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6 MB
- 2021-05-08 发布
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
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学习目标定位
知识体系预览
1.
识记:森林的环境效益、热带雨林的保护措施。
2.
理解: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及其脆弱性。
3.
应用:根据不同区域分析森林破坏后的负面影响,并提出具体保护措施。
环境效益
保护措施
考点一 森林资源的作用与现状
[
核
心
知
识
再
现
]
1
.
森林的重要作用
(1)
经济价值:重要的
_________
,为人类提供木材和林产品。
(2)
生态价值:
自然资源
大气
【拓展延伸】
不同地区森林
(
绿地
)
的作用分析
不同地区
森林
(
绿地
)
的主要作用
丘陵、山地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较干旱的地区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城市
美化环境、减弱噪声、调节气候
交通道路两侧
美化环境、减弱噪声、吸烟滞尘、净化空气
热带雨林
维持全球碳氧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大气成分、促进水循环
2.
森林分布
亚寒带针叶林
热带雨林
亚马孙河
刚果河
3
.
世界森林现状
目前世界森林面积减少的趋势仍在继续,大片热带原始林正遭受毁灭性的破坏。
有人说森林是
“
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
。下面一些形象比喻,想一想各蕴含了森林的哪一种环境功能:
A.
天然
“
净化器
”
;
B.
天然
“
吸尘器
”
;
C.
天然
“
蓄水池
”
;
D.
天然
“
绿色卫士
”
;
E.
天然
“
消声器
”
;
F.
天然
“
美容师
”
。
提示
A
.
净化空气;
B.
吸烟滞尘;
C.
涵养水源;
D.
保护农田;
E.
减弱噪声;
F.
美化环境。
[
高
分
素
养
提
升
]
下图为我国森林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A
处森林遭到破坏给长江中下游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这主要体现了森林的功能是
(
)
A.
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B.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C.
吸烟滞尘、净化空气
D.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解析
A
区域位于长江上游地带,森林遭到破坏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流中下游地区河道淤积,洪涝灾害频发,所以主要体现的是森林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
答案
B
森林的作用及破坏后带来的问题
[
真
题
考
向
探
究
]
考向 森林的生态环境作用
(2014·
课标全国文综
Ⅰ
,
7
~
9)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
2009
年为基数,
2010
~
2013
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
(
测量时间为每年
9
月
30
日
)
。
据此完成
(1)
~
(3)
题。
年份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植株数量
灌木植物
1
1.00
1.00
1.00
1.00
草本植物
1
1.18
1.20
1.21
1.23
地上生物量
灌木植物
1
1.09
1.10
1.12
1.11
草本植物
1
1.47
1.55
1.52
1.53
地下生物量
灌木植物
1
1.01
0.99
0.98
0.97
草本植物
1
1.21
1.29
1.42
1.58
(1)
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
)
①
生物量提高
②
生物量降低
③
植株密度改变
④
植被分布改变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2)
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
)
A.
植株数量
B.
总生物量
C.
地上生物量
D.
地下生物量
(3)
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
)
A.
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
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C.
灌木植物繁茂、草本植物萎缩
D.
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繁茂
解析
第
(1)
题,通过计算,
2009
年,生物量为
4
,
2010
年为
4.78
,
2011
年为
4.93
,
2012
年为
5.04
,
2013
年为
5.19
,生物量逐年提高,
①
项正确,
②
项错误。通过读表可知,灌木植物数量没变,而草本植物数量增多,因此植株密度增大,
③
项正确。材料和图表无法体现植被分布情况,
④
项错误。故
A
项符合题意。第
(2)
题,抓住关键词,
“
此消彼长
”
。通过计算,植株数量方面灌木没有变化、草本数量增多,
A
项错误。总生物量、灌木和草本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多,
B
项错误。地上生物量方面,灌木和草本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多,
C
项错误。地下生物量方面,灌木由
1
变成
1.01
,
0.99
,
0.98
,
0.97
呈现下降的趋势,而草木由
1
变成
1.21
,
1.29
,
1.42
,
1.58
呈现上升的趋势,符合
“
此消彼长
”
,
D
项正确。第
(3)
题,
通过对图表信息的整体把握,灌木植物数量上没有变化,地上生物量略有增加,而地下生物量略有下降,整体而言变化不大;再看一下草本植物,植株数量增加,地上生物量增加较多,地下生物量也有增加,整体而言增加很大;随着时间的推移,结合变化的情况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茂盛,
D
项符合题意。
答案
(1)A
(2)D
(3)D
考点二 热带雨林环境效应、开发与保护
[
核
心
知
识
再
现
]
1
.
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1)
影响大气中的碳氧平衡,有
“__________”
之称。
(2)
促进全球
_______
,调节全球
_______
。
(3)
世界
_________
宝库。
地球之肺
水循环
水平衡
生物基因
2
.
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1)
雨林的生态优势
光合作用
生物循环
生产力
(2)
雨林生态系统脆弱性的表现
①
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长期高温多雨的
______
作用,土壤非常
______
。
②
雨林生长所需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
_________
,地上植物体最容易遭到破坏。
【特别提醒】
(1)
土壤肥力的高低取决于土壤中水、肥、气、热四个因素间的协调程度。
(2)
水热条件是影响植物生长至关重要的条件。在热带雨林地区,虽然土壤贫瘠,但由于充足的热量、丰沛的水分导致生物循环旺盛,使雨林成为生产力很高的生物群落。
淋洗
贫瘠
植物体内
有人说热带雨林是
“
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
”
,为什么?
提示
(1)
在茂密的森林覆盖下,与沙漠地区有着相同贫瘠的土壤;
(2)
热带雨林与沙漠都有一样脆弱的生态环境,一旦被破坏,恢复相当困难。
3
.
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
(1)
雨林被毁的原因
贫困
商业性
采矿
亚马孙
4
.
雨林的前途
——
开发还是保护
长远利益
开发
保护
如果你是当地农民或伐木工人、当地政府官员、跨国公司木材供应商、欧洲发达国家首脑、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官员、巴西环保部门官员,你认为怎样开发和保护巴西热带雨林?
提示
发散思维,言之有理即可。
[
高
分
素
养
提
升
]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湾,河口淤泥质海滩上一种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一般分布于高潮线与低潮线之间的潮间带中。读非洲和南美洲红树林分布图,
完成
(1)
~
(2)
题。
(1)
红树林在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缺失的直接影响因素是
(
)
A.
纬度位置
B.
地形
C.
海陆位置
D.
洋流
(2)
下列不属于红树林生态效益的是
(
)
A.
防风消浪,固岸护堤
B.
海陆栖息生物的天堂
C.
改良土壤,沧海桑田
D.
净化海水,减少赤潮
解析
第
(1)
题,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岸有寒流流经,气温降低、降水减少,因而红树林缺失。第
(2)
题,红树林分布在潮间带,不具备改良土壤的作用。
答案
(1)D
(2)C
1.
热带雨林的全球生态效应
(1)
“
地球之肺
”
:
(2)
“
绿色水库
”
:
(3)
“
基因宝库
”
:
2.
热带雨林被破坏带来的生态危害
世界上的热带雨林一旦遭到大面积破坏,其后果不堪设想。
(1)
影响全球水循环和水平衡,引起地表水减少,水汽蒸发、蒸腾作用减弱,空气干燥,从而引起降水减少,气候异常,全球旱涝失衡的频度和强度将加大,全球自然灾害频发。
(2)
使二氧化碳增多,导致气温升高,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3)
导致雨林物种的大量灭绝,使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遗传基因锐减。
[
真
题
考
向
探
究
]
考向 热带雨林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1.
(2013·
课标卷
Ⅱ
,
37
,
24
分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
3
~
5
年即可成材,统称
“
速生桉
”
。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图
a
、图
b
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
(1)
读图
a
,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
(2)
读图
b
,分析种植速生桉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化及原因。
(3)
简述我国西南地区引种速生桉发展造纸业的理由。
(4)
就降水条件简述我国西南地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速生桉的原因。
答案
(1)
原因:山坡上的天然次生林和灌丛能涵养水源。过程:截留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
(
在山地形成水分蓄积地带,
)(
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
)
为沼泽提供稳定的水源。
(2)
植被变化:天然次生林和灌丛退化;沼泽萎缩。原因: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
(3)
速生桉适应性强,成材快,是良好的造纸原料。发展造纸业能增加就业,创造产值,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4)(
我国西南地区属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
年降水量低于热带雨林区;
(
有旱、雨季之分,
)
旱季时间较长,降水较少。
2.
[2016·
新课标全国
Ⅲ
,36(3),6
分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
(
下图
)
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线,景色令人震撼。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
……
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
你是否赞同在该地区拓展旅游观光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
6
分
)
解析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从正反两个方面回答。若表示赞同,需要从热带雨林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说明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和非凡性,以及发展旅游业对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推动作用,若不赞同,需从发展旅游观光给该地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方面来回答。
答案
赞同理由:热带雨林旅游资源独特,具有全球吸引力;旅游开发与运营成本低,经济效益好;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
不赞同理由:对热带雨林环境造成破坏,产生污染;对当地居民生活、文化带来冲击;来自自然的威胁较大
(
疾病、野生动物袭击等
)
。
相关文档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自然地2021-04-29 02:32:3115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青藏地2021-04-29 00:37:1634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强2021-04-28 19:30:4758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气候类2021-04-28 10:44:4539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四部2021-04-25 21:18:2179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四部2021-04-24 02:22:0387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强2021-04-21 00:38:3031页
- 2018届福建省罗源一中人教版高中地2021-04-20 22:55:5226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2021-04-20 00:52:1841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强2021-04-19 17:36:245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