剂
B.硅胶可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
C.福尔马林可作食品的保鲜剂
D.氢氧化铝可作胃酸的中和剂
解析:选C A项,乙烯可催熟水果,正确;B项,硅胶具有吸水性且无毒,可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正确;C项,福尔马林有毒,可作防腐剂,但不能作食品的保鲜剂,错误;D项,氢氧化铝可中和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正确。
13.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未成熟苹果的果肉遇碘水会变蓝
B.与锌块相连或与电源正极相连,钢铁一定能被保护
C.纤维素和油脂均可发生水解,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D.加酶洗衣粉可以很好的洗涤毛织品上的污渍
解析:选A A项,未成熟的苹果含有大量的淀粉,淀粉遇到碘变蓝,正确;B项,与锌块相连钢铁被保护,与电源正极相连钢铁被腐蚀,错误; C项,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纤维素为天然高分子化合物,错误; D项,毛织品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加酶洗衣粉能使蛋白质发生水解,衣服损坏,错误。
14.(2017·滨州模拟)化学与社会息息相关,下列物质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及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应用
解释
A
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
其作用是吸收水果释放出的乙烯
B
利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保护金属
在入海口的钢铁闸门上装一定数量的锌块防止闸门被腐蚀
C
高铁车厢采用铝合金材料
铝与氧气不反应
D
高纯硅作计算机芯片的材料
硅晶体在自然界中能稳定存在
解析:选A A项,乙烯具有催熟作用,为了延长水果的保鲜期,用高锰酸钾可以除掉乙烯,正确;B项,在入海口的钢铁闸门上装一定数量的锌块,铁和锌在海水中形成原电池反应,锌做负极被氧化,铁被保护,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错误;C项,铝为活泼金属,易与氧气反应,高铁车厢采用铝合金材料,与合金的耐腐蚀性有关,且铝与氧气反应在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错误;D项,虽然硅的化学性质很稳定,但在自然界仍以化合态形式存在,如二氧化硅、硅酸盐等,错误。
15.(2017·西城模拟)景泰蓝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品。下列制作景泰蓝的步骤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将铜丝压扁,掰成图案
B.将铅丹、硼酸盐、玻璃粉等化合熔制后描绘
C.高温焙烧
D.酸洗去污
解析:选A A项,将铜丝压扁,掰成图案,属于物质形状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项,铅丹、硼酸盐、玻璃粉等原料化合再经过烧熔而制成不透明的或是半透明的有独特光泽物质,该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项,烧制陶瓷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项,酸洗去污为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易溶性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16.《新修本草》是我国古代中药学著作之一,记载药物844种,其中有关于“青矾”的描述为“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琉璃……烧之赤色……”。据此推测,“青矾”的主要成分为( )
A.CuSO4·5H2O B.FeSO4·7H2O
C.KAl(SO4)2·12H2O D.Fe2(SO4)3·9H2O
解析:选B 青矾是绿色,经煅烧后,变成红色。A项,CuSO4·5H2O为蓝色晶体,错误;B项,FeSO4·7H2O是绿色晶体,正确;C项,KAl(SO4)2·12H2O是无色晶体,错误;D项,Fe2(SO4)3·9H2O为黄色晶体,错误。
17.化学与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带玻璃塞的试剂瓶
聚乙烯盒
铁罐车
铝制饭盒
可用于盛放氢氧化钠溶液
可用于盛装食品
可用于运输浓硫酸
不宜长时间存放酸性或碱性的食物
解析:选A A项,氢氧化钠溶液呈强碱性,能和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钠,硅酸钠具有黏性,能把玻璃塞黏住,所以不能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存放氢氧化钠溶液,错误;B项,因为聚乙烯无毒,所以可以用来盛放食品,正确;C项,用铁制容器盛放和运输浓硫酸,是因为铁在冷的浓硫酸中发生钝化,正确;D项,因为铝及其氧化铝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所以铝制饭盒不宜长时间存放酸性或碱性的食物,正确。
18.(2017·济宁模拟)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用氢氟酸蚀刻玻璃
SiO2是碱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
B
用浸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作水果保鲜剂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氧化水果释放的催熟剂乙烯
C
过氧化钠作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
过氧化钠是强氧化剂,能氧化二氧化碳
D
处理废水时常加入明矾除去水中杂质
明矾可以作为消毒剂使用
解析:选B A项,SiO2是酸性氧化物,与氢氟酸发生反应SiO2+4HF===SiF4↑+2H2O,不属于碱性氧化物,错误;B项,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氧化水果释放的催熟剂乙烯,所以用浸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作水果保鲜剂,正确;C项,Na2O2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错误;D项,明矾在水溶液中电离出铝离子,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悬浮物,达到净水的目的,不是杀菌消毒,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