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4 MB
- 2021-05-08 发布
第一部分 专题四 地质地貌原理
特别微专题二 内外力共同作用地貌
(2018·
河北邯郸模拟
)
火山活动在时间上有活跃期和平静期之分。火山喷发会喷出大量玄武岩质的火山砾
(
渣
)
、火山砂、火山灰以及熔浆,颜色呈灰黑色。粗的火山砾
(
渣
)
、火山砂及熔浆会在火山口附近降落或者停止运动,细小的火山碎屑可以随风飘至远处降落。下图示意山西省最大盆地
——
大同盆地
(
远古时期为大同湖
)
局部区域地质剖面情况。读图回答
1
~
3
题。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
1.
该地地质历史上火山的活跃期
有
A.1
次
B.2
次
C.3
次
D.4
次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答案
解析
12
13
14
15
√
解析
据
图可知,火山碎屑层有
3
层,所以该地有
3
次火山活跃期。
2.
促使火山碎屑层形成的直接地质作用
是
A
.
风力侵蚀
B
.
海水堆积
C.
火山喷发
D
.
湖泊堆积
答案
解析
√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
解析
火山
碎屑层与湖相沉积层相间分布,结合文字材料
“
随风飘至远处降落
”
可以判断,火山碎屑随风飘至远处,散落到湖面上,经湖泊水运动,沉入湖底,经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火山碎屑层。所以相关的直接作用是湖泊堆积。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
3.
图示没有反映出的地质作用
是
A
.
火山活动
B
.
断层活动
C.
流水堆积
D
.
风力堆积
答案
解析
√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
解析
图示
没有出现断层。
(2017·
福建省漳州市八校期末
)
读
“
我国江南地区某河谷剖面图
”
,完成
4
~
5
题。
答案
解析
4.
图示地貌
为
A.
背斜山
B.
向斜谷
C.
背斜谷
D.
向斜山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
解析
读
图,根据岩层形态,图示地质构造为背斜。根据地表形态为河谷地区可知,图示地貌为背斜谷,
C
对
。
√
5.
甲、乙两处对应的位置正确的
是
答案
解析
解析
根据
图中指向标,甲位于河流北岸,乙位于南岸。根据河床沉积物分布,甲是沉积岸,乙是侵蚀岸,所以甲位于河流凸岸,乙位于凹岸。甲、乙两处对应的位置正确的是
A
图,
A
对。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
√
(2018·
湖北襄阳期末
)
一位探险者在游记中写到:蒙特港区,这里多岛屿、半岛和海湾,徜徉在峡湾,可在海上看到排列成龙的高大雄伟山峰群,山顶峰尖锐如剃刀。从蒙特港到埃斯克尔,沿途雪峰与火山映照,冰川同密林交错
……
,下图示意该次探险区域与路线。据此完成下题
。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
6.
对
“
这里多岛屿、半岛和海湾
”
这一现象,解释不合理的
是
A
.
地处西风带沿海地区,沿岸风浪大,海水侵蚀作用强
B.
纬度高且山体高大,冰川侵蚀作用强
C.
地处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岩石破碎,易遭受外力侵蚀
D.
地处西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流水侵蚀作用强
答案
√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
下面
如
图
为
“
薄饼岩
”
地质景观,该地位于右图岛屿的西部沿海。它是由数以百计的硬石灰岩和软砂岩堆积而成的,因形似层层薄饼,故而得名。据此完成
7
~
8
题。
答案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
7
.
如
图
景观的形成过程最可能
是
A.
固结成岩
—
内力抬升
—
风化侵蚀
B.
岩浆侵入
—
内力抬升
—
海浪侵蚀
C.
固结成岩
—
海浪侵蚀
—
内力抬升
D.
岩浆侵入
—
风化侵蚀
—
内力抬升
√
8
.
如
图
岛屿的板块边界类型及其两侧板块的移动方向分别
是
A
.
消亡边界 西北
—
东南
B.
消亡边界 东北
—
西南
C.
生长边界 西北
—
东南
D.
生长边界 东北
—
西南
答案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
√
9.
构成火焰山的岩石属于
上面图
中
的
A.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新疆火焰山是吐鲁番最著名的景点之一,位于吐鲁番盆地的北缘,古丝绸之路北道。火焰山以红色的花岗岩反射阳光而闻名遐迩,这座火焰山又称
“
红山
”
,
如下图
所示。读下列两幅图,完成
9
~
10
题。
答案
解析
√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
解析
火焰山
的岩石为花岗岩即岩浆岩,对应
①
。
10.
形成图中
a
处
“
千沟万壑
”
地表形态的主要原因
是
A
.
流水侵蚀
B
.
冰川侵蚀
C.
阳光暴晒崩落,风力
侵蚀
D
.
海浪侵蚀
答案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
√
解析
“
千沟万壑
”
的地表形态是侵蚀作用的结果,结合材料及图示信息,
a
处居于内陆,气候干旱,晴天多,温差大,风力强劲,选
C
。
解析
(2018·
湖南郴州模拟
)
河西走廊地区有一种形状特殊的地貌,裸露在外的花岗岩千疮百孔,类似于
“
蜂巢
”
,下图是
“
该地貌的地质剖面图
”
。据图回答
11
~
12
题。
11.
形成此种花岗岩地貌的地质作用
是
A.
流水侵蚀
B.
流水沉积
C.
风力堆积
D.
风力侵蚀
答案
√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
12.
该地区地质作用发生的先后顺序依次
是
A
.
外力沉积
—
岩浆侵入
—
地壳抬升
—
外力侵蚀
B.
外力沉积
—
地壳抬升
—
外力侵蚀
—
岩浆喷出
C.
岩浆喷出
—
外力沉积
—
外力侵蚀
—
地壳抬升
D.
岩浆侵入
—
外力沉积
—
地壳抬升
—
外力侵蚀
答案
√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
地幔中的岩浆在某个固定位置上具有强烈上升的趋势,称之为
“
热点
”
。当板块移动且板块上某处的薄弱点经过热点时,岩浆会沿板块的薄弱点上升并可能喷出地表形成火山喷发,这种火山称为热点火山。随着板块移动,热点火山在板块表面留下一连串火山锥,在海洋则形成火山岛。图甲是
“
某海区的海底地形示意图
”
、图乙示意火山岛和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据此完成
13
~
15
题。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
13.
据图推断,甲图中的热点位置及与乙图所示阶段的地形对应正确的
是
A
.
①
-阶段
Ⅰ
B
.
②
-阶段
Ⅱ
C.
③
-阶段
Ⅲ
D
.
④
-阶段
Ⅰ
答案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
√
解析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
解析
热点
的位置可以看成是固定的,而板块在运动,最先形成的岛屿离热点最远,岛屿形成是不断离开热点的,最远的先离开,近的后离开;
④
距今时间最近对应阶段
Ⅰ
。选
D
正确。
14.
下列时段板块移动平均速度最慢的
是
A
.
距今
100
~
120
百万年
B.
距今
120
~
140
百万年
C.
距今
140
~
160
百万年
D.
距今
160
~
180
百万年
答案
√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
解析
由
图可以看出,距今
100
~
120
百万年间距最短,说明其单位时间内移动的速度最慢。选
A
正确。
解析
解析
15.
由岛链的分布可知,此板块的移动方向
为
A
.
先往正北再往西北
B.
先往正南再往东南
C.
先往西北再往正北
D.
先往东南再往正南
答案
√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
解析
由
图示距今年限走向图可以判断岛链南北方向距今时间长,往西北方向距今时间近;即最先形成的岛屿在最南,说明板块移动是正南;后来形成的岛屿往西北方向,说明板块移动方向是由西北向东南;即板块的移动方向为先往正南再往东南。选
B
正确。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