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0.94 KB
- 2021-05-08 发布
第三讲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
(一) 基因在染色体上
1.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判断正误:
①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提出者是萨顿,证明者是摩尔根(√)
②萨顿利用假说—演绎法,推测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且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
③染色体和基因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一条染色体上含有很多基因(√)
④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控制果蝇红、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⑤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说明核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
(2)填写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过程:
①F1的结果说明红眼是显性性状。
②F2的比例关系说明果蝇眼色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红眼和白眼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③F2白眼果蝇只有雄性,说明白眼性状的表现与性别相联系。
1.图解萨顿的假说
基因
染色体
生殖过程中
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
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形态结构相对稳定
存在
体细胞
成对
成对
配子
成单
成单
体细胞
中来源
成对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一对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形成配子时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2.必明的两点易误
(1)“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证明: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但没有证明这一结论,摩尔根通过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2)一条染色体上基因的关系:为非等位基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二)伴性遗传
2.回答与伴性遗传有关的问题
(1)判断正误:
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②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
③性别既受性染色体控制,又与部分基因有关(√)
3.举例性别决定的两种常见类型
(1)性染色体决定性别:
④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
(2)连线下列伴性遗传病的类型、实例及特点:
3.据人类红绿色盲遗传图解回答问题
(1)子代XBXb的个体中XB来自母亲,Xb来自父亲;子代XBY个体中XB来自母亲。由此可知这种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交叉遗传。
(2)如果一个女性携带者的父亲和儿子均患病,说明这种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隔代遗传。
(3)这种遗传病的遗传还有一个特点是男性患者多于女性。
(2)染色体组数决定性别:
4.明确性染色体及其基因的关系
(1)性染色体既存在于生殖细胞中,又存在于正常体细胞中。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并不都是控制性别的,如色盲基因。
(2)在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Ⅰ区段),基因是成对存在的,存在等位基因,而非同源区段(Ⅱ:Y的非同源区段;Ⅲ:X的非同源区段)则相互不存在等位基因,如图。
5.混淆X、Y染色体的来源及传递规律
(1)X1Y中X1来自母亲,Y来自父亲,向下一代传递时,X1只能传给女儿,Y则只能传给儿子。
(2)X2X3中X2、X3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向下一代传递时,X2、X3任何一条既可传给女儿,又可传给儿子。
(3)一对染色体组成为X1Y、X2X3的夫妇生两个女儿,则女儿中来自父亲的都为X1,且是相同的;但来自母亲的可能为X2,也可能为X3,不一定相同。
性染色体与伴性遗传
[关键点拨]
1.X、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基因的遗传
基因的
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
X染色体非同源区段基因的传递规律
位置
基因的传递规律
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
模型图解
判断依据
父传子、子传孙,具有世代遗传连续性
双亲正常子病;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
子正常双亲病;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
规律
没有显隐性之分,患者全为男性,女性全部正常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现象
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具有连续遗传现象
举例
人类外耳道多毛症
人类红绿色盲症、血友病
抗维生素D佝偻病
2.X、Y染色体同源区段基因的遗传
X、Y染色体同源区段基因的遗传与常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相似,但也有差别,如:
[题点突破]
命题点1 性别决定与性染色体
1.(2016·浙江高考)下列关于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生殖细胞中都表达
C.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随所在的染色体遗传
D.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Y染色体
解析:选C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并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也不一定在生殖细胞中都表达,例如人的红绿色盲基因;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随所在的染色体遗传;含有X、Y同源染色体的初级精母细胞,在减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子细胞中去,因此所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1/2含有Y染色体、1/2含有X染色体。
2.(2017·新乡摸底)鸡的性染色体为Z和W,其中母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芦花鸡羽毛有黑白相间的横斑条纹,由Z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B决定;它的等位基因b纯合时,鸡表现为非芦花,羽毛上没有横斑条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一般地,母鸡产生的一个卵细胞中含有的性染色体一定是Z
B.正常情况下,公鸡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含有4条Z染色体
C.非芦花公鸡和芦花母鸡杂交,后代公鸡全为非芦花,母鸡全为芦花
D.芦花公鸡和芦花母鸡杂交,后代出现非芦花鸡一定是公鸡
解析:选B 一般地,母鸡(ZW)产生的一个卵细胞中含有的性染色体是Z或者W;正常情况下,公鸡体细胞(ZZ)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含有4条Z染色体;非芦花公鸡(ZbZb)和芦花母鸡(ZBW)杂交,后代公鸡全为芦花鸡(ZBZb),母鸡全为非芦花鸡(ZbW);芦花公鸡(ZBZb或ZBZB)和芦花母鸡(ZBW)杂交,后代出现的非芦花鸡基因型是ZbW,一定是母鸡。
迷点·误点|有关性别决定的四点提醒
(1)性别决定只出现在雌雄异体的生物中,雌雄同体生物不存在性别决定问题。
(2)XY型、ZW型是指决定性别的染色体而不是基因型,但性别相当于一对相对性状,其传递遵循分离定律。
(3)性别决定后的分化发育过程受环境的影响。
(4)自然界还存在其他类型的性别决定。如染色体倍数决定性别(如蜜蜂等),环境因子(如温度等)决定性别等。
命题点2 伴性遗传的类型及遗传特点
3.(2015·全国卷Ⅰ)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遗传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短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B.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是该病的患者
C.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D.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
解析:选B 常染色体遗传病的男性与女性发病率相等。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女性患者,其父亲和儿子一定是患者。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女性发病率大于男性发病率。白化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不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
4.(2014·全国卷Ⅱ)山羊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下图所示的系谱图表示了山羊某种性状的遗传,图中深色表示该种性状的表现者。已知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在不考虑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的条件下,回答下列问题:
(1)据系谱图推测,该性状为________(填“隐性”或“显性”)性状。
(2)假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Y染色体上,依照Y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规律,在第Ⅲ代中表现型不符合该基因遗传规律的个体是________(填个体编号)。
(3)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则系谱图中一定是杂合子的个体是
________,可能是杂合子的个体是________(填个体编号)。
解析:(1)由于图中Ⅱ1和Ⅱ2不表现该性状而生下具有该性状的公羊,说明该性状为隐性性状。(2)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该性状只在公羊中体现,不在母羊中体现;Ⅱ3(具有该性状)后代Ⅲ3应无该性状,而Ⅲ4应具有该性状;Ⅱ1(不具有该性状)后代Ⅲ1应该不具有该性状,因此在第Ⅲ代中表现型不符合该基因遗传规律的个体是Ⅲ1、Ⅲ3和Ⅲ4。(3)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Ⅲ1具有该性状,而Ⅱ2不具有该性状,则Ⅱ2肯定为杂合子。由于Ⅲ3是具有该性状的母羊,Ⅱ4是不具有该性状的母羊,则Ⅱ4肯定为杂合子。由于Ⅱ3是具有该性状的公羊,Ⅰ2是不具有该性状的母羊,则Ⅰ2肯定为杂合子,因此系谱图中一定是杂合子的个体是Ⅰ2、Ⅱ2、Ⅱ4。由于Ⅲ1是具有该性状的公羊,则其X染色体一定来自Ⅱ2(杂合子),而Ⅱ1是不具有该性状的公羊,因此系谱图中可能是杂合子的只有Ⅲ2。
答案:(1)隐性 (2)Ⅲ1、Ⅲ3和Ⅲ4
(3)Ⅰ2、Ⅱ2、Ⅱ4 Ⅲ2
遗传系谱图中性状遗传方式的判断与概率计算
命题点1 系谱图中性状遗传方式的判断
1.判断下列遗传系谱图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1)图1最可能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
(2)图2最可能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
(3)图3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
(4)图4最可能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
(5)图5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
(6)图6最可能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
解析:图1中男性患者的后代男性都为患者,最可能为伴Y遗传病;图2为显性遗传病,且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患病,最可能为伴X隐性遗传病;图3是隐性遗传病,且女患者的父亲不患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图4为显性遗传病,且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患病,最可能为伴X显性遗传病;图5是显性遗传病,但有一男患者的女儿不患病,因此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图6无法确定显隐性,但据代代有患者,且女患者的母亲和男患者的女儿都患病,患病人数女多于男,故最大可能为伴X显性遗传病。
答案:(1)伴Y遗传 (2)伴X隐性遗传
(3)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4)伴X显性遗传
(5)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6)伴X显性遗传
方法·规律|归纳总结系谱图中遗传方式的判断方法
命题点2 系谱图中遗传病概率计算
2.(2014·全国卷Ⅰ)下图为某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深色代表的个体是该遗传病患者,其余为表现型正常个体)。近亲结婚时该遗传病发病率较高,假定图中第Ⅳ代的两个个体婚配生出一个患该遗传病子代的概率为1/48,那么,得出此概率值需要的限定条件是( )
A.Ⅰ2和Ⅰ4必须是纯合子
B.Ⅱ1、Ⅲ1和Ⅲ4必须是纯合子
C.Ⅱ2、Ⅱ3、Ⅲ2和Ⅲ3必须是杂合子
D.Ⅱ4、Ⅱ5、Ⅳ1和Ⅳ2必须是杂合子
解析:选B 假设致病基因为a,由题意可知,Ⅱ2、Ⅱ3、Ⅱ4的基因型都为Aa,Ⅲ3
的基因型为AA(占1/3)或Aa(占2/3),1/48可分解为1/4×1/4×1/3,Ⅳ1是杂合子的概率需为1/2×1/2=1/4,Ⅳ2是杂合子的概率需为2/3×1/2=1/3,若要满足以上条件,则Ⅱ1、Ⅲ1和Ⅲ4必须是纯合子。
3.(2017·上海金山区一模)下图是甲(基因为A、a)、乙(基因为B、b)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其中Ⅱ6携带甲病基因。请分析回答:
(1)乙病的遗传方式可能是________(多选)。
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C.X染色体隐性遗传 D.X染色体显性遗传
(2)Ⅱ5和Ⅱ6如再生一个孩子为正常男孩的概率为________。若Ⅰ3、Ⅱ7均无甲病基因,Ⅲ2和Ⅲ3结婚,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
(3)若Ⅰ1为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Ⅰ2正常,则Ⅱ2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________。
解析:(1)Ⅰ3与Ⅰ4都患有乙病,其儿子Ⅱ8正常,说明乙病是显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故选B、D。(2)由Ⅱ6携带甲病基因,Ⅱ5、Ⅱ6正常,Ⅲ2患病可知,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所以Ⅱ5和Ⅱ6基因型分别是Aa、Aa,他们再生一个孩子为正常男孩的概率为3/4×1/2=3/8。由于Ⅲ4有甲病(aa),而Ⅰ3、Ⅱ7均无甲病基因(AA),则Ⅱ10和Ⅰ4都是Aa,Ⅱ8的基因型是1/2AA、1/2Aa,因此Ⅲ3的基因型是Aa的概率是1/2×1/2=1/4,所以Ⅲ2(aaXbY或aabb)和Ⅲ3(A_XBXb或A_Bb)结婚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1/4×1/2)×1/2=7/16。(3)若Ⅰ1为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Ⅰ2正常,则Ⅱ2由于父亲提供了一个显性基因,所以其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0。
答案:(1)BD (2)3/8 7/16 (3)0
方法·规律
1.集合图示两病概率计算
(1)只患甲病:m-mn=m·(1-n);
(2)只患乙病:n-mn=n·(1-m);
(3)患病概率:m+n-mn;
(4)只患一种病:m+n-2mn
2.“男孩患病”与“患病男孩”的概率计算方法
(1)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①男孩患病概率=女孩患病概率=患病孩子概率。
②患病男孩概率=患病女孩概率=患病孩子概率×1/2。
(2)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①若病名在前、性别在后,则从全部后代中找出患病男(女),即可求得患病男(女)的概率。
②若性别在前、病名在后,求概率时只考虑相应性别中的发病情况,如男孩患病概率则是指所有男孩中患病的男孩占的比例。
难点专攻之(五)——伴性遗传与遗传系谱图中的特殊问题
[要点指津]
一、伴性遗传中的致死问题
1.配子致死型
某些致死基因可导致雄配子死亡,从而使后代只出现某一性别的子代。所以若后代出现单一性别的问题,应考虑“雄配子致死”问题。
[例1] 雌雄异体的高等植物剪秋罗有宽叶和狭叶两种类型。宽叶(B)对狭叶(b)是显性,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狭叶基因(b)会使花粉致死。如果杂合宽叶雌株同狭叶雄株杂交,其子代的性别及表现型是( )
A.全是雄株,其中1/2宽叶,1/2狭叶
B.全是雌株,其中1/2宽叶,1/2狭叶
C.雌雄各半,全为宽叶
D.宽叶雌株∶宽叶雄株∶狭叶雌株∶狭叶雄株=1∶1∶1∶1
[解析] 由题意知,杂合宽叶雌株(XBXb)可产生等量的XB和Xb两种配子,而狭叶雄株(XbY)只能产生Y一种配子,因此,子代的性别全为雄株,表现为宽叶和狭叶各占一半。
[答案] A
2.个体致死型
某两种配子结合会导致个体死亡,有胚胎致死,幼年死亡和成年死亡等几种情况。
[例2] 将果蝇进行相关处理后,其X染色体上可发生隐性突变、隐性致死突变、隐性不完全致死突变或不发生突变等情况,遗传学家想设计一个实验检测出上述四种情况。实验时,将经相关处理的红眼雄果蝇与野生型纯合红眼雌果蝇交配(B表示红眼基因),得F1,使F1单对交配,分别饲养,观察F2的分离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为隐性突变,则F2中表现型比例为3∶1,且雄性中有隐性突变体
B.若不发生突变,则F2中表现型为红眼,且雄性中无隐性突变体
C.若为隐性致死突变,则F2中雌∶雄=1∶2
D.若为隐性不完全致死突变,则F2中雌∶雄介于1∶1和2∶1之间
[解析] 由题意可得遗传图解如下:
P ♂X-Y×XBXB♀
↓
F1 XBX-×XBY
↓
如果其X染色体上发生隐性突变,则X-为Xb,则F2中表现型比例为3∶1,且雄性中有隐性突变体。如果不发生突变,则X-为XB,则F2中表现型为红眼,且雄性中无隐性突变体。如果为隐性致死突变,则X-Y不能存活,则F2中雌∶雄=2∶1。如果为隐性不完全致死突变,X-Y部分存活,则F2中雌∶雄介于1∶1和2∶1之间。
[答案] C
二、遗传系谱图与电泳图谱问题
电泳是利用带电分子或离子所带电荷或相对分子质量不同,在电场中移动距离(或速度)不同的原理分离分子或离子的方法,如等位基因A与a,经限制酶切开后,由于相关片段相对分子质量等差异,在电场中移动距离不同,从而使两种基因得以分离。
[例3] 下图甲为某种人类遗传病的系谱图,已知某种方法能够使正常基因显示一个条带,致病基因则显示为位置不同的另一个条带。用该方法对该家系中的每个个体进行分析,条带的有无及其位置表示为图乙。根据实验结果,有关该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且1号为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B.若13号与一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婚配,则生育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6
C.10号个体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
D.若不考虑突变因素,则9号与该病患者结婚,出现该病子女的概率为0
[解析] 图甲1、2号正常,5号患病,推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用基因A、a表示,则1、2号的基因型均为Aa,5号基因型为aa,再根据图乙可知6、7、10、12号基因型为Aa,3、4、8、9、13号基因型为AA,11号基因型为aa。所以13号(AA)和一致病基因携带者(Aa)婚配,后代不会患病;3、4号(AA)正常,而10号为携带者(Aa),则10
号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9号(AA)与患者(aa)结婚,子代全部正常。
[答案] B
三、遗传系谱图中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一种遗传病的问题
[例4] (2015·山东高考)人类某遗传病受X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且只有A、B基因同时存在时个体才不患病。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根据系谱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Ⅰ1的基因型为XaBXab或XaBXaB
B.Ⅱ3的基因型一定为XAbXaB
C.Ⅳ1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于Ⅰ1
D.若Ⅱ1的基因型为XABXaB,与Ⅱ2生一个患病女孩的概率为1/4
[解析] 根据题干给出的信息,首先从正常个体Ⅱ3的基因型入手,由于Ⅰ2的基因型为XAbY,则Ⅱ3的基因型应为XaBXAb,然后确定出整个系谱图中个体的基因组成:
进而推知:Ⅳ1个体的致病基因来自Ⅲ3,Ⅲ3的致病基因来自Ⅱ3,Ⅱ3的致病基因来自Ⅰ1和Ⅰ2。若Ⅱ1的基因型为XABXaB,Ⅱ2的基因型为XaY,两者婚配后生一个患病女孩XaBXa的概率为1/2×1/2=1/4。
[答案] C
[演练冲关]
1.一种鱼的雄性个体不但生长快,而且肉质好,具有比雌鱼高得多的经济价值。科学家发现这种鱼X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D d,含有D的精子失去受精能力。若要使杂交子代全是雄鱼,可以选择的杂交组合为( )
A.XDXD×XDY B.XDXD×XdY
C.XDXd×XdY D.XdXd×XDY
解析:选D 由于含有D的精子失去受精能力,所以雌鱼中不可能出现基因型为XDXD的个体,淘汰A、B两个选项;XdY的两种类型的精子都具有受精能力,不符合题意;只有D项杂交组合只产生雄鱼,符合要求。
2.(2016·青岛期末)某科研小组用一对表现型都为圆眼长翅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子代中圆眼长翅∶圆眼残翅∶棒眼长翅∶棒眼残翅的比例,雄性为3∶1∶3∶1,雌性为5∶2∶0∶0,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圆眼、长翅为显性性状
B.决定眼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C.子代圆眼残翅雌果蝇中杂合子占2/3
D.雌性子代中可能存在与性别有关的致死现象
解析:选C 圆眼与圆眼杂交子代出现棒眼,则圆眼为显性性状,棒眼为隐性性状,长翅与长翅杂交子代出现残翅,则残翅为隐性性状;子代中圆眼与棒眼的表现型比例在雌雄果蝇中不同,说明该性状与性别相关联,为伴X染色体遗传;亲本为圆眼长翅雄果蝇和圆眼长翅雌果蝇,用A、a表示眼形基因,用B、b表示翅形基因,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可判定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BbXAXa和BbXAY,因此子代中圆眼残翅雌果蝇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bXAXA∶bbXAXa=1∶1,其中杂合子所占比例是1/2;根据亲代基因型可知,雌性子代中圆眼长翅∶圆眼残翅比例应为(1BBXAXA+1BBXAXa+2BbXAXA+2BbXAXa)∶(1bbXAXA+1bbXAXa)=6∶2,而实际比例是5∶2,因此可判定基因型为BBXAXA或BBXAXa的个体死亡。
3.对图甲中1~4号个体进行基因检测,将含有该遗传病基因或正常基因的相关DNA片段各自用电泳法分离。正常基因显示一个条带,患病基因显示为另一不同的条带,结果如图乙。下列有关分析判断错误的是( )
A.图乙中的编号c对应系谱图中的4号个体
B.条带2的DNA片段含有该遗传病致病基因
C.8号个体的基因型与3号个体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
D.9号个体与该遗传病携带者结婚,孩子患病的概率为1/8
解析:选D 由图甲可知,该遗传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基因用A、a表示,则1、2号的基因型都是Aa,4号的基因型是aa,3号的基因型为A_,图乙中的c代表的是患者(aa);条带2的DNA片段含有该遗传病致病基因(a);由图乙可知,3号的基因型只能为Aa,8号个体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2/3,故8号个体的基因型与3号个体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9号个体的基因型为1/3AA、2/3Aa,其与该遗传病携带者(Aa)结婚,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为2/3×1/4=1/6。
4.某遗传病的遗传涉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已知Ⅰ1基因型为AaBB,且
Ⅱ2与Ⅱ3婚配的子代不会患病。根据以下系谱图,正确的推断是( )
A.Ⅰ3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
B.Ⅱ2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
C.Ⅲ1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或AABb
D.Ⅲ2与基因型为AaBb的女性婚配,子代患病的概率为3/16
解析:选B 根据题干信息,可推出当个体基因型中同时含有A和B基因时个体表现正常,当个体基因型中只含有A或B基因时或不含有显性基因时个体表现为患病。Ⅱ2和Ⅱ3婚配的子代不会患病,说明其子代基因型同时含有A和B基因,结合Ⅱ2、Ⅱ3的表现型,可判定Ⅱ2和Ⅱ3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Ⅲ1和Ⅲ2的基因型为AaBb;Ⅲ2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婚配,则子代患病的概率为3/16(A_bb)+3/16(aaB_)+1/16(aabb)=7/16。
[高考真题集中研究——找规律]
1.(2013·海南高考)对摩尔根等人得出“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这一结论没有影响的是( )
A.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B.摩尔根的精巧实验设计
C.萨顿提出的遗传的染色体假说
D.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
解析:选D 摩尔根得出“果蝇白眼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的结论是建立在孟德尔揭示了遗传的基本规律、萨顿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及摩尔根利用白眼果蝇进行的实验的基础上,所以A、B、C三项均与这一结论有关。该结论与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即中心法则无关。
2.(2016·上海高考)如图显示某种鸟类羽毛的毛色(B、b)遗传图解,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
A.该种鸟类的毛色遗传属于性染色体连锁遗传
B.芦花性状为显性性状,基因B对b完全显性
C.非芦花雄鸟和芦花雌鸟的子代雌鸟均为非芦花
D.芦花雄鸟与非芦花雌鸟的子代雄鸟均为非芦花
解析:选D 由遗传图解可知,芦花性状杂交,子代出现非芦花性状,说明非芦花性状为隐性性状,雌雄鸟的表现型比例不同,属于伴Z遗传,亲代基因型为ZBZb(♂)和ZBW(♀);非芦花雄鸟ZbZb和芦花雌鸟ZBW的子代雌鸟基因型为ZbW,为非芦花;由于芦花雄鸟基因型有两种:ZBZb、ZBZB,其与非芦花雌鸟ZbW产生的子代雄鸟表现型为非芦花和芦花。
3.(2016·浙江高考)下图是先天聋哑遗传病的某家系图,Ⅱ2的致病基因位于1对染色体,Ⅱ3和Ⅱ6的致病基因位于另1对染色体,这2对基因均可单独致病。Ⅱ2不含Ⅱ3的致病基因,Ⅱ3不含Ⅱ2的致病基因。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Ⅱ3和Ⅱ6所患的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若Ⅱ2所患的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2不患病的原因是无来自父亲的致病基因
C.若Ⅱ2所患的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2与某相同基因型的人婚配,则子女患先天聋哑的概率为1/4
D.若Ⅱ2和Ⅱ3生育了1个先天聋哑女孩,该女孩的1条X染色体长臂缺失,则该X染色体来自母亲
解析:选D 由正常的Ⅰ3和Ⅰ4生育了一个患病女儿Ⅱ3,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即Ⅱ3和Ⅱ6所患的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正常的Ⅰ1和Ⅰ2生育了一个患病的儿子Ⅱ2,可知Ⅱ2所患的是隐性遗传病。该病的致病基因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若Ⅱ2所患的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致病基因为a),Ⅱ2和Ⅱ3互不含对方的致病基因,设Ⅱ3的致病基因为b,则Ⅱ2和Ⅱ3的基因型分别是BBXaY和bbXAXA,两者所生女儿Ⅲ2的基因型为BbXAXa,故Ⅲ2不患病的原因是含有父亲、母亲的显性正常基因(B、A)。若Ⅱ2所患的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3所患的也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Ⅱ2和Ⅱ3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两者所生女儿Ⅲ2的基因型是AaBb,Ⅲ2与某相同基
因型的人婚配,所生后代患先天聋哑的概率为1/4+1/4-1/4×1/4=7/16。若Ⅱ2和Ⅱ3生育了一个先天聋哑女孩,且该女孩的1条X染色体长臂缺失,不考虑基因突变,则Ⅱ2所患的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Ⅱ2的基因型为BBXaY,Ⅱ3的基因型为bbXAXA,理论上Ⅱ2和Ⅱ3生育的女孩的基因型为BbXAXa(正常),但该女孩患病,说明X染色体上缺失A基因,故该女孩的一条缺失长臂的X染色体来自母亲。
4.(2015·福建高考)绿色荧光标记的X染色体DNA探针(X探针),仅能与细胞内的X染色体DNA的一段特定序列杂交,并使该处呈现绿色荧光亮点。同理,红色荧光标记的Y染色体DNA探针(Y探针)可使Y染色体呈现一个红色荧光亮点。同时用这两种探针检测体细胞,可诊断性染色体数目是否存在异常。医院对某夫妇及其流产胎儿的体细胞进行检测,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X染色体DNA上必定有一段与X探针相同的碱基序列
B.据图分析可知妻子患X染色体伴性遗传病
C.妻子的父母至少有一方患有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
D.该夫妇选择生女儿可避免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的发生
解析:选A 根据题意可知,X染色体上DNA的一段特定序列可与DNA探针(X探针)杂交,而DNA是由两条链组成的,两条链上的碱基可互补配对,则该段DNA序列的互补链与X探针的碱基序列相同。分析题图,妻子体细胞有三个绿色荧光亮点,所以妻子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X,妻子患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不是伴性遗传病。妻子患有性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而其双亲可能正常,患病原因可能是双亲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异常,产生了染色体组成为XX的卵细胞或者精子。该异常卵细胞与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结合的概率相等,后代男女患性染色体异常疾病的概率均等。
5.(2015·全国卷Ⅱ)等位基因A和a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假定某女孩的基因型是XAXA或AA,其祖父的基因型是XAY或Aa,祖母的基因型是XAXa或Aa,外祖父的基因型是XAY或Aa,外祖母的基因型是XAXa或Aa。
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能否确定该女孩的2个显性基因A来自于祖辈4人中的具体哪两个人?为什么?
(2)如果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那么可判断该女孩两个XA中的一个必然来自于________(填“祖父”或“祖母”),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外,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另一个XA来自于外祖父还是外祖母。
解析:(1)若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该女孩的基因型为AA时,2个A基因一个来自于父亲,一个来自于母亲。由于祖父和祖母的基因型均为Aa,其父亲的A基因可能来自于该女孩的祖父也可能来自于祖母。同理也不能判断来自于母亲的A基因的来源。(2)若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该女孩的基因型为XAXA,其父亲的基因型一定是XAY,其中XA必然来自于该女孩的祖母,而Y基因来自于其祖父;该女孩母亲的基因型可能是XAXA,也可能是XAXa,若该女孩母亲的基因型为XAXA,则XA可能来自于该女孩的外祖父也可能来自于外祖母,若该女孩母亲的基因型为XAXa,则XA来自于外祖父,因此不能确定母亲传递给该女孩的XA基因是来自于其外祖父还是外祖母。
答案:(1)不能 女孩AA中的一个A必然来自于父亲,但因为祖父和祖母都含有A,故无法确定父亲传给女儿的A是来自于祖父还是祖母;另一个A必然来自于母亲,也无法确定母亲传给女儿的A是来自于外祖父还是外祖母。(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祖母 该女孩的一个XA来自于父亲,而父亲的XA一定来自于祖母 不能
[调研试题重点研究——明趋势]
一、选择题
1.下列叙述中,不能说明“核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的是( )
A.基因发生突变而染色体没有发生变化
B.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
C.二倍体生物体细胞中基因、染色体成对存在,配子中二者都是成单存在
D.Rr杂合子发生染色体缺失后,可表现出r基因的性状
解析:选A 基因突变发生在基因内部,不会引起染色体发生变化,故基因发生突变而染色体没有发生变化不能说明二者行为上有平行关系。
2.(2017·银川育才中学月考)下列关于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B)决定的人类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男性患者的后代中,子女各有1/2患病
B.女性患者的后代中,女儿都患病,儿子都正常
C.表现正常的夫妇,性染色体上也可能携带致病基因
D.患者双亲必有一方是患者,人群中的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解析:选D 男患者(XBY)的女儿必然继承父亲的XB,女儿必患病;女患者基因型有XBXB、XBXb两种,前者的儿女均患病,后者的儿女不一定患病;表现正常的夫妇,性染色体上不可能携带致病基因。
3.摩尔根研究果蝇的眼色遗传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果蝇的眼色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摩尔根的实验运用了类比推理的研究方法
C.摩尔根所作的唯一假设是控制白眼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D.摩尔根发现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的方法,并得出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的结论
解析:选D 从F2的性状分离比可以看出,果蝇的眼色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摩尔根的实验采用的是“假说—演绎”的研究方法;摩尔根作出的假设应该不止一种,其中之一是控制白眼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在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摩尔根发现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的方法,并绘制出第一个果蝇各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图,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4.如图为进行性肌肉营养不良遗传病系谱图,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7号的致病基因来自(表示患病个体)( )
A.1号 B.2号
C.3号 D.4号
解析:选B 由题意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致病基因为a,则7号的基因型为XaY,男性的X染色体只能来自其母亲,即5号,又由于1号正常,故5号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2号。
5.(2017·济宁一模)下图表示一个家族中某遗传病的发病情况,已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人类性染色体的同源部分,若Ⅲ1与Ⅲ2婚配,生正常女孩的概率是( )
A.1/2 B.1/3
C.1/4 D.1/5
解析:选C 已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人类性染色体的同源部分,图中患者Ⅱ3和Ⅱ4
生下了未患病的Ⅲ3,说明该病是显性遗传病,若致病基因为A,Ⅲ1、Ⅲ3基因型都为XaXa,Ⅱ3和Ⅱ4的基因型分别为XAXa和XaYA,则Ⅲ2的基因型为1/2XAYA、1/2XaYA,所以Ⅲ1与Ⅲ2结婚,生出正常女儿的概率为1/2×1/2=1/4。
6.(2016·怀化二模)在果蝇中,长翅(B)对残翅(b)是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A)对白眼(a)是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现有两只雄果蝇甲、乙和两只雌果蝇丙、丁,这四只果蝇的表现型全是长翅红眼,用它们分别交配,后代的表现型如下:
对这四只果蝇基因型的推断正确的是( )
A.甲为BbXAY B.乙为BbXaY
C.丙为BBXAXA D.丁为bbXAXa
解析:选C 乙、丁后代中出现残翅白眼果蝇(bbXaY),由此确定乙的基因型为BbXAY,丁的基因型为BbXAXa;甲、丁杂交后代中出现白眼果蝇,没有残翅果蝇(bb),说明甲的基因型必为BBXAY;乙、丙后代中只有长翅红眼果蝇,说明丙为纯合子,基因型为BBXAXA。
7.红眼长翅的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子一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设控制眼色的基因为A、a,控制翅长的基因为B、b。亲本的基因型是( )
表现型
红眼长翅
红眼残翅
白眼长翅
白眼残翅
雌蝇
550
180
0
0
雄蝇
270
100
280
90
A.AaXBXb、AaXBY B.BbXAXa、BbXAY
C.AaBb、AaBb D.AABb、AaBB
解析:选B 先分析眼色遗传,子代雌蝇中全为红眼,雄蝇中红眼∶白眼=1∶1,说明红眼是显性,A、a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基因型为XAXa、XAY;再分析翅型,子代雌蝇和雄蝇中长翅∶残翅均为3∶1,说明B、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长翅为显性,亲本基因型均为Bb。综上分析,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BbXAXa、BbXAY。
8.(2016·青岛期末)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雄果蝇中约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RXr
B.亲本产生的配子中含Xr的配子占1/2
C.F1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3/16
D.白眼残翅雌果蝇能形成bbXrXr类型的次级卵母细胞
解析:选C 红眼长翅果蝇与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雄果蝇中白眼残翅个体占1/8(1/2×1/4),可推测出亲本基因型为BbXRXr和BbXrY;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亲本产生的含Xr的配子在雌性和雄性中均占1/2;F1出现长翅果蝇的概率为3/4,雄果蝇概率为1/2,故F1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3/8;白眼残翅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rXr,形成的次级卵母细胞的基因型是bbXrXr。
9.家猫体色由X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黑猫,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黄猫,其他个体为玳瑁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玳瑁猫互交的后代中有25%的雄性黄猫
B.玳瑁猫与黄猫杂交后代中玳瑁猫占50%
C.为持续高效地繁育玳瑁猫,应逐代淘汰其他体色的猫
D.只有用黑猫和黄猫杂交,才能获得最大比例的玳瑁猫
解析:选D 依据题意,家猫的体色为伴X遗传,并且正常情况下,基因型为XBXB和XBY的猫都是黑猫,基因型为XbXb与XbY的猫都是黄猫,而基因型为XBXb的猫是玳瑁猫,由此可以看出玳瑁猫都是雌猫。正常情况下,玳瑁猫的互交是不符合事实的;基因型为XBXb的玳瑁猫与基因型为XbY的黄猫杂交,其后代中(不分雌雄)玳瑁猫占25%;若要高效繁育玳瑁猫,需选择基因型为XbXb(黄)和XBY(黑)或XBXB(黑)和XbY(黄)的猫杂交,后代中的雌猫都是玳瑁猫,不必逐代淘汰其他体色的猫。
10.人们在野兔中发现了一种控制褐色毛色的基因(T)位于X染色体上,已知没有X染色体的胚胎是致死的。如果褐色雌兔(性染色体组成为XO)与正常灰色(t)雄兔交配,则子代中褐色兔所占比例和雌、雄之比分别为( )
A.3/4与1∶1 B.2/3与2∶1
C.1/2与1∶2 D.1/3与1∶1
解析:选B 褐色雌兔的基因型为XTO,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为1/2XT、1/2O,正常灰色雄兔的基因型为XtY,产生的精子的基因型为1/2Xt、1/2Y。因此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1/4XTXt、1/4XTY、1/4XtO、1/4OY,由于没有X染色体的胚胎是致死的,因此子代中褐色兔所占比例和雌、雄之比分别为,2/3和2∶1。
11.研究发现,鸡的性别(ZZ为雄性,ZW为雌性)不仅和性染色体有关,还与只存在于Z染色体上的DMRT1基因有关,该基因在雄性性腺中表达量约是雌性性腺中表达量的2倍。该基因的高表达量开启性腺的睾丸发育,低表达量开启性腺的卵巢发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性染色体缺失一条的ZO个体性别为雌性
B.性染色体增加一条的ZZW个体性别为雌性
C.性染色体缺失一条的WO个体可能不能正常发育
D.母鸡性反转为公鸡可能与DMRT1的高表达量有关
解析:选B 性染色体缺失一条的ZO个体DMRT1基因表达量低,性别表现为雌性;性染色体增加一条的ZZW个体的DMRT1基因高表达量开启性腺的睾丸发育,其性别为雄性;性染色体缺失一条的WO个体没有Z染色体,也就没有DMRT1基因,可能不能正常发育;已知ZZ个体中Z染色体上的DMRT1基因表达量高表现为雄性,ZW个体中Z染色体上的DMRT1基因表达量低表现为雌性,故母鸡性反转为公鸡可能与特殊条件下DMRT1的高表达量有关。
12.图1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家庭系谱图,该基因可能位于图2的A、B、C区段或常染色体上,据图分析合理的是( )
A.该遗传病一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因为男性患者多
C.无论是哪种单基因遗传病,Ⅰ2、Ⅱ2、Ⅱ4一定是杂合子
D.若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Ⅲ2为携带者的可能性为1/4
解析:选C Ⅱ1、Ⅱ2正常,Ⅲ1患病,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病,进而分析可知该遗传病基因可以位于常染色体上、X染色体上(C区段)、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B区段)上;图中有女性患者,患病基因不可能只位于Y染色体上;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Ⅰ2、Ⅱ2、Ⅱ4的基因型(相关基因用A、a表示)都为Aa,若基因位于C区段,Ⅰ2、Ⅱ2、Ⅱ4的基因型都为XAXa,若基因位于B区段,Ⅰ2、Ⅱ2、Ⅱ4的基因型都为XAXa;若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Ⅱ1、Ⅱ2的基因型为XAY、XAXa,Ⅲ2为携带者的可能性为1/2。
二、非选择题
13.(2017·衡水模拟)菠菜性别决定为XY型,并且为雌雄异体。菠菜个体大都为圆叶,偶尔出现几个尖叶个体,并且雌、雄都有尖叶个体。
(1)让尖叶雌性与圆叶雄性杂交,后代雌性均为圆叶、雄性均为尖叶。据此判断,控制圆叶和尖叶的基因位于______(填“常”“X”或“Y”)染色体上,且________为显性。
(2)菠菜有耐寒和不耐寒两种类型,现用不耐寒圆叶雌雄各一株杂交,所得F1的表现型如表所示(单位:株):
不耐寒圆叶
不耐寒尖叶
耐寒圆叶
耐寒尖叶
♀
124
0
39
0
♂
62
58
19
21
耐寒与不耐寒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如果F1中的不耐寒圆叶雌株与不耐寒尖叶雄株杂交,F2雌性个体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
(3)在生产实践中发现,当去掉菠菜部分根系时,菠菜会分化为雄株;去掉部分叶片时,菠菜则分化为雌株。若要证明去掉部分根系的雄株的性染色体组成情况,可让其与____________杂交,若后代有雄株和雌株两种类型,则该雄株的性染色体组成为__________;若后代仅有雌株,则该雄株的性染色体组成为__________。
解析:(1)杂交结果表明,圆叶与尖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控制圆叶和尖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圆叶为显性性状。(2)分析表格数据,不耐寒∶耐寒≈3∶1,说明不耐寒是显性性状,耐寒是隐性性状。亲本基因型为AaXBXb、AaXBY,故F1中不耐寒(1/3AA、2/3Aa)圆叶(1/2XBXB、1/2XBXb)雌株和不耐寒(1/3AA、2/3Aa)尖叶(XbY)雄株交配,F2雌性个体中纯合子出现的概率是×XbXb=,则杂合子出现的概率为1-=。(3)让该雄性植株(XX或XY)与正常雌株进行杂交,若后代有雄株和雌株两种类型,则该雄株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若后代仅有雌株,则该雄株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
答案:(1)X 圆叶 (2)不耐寒 31/36 (3)正常雌株 XY XX
14.神经性耳聋、腓骨肌萎缩症是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分别由B、b和D、d基因控制。下面为某家族相关的遗传系谱图,其中已死亡个体无法知道其性状,经检测Ⅳ7不携带致病基因。据图分析回答:
(1)神经性耳聋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Ⅳ代出现多个神经性耳聋患者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Ⅴ1与Ⅴ2分别带有神经性耳聋基因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腓骨肌萎缩症属于______性性状,为了确定腓骨肌萎缩症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科研人员对Ⅲ1~Ⅲ5号个体含相关基因的DNA片段扩增后用某种限制酶处理,并进行电泳分析,得到如下结果,根据电泳结果,可以作出的判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以上分析,Ⅲ1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若Ⅴ1与Ⅴ2婚配,他们后代中男孩不患病的概率是________。
解析:(1)由Ⅲ1、Ⅲ2不患神经性耳聋,Ⅳ2
患神经性耳聋,可知神经性耳聋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Ⅲ1、Ⅲ2都是神经性耳聋基因的携带者,他们的后代出现隐性纯合体即患者患病的概率高达1/4。(2)由Ⅳ2患神经性耳聋可知,Ⅴ1一定是神经性耳聋基因的携带者;再由Ⅲ6患神经性耳聋,可知Ⅳ6为神经性耳聋的携带者,题干中已指出Ⅳ7不携带致病基因,故Ⅴ2携带神经性耳聋基因的概率是1/2。(3)根据腓骨肌萎缩症代代相传的特点可知其是显性性状,致病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为了确定腓骨肌萎缩症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性染色体上,用限制酶切割含相关基因的DNA片段后电泳,如果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Ⅲ4的电泳结果应该和Ⅲ2、Ⅲ5相同,这与题图不符,所以致病基因一定位于X染色体上。(4)综合上述分析,Ⅲ1的基因型为BbXdY。Ⅴ1的基因型为BbXdY,Ⅴ2的基因型为1/2BBXDXd或1/2BbXDXd,Ⅴ1和Ⅴ2婚配后所生男孩不患病的概率为(1/2×1/2)+(1/2×3/4×1/2)=7/16。
答案:(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Ⅲ1、Ⅲ2均带有神经性耳聋基因或(同一种隐性致病基因),后代隐性致病基因纯合的概率大 (2)1 1/2 (3)显 腓骨肌萎缩症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4)BbXdY 7/16
15.(2016·黄山三模)CMT1腓骨肌萎缩症(由基因A、a控制)是一种最常见的外周神经退行性遗传病。有一种鱼鳞病(由基因B、b控制)是由某基因缺失或突变造成微粒体类固醇、硫酸胆固醇和硫酸类固醇合成障碍引起的。为探究两种病的遗传方式,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广泛的社会调查,绘制了甲、乙两个典型家庭的遗传系谱如图;已知乙家庭中的Ⅰ3不携带鱼鳞病致病基因。请回答:
(1)CMT1腓骨肌萎缩症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鱼鳞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推断可知:Ⅰ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二孩政策全面放开,Ⅱ2和Ⅱ3想再生一个孩子,他们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____。
(3)已知腓骨肌萎缩症群体发病率为1/2 500,则Ⅱ5与Ⅱ6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若Ⅱ5与Ⅱ6婚后想生一个男孩,则他们生出正常男孩的概率为________。
解析:(1)由以上分析可知,CMT1腓骨肌萎缩症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鱼鳞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2)根据Ⅱ1和Ⅱ4可推知Ⅰ2的基因型为AaXBXb;Ⅲ1两种病都患,因此Ⅱ2的基因型为AaXBXb,Ⅱ3的基因型为AaXBY,他们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3/4×3/4=9/16。(3)已知腓骨肌萎缩症群体发病率为1/2 500,则a的基因频率为1/50,A的基因频率为49/50,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基因型AA的频率为49/50×49/50,Aa的频率为2×1/50×49/50,则Ⅱ6为Aa的概率为2/51,Ⅱ5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
2/3Aa和1/2XBXb、1/2XBXB,因此Ⅱ5与Ⅱ6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若Ⅱ5与Ⅱ6婚后想生一个男孩,则他们生出正常男孩的概率为×=。
答案:(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2)AaXBXb 9/16 (3)133/153 38/51
相关文档
- 【生物】2020届一轮复习生物技术在2021-05-06 09:33:0418页
- 人教版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2021-04-27 11:51:416页
- 创新设计高考一轮复习生物检测2021-04-25 20:49:4310页
- 中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2021-04-16 21:38:445页
- 优化方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生物与2021-04-14 18:20:2818页
-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技术实践传2021-04-14 09:12:3455页
- 高考第一轮复习生物必修学案免疫调2021-04-12 23:59:566页
-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生物技术实践第2021-04-12 11:11:375页
- 高考一轮复习生物必修一测试2021-02-26 19:59:048页
- 高考第一轮复习生物必修3学案07植2021-02-26 19:49:46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