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7.80 KB
- 2021-05-19 发布
夜雨寄北夜雨寄北夜雨寄北
(((唐唐唐)))李商隐李商隐李商隐
夜
雨
寄
北
李
商
隐
( 唐
)
君
问
归
期
未
有
期
,
巴
山
夜
雨
涨
秋
池
。
何
当
共
剪
西
窗
烛
,
却
话
巴
山
夜
雨
时
。
节奏
首页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
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
在晚唐诗人中,他的诗歌艺术成
就最高,和另一位著名诗人杜牧
合称为“小李杜”,也是唐代诗
人中的“三李”之一(李白、李
贺)。他擅长律诗,绝句。所作
诗歌典雅华丽,形象鲜明,工于
比兴,深于寄托,具有独特的艺
术风格。尤其是他的爱情诗,最
为人传诵,他对后代诗人及词人
的影响很大。主要名篇有:《登
乐游原》、《无题》、《夜雨寄
北》等。
作者简介及题解
《夜雨寄北》,诗题也作“夜雨寄内”,“内”即其夫人。现
传各本多作“夜雨寄北”,“北”即北方的人,或为妻子,或为友
人。有人认为该诗是写给长安友人的;但以诗之内容,按“寄内”
来解读,似乎更确切。 回首页
夜雨寄北(七言绝句)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却还没有回家的日期。
在这秋夜的巴山,大雨骤至,池中涨满了水。
什么时候我们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
再来叙说今天巴山夜雨的情景呢? 回首页
“君问”即妻子问;“未有期”
是游子在答,即丈夫在答。彼此相隔一
方,超越时空,一问一答,足见夫妻感
情是多么真挚。“巴山夜雨涨秋池”,
说明自己身处的环境,不仅遥远,且惨
淡,透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这
句是寄给妻子的信息,而不是像前句那
样的遥相问答。虽无问答,但彼此的憧
憬,已在不言之中。故引出下句。
“何当”,表愿望,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的现
实中迸发出来的;“共剪……”“却话……”是由当前的
苦况所激发出来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既然盼“共剪西
窗烛”,则游人思归之切,自不待言。盼望归后与妻子
“却话巴山夜雨时”,则此时独与“巴山夜雨”相共而不
得与妻子相聚共话的内心的孤独与痛苦,可想而知。
★全诗表达了
游子羁旅巴山
的孤寂和思乡
之情。
回首页
“君问归期未有期”,诗一开始,就摆出了不可解
脱的矛盾。归期的希望与未有期的失望,两相对立。悲怆
沉痛,笼罩全篇。“巴山夜雨涨秋池”,表面上看,是即
景点题。但这一景象把归期未有期的沉痛情绪,渲染得更
形象、更浓郁了。独在他乡异域的巴山,是秋天,又是深
夜,又是夜雨。这一情境本身就是令人伤感的。尤其是
“涨秋池”三字,秋雨绵绵,把池水都涨满了。诗人抓住
了这一精细的而又富于生活实感的画面,调动读者的想象,
似乎秋池里涨的不是秋水,而是诗人难以解脱的痛苦 。
“何当共剪西窗烛”,宕开一笔,从眼前跳脱到将来,
从巴山跳脱到北方(长安),写出诗人的遐想。 “何当”
二字,意思是“什么时候才能够”,照应首句“未有期”,
《夜雨寄北》赏析
回首页
回首页
请同学们下来收集李商隐的作品,并共同欣赏!
相关文档
- 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412雪地里的小2021-05-19 20:35:442页
- 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高级中学20202021-05-19 20:35:1226页
- 中考语文基础百题训练2021-05-19 20:35:004页
-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阅读题及参考答2021-05-19 20:33:3728页
-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课件-9 明天要2021-05-19 20:33:2735页
- 宁夏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2021-05-19 20:32:5928页
- 2021届一轮复习苏教版专题5第一单2021-05-19 20:32:4214页
-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汉语拼音《ai2021-05-19 20:32:4110页
- 中考语文专项——句子段落题目分别2021-05-19 20:32:414页
-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单元82021-05-19 20:32:35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