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2 MB
- 2021-05-21 发布
课时规范练31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课时规范练第62页
(2019浙江嘉兴选考测试)2017年山东省GDP总量居全国第三位,下图为山东省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属于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特点的是( )
A.传统农业比重最大
B.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小
C.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D.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2.图中跨区域调配的资源是( )
A.煤炭 B.天然气
C.火电 D.水资源
答案1.D 2.D
解析第1题,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是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D项对。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快,传统农业比重较小,工业所占比重最大,A项错。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大,B项错。山东省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高科技不是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C项错。第2题,图中跨区域调配的资源起点是京杭运河,终点是烟台、威海,调配的资源是水资源,D项对。山东煤炭资源丰富,A项错。我国西气东输的天然气主要输送到上海,B项错。火电输送起点应是大煤矿产地,C项错。
(2018安徽宣城高三期末)2017年4月10日,中缅原油管道工程正式投运,标志着中缅两国能源领域合作步入新阶段。油气管道从云南瑞丽进入中国,经昆明输油至重庆。据此完成3~4题。
3.中缅输油管道建设的积极影响是( )
A.改善缅甸的生态环境
B.改变缅甸的能源消费结构
C.改变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
D.缓解我国能源紧张的局面
4.中缅石油管道建设中,需要克服的主要困难是( )
A.地形地质条件复杂
B.土壤次生盐碱化
C.寒潮、洪涝灾害
D.外来物种的侵入
答案3.D 4.A
解析第3题,中缅输油管道建设会破坏缅甸的生态环境,A项错误;管道的建设是为中国输送石油,改变不了缅甸的能源消费结构,B项错误;改变不了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因此仍然以煤炭为主,C项错误;积极影响是缓解我国能源紧张的局面,D项正确。第4题,读图可知,中缅石油管道经过若干山脉和我国的横断山区,山高谷深,且此处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因此建设中,需要克服的主要是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的困难。故选A项。
(2018河南濮阳高三期中)2018年2月11日,人民网刊登了一篇关于“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设想(如下图)的文章,引起了广泛热议。“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分为一条主线、三条支线,工程计划从雅鲁藏布江取水,采取“山区打隧洞、河道修水库、平原开明渠”的方式,沿青藏高原边缘全程自流,输水至我国西北缺水地区。据此完成5~7题。
5.“红旗河”采取平原开明渠的好处是( )
①减少工程量 ②运水比较节约 ③调节沿途气候 ④减少水污染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6.“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面临的最大障碍是( )
A.资金相对欠缺 B.技术水平较低
C.地质环境复杂 D.气候条件恶劣
7.“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如果得以实施,会( )
A.促进新疆地区农业增产
B.加剧雅鲁藏布江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
C.加剧调入区荒漠化程度
D.运营成本高导致受水地用水成本较高
答案5.A 6.C 7.A
解析第5题,平原开明渠不利于减少水污染,④错误;运水过程受蒸发等因素影响,比较浪费,②错误;平原开明渠的好处是减少工程量,调节沿途气候,故A项正确。第6题,读图可知,“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沿线主要经过青藏高原边缘地带,地壳活跃,多地震,地质环境复杂,极大地限制了调水工程的实施;我国有多项重大调水工程(如南水北调)已经成功实施,经验丰富,技术不是其主要障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金和气候也不是该项工程的主要障碍,故C项正确。第7题,该调水工程如果得以实施,将极大地改善新疆的水源条件,有利于促进新疆地区农业增产;调水工程在夏季(洪水期)调水,减少了洪水期水量,有利于减轻雅鲁藏布江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调入区水资源增加,会减轻荒漠化;结合材料可知,该工程虽然建设成本较高,但是建成后全程自流,运营成本较低,故A项正确。
(2018山东临沂期末)甲国地形崎岖,喀斯特地貌广布,水资源较为短缺。该国政府计划修建西水东调工程。下图示意甲国位置及调水线路。据此完成8~9题。
8.该国实施西水东调工程的原因有( )
①西部地势较高,调水可自流 ②西部冬季降水多,水源充足 ③东部城市较多,需水量大 ④东部水稻种植广,需水量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西水东调工程给该国带来的积极影响有( )
①带动调水沿线经济发展 ②促进东部园艺业发展 ③加强东西部港口联系 ④加快东部重工业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8.B 9.A
解析第8题,该国为地中海气候,西部冬季受西风的影响,降水多,水源充足,有水可调;从图中看主要大城市集中于东部,东部城市较多,需水量大。第9题,调水工程将西部的水调到东部,可以缓解水资源紧张问题,带动调水沿线经济发展,①对;调水后可促进东部园艺业发展,②对。
(2018浙江新高考联盟联考)河南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线最长、占地最多、移民征迁任务最重的省区。下图为河南省地形图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0~11题。
10.影响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走向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形起伏
B.水源供应
C.降水总量
D.城市分布
1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河南省受水地区的主要影响是( )
A.工程建设加重受水区河道淤积
B.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灾害威胁
C.有利于减轻土地的盐碱化问题
D.回补地下水,遏制生态环境恶化
答案10.A 11.D
解析第10题,读图可知,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从高处向低处,线路走向更多考虑“自流”,影响“自流”的主要因素是地形,A项正确。第11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出水的含沙量较小,河道不易淤积,A项错;该工程不能排泄海河的洪水,不能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灾害威胁,B项错;受水区水量增加,下渗增多,地下水位上升,地表盐度增加,加重盐碱化,C项错;受水区水量增加,利于回补地下水,有效遏制因缺水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故选D项。
(2018浙江金丽衢十二校联考)滇中引水工程从丽江市石鼓镇上游金沙江右岸取水,沿线经过丽江、昆明、红河等6个州市,终点为红河新坡背。输水总干渠布置隧洞63座,总长607.44千米,占干渠总长的92%。下图为滇中引水工程示意图。据此完成12~14题。
12.滇中引水总干渠如此选线的优势不包括( )
A.充分发挥高差优势,自流引水
B.水源地位于上游,水质清洁
C.线路短,工程量小
D.水量较大,便于为沿线城市供水
13.引水工程建成运行后,为滇中地区带来的社会效益表现为( )
①改善高原湖泊的生态及水环境状况 ②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增强民族团结 ③有效保障工业生产用水,促进经济发展 ④增加就业机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4.滇中引水工程采用隧洞输水方式,有利于( )
①减少水量蒸发 ②增加下渗,回补地下水 ③改善沿线生态环境 ④充分保障供水水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12.C 13.D 14.B
解析第12题,滇中引水总干渠如此选线的优势是充分发挥高差优势,自流引水。水源地位于上游,水质清洁。图中线路拐弯,线路较长,工程量增大。水量较大,便于为沿线城市供水。故选C项。第13题,①为生态效益,③为经济效益,②④为社会效益,故选D项。第14题,滇中地区气温高,蒸发量大,引水工程采用隧洞输水方式,有利于减少水量蒸发,①对。受地表环境影响小,有利于充分保障供水水质,④对。B项对,A、C、D三项错。
15.(2018山东泰安高三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中央谷地(位置见下图)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中部的大地槽,位于海岸山脉与内华达山脉之间,为南北狭长的冲积平原。谷地北部多年平均降水量集中于12月至次年4月的冬春两季。南方的耕地占了全谷地的2/3,而北方的水资源占了全谷地的2/3。原来,中央谷地只能作为畜牧用地,随着加利福尼亚州水道系统的兴建,中央谷地成为美国重要的水果和蔬菜生产基地。
(1)分析中央谷地水资源时空分布差异的原因。
(2)说出加利福尼亚州水道系统建设的不利条件。
(3)说明加利福尼亚州水道系统对南部农业发展的有利影响。
(4)你认为中央谷地是否应该大力发展水果和蔬菜生产?请说明理由。
答案(1)时间上:中央谷地为地中海气候,夏秋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加之作物处于生长期,需水量大;冬春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所以,夏秋季水资源短缺,冬春水资源较丰富。空间上:北部比部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较小;北部比南部受西风带影响大,降水时间长,降水量更大。所以,北部比南部水资源丰富。
(2)引水区降水并不充沛,水量较小;引水线路所经地区,地质条件复杂,难度高,工程量大;线路较长,输水过程中水量损失较大;南部受水区夏季炎热干燥,蒸发量大。
(3)缓解南北缺水的状况,农业灌溉用水增加,使其光热资源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优化了农业生产结构,增加了蔬菜水果的产量,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4)应该。理由: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水果、蔬菜品质佳;邻近美国太平洋沿岸城市带,消费市场广阔。
或不应该。理由:夏季降水少,蒸发旺盛,大力发展水果、蔬菜生产将导致水源短缺、土地盐碱化,当地市场有限,需要开拓新的市场。
解析第(1)题,结合该地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可知,该地为地中海气候,进而可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该地降水时间分布规律的成因。该地水资源空间分布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北部多、南部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南北方的蒸发和降水差异等。第(2)题,加利福尼亚州水道属于跨流域调水,跨流域调水的不利条件应充分考虑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分析地形、地质、气候等可能对调水所需能源、工程量大小、水源、输水过程中的损耗等的影响。第(3)题,南部地区是受水区,加利福尼亚州水道工程对该地农业的影响可从缓解缺水状况以及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等方面回答。第(4)题,为开放性题目,首先应表明观点,再说明理由。若赞同,可从该地大力发展水果和蔬菜生产的有利条件和有利影响方面说明理由;若不赞同,可从该地大力发展水果和蔬菜生产的不利条件和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等方面说明理由。
16.(2018山东临沂高三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智利国内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极为缺乏,95%的石油需进口,能源进口量高达70%,电价是周边国家的2倍。据预测,到2022年能源需求量将翻番。智利政府主张兼顾能源需求和环境保护,优先发展清洁能源。2008年与我国签订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中国国家电投于2016年1月完成了对太平洋水电智利资产的收购,成为智利最大的中资发电投资企业,目前共有5个在运水电站和1个在建风电项目。
据报道,智利将在阿塔卡马沙漠(图1 M地区)耗巨资修建水电站(如图2所示)。该工程计划利用太阳能将海水泵至山顶的两个水库中再注入水电站。水库一旦蓄满水,水量将相当于2.2万个奥运游泳池的总蓄水量,装机容量将达300兆瓦,可满足三省供电需求。
图1
图2
(1)分析智利M地区河流水能资源难以开发利用的自然原因。
(2)简述智利在M地区建“海水电站”计划的合理性。
(3)概述智利吸引我国企业前往投资清洁电力项目的有利条件。
答案(1)M地区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量小、河流稀少;流程短,径流量有限;多时令河,径流季节变化大。
(2)位于沙漠中,气候干旱,太阳能资源丰富;山脉(水库)距太平洋近,输水距离近;东临山脉,地势落差大;山顶水库的库容大,蓄水量大;位于人烟稀少的地区,工程移民少。
(3)智利太阳能、风能、水能等资源丰富;能源缺乏、电价高,市场需求大;中国有雄厚的资金投入和建设清洁电站的技术经验;符合智利产业政策,两国经济合作和投资环境良好。
解析第(1)题,由气候入手,从河流多少、流量及其季节变化等角度分析智利M地区河流水能资源难以开发利用的原因。第(2)题,M地区建“海水电站”的合理性可以从该地的位置、资源状况、地形地势、工程移民等条件分析。第(3)题,智利吸引我国企业前往投资清洁电力项目的有利条件从智利的清洁资源储量、市场、投资环境分析,同时也要分析中国的建设优势。
相关文档
- 【人教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区2021-05-21 12:22:5747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四2021-05-21 11:31:0611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5-20 15:30:3445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5-20 14:23:5834页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课件2021-05-20 12:10:40115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5-20 11:55:0247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四2021-05-20 02:07:187页
- 【人教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区2021-05-13 03:09:5943页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42021-05-12 15:50:2346页
-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专2021-05-12 11:01:5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