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50 KB
- 2021-05-12 发布
第八单元 第二十五课
一、选择题
1.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 1945 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
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这里的“另一场战争的开始”是指
( A )
A.美苏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对抗
B.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
C.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
D.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
[解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迅速走向全面“冷战”对峙,这
里的“另一场战争”是指美苏两大集团在战后的全面“冷战”对抗,A 项正确。
2.(2019·太原高一期末)二战后初期,美国人心中的全球责任意味着拯救饥饿和重建世
界经济。通过与苏联的合作和改造德、日来确保持久的和平。但从 40 年代末开始,美国将
其全球责任重新界定为在全世界范围内领导“自由世界”遏制共产主义。这一变化( D )
A.表明美国极力推行单边主义
B.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C.开始以意识形态来处理外交
D.受到了战后国际形势影响
[解析] 美国极力推行单边主义是在“冷战”结束后,故 A 项错误;1955 年华沙条约
组织建立,两极格局最终形成,故 B 项错误;在苏俄(联)成立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就包围
遏制社会主义,“开始”一词不妥,故 C 项错误;题干提及二战后初期,美国希望与苏联
合作,而 20 世纪 40 年代末开始,美国等西方国家要遏制共产主义,与二战后美苏“冷战”
开始与加剧有关,故 D 项正确。
3.(2019·南京高一联考)在朝鲜战争的初期,苏联空军秘密支援中国时,要求参战的苏
联飞行员使用汉语或者朝鲜语通话,参战的米格飞机涂装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外装,同时飞
机不准在海上作战。这表明( D )
A.苏联响应中朝两国的战略请求
B.苏联与美国争霸中处于劣势
C.中国与苏联的关系已出现裂痕
D.苏联不愿与美国发生全面冲突
[解析] 通过材料“秘密支援中国”“使用汉语或者朝鲜语”“米格飞机涂装中国人
民解放军空军外装”可知,苏联并不想与美国产生直接、全面冲突,故 D 项正确。
4.(2019·南通高一期末)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
意义上“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火药味”主要体现在( C )
A.杜鲁门主义 B.古巴导弹危机
C.朝鲜半岛分裂 D.柏林墙的修建
[解析] 美苏“冷战”导致亚洲朝鲜半岛的分裂,并引发了后来的“热战”——朝鲜战
争,即充满了“火药味”,符合题意,故 C 项正确。A 项是“冷战”的表现,无“火药味”,
B 项发生在美洲,D 项发生在欧洲。
5.“‘冷战’是当代国际关系史中一段特殊时期。‘冷战’双方处在特殊环境中,它
们用特殊的语言、特殊的武器、特殊的意识形态反对它们各自设定的敌人。但最特别的是‘冷
战’双方既没有赢者,也没有输家,彼此都在默认一种特殊的游戏规则,以此保持一种特殊
的力量平衡。”以下解释最符合材料主旨的是( D )
A.文化是“冷战”期间一种特殊武器
B.双方在意识形态领域展开对抗
C.“冷战”对抗的双方没有经济往来
D.“冷战”期间世界维持了相对和平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但
最特别的是‘冷战’双方既没有赢者,也没有输家,彼此都在默认一种特殊的游戏规则,以
此保持一种特殊的力量平衡”体现两极格局下世界维持了相对和平,没有发生世界大战,故
D 项正确。A、B、C 三项非材料主旨。
二、非选择题
6.出于不同需要,人们对“冷战”进行了不同层次的研究,如何客观、公正地认识“冷
战”,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片段一:孰是孰非
时间 派别 观点
20 世纪四五
十年代
“正统派”
“冷战”是美国政府对苏联威胁的一种防御性回
应
20 世纪
60 年代
“修正派”
美国对苏联控制的东欧进行经济渗透,试图迫使
苏联接受西方提出的战后解决方案。随着美国经
济和政治的扩张,苏联被迫采取防御措施
20 世纪
70 年代
“后修
正派”
“冷战”是美苏两国利己主义政策和一系列错误
与误解的结果
片段二:剑拔弩张
(1946 年)丘吉尔提出“一个明确而实际的行动建议”,号召英、美结成特殊的“兄弟联
盟”,共同垄断“制造原子弹的秘密”“配备一支国际武装力量”,联合使用两国遍布全世
界的海、空基地,在联合国机构之外联合起来对付苏联。
——刘绪贻、杨生茂主编《美国通史》
片段三:功过是非
材料一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认为“冷战”是“现代历史上的荒谬插
曲”,是“漫长的、代价高昂的、黑暗阴郁的、危险的事件,威胁到地球上所有人的生命”,
是“人类最接近于集体自杀的一次经历”。
——白建才《再论“冷战”的后果与影响》
材料二 正是在东西方“冷战”而形成的两极格局之下,世界发生了更为深刻的变化,
它孕育了两极解体的力量,也孕育了人类在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方面
的相互宽容的态度,同时,它孕育了一个多极化的发展方向。
——回看“冷战”——徐蓝在凤凰卫视的讲座
(1)片段一中各派别对“冷战”形成的原因,你同意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解析] 作为开放性问题,可任选一个观点,言之有理即可。选择“正统派”,则应从
苏联实力增强、影响不断扩大的角度分析;选择“修正派”,则应从美国要称霸世界,把苏
联看做最大的障碍的角度分析;选择“后修正派”,则应综合前两种观点从苏联、美国的角
度分析。
[答案] 答案一:同意“正统派”的观点。理由:二战后,苏联把确保东西部边界安全
作为国家的首要利益,在自己的周边建立“安全带”,存在大国沙文主义。
答案二:同意“修正派”的观点。理由:二战后,美国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日
益把苏联看做其称霸全球的主要障碍,企图遏制苏联。
答案三:同意“后修正派”的观点。理由:美国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企图遏制
苏联;苏联把确保东西部边界安全作为国家的首要利益,存在大国沙文主义;美苏两国存在
严重的猜疑和不信任,夸大了对方对本国的威胁。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片段二中丘吉尔的“行动建议”在军事方面的具体措施,有何
影响。
[解析] 注意题干要求是“军事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约成立的影响是苏联等国
成立华沙条约组织,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答案] 1949 年成立北约组织。影响:为对抗北约,华沙条约组织成立;两大军事政治
集团在欧洲全面对峙,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
(3)片段三中材料一、二对“冷战”影响的评价有何不同?我们应该怎样评价历史事
件?
[解析] 材料一主要反映了“冷战”的消极影响,材料二主要反映了其积极影响。综合
分析可以得出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应该是全面的、辩证的、一分为二的。
[答案] 材料一主要从负面影响去评价,材料二主要从客观积极影响去评价。
方法:用全面、辩证的观点,一分为二的方法评价。
相关文档
- 安徽省定远县民族中学2018-2019学2021-05-12 11:22:5018页
- 江苏省东台市2012-2013学年八年级2021-05-12 11:21:584页
-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2021-05-12 11:21:5821页
- 山东省枣庄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2021-05-12 11:14:158页
- 外研版八年级下册英语试卷课件modu2021-05-12 11:12:5935页
- 2020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七第二2021-05-12 11:09:467页
- 2021版高考英语一轮复习单元知识检2021-05-12 11:07:083页
- 常考字形1000个高考达标检测72题2021-05-12 11:03:3331页
- 【数学】天津市河北区2020届高三总2021-05-12 11:03:2413页
-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四、五单2021-05-12 11:02:07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