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3 MB
- 2021-05-08 发布
专题七 农业
考情考纲
明确目的
·
把握考向
考纲展示
真题示例
考情分析
1.
农业的区位选择
2017
·
江苏卷
,15
~
16;
2017
·
全国
Ⅰ
卷
,36(2);
2016
·
全国
Ⅰ
卷
,36(1)(2)
1.
以文字信息和区域图为背景命题
,
重在分析热点地区农业区位因素及生态农业的发展
,
关注粮食安全。
2.
通过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特点
,
考查农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2017
·
北京卷
,6
~
7;
2016
·
全国
Ⅱ
卷
,1
~
2
3.
农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017
·
北京卷
,11;
2016
·
江苏卷
,23
~
24
专题纵横
整合知识
·
构建体系
【
系统构建
】
【
专题热词
】
粮食安全
:
我国是人口大国
,
怎样确保粮食安全
,
是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与该热词有关的地理知识还有
:(1)
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区位选择。
(2)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与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布局特点等。
(3)
农业供给侧改革
:
改革的过程就是农民把控好自己生产的质量和规模
,
摒弃施化肥、打农药、单纯追求产量增长的生产方式
,
通过调整种植结构
,
多生产绿色有机食品
,
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
来提升经济效益。该热点的考查方向是生态农业的区位选择和对环境的影响。
考点一 农业的区位选择
真题导引
(2017
·
江苏卷
,15
~
16)
河南淅川是我国
南橘北种的最后一站
,
因其
个大、质优、早熟
,
深受消费者喜爱。下图为
“
汉中、淅川位置示意图
”
。
读图
,
回答
(1)
~
(2)
题
:
(1)
与同纬度汉中相比
,
淅川柑橘上市较早的优越自然条件是
(
)
A.
北部山地阻挡南下冷空气
,
冬季气温高
B.
地处山间谷地
,
云雾多
,
气温日较差小
C.
位置偏东
,
受东南季风影响大
,
降水多
D.
临近水库
,
水体对当地气候调节作用强
(2)
最适宜种植柑橘的地区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
尝试答题
】
(1)D
(2)A
【
解题思路
】
1.
审材料:
我国南橘北种的最后一站→影响柑橘上市与种植的区位条件。
2.
审图表
:
淅川、汉中纬度位置相当
,
且均为河谷地形
,
地势均在
500
米以下
,
不同的是淅川水库分布范围广。
3.
审设问
:
(1)
根据关键词
“
上市较早
”
→淅川柑橘成熟时间早→生长期内热量条件好→临近水库
,
水体对当地气候调节作用强。
(2)
据关键词
“
最适宜种植柑橘
”
→柑橘属于亚热带作物
,
要求水热条件充足→①位于水库附近
,
海拔低
,
且处于冬季风的背风地带
,
水热条件好
,
是最适宜种植柑橘的地区。
【
失分控制
】
柑橘是亚热带常绿果树
,
喜温暖湿润气候
,
不耐低温。柑橘果树生长发育、开花结果与温度、日照、水分
(
湿度
)
、土壤以及风、海拔、地形和坡向等环境条件紧密相关
,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温度。第
(2)
题容易忽略的地方就是①地处在面向东南的山谷处
,
地势低、冬季风的背风坡。
专题方略
1.
常见农业部门的布局原则
农业部门
布局原则
种植业
一般布局在远离城市并且地形平坦开阔的远郊区
花卉、蔬菜
布局在交通便利、靠近水源、邻近城市的近郊区
乳畜业
布局在交通便利、饲料充足、邻近城市的近郊区
林果业
布局在低山丘陵地带
林业
布局在山地坡度较大的位置
渔业
布局在水源地
(
湖泊、水库等
)
2.
小地域范围的农业区位选择思路
在进行局部地区农业区位选择时
,
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
3.
农业区位分析的一般方法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
核心有两点
,
其一是明确区位分析的要求
,
是全面分析、主要因素分析还是对比分析。其二
,
掌握农业区位要素。
(1)
总体评价法
这种方法常用于分析某一区域图中某种农业发展条件
,
即在分析某地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
,
分析评价其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
限制性条件
)
。
(2)
关键因素法
从影响某种农业区位的众多因素中
,
找出该类农业发展的关键区位因素。它可分为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区位因素、限制性区位因素三大类。详见下表所示
:
类型
含义
主要区
位因素
某一区域某农业发展所必需的所有因素
(
条件
)
。分析主要因素
,
即要完整、全面地列出某地农业发展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主导区
位因素
该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最大
,
没有这种因素
(
或条件
),
就不会有该种农业在该区域分布的可能
,
如充足的光照
限制性
区位因素
农业生产需满足许多条件才能进行
,
如果一个地区的某一条件不能满足
,
其他条件都能满足
,
那么这个缺乏的条件即为限制性因素
,
如缺水
(3)
发展分析法
农业生产活动及其影响因素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
,
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动态地分析。如市场需求的变化
,
交通条件的改善和技术进步。
考向突破
命题角度一 农业区位选择
地形对城市分布和农业生产都有很大的影响。
读图
,
回答
(1)
~
(2)
题
:
(1)
年楚河是雅鲁藏布江中游最大的支流
,
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境内。河谷地区所产油菜籽粒大、品质优、单产高
,
其优势自然区位条件是
(
)
①
作物
(
油菜
)
生长期长 ②光照充足
,
昼夜温差大 ③海拔高空气稀薄
,
热量充足 ④降水量大 ⑤土壤肥沃
,
灌溉水源充足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2)
根据城市分布的特点
,
可以说明图示区域城市的外部形态是
(
)
A.
条带状
B.
放射状
C.
团块状
D.
组团状
解析
:
第
(1)
题
,
该地位于青藏高原的雅鲁藏布江谷地
,
年热量不足
,
因而作物在此处生长期较长
,
利于有机物质的积累
;
高原地区
,
昼夜温差大
;
海拔高空气稀薄
,
太阳辐射强
(
光照充足
),
利于有机物质的积累
;
位于河谷地区
,
有河流沉积物质和灌溉水源
,
也利于作物的生长。该地处于雅鲁藏布江南侧
,
降水量少。第
(2)
题
,
高原地区城市主要分布于河谷地区
,
沿河谷分布其外部形态为条带状。
答案
:
(1)A
(2)A
命题角度二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下图表示某城市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模式。
据此回答
(1)
~
(2)
题
:
(1)
阶段
Ⅰ,
鲜花和蔬菜产区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
A.
劳动力充足
B.
接近消费市场
C.
自然条件优越
D.
种植历史悠久
(2)
以下地区的农业生产与阶段
Ⅱ
的生产特点不相符的是
(
)
A.
古巴的蔗糖生产
B.
巴西的咖啡生产
C.
缅甸的水稻生产
D.
澳大利亚的羊毛生产
解析
:
第
(1)
题
,
阶段
Ⅰ,
鲜花与蔬菜产区分布在城市附近
,
产品主要内销到城市
,
说明鲜花和蔬菜产区的形成是为了接近消费市场。第
(2)
题
,
阶段
Ⅱ,
鲜花、蔬菜主要销往外地
,
说明该地鲜花和蔬菜产量大且具有市场竞争优势。四个选项中缅甸的水稻生产属于季风水田农业
,
生产的水稻主要是自给自足
,
故与阶段
Ⅱ
特点不相符。其他三个地区的农业生产产品都是面向世界市场的。
答案
:
(1)B
(2)C
考点二 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真题导引
(2017
·
北京卷
,6
~
7)
下图为我国的三个省级行政区
土地利用结构
图。
读图
,
回答
(1)
~
(2)
题
:
(1)
甲和土地利用类型
Ⅰ
、
Ⅱ
分别为
(
)
A.
新
,
耕地、牧草地
B.
滇
,
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C.
川
,
交通运输用地、牧草地
D.
藏
,
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2)
内蒙古
(
)
A.
水域面积大
,
水能资源丰富
B.
受降水影响
,
森林覆盖率东部大于西部
C.
地势平坦
,
宜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比例
D.
其他及未利用地面积比黔少
,
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
尝试答题
】
(1)A
(2)B
【
解题思路
】
1.
审材料
:
土地利用结构图→土地利用类型判断。
2.
审图表
:
3.
审设问
:
(1)
图中内蒙古
Ⅱ
用地类型比重最大
,
则可知
Ⅱ
为牧草地
,
黔为贵州的简称
,
贵州
Ⅰ
用地比重较高
,
仅低于林地
,
可知
Ⅰ
为耕地
,
甲地区其他及未利用地比重最大
,
牧草地次之
,
可判断甲为新疆。
(2)
据限定词
“
内蒙古
”
→区域特征。
【
失分控制
】
本题组的易错点在于第
(2)
题
,
由于不能准确、全面了解内蒙古的自然地理特点以及与农业生产的关系而出错。内蒙古属于温带草原气候
,
地表起伏小
,
属于半干旱气候
,
从东向西降水越来越少。
专题方略
1.
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1)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2)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3)
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
2.
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与评价
(1)
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
判断一个区域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
,
关键是看该区域的生产对象和生产目的
,
要建立一种生产对象
—
生产目的
—
生产规模
—
地域类型的思维模式。比较如下表
:
判断依据
判断结论
生产对象
生产目的
生产规模
地域类型
水稻
自给
小农经营
季风水田农业
(
水稻种植业
)
牛、羊
面向市场
大牧场
大牧场放牧业
小麦、玉米
面向市场
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商品谷物农业
谷物、牲畜
主要面向市场
规模较大、机械化水平高
混合农业
单一热带
经济作物
面向国际市场
大规模的密集型农场
,
生产设施齐全
种植园农业
(2)
对比分析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规律
分析世界农业地域类型分布规律时
,
应把握好以下两个重要的纬度带
:
①30°
~
40°
纬度带
:
此纬度带内降水丰富且雨热同期的地区
,
分布着季风水田农业
;
降水较少的地区典型农业地域类型有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业和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
②
40°
~
50°
纬度带
:
此纬度带内降水较多但光热条件较差的地区
,
典型农业地域类型为欧洲西部和北美五大湖沿岸地区的乳畜业
;
降水较少但光热条件较充足地区
,
典型农业地域类型为美国商品谷物农业。
考向突破
命题角度一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下图为亚欧大陆部分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
读图
,
回答
(1)
~
(2)
题
:
(1)
图中①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
)
A.
乳畜业
B.
季风水田农业
C.
游牧业
D.
商品谷物农业
(2)
图中②地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
A.
地形
B.
市场
C.
交通
D.
劳动力
解析
:
第
(1)
题
,①
地位于欧洲东部
,
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
土壤肥沃
,
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乳畜业主要分布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
主要是北美洲五大湖周围地区
,
西欧、中欧
,
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
,
故
A
错误。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南亚季风区
,
故
B
错误。游牧业主要分布于北非、中东、中亚等地
,C
错误。第
(2)
题
,②
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
是典型的乳畜业
,
人口、城市密集
,
城市化水平高
,
其主导区位因素是市场。
答案
:
(1)D
(2)B
命题角度二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塔斯马尼亚岛是澳大利亚优质乳品生产基地。该岛乳产品主要供应本土及海外市场。下图为塔斯马尼亚岛主要乳品区分布示意图。
据此回答
(1)
~
(2)
题
:
(1)
该岛生产优质乳品的主要区位条件是
(
)
A.
气候适宜
,
空气清新
B.
昼夜温差大
,
病虫害少
C.
经济落后
,
地价较低
D.
科技发达
,
交通便利
解析
:
第
(1)
题
,
根据纬度和海陆位置
,
可知该岛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
降水多
,
光热不足
,
适宜多汁牧草生长
;
该岛人烟稀少、四面环海、森林覆盖率高
,
所以空气清新、污染少。因此该岛所产乳品优质。所以
,
乳品优质与否
,
与自然条件关系更密切。
答案
:
(1)A
(2)
该岛乳品生产集中于北部地区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是
(
)
①
土地租金低 ②海运便利 ③距本土市场近 ④工资水平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
第
(2)
题
,
从材料
“
塔斯马尼亚岛是澳大利亚优质乳品生产基地
”
和港口分布可知
,
乳品生产集中于北部地区
,
主要是因为距离本土市场近
,
且海运便利。
答案
:
(2)B
考点三 农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真题导引
(2017
·
北京卷
,11)
下图为
107
国道
邯郸
—
武汉段及其附近区域
简图。
读图
,
回答问题
:
图中黄河以北部分地区将生产冬小麦的土地休耕
,
种植雨热同季的春玉米。该做法可以
(
)
①
提高太阳辐射利用率
②缓解地下水紧张状况
③增强农作物抗旱能力
④调整农业的种植结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尝试答题
】
D
【
解题思路
】
1.
审材料
:
黄河以北部分地区农业种植方式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审图表
:
3.
审设问
:
据限定词
“
黄河以北
”
→水资源不足
,
将生产冬小麦的土地休耕
,
种植雨热同季的春玉米
,
有利于减少对地下水的利用→缓解地下水紧张状况
;
种植作物调整→有利于调整农业的种植结构。
专题方略
1.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类问题的分析思路
2.
农业问题对策分析
根据不同的农业问题提出针对性措施
;
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
,
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
平原区
:
土地增肥
,
增施有机肥
,
防止土壤肥力下降
;
调整农业结构
,
发展多种经营和生态农业。
(2)
林区
:
退耕还林
;
森林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3)
丘陵山区
:
封山育林
,
保持水土
;
发展立体农业。
(4)
牧区
:
退耕还草
,
规定合理载畜量
,
培育人工草场
,
轮牧。
(5)
灌溉农业区
:
发展节水农业
;
合理灌溉
,
防止土壤盐渍化
;
兴修水利
,
保证灌溉水源。
(6)
环境问题
:
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
发展生态农业。
考向突破
命题角度一 农业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不断地创新农业生产模式
,
改进农业生产方式是我国实现现代化新型农业的必由之路。下图是
“
富碳农业
”
生产模式示意图。
读图
,
回答
(1)
~
(2)
题
:
(1)“
富碳农业”生产模式要得到大面积的推广
,
主要依靠
(
)
A.
市场
B.
政策
C.
气候
D.
技术
(2)“
富碳农业”的生产模式如果得到推广
,
则会
(
)
①
加快全球变暖 ②缓解粮食短缺 ③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④减少废弃物的排放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
第
(1)
题
,
据图中信息可知
,
发展
“
富碳农业
”
首先要收集、利用工业过剩的二氧化碳
,
这对技术要求比较高。第
(2)
题
,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
,
“
富碳农业
”
利用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发展高效农业
,
因此可以减缓全球变暖
,
还可以缓解粮食短缺
,
故①错
,②
对
;
能够围绕
“
富碳
”
区域形成新兴产业
,
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③
正确
;
有利于减少废弃物的排放
,④
正确。
答案
:
(1)D
(2)C
命题角度二 农业对人文环境的影响
荷兰牧场强调天然喂养
,
鼓励草场放牧
,
以家庭农场为主
,
集约化程度控制在较低水平
,
乳制品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二。下图为荷兰某公司业务流程图。
结合图文材料
,
回答
(1)
~
(3)
题
:
(1)
与图中业务流程环节对应正确的是
(
)
A.
甲
—
供应和服务
B.
乙
—
乳品加工
C.
丙
—
乳品销售
D.
丁
—
牛奶生产
(2)
下列关于该地家庭农场牧业特征的叙述
,
正确的是
(
)
A.
商品化程度高
B.
集约化程度高
C.
生产规模大
D.
经济效益低
解析
:
第
(1)
题
,
甲环节是各类合作社组织提供的
,
应该是供应和服务
,
乙环节应该是牛奶生产
,
丙环节则是乳品加工
,
丁环节是乳品销售。第
(2)
题
,
结合材料可知
,
该地农场
“
以家庭农场为主
,
规模小
,
集约化程度控制在较低水平
,
”
但商品率高。
答案
:
(1)A
(2)A
(3)
荷兰乳品业的发展
,
对我国的借鉴意义有
(
)
①
建立互惠共赢的乳品产业链 ②全面提升牛奶的安全和品质 ③扩大天然草场的放牧规模 ④积极开拓国内外销售市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
第
(3)
题
,
我国牧区自然环境脆弱
,
扩大天然草场放牧规模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答案
:
(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