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8.50 KB
- 2021-05-08 发布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
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在每个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一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八百里秦川黄土飞扬,三千万人民吼叫秦腔”。秦腔,戏曲文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高亢激昂,穿透力强。据此完成第1题。
1.以下地理特征与秦腔表演特征形成关联度最大的是( )
A.民风粗狂,热情奔放 B.视野开阔,交通不便
C.千沟万壑,黄土深厚 D.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飞絮指春季雌性杨树或柳树种子的衍生物携带种子随风飘散的现象。温暖干燥、阳光充足的天气有利于飞絮飘散。飞絮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许多“烦恼”。下图为中国天气网发布的“2019年杨柳絮飘飞预警地图”。读图,完成2-3题。
2.图中杨柳絮飘飞预警时间最晚的省区是
A.晋 B.冀
C.豫 D.鲁
3.我国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受飞絮影响较少,主要原因是南方地区
A.气温更高 B.雨季更短
C.树种不同 D.光照更强
读下表,回答4-5题。
地点
经纬度
海拔
1月平均气温(℃)
7月平均气温(℃)
甲
102°E,25°N
1891
7.7
19.8
乙
113°E,28°N
68
4
32
4.甲、乙两地所在的地形区分别是( )
A.云贵高原、成都平原 B.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C.青藏高原、四川盆地 D.云贵高原、洞庭湖平原
5.形成甲乙两地冬季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类型 B.大气环流
C.海陆位置 D.海拔高度
下图为长江流域水电站分布示意图,回答6-7题。
6.图中G处水能资源丰富,主要原因是( )
①地处长江中下游的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
②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
③地处我国季风区,降水丰沛,河流径流量大
④地处山地迎风坡,降水丰沛,河流径流量大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7.减轻长江流域内洪水灾害的措施不包括( )
A.全流域加强用水管理和防汛预警预报 B.中下游加固大堤,整治河道
C.中上游加强绿化,搞好水土保持工作 D.中下游围湖造田,发展农业
“智能出行”指依托互联网手段,在线呼叫、预约出租车、专车、快车、巴士、代驾等出行方式。下图为我国智能出行分布图(数据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据此完成8-9题。
8.与图中智能出行500万人次/年分界线最接近的是我国
A.河流内外流区分界线 B.人口地理分界线
C.800mm等降水量线 D.南方与北方分界线
9.我国各省区智能出行差异大,与下列因素无关的
A.人口多少 B.交通通信通达度
C.经济水平高低 D.气候舒适度
某老农进城,看见一广告牌上写着: “苹果,优惠价4688!”老农一惊:“谁吃得起?”往前走,又看见一个广告牌:“小米,2299!”老农想,八成是骗子!继续前行,又看见一个牌子写着:“小辣椒,只要998!”老农实在忍不住了,拿起手机给儿子打电话:“娃啊,别打工了,快回家种地吧,我们要发了……”根据材料回答10-11题。
10.若老人的家乡为我国苹果生产基地之一,则其家乡最可能位于
A.东南丘陵 B.山东丘陵
C.黄土高原 D.四川盆地
11.材料中,三种手机价格悬殊最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A.市场 B.技术
C.材料 D.劳动力
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统计表明,湖北省20世纪50年代共有湖泊1 052个,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而目前只剩下83个。昔日“八百里洞庭湖”水面缩小四成,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第二。西部一批烟波浩渺的大湖相继消亡,湖泊逐渐向盐湖、干盐湖方向发展。有关专家说,湖泊环境的日益恶化,已造成水灾频发,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性因素。据此,完成12-14题。
12.使“八百里洞庭”退居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 )
①围湖造田 ②泥沙淤积
③蒸发和下渗 ④引水灌溉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②
13.湖泊环境恶化后,造成水灾频发的原因是( )
A.湖泊水对河水的补给量减少 B.湖泊的调蓄功能降低
C.水土流失加剧 D.水资源减少
14.西部地区盐湖、干盐湖逐年增多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气候恶化,年降水量减少 B.高山冰雪融水量不足
C.引水灌溉,入湖径流锐减 D.围湖造田
下图示意我国福建省多年平均降水量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15-17题。
15.该地区年降水量的整体空间分布规律是
A.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B.由西南向东北递减
C.由东南向西北递增 D.由西南向东北递增
16.影响该地区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地形地势
C.沿岸洋流 D.大气环流
17.图中甲地降水量最有可能是
A.1100mm B.1600mm
C.1800mm D.1750mm
目前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居世界第一位。结合下图,完成18-19题。
18.我国高铁线路(已建成和筹建)主要布局在( )
A.东部沿海地区 B.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上
C.高原和平原 D.东西方向运输量大的地区
19.形成我国高铁线路如此布局的原因有( )
①东部地势较平坦,建设成本较低
②东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对高铁运输的需求量大
③西部地区的发展不需要高铁运输
④西部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建设成本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根据我国北方半湿润区某小流域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率图,回答20-21题。
20.1998年之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转化主要表现为( )
A.由耕地、草地向林地转化
B.由耕地、草地向水域转化
C.由耕地、草地向城乡用地转化
D.由城乡用地向耕地、草地转化
21.据图可以推断,从1996年到2010年该流域生态环境( )
A.前期改善明显,后期改善缓慢
B.得到持续明显改善
C.前期改善缓慢,后期改善明显
D.改善效果不甚明显
春小麦,春播秋收;冬小麦,秋播春收。下图为“我国小麦分布区示意图”,据此回答22-23题。
22.图中适合春小麦种植的地区是( )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23.导致冬、春小麦地区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水分 B.热量
C.土壤 D.海拔
下图表示我国某地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逐月累计情况。据此完成24-25题。
24.该地最可能位于( )
A.青藏高原 B.四川盆地
C.华北平原 D.三江平原
25.该地区( )
A.冬、春季节多大风、沙尘天气 B.农作物以水稻、棉花为主
C.河流汛期出现在9~12月 D.冻土分布广泛
二、综合题(共3个题,50分)
26.读“我国东部地区一般年份夏季风的进退情况示意图(图甲
)”、“我国某河流水文站的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图乙)”及“河流流量年变化图(图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图甲 图乙 图丙
(1)B地区每年6月一般会出现“_______”天气,7、8月份常出现“_______”天气。(4分)
(2)图中C、D两地区,较易出现春旱的是______地区,简述其主要原因。(6分)
(3)对比长江,说出我国黄河水文特征的差异。(6分)
27.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山脉A的名称是 ,该山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试列举两个。(6分)
(2)分析东北地区大米品质优良的原因。(8分)
(3)图中②是辽中南工业基地,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其发展的有利条件。(6分)
28.读我国1月份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据图中信息,描述我国1月气温分布的主要特点。(4分)
(4)与延安相比,成都1月气温较高,请分析原因。(4分)
(3)推测与上海相比,成都的降水量较 (多或少),并分析原因。(6分)
参考答案
1-5 B A C D A 6-10 C D B D C 11-15 B D B C C 16-20 B D B D A
21-25 C B B C A
26.(16分)
(1)梅雨;伏旱(4分)
(2)C(2分) 春季,雨带未至,降水少;气温回升,地表增温快,蒸发量大;农业灌溉用水量大(任答两点4分)
(3)有结冰期,含沙量大,径流量小(6分)
27.(1)大兴安岭(2分)东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任意两点4分)
(2)夏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水稻生长期长;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农药使用量少;黑土肥沃,使用化肥少;环境质量好,污染少,品质高。(任意4点8分)
(3)有丰富的煤炭、石油、铁矿等自然资源,为工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原料和能源;有京哈铁路经过,靠近渤海和黄海,海陆交通便利;辽河穿过本区,提供水源。(6分)
28.(1)从南向北温度逐渐降低(或南暖北寒)(2分),南北温差大(2分)
(2)成都纬度较低;(位于四川盆地)海拔较低;成都距冬季风的发源地较远,加之北侧(秦岭等)山脉的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任意两点4分)
(3)少;(2分)成都距海较远,再加上地形(或山脉)的阻挡,受海洋的影响小(2分);上海夏秋季节受台风影响,而成都不受台风影响。(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