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99 KB
- 2021-05-12 发布
《七律 长征》
设计说明: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篇文章虽然是以一首七律诗出现,但是字字句句无处不透露着一个伟大历史的故事背景。每句诗中都蕴含着十分丰富感人的长征故事。因此,本节课通过课前了解、课中大量历史资料的补充,让学生从各个方面去触摸这56个字背后的温度。走进教科书,与文本、作者进行一次跨越历史沟壑的对话。
教材分析:
《七律 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四联,56字,记载着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既是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的灿烂明珠。
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中低年级对古诗的学习并不陌生,但是对于七律诗这种体裁,学生比较陌生。加之,长征这个话题距离学生的时代背景又比较久远,许多孩子对这类故事不仅缺乏认识,更缺乏对其认识的兴趣。因此,在课堂中如何缩短、拉近学生与教材、作者及文本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对这类革命历史故事的阅读兴趣,是研究突破的方向。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认识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
3、初步体会红军长征过程中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教学重难点:
在整体感知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初步体会红军长征过程中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相关长征资料;多媒体课件;长征相关视频。
教学过程:
一、揭开背景,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了突破国民党围剿,北上抗日,被迫开始了长征。红军一路跋山涉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靠双脚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毛泽东同志在回顾这惊心动魄的征程时,心潮澎湃,挥笔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七律——《长征》!
2、 播放《七律 长征》歌曲视频。(相机板书课题)
3、 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齐读今天的课题。
二、 释题初读,了解七律
1、 学生根据课题质疑提问
师:读了课题,有什么疑问?
2、教师引导学生相机解决“什么是七律?”
师:打开语文书,数一数这首诗一共有几句?每一句有几个字?
师:像这样有八句,每句有七个字的律诗就叫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七律分四联,每两句为一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3、 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师:了解长征就从读诗开始吧!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读这首诗,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可以多读几遍。
4、 指名读诗,集体评议。
a、读音方面,重点纠正:逶迤、磅礴、岷山等词语的读音。
b、师生共同划分节奏。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3、 了解押韵。
a、圈出韵脚,标上拼音,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b、介绍韵脚在诗歌中的作用,使诗歌节奏郎朗上口。
6、再次读诗,读出节奏感。
三、 整体感知,体会布局
1、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的大概意思,疏通诗句意思。
师:这首诗大概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相机理解“逶迤”、“磅礴”、“尽开颜”等词。
2、 了解全诗结构
师:想一想,哪两句诗在全诗中起到总领的作用?其他几联分别在写些什么?与首联有怎样的关系?
引导学生发现首联是全诗的总纲,概括长征历史非凡的同时,体现了诗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豪迈之情。其中二、三两联是从“千山万水”的角度具体阐述了“远征难”中的“只等闲”。尾联中“更喜”、“尽开颜”是对首联的呼应,总结全诗。
3、 品读首联
a、师:默读首联,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相机理解“远征难”、“只等闲”等词语及诗句意思。
b、相机指导朗读。
四、留下悬念,总结课文
1、全班回读全诗
师:毛泽东同志说长征是——(远征难),可面对这次“远征”路途中的难,红军的态度却是——(不怕、只等闲)。
2、师:长征途中究竟遇到了哪些难,而红军又是如何显示出他们不怕、只等闲的豪迈精神,我们把这些问题留给下一节课。
五、 布置作业
1、查阅诗句中出现的相关地名,上网搜一搜图片,与同学谈谈自己的感想。
2、阅读发生在长征途中的其他故事。
六、板书设计
(体裁) 七律 长征 (内容)
首联:总领全文,点题 远征难
二、三联:具体描写
尾联:总结全文,呼应 只等闲
相关文档
- 2020春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那2021-05-12 11:54:5062页
- 四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检测试卷(含答案2021-05-12 11:54:4012页
-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蝙蝠和雷2021-05-12 11:54:3412页
- 苏教版语文八上第13课《人琴俱亡》2021-05-12 11:54:343页
- 四年级下语文试卷小学四年级下册语2021-05-12 11:54:054页
- 八上部编版语文教案《中国石拱桥》2021-05-12 11:53:444页
- 四年级上语文期末试题(2020部编版四2021-05-12 11:53:437页
-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语文园地2021-05-12 11:53:433页
- 语文计划总结之九年级语文备课组计2021-05-12 11:53:437页
- 语文计划总结之六年级作文复习指导2021-05-12 11:53:4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