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9.49 KB
- 2021-05-09 发布
考点一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考点清单
基础知识
一、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定义
在水溶液中能①
完全
电离的电解质称为强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只能②
部分
电离的电解质称为弱电解质。
2.常见物质
强电解质:③
强酸
、④
强碱
、大多数盐等。
弱电解质:⑤
弱酸
、⑥
弱碱
、少数盐、水等。
二、电离
1.电离的条件:离子化合物在溶于水或熔融时发生电离,共价化合物在溶于
水时发生电离。
2.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1)强电解质的电离用“
”,弱电解质的电离用“
”。
(2)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以第一步为主,如碳酸存在电离H
2
CO
3
HC
+H
+
(主),HC
H
+
+C
(次)。
多元弱碱的电离以一步电离表示,如Fe(OH)
3
⑦
Fe
3+
+3OH
-
。
(3)强酸的酸式盐完全电离,弱酸的酸式盐中酸式酸根离子不完全电离。例
如:
NaHSO
4
:NaHSO
4
Na
+
+H
+
+S
(水溶液中)
NaHCO
3
:NaHCO
3
Na
+
+HC
说明在熔融状态时:NaHSO
4
Na
+
+HS
。
三、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在一定温度下,当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达到最大程度时,电离过程并
没有停止。此时弱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与离子结合成弱电解质
分子的速率相等,溶液中各分子和离子的浓度都不再发生变化,达到⑧
电
离平衡
状态。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特点:
(1)动态平衡,电离方程式中用“
”;
(2)平衡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和分子浓度⑨
保持不变
;
(3)条件改变,平衡发生移动。
2.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如0.1 mol·L
-1
的醋酸溶液[CH
3
COOH
H
+
+CH
3
COO
-
(Δ
H
>0)],若改变条件
后,有如下变化:
四、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电解质溶液之所以能够导电,是由于溶液中存在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这些
离子在外加电源的作用下,会向两极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溶液的导电能力
平衡移
动方向
CH
3
COOH
电离程度
c
(H
+
)
导电性
加少量浓盐酸
向左
减小
增大
增强
加少量冰醋酸
向右
减小
增大
增强
加少量NaOH固体
向右
增大
减小
增强
加少量
CH
3
COONa固体
向左
减小
减小
增强
加少量水
向右
增大
减小
减弱
升高温度
向右
增大
增大
增强
主要取决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离子浓度越大,离子所
带的电荷越多,溶液的导电能力也就越强。
五、电离平衡常数及其应用
1.电离平衡常数
弱电解质的电离是一个可逆过程,弱电解质溶液中除水分子外还存在弱电
解质分子。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电离平衡时,弱电解质电离形成的各种离子
浓度幂的乘积与溶液中
未电离
的分子的浓度之比是一个常数,这
个常数叫作电离平衡常数。通常用
K
a
表示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用
K
b
表示弱碱的电离平衡常数。
如醋酸在水溶液中达到电离平衡时,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
K
a
=
。
2.电离平衡常数的意义
根据电离平衡常数数值的大小,可以估算弱电解质电离的程度,
K
值越大,电
离程度越大。对于弱酸来讲,
K
a
越大,酸性越强;对于弱碱来讲,
K
b
越大,碱性
越强。相同条件下常见弱酸的酸性强弱顺序:H
2
SO
3
>H
3
PO
4
>HF>CH
3
COOH>
H
2
CO
3
>H
2
S>HClO。
3.电离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
(1)电离平衡常数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但由于电离过程的热效应较小,温度
改变对电离平衡常数影响不大,其数量级一般不变,所以室温范围内可忽略
温度对电离平衡常数的影响。
(2)电离平衡常数与弱酸、弱碱的浓度无关,同一温度下,不论弱酸、弱碱
的浓度如何变化,电离平衡常数是不会改变的。
考点二 水的电离 溶液的酸碱性
基础知识
一、水的电离
1.电离方程式
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H
2
O+H
2
O
①
H
3
O
+
+OH
-
。简写为②
H
2
O
H
+
+OH
-
。
2.纯水在室温下的常用数据
(1)
c
(H
+
)=
c
(OH
-
)=③
1.0
×
10
-7
mol·L
-1
。
(2)
K
W
=
c
(H
+
)·
c
(OH
-
)=④
1.0
×
10
-14
。
(3)pH=⑤
z
。
二、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
1.水的电离过程是⑥
吸
热过程,升高温度能促进电离,所以降温时
K
W
减小,升温时
K
W
增大。但不论温度升高或降低,纯水中
c
(H
+
)和
c
(OH
-
)始终相等。
2.向纯水中加入酸或碱,可以增大水中的H
+
或OH
-
浓度,均可使水的电离平
衡向⑦
逆向
移动(即分子化的方向)。向水中加入可溶性的盐,若组成
盐的离子能与水电离产生的H
+
或OH
-
发生反应,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则能够
破坏水的电离平衡,使水的电离平衡向⑧
电离方向
移动,可使水溶液
呈碱性或酸性;若所加的盐既不能与水中的H
+
或OH
-
发生反应,又不能电离
产生H
+
或OH
-
,则不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不使水的电离平衡发生移动。若
向水中加入活泼金属,由于活泼金属与水电离出的H
+
反应,促进水的电离,
溶液中
c
(OH
-
)⑨
增大
,
c
(H
+
)
减小
。
三、溶液的酸碱性和pH
1.溶液的酸碱性
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溶液中
c
(H
+
)和
c
(OH
-
)的相对大小。
(1)
c
(H
+
)
>
c
(OH
-
),溶液呈酸性;
(2)
c
(H
+
)
=
c
(OH
-
),溶液呈中性;
(3)
c
(H
+
)
<
c
(OH
-
),溶液呈碱性。
2.溶液的pH
四、pH的测定方法
1.pH试纸的使用方法:把pH试纸放在洁净干燥的
表面皿
(或玻璃片)
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待变色后与
标准比色卡
对
比,读出pH(整数)。
2.常用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范围
指示剂
变色范围的pH
石蕊
<5.0红色
5.0~8.0紫色
>8.0蓝色
甲基橙
<3.1红色
3.1~4.4橙色
>4.4黄色
酚酞
<8.2无色
8.2~10.0浅红
>10.0红色
五、酸碱中和滴定
1.实验用品
(1)主要仪器:
酸式
滴定管(如图A)、
碱式
滴定管(如图B)、滴
定管夹、铁架台、锥形瓶。
(2)试剂:标准液、待测液、指示剂、蒸馏水。
(3)滴定管的使用
a.酸性、氧化性的试剂一般用
酸式
滴定管盛装,因为酸性和氧化性
物质易腐蚀橡胶。
b.碱性的试剂一般用
碱式
滴定管盛装,因为碱性物质易腐蚀玻璃,致
使玻璃活塞无法打开。
2.实验操作(以标准盐酸滴定待测NaOH溶液为例)
(1)滴定前的准备
a.滴定管:
查漏
→洗涤→
润洗
→装液→调液面→记录。
b.锥形瓶:注碱液→记读数→加指示剂(酚酞或甲基橙均可)。
(3)终点判断
等到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溶液变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视为
滴定终点,记录标准液的体积。
(2)滴定
=
计算。
4.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
以标准盐酸滴定NaOH溶液为例:
V
(HCl)·
c
(HCl)=
V
(NaOH)·
c
(NaOH)
⇒
c
(NaOH)=
3.数据处理
按上述操作重复两至三次,求出用去标准盐酸体积的平均值,根据
c
(NaOH)
项目
操作不当
具体内容
误差
1
仪器洗涤
酸式滴定管未用盐酸润洗
偏高
碱式滴定管未用NaOH溶液润洗
偏低
锥形瓶用NaOH溶液润洗
偏高
2
气泡处理
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无气泡
偏高
滴定前无气泡,滴定后有气泡
偏低
3
滴定
盐酸滴出瓶外
偏高
振荡时瓶内溶液溅出
偏低
4
读数
前仰后平
偏低
前平后仰
偏高
前仰后俯
偏低
5
其他
滴定终点时滴定管尖嘴悬一滴溶液
偏高
指示剂变色即停止滴定
偏低
项目
操作不当
具体内容
误差
核心精讲
正确理解和运用水的离子积常数(
K
W
)
1.
K
W
与温度有关,因为水的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所以温度升高,有利于水
的电离,
K
W
增大。
2.
K
W
不仅适用于纯水,还适用于稀的电解质水溶液。不管哪种溶液均有
c
(H
+
=
c
(OH
-
。
如酸溶液中:[
c
(H
+
)
酸
+
c
(H
+
]·
c
(OH
-
=
K
W
;
碱溶液中:[
c
(OH
-
)
碱
+
c
(OH
-
]·
c
(H
+
=
K
W
。
3.水的离子积常数揭示了在任何水溶液中均存在水的电离平衡,都有H
+
和
OH
-
,只是相对含量不同而已,并且在稀酸或稀碱溶液中,当温度为25 ℃时,
K
W
=
c
(H
+
)·
c
(OH
-
)=1
×
10
-14
,仍为同一个常数。
4.在研究水溶液体系中离子的成分时,不要忽略H
+
和OH
-
共同存在。另外,
通过对水的离子积的研究,知道水溶液的酸碱性是由
c
(H
+
)和
c
(OH
-
)的相对
大小决定的。
一、强、弱电解质的判断方法
1.从是否完全电离的角度判断
在溶液中强电解质完全电离,弱电解质部分电离。据此判断HA是强酸还
是弱酸的方法有:
方法
结论
测定一定浓度的HA溶液的pH
若测得0.1 mol/L的HA溶液的pH=1,则HA为强酸;
若pH>1,则HA为弱酸
跟同浓度的盐酸比较导电能力
导电能力和盐酸相同时为强酸,比盐酸弱时为弱酸
跟同浓度的盐酸比较和锌反应的快慢
反应速率相同时为强酸,比盐酸慢则为弱酸
知能拓展
强电解质不存在电离平衡,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在一定条件下电离平衡
会发生移动。据此判断HA是强酸还是弱酸的方法有:
(1)从一定pH的HA溶液稀释前后pH的变化判断
如将pH=3的HA溶液稀释至原体积的100倍后,再测其pH,若pH=5,则为强
酸;若pH<5,则为弱酸。
(2)从升高温度后pH的变化判断
若升高温度,溶液的pH明显减小,则是弱酸。因为弱酸存在电离平衡,升高
温度时,电离程度增大,
c
(H
+
)增大。而强酸不存在电离平衡,升高温度时,只
有水的电离程度增大,pH变化幅度小。
2.从是否存在电离平衡的角度判断
3.从酸根离子是否能发生水解的角度判断
强酸的酸根离子不水解,弱酸的酸根离子易发生水解,据此可以判断HA是
强酸还是弱酸。可直接测定NaA溶液的pH:若pH=7,则HA是强酸;若pH>7,则
HA是弱酸。
例1 (2019福建莆田调研,13)室温下,用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 HCl溶液,分
别滴定物质的量浓度均为 0.1 mol/L 的三种碱溶液,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滴定前,三种碱溶液中水电离出的
c
(H
+
)大小关系:DOH>BOH>AOH
B.pH=7时,
c
(A
+
)=
c
(B
+
)=
c
(D
+
)
C.滴定至p点时,溶液中:
c
(Cl
-
)>
c
(B
+
)>
c
(BOH)>
c
(OH
-
)>
c
(H
+
)
D.当中和百分数达 100%时,将三种溶液混合后:
c
(AOH)+
c
(BOH)+
c
(DOH)=
c
(H
+
)-
c
(OH
-
)
解题导引 起始时,pH:DOH>BOH>AOH,说明碱性:DOH>BOH>AOH。
解析 由图可知,起始时pH都小于13,说明三种碱均为弱碱,且碱性:AOH<
BOHBOH>DOH,A不正确。B项,pH=
7时,溶液中
c
(H
+
)=
c
(OH
-
),由电荷守恒可知,三种溶液中
c
(Cl
-
)均等于
c
(弱碱
阳离子),由于滴定到溶液恰好呈中性,溶液中
c
(Cl
-
)不相等,故B不正确。C
项,滴定至p点时,此时中和百分数为50%,即BOH恰好有一半被中和,溶液为
等物质的量浓度的BOH和BCl的混合溶液,pH>7,溶液显碱性,则BOH的电
离程度大于BCl的水解程度,所以溶液中
c
(Cl
-
)<
c
(B
+
),C不正确。D项,当中
和百分数达100%时,三种溶液混合后,根据质子守恒有
c
(DOH)+
c
(AOH)+
c
(BOH)+
c
(OH
-
)=
c
(H
+
),则
c
(AOH)+
c
(BOH)+
c
(DOH)=
c
(H
+
)-
c
(OH
-
),故D正
确。
答案 D
二、酸、碱溶液稀释时pH的变化规律及计算方法
1.酸、碱溶液稀释时pH的变化规律(25 ℃)
(1)强酸、强碱溶液的稀释:在稀释时,当它们的浓度大于10
-5
mol·L
-1
时,不考
虑水的电离;当它们的浓度小于10
-5
mol·L
-1
时,应考虑水的电离。
例如:pH=6的盐酸稀释至原体积的100倍,稀释后pH
≈
7(不能大于7);
pH=8的NaOH溶液稀释至原体积的100倍,稀释后pH
≈
7(不能小于7);
pH=3的盐酸稀释至原体积的100倍,稀释后pH=5;
pH=10的NaOH溶液稀释至原体积的100倍,稀释后pH=8。
(2)弱酸、弱碱溶液的稀释:在稀释过程中既有浓度的变化,又有电离平衡
的移动,不能求得具体数值,只能确定其pH范围。
例如:pH=3的CH
3
COOH溶液,稀释至原体积的100倍,稀释后37。
③若强酸与强碱溶液的pH之和小于14,则混合后溶液显酸性,pH<7。
④若酸、碱溶液的pH之和为14,酸、碱中有一强、一弱,则酸、碱溶液混
合后,谁弱显谁性。
例2 (2019湖南、湖北八市十二校一调,8)现有室温下四种溶液,有关叙述
不正确的是
( )
A.相同体积的③、④两溶液分别与NaOH完全反应,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
③>④
B.分别加水稀释至原体积的10倍,四种溶液的pH:①>②>④>③
C.①、④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
c
(N
)>
c
(Cl
-
)>
c
(OH
-
)>
c
(H
+
)
D.
V
a
L④与
V
b
L②混合(近似认为混合溶液体积=
V
a
L+
V
b
L),若混合后溶液
pH=5,则
V
a
∶
V
b
=9∶11
编号
①
②
③
④
pH
10
10
4
4
溶液
氨水
氢氧化钠溶液
醋酸溶液
盐酸
解题导引 弱酸、弱碱不完全电离,强酸、强碱完全电离。
解析 pH相同的盐酸与醋酸溶液,醋酸溶液浓度大于盐酸,故相同体积的
③、④两种溶液与NaOH完全反应,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③>④,A正确;同
样稀释至原体积的10倍,①的pH在9~10之间,②的pH=9,③的pH在4~5之间,
④的pH=5,则pH:①>②>④>③,B正确;①、④两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氨水过
量,溶液显碱性,
c
(N
)>
c
(Cl
-
)>
c
(OH
-
)>
c
(H
+
),C正确;由题意可列式:
=10
-5
,解得
V
a
∶
V
b
=11∶9,D不正确。
答案 D
滴定操作不仅适用于酸碱中和反应,也可迁移应用于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物
质含量的测定,计算方法主要是“关系式”法。
实践探究
例
(2019广东佛山一模,27)钛白粉(TiO
2
)广泛应用于涂料、化妆品、食品
以及医药等行业。利用黑钛矿石[主要成分为(Mg
0.5
Fe
0.5
)Ti
2
O
5
,含有少量
Al
2
Ca(SiO
4
)
2
]制备TiO
2
,工艺流程如下。已知:TiOSO
4
易溶于水,在热水中易水
解生成H
2
TiO
3
。回答下列问题:
(1)(Mg
0.5
Fe
0.5
)Ti
2
O
5
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
,“焙烧”所需的容器名
称是
,“滤渣”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
(2)制取H
2
TiO
3
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矿石粒度对TiO
2
的提取率影响如图,原因是
。
(4)相关的金属难溶化合物在不同pH下的溶解度(
S
,mol·L
-1
)如图所示,步骤
④应该控制的pH范围是
(填标号)。
A.1~2 B.2~3 C.5~6 D.10~11
(5)常用硫酸铁铵[NH
4
Fe(SO
4
)
2
]滴定法测定钛白粉的纯度,其步骤为:用足量
酸溶解
a
g二氧化钛样品,用铝粉作还原剂,过滤、洗涤,将滤液定容为100 mL,取20.00 mL,以NH
4
SCN作指示剂,用标准硫酸铁铵溶液滴定至终点,反
应原理为Ti
3+
+Fe
3+
Ti
4+
+Fe
2+
。
①滴定终点的现象为
。
②滴定终点时消耗
b
mol·L
-1
NH
4
Fe(SO
4
)
2
溶液
V
mL,则TiO
2
纯度为
(写表达式)。
解析
(1)(Mg
0.5
Fe
0.5
)Ti
2
O
5
中Fe化合价为+2,设Ti的化合价为
x
,则有(+2)
×
0.5
+(+2)
×
0.5+2
x
+(-2)
×
5=0,解得
x
=+4;“焙烧”所需的温度高,一般选用坩埚;
结合元素守恒可知滤渣为CaSO
4
、CaSiO
3
。(2)TiOSO
4
在热水中易水解,根
据水解规律可知TiOSO
4
水解生成H
2
TiO
3
和H
2
SO
4
,方程式为TiOSO
4
+2H
2
O
H
2
TiO
3
↓+H
2
SO
4
。(3)由题图可知,矿石颗粒越小,反应速率越快,TiO
2
提取率越高。(4)H
2
TiO
3
沉淀完全的pH约为2,Al
3+
、Fe
2+
、Mg
2+
等开始沉淀
的pH大于3,所以应该控制的pH范围是2
相关文档
- 2018届一轮复习鲁科版弱电解质的电2021-05-07 22:48:0412页
- 2021版化学名师讲练大一轮复习鲁科2021-05-07 00:46:186页
- 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弱电解质的电2021-05-06 12:24:563页
- 2019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弱电解质的2021-05-06 12:10:1613页
- 高中化学第3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2021-05-06 11:44:527页
- 2020届一轮复习鲁科版第八章第1节2021-05-06 09:31:569页
- 2010-2019十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2021-04-28 18:39:5120页
- 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弱电解质的2021-04-27 23:53:1116页
- 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弱电解质的2021-04-27 20:46:359页
-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高考题(使用2021-04-27 17:24:56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