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9 MB
- 2021-05-12 发布
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点展示
2017
-
2019
全国卷考查视角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018
·
全国卷
Ⅰ
(
选择
)
墨子思想
(
特点
)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2018
·
全国卷
Ⅲ
(
非选择
)
班固编撰
《
汉书
•
古今人表
》(
汉代儒学的影响
)
2019
·
全国卷
Ⅱ
(
选择
)
汉代儒学的特点
2019
·
全国卷
Ⅲ
(
选择
)
佛像造型变化
(
汉代儒学的影响
)
宋明理学
2019
·
全国卷
Ⅱ
(
选择
)
程颐的哲理诗
(
理学内容
)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
政治
特征
重视传统、注重继承;政治和伦理结合;在治国方略上主张
“
德治
”
,以德为主,德刑相辅,强调为政以德;重
“
人治
”
;注重对人进行利导的礼治而不是对人实施纯粹强制的法治;和贵中庸;在天与人的关系上重于人事,虚于天命
伦理
特征
强调
“
仁
”
和
“
礼
”
,
“
仁
”
是思想的内核。
“
仁
”
是主观道德修养,
“
礼
”
是客观制度规范
经济
特征
认为人民的贫富与国家的治乱安危有很大的关系。同时提倡对财富欲望加以节制,要重义轻利
教育
特征
孔子提出了
“
有教无类
”
的教育思想,他创办私学,开创了平民能够接受教育的新时代。先秦儒家除了重视礼、义、信等,还注重培养为政治国的能力,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与统一
项目
儒家
墨家
道家
法家
代表
立场
没落贵族立场
平民立场
小农阶级立场
新兴地主立场
救世
根据
认为社会秩序出了问题,主张通过提高个人道德修养来恢复西周礼乐秩序
认为社会秩序有问题,主张建立平等、
“
兼爱
”
的社会
认为不能人为制定秩序,主张顺从自然规律
认为旧秩序已被淘汰,主张通过改革建立新秩序
治国
理念
推崇
“
人
治
”
,强调道德感化,实行仁政,带有民本思想。即所谓
“
王道
”
“
兼爱
”
“
非攻
”
主张
“
无为而治
”
,要顺应时势和民心,休养生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即所谓
“
帝道
”
提倡
“
法治
”
,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即所谓
“
霸道
”
选项
辨析
A
商汤以
“
网开三面
”
的仁爱之心赢得诸侯拥护,最终灭夏建商,故
A
项正确
B
材料没有体现捕猎在商朝经济活动中的地位,
B
项错误
C
“
网开三面
”
是因为商汤认为四面设网捕猎鸟兽的方式过于残忍,并没有体现商朝注重保护环境,
C
项错误
D
夏商更替的主因在于社会矛盾的激化而非资源争夺,
D
项错误
相关文档
-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2021-05-12 16:32:443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单元评估第2021-05-12 16:31:477页
- 高中数学讲义微专题26 未知角的三2021-05-12 16:29:319页
- 高中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练习9:生物技2021-05-12 16:29:216页
- 高中生物二轮必修模块典题精练842021-05-12 16:29:218页
- 2019版高中语文4《诗经》两首习题2021-05-12 16:29:186页
- 【物理】福建省三明市普通高中20192021-05-12 16:26:5121页
- 关于高中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报告2021-05-12 16:26:429页
- A圆(切线)-教案(初中基礎,高中複習用2021-05-12 16:25:335页
- 2018-2019学年吉林省东辽市普通高2021-05-12 16:24:20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