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3.00 KB
- 2021-05-22 发布
课后作业(十七)
[学业水平合格练]
1.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由第 22 号染色体的一部分移接到第
14 号染色体上造成的。这种变异属于( )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数目变异 D.染色体结构变异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由第 22 号染色
体的一部分移接到第 14 号染色体上造成的,说明发生了非同源染色
体之间的拼接,属于易位,这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答案] D
2.下图是蝗虫细胞中同源染色体(A1 和 A2)的配对情况。下列判
断正确的是( )
A.此种变异不能够遗传给下一代
B.此种变异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
C.观察材料可能取自昆虫的肌细胞
D.若 A2 正常,则 A1 可能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的颠倒
[解析] 染色体结构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A 错误;染色体用龙
胆紫或醋酸洋红染色进而观察,则染色体变异可通过光镜观察,B 正
确;昆虫的肌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不能发生减数分裂的联会现象,C
错误;若 A2 正常,则 A1 可能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的重复,D 错误。
[答案] B
3.下列有关两种生物变异的种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 A 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
B.图 A 中的变异未产生新的基因,但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
C.图 B 过程表示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D.图 B 中的变异未产生新的基因,但可以改变基因的排列顺序
[解析] 图 A 表示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
换,该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该变异属于基因重组,未产
生新的基因,但可以产生新的基因组合。图 B 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
中的易位,虽然未产生新的基因,但由于染色体的结构发生了改变,
基因的排列顺序也随之改变了。
[答案] C
4.下图所示细胞为三倍体的是( )
[解析] 三倍体是指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含有 3 个染色体组的个
体。根据相同形态的染色体有几个就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可判断出 A
中含有 4 个染色体组;B 中含有 2 个染色体组;C 中控制相对性状的
基因有 2 个,即含有 2 个染色体组;D 中含有 3 个染色体组。
[答案] D
5.下列关于植物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增加
B.染色体组非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新基因的产生
C.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重复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变化
D.染色体片段的倒位和易位必然导致基因排列顺序的变化
[解析] 染色体变异不会产生新基因,基因种类不会改变,但会
改变基因的数量或排列顺序。
[答案] D
6.普通小麦是六倍体,有 42 条染色体,科学家们用花药离体培
养培育出的小麦幼苗是( )
A.三倍体、21 条染色体
B.单倍体、21 条染色体
C.三倍体、三个染色体组
D.单倍体、一个染色体组
[解析] 花药中的花粉是经过减数分裂发育而成的,由其培育出
的幼苗比普通小麦的染色体数减少了一半,含有三个染色体组,而体
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叫单倍体。
[答案] B
7.下列有关水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水稻花粉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水稻
幼苗,可迅速获得纯合子
B.二倍体水稻经过秋水仙素加倍后得到的四倍体植株,一定表
现为早熟、粒多等性状
C.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稻穗、
米粒变小
D.四倍体水稻的配子形成的新个体,含两个染色体组,是二倍
体
[解析] 单倍体水稻是由配子不经过受精直接形成的新个体,用
秋水仙素处理可获得纯合的二倍体,A 正确;二倍体水稻经过秋水仙
素处理,染色体数目加倍,得到四倍体水稻,其特点是种子粒大,数
目少,B 错误;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只含 1 个染
色体组,不能形成正常配子,高度不育,C 错误;四倍体水稻配子虽
有两个染色体组,但仍是单倍体,D 错误。
[答案] A
8.有关“低温诱导大蒜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实验,
正确的叙述是( )
A.可能出现三倍体细胞
B.多倍体细胞形成的比例常达 100%
C.多倍体细胞形成过程无完整的细胞周期
D.多倍体形成过程增加了非同源染色体重组的机会
[解析] 低温诱导大蒜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不应出现三倍
体;低温诱导不能使所有细胞染色体数目都加倍;根尖细胞的分裂为
有丝分裂,而非同源染色体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能增加重
组机会;多倍体细胞形成的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阻止细胞的分
裂,所以细胞周期是不完整的。
[答案] C
9.某些类型的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可通过对细胞分裂时
期的观察来识别。图中 a、b、c、d 为某些生物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
染色体变异的模式图,它们依次属于( )
A.三倍体、染色体片段重复、三体、染色体片段缺失
B.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重复
C.三体、染色体片段重复、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
D.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重复、三倍体
[解析] a 图是染色体数目变异中个别染色体的增加,属于三体;
b 图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染色体片段 4 的重复;c 图细胞中含三个染
色体组,可能为三倍体;d 图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染色体片段 3 和 4
的缺失。
[答案] C
[学业水平等级练]
10.若图甲中①和②为一对同源染色体,③和④为另一对同源染
色体,图中字母表示基因,“○”表示着丝点,则图乙~图戊中染色
体结构变异的类型依次是( )
A.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B.缺失、重复、易位、倒位
C.重复、缺失、倒位、易位 D.重复、缺失、易位、倒位
[解析] 图乙中②号染色体丢失了 D 基因,形成缺失;图丙中①
号染色体多了一个 C 基因,形成重复;图丁中①号染色体上的 B、C
基因位置颠倒,形成倒位;图戊中②号染色体与③号染色体间相互交
换了部分片段,形成易位。
[答案] A
11.下列二倍体生物的细胞中含有 2 个染色体组的是( )
①有丝分裂中期细胞 ②有丝分裂后期细胞 ③减数第一次分
裂中期细胞 ④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 ⑤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细胞 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
A.①②③⑤ B.①③④⑤
C.①③⑤⑥ D.①④⑤⑥
[解析] 二倍体生物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有 4 个染色体
组,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中含 1 个染色体组。
[答案] C
12.下图所示细胞代表四个物种的不同时期细胞,其中含有染色
体组数最多的是( )
[解析] 在一个染色体组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A 选项相同的染
色体有 3 条,应分为 3 个染色体组;B 选项 6 条染色体两两相同,也
应分为 3 个染色体组;C 选项无同源染色体,应为 1 个染色体组;D
选项相同的染色体有 4 条,应分为 4 个染色体组。
[答案] D
13.我国农业科技人员用普通小麦和黑麦杂交培育出小黑麦。下
图是他们培育的大概过程。请回答:
(1) 普 通 小 麦 的 配 子 中 有 ________ 个 染 色 体 组 , 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条染色体。
(2)黑麦配子中有________个染色体组,________条染色体。
(3)给杂种一代进行染色体加倍(0.3%~0.5%秋水仙素处理)形成
的小黑麦体细胞中有________个染色体组,共________条染色体。
[解析] (1)普通小麦是六倍体,含有 42 条染色体,其配子中染
色体组、染色体条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即有 3 个染色体组,21 条
染色体。(2)黑麦是二倍体,有 14 条染色体,其配子中有 1 个染色体
组,7 条染色体。(3)用秋水仙素处理杂种一代进行染色体加倍形成的
小黑麦体细胞中有 8 个染色体组,共 56 条染色体。
[答案] (1)3 21 (2)1 7 (3)8 56
14.有两个纯种小麦,一个是高秆抗锈病(DDTT),另一个是矮
秆易染锈病(ddtt),现有三组实验:
第一组:DDTT×ddtt→F1(自交)→F2
第二组:DDTT×ddtt→F1,将 F1 的花药离体培养成幼苗,秋水
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
第三组:DDTT 进行 X 射线、紫外线综合处理实验
结果发现:三组实验中都出现了矮秆抗锈病品种
(1)第一组 F2 中出现矮秆抗锈病的概率是________,矮秆抗锈病
中能稳定遗传的概率是________。
(2)第二组使用的方法,在遗传育种上称为________,利用这种
方 法 培 育 新 品 种 的 一 个 显 著 特 点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组方法出现矮秆抗锈病后代是偶然的、个别的,它是
DDTT 通过________来实现的。
[解析] (1)DDTT×ddtt→F1(DdTt)(自交)→F2,F2 中矮秆抗锈病
ddT_的概率是:1/4×3/4=3/16;矮秆抗锈病中能稳定遗传的 ddTT
占(1/4×1/4)/(3/16)=1/3。(2)第二组使用的方法,在遗传育种上称为
单倍体育种,其显著特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3)第三组方法为诱
变育种,是 DDTT 通过基因突变成为 ddT_来实现的。
[答案] (1)3/16 1/3
(2)单倍体育种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3)基因突变
[应用创新综合练]
15.现有 4 种(2、6、7、10 号)三体玉米,即第 2、6、7、10 号
的同源染色体分别多出一条。三体玉米减数分裂一般产生两类配子,
一类是 n+1 型(非常态),即配子含有两条该同源染色体;一类是 n
型(常态),即配子含有一条该同源染色体。n+1 型配子若为卵细胞可
正常参与受精作用产生子代,若为花粉则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已知玉
米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现以纯合抗病普通玉米(BB)为父本,分
别与上述 4 种三体且感病的玉米(母本)杂交,从 F1 中选出三体植株作
为父本,分别与感病普通玉米(bb)进行杂交(如图所示),得出的 F2 的
表现型及数目如下表:
请补充完整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过程,以确定等位基因(B、b)
位于几号染色体上。
(1)若等位基因(B、b)位于三体染色体上,则亲本①的基因型是
bbb,F1 三体②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其产生的花粉种类及比
例 为 B∶b∶Bb∶bb = 1∶2∶2∶1 , F2 的 表 现 型 及 比 例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若等位基因(B、b)不位于三体染色体上,则亲本①的基因型为
________;F2 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 上 分 析 , 依 据 表 中 实 验 结 果 , 等 位 基 因 (B、 b)位 于
______________号同源染色体上。
[解析] (1)若等位基因(B、b)位于三体染色体上,则亲本①的基
因型是 bbb,F1 三体②是由 B(雄配子)和 bb(雌配子)结合而来的,所
以其基因型为 Bbb;又知,F1 三体②产生的花粉种类及比例为
B∶b∶Bb∶bb=1∶2∶2∶1,但 Bb 和 bb 型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
所以能参与受精作用的正常雄配子为 B∶b=1∶2,与感病普通玉米
(bb)进行杂交,F2 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抗病∶感病=1∶2。(2)若等位基
因(B、b)不位于三体染色体上,则亲本①的基因型为 bb,F1 三体②
的基因型为 Bb,与感病普通玉米(bb)进行杂交,F2 的表现型及比例
为抗病∶感病=1∶1。(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只有等位基因(B,b)
位于 10 号同源染色体上时,F2 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抗病∶感病=1∶2。
[答案] (1)Bbb 抗病∶感病=1∶2
(2)bb 抗病∶感病=1∶1
(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