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00 KB
- 2021-05-08 发布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
政治试卷
分值: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35题)
1.(2分)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小西最近参加了被称为“MOOC”(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的网络学习。他通过在线学堂选修了名校的三门课程,其中两门是计算机相关的、一门是现代西方艺术。在完成在线听课、讨论互动、完成作业等环节后,通过线上考试获取了学分和相关证书。
关于“互联网+教育”,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网络传媒超越时空局限,推动了文化的沟通、传递和共享
B.反映了科技进步推动了文化传播方式的变革
C.增加了教育供给,提高了顶尖大学的门槛
D.有利于构建学习型社会,实现教育公平
2.(2分) 一些地方让孩子们诵读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编的传统家训家规,在这个过程中,文明的种子潜入了孩子们的骨髓,融入了孩子们的血液。
这表明( )
①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是消极被动的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一定的文化活动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3.(2分) 网络曾出现“三个苹果改变世界”的段子:第一个苹果诱惑了夏娃,让人类走出蒙昧,有了文化;第二个苹果砸中牛顿,使其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推动科技的发展;第三个苹果被乔布斯咬了一口,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世界。“三个苹果改变世界”虽具玩笑性质,却也形象地告诉我们文化和科技的重要作用。
以下关于文化作用认识正确的是( )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消费更加丰富
②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③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实践的产物
④文化越来越成为一种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4.(2分) 近年来,在济南的大街小巷分布着90多面、总计2万多米长的文化墙,从非遗展示、商埠文化到“中国梦”公益广告、美德故事、名言名句等,内容丰富,形式各异,向人们诠释着仁爱宽厚、孝悌友善等传统美德,引发路人的关注与品味。
这意味着( )
①文化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根基
②精神产品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③传统文化都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④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2分) 纪录片《家风》,以《曾国藩家书》《颜氏家书》《朱子家训》等古代著名的家训为切入口,讲述家风形成的历史脉络。2016年3月12日在中央电视台播放后,引发人们对家风的关注。
这表明(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②传统文化是人们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③传统文化呈现离不开特定的物质载体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2分) 经十年申遗,有着280年历史的“龙岩采茶灯”终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必须保护好“采茶灯”等文化遗产,
是因为文化遗产( )
①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独有的文化财富
②对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③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④对维系社会生活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2分) “传统文盲”是与“现代文盲”相对应的。不懂电脑、不会英语是后者的标志,不读书(特别是不读传统经典)、少写字(至少不会正确规范地写作)则是前者的表现。就年轻一代而言,“现代文盲”越来越少,“传统文盲”却越来越多。
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很令人痛心的,这是因为( )
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我们必须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任何外来文化
③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否则民族文化就无根基
④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就必须坚持“守旧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8.(2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这是因为( )
①文化创作离不开文艺工作者的聪明才智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唯一源泉
③文艺作品是对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
④文艺创作的灵感最终来自于实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2分) 中国是东方文明的重要代表,欧洲则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正如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一样,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文化差异反映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民族文化的优劣
②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才能促进世界各民族文化和睦相处
③通过交流与合作,其他文明的一切成果都可以为我所用
④文明交流互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繁荣发展的重要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2分) 我国古代思想家提出的“内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济”思想,表现出天下一家、与人为善的博大胸怀。今天,中国政府一贯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问题,坚决反对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这体现了( )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之中
②中华优秀文化既具有继承性,又能与时俱进
③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崇尚和谐爱好和平的民族品格
④特有的包容性使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求同存异,不可分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2分) 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②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点
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2分) 在北京原国营798厂等电子工业老厂区,艺术家们充分利用原有德国包豪斯建筑风格的厂房,稍作装修便成为当代艺术的创作与展示空间。如今的798除了画廊,还有风格各异的咖啡馆、充满了艺术气息的书店、各种创意小店。每年在这里举办的各种音乐节更是吸引了众多摇滚青年、时尚达人。
废旧工厂变身艺术园区说明( )
①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②没有文化继承就不会有文化的发展
③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
④形式上的创新比内容上的创新更重要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3.(2分) 一段极具传统相声特点,又不乏现代元素的《满腹经纶》在网上爆红。古代典籍、诗词及传统艺术始终是贯穿节目的主线,而一个个古今中西结合的包袱,不断为观众制造“笑果”。
该段相声的成功说明( )
①对传统文化需要继承与发扬
②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③文化创新应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④传统文艺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2分) 《回家吃饭》栏目是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推出的一档生活服务类节目。厨房里的美食哲学,描摹出我们的民族性格,熏染着我们的文化品位,无论怎样的烹调和饮食,只要我们细细咀嚼,总能体味出其中中华文化与人生的况味。
这主要表明( )
①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
②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文化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④人们在实践中创造文化并享用文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15.(2分) M中学T班同学小薇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多次荣获“道德之星”光荣称号,老师和同学都对她交口称赞。她因此慢慢摆脱了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的自卑心理,自信心越来越强。
小薇的成长经历进一步印证( )
① 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 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着决定性作用
③ 优秀文化有利于培育和塑造人的健全人格
④ 优秀文化是解决人的心理问题的主导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2分) 某著名大学校长认为,一所大学所能给予学生最宝贵的东西是心灵。精神家园里没有了心灵,人就不可能去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也就不可能对他人、对社会有真正的情感和责任。
这是因为( )
A.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B.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D.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
17.(2分) 《中国谜语大会》上有这样一个益智谜语,“正看八十八,倒看八十八,左看八十八,右看八十八,仔细一端详,好像一朵花”。(打一字,谜底:米)。
这充分体现了( )
A.文化与经济日益相互交融
B.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C.文化影响人们的生产活动
D.拆字法谜语源于人类的智慧
18.(2分) 贴窗花,写春联,辞旧迎新;年夜饭,压岁钱,阖家团圆;发微信,拜大年,走亲访友;花各异,韵相同,岁岁年年。
中国式过年魅力无穷,在于它( )
A.涌动着人们对中华民族强烈的认同感
B.引导着现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潮流
C.汇集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大全
D.展现各民族和睦相处的美好图景
19.(2分)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新旧物种间总是存在着一定的血缘关系。新物种取代旧物种时,不仅不排斥,而且必须保留旧物种的某些特征。
这对文化创新的启示是( )
①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
②文化创新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
③文化创新要突破既有的理论和实践
④文化创新的过程是“扬弃”的过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分) 近年来,创意产业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发动机。有人说“创意来自创作者的灵感,因此文化创作者是发展创意产业的主体”。
这种观点否定了( )
①文化创作者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灵感对文化创新的作用
④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1.(2分) 下图中的汉字作画,将汉字结构和韵律的形式美与中国画的意境结合起来,独特的美感跃然纸上。汉字作画的成功在于( )
①遵循规律,效法古人
②突出特色,营造妙境
③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④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2.(2分)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华文化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
下列最符合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政策或主张的关键信息是( )
A.相互借鉴、求同存异、提升文化实力
B.尊重差异、平等协商、认同外来文化
C.加强交流、文化共享、汲取各国文化
D.理解个性、积极创新、舍弃传统文化
23.(2分) 中国观众从韩国的电视剧中了解了普通韩国人的日常生活状况,看到了他们的喜怒哀乐。
这体现了大众传媒( )
① 具有文化传递和共享的功能
② 是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
③ 选择、创新的功能
④ 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正确的方向保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4.(2分) 在澳门,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几百年和睦相处,中式建筑与西式建筑比肩而立,中式婚礼与西式婚礼、中餐与西餐相映成趣。
这表明( )
①澳门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多样性
②澳门文化的性质是由其地理环境决定的
③澳门文化以中华文化为主、以西方文化为辅
④澳门文化具有包容性、开放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5.(2分) 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
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 )
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B.中华文化底蕴厚重
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6.(2分) 好莱坞电影《功夫熊猫》的文化元素多半是中国的,功夫是中国的,熊猫是中国的,场景是中国的,但熊猫阿宝怎么看都不像中国的大侠。
这告诉我们( )
①文化符号比文化精神更重要
②繁荣我国文化应借鉴好莱坞的文化创新理念
③繁荣我国文化的关键是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7.(2分) 随着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北京越来越多的中餐馆开始提供英文菜单,但一些菜单的译法闹出不少笑话。近来有关部门出版了《美食译苑——中文菜单英文译法》一书,将2158道中餐菜名翻译成外国人能看懂的英文名称。
此举有助于( )
A.丰富中华饮食文化的内涵
B.促进中西饮食文化传播
C.展现中华饮食文化的魅力
D.减少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28.(2分) 16世纪意大利生产的一件青花瓷壶,壶柄类似中国瓷的器型,纹饰颇似中国的缠枝莲,而细部又表现出欧洲纹饰的特点。有专家评价说,这是“由进口中国青花瓷而得到的灵感”。
由此可见( )
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②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④文化交流消融了世界文化多样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9.(2分) 国产3D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导演田晓鹏对于该片的成功,说:“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完成了这个事。”正是凭借享誉世界的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再运用最新的3D动画技术,才有了该片的火爆。
这说明( )
①文化创新,主要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中
②批判性继承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创新的根基
③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才能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
④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不同民族文化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30.(2分) 2015年2月15日,由中国文联和中国音协共同主办的“向人民汇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歌交响音乐会”在清华大学唱响,拉开了中国文联“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文艺创作成果系列展演活动的序幕。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依据是( )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繁荣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③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④文艺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1.(2分)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数字特效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影视剧作品中,为影视制作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经过特效加工后的影视作品有一种实际拍摄无法达到的效果,给观众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体现出( )
A.文化创新推动了社会实践的发展
B.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索
C.影视作品的创作源于先进科技
D.满足大众需求的文化就是先进文化
32.(2分) 过春节、元宵节燃放烟花爆竹,是我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习俗。近年来,面对大气污染,雾霾来袭,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许多居民自觉不放或少放烟花爆竹。
这说明( )
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
③传统文化的具体形式和内涵应与时俱进
④应彻底摒弃传统习俗,创造新文化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3.(2分) 对于传统艺术或者老一辈艺术家的艺术成果,是“把自己掰碎了做成别人”进行复制,还是“把别人掰碎了成为自己”再加以提高?我们无疑应该选择后者。
这是因为( )
A.只有否定传统文化才能实现文化发展与创新
B.文化在继承基础上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继承
C.对传统文化应先继承,后发展
D.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34.(2分) 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时互称“先生”。尽管不同年代和时期,“先生”一词指代的对象不尽相同,但该词一直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一个尊称。
这说明( )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②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③两岸文化血脉相连、同根同源
④文化决定人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5.(2分) 2018年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北京8分钟”表演惊艳亮相。既有中国结、龙、风凰、长城等充满中国元素的图案,还有国家大剧院、“天眼”望远镜等体现当代中国建筑和发展成就的造型。既有传统的味,又有现代特色。表演先进科技元素,堪称一场视听盛宴。
这表明( )
①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②文化创新源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③实现文化创新需要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④与现代科技融合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二、简答题
36.(15分)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加快旅游发展的精神动力;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是提升文化魅力的重要依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15年9月,随着电视剧《琅琊榜》的热播,一些地方纷纷加入抢“琅琊”地名的混战。安徽人拿出了欧阳修的诗句——“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琅琊也”,山东人拿出了《水经注》中的记载,南京人则指出剧中的大梁国都“金陵”就是南京。安徽滁州更是落实于行动,将滁州琅琊山风景名胜区内的原本兴建于明朝的“会峰阁”换成了“琅琊阁”,而这块全新的匾额落款居然是宋朝的苏轼。有评论指出,这一做法是在商业利益冲动下“打劫”历史文化,难以形成地方旅游品牌发展的核心动力。
从“文化的作用”与“文化传承”的角度,对上述“抢名”、“改名”的行为进行评析。
三、材料分析题
37.(15分)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珠算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实践中产生的,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它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为人类计算带来巨大便利,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3年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
算盘的胚胎期远在万年前上古时期,比中国文字产生还早。到12世纪,中国珠算体系已相当完备,并在商界广泛运用。
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和电算化的普及,珠算的价值受到质疑,珠算教育被排除在义务教育之外,有人曾预言“珠算该进博物馆了”。上世纪50年代末,江西某小学尝试珠算与数学中的笔算、口算结合进行“三算”教学实验,取得成功,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的珠心算教育,极大地开发了儿童智力、简化了数学教育,人们重新认识到了珠算的新功能。人们更深入研究发现,珠算与电子计算机,各有各的功能,并行不悖,相得益彰,把珠算符号化并内化脑中后,运用于现代科技中,能够培养适应现代技术需要的人体智能。然而,目前我国珠算文化的普及推广还任重道远。对此,有识之士疾呼:不要丢了珠算!
运用文化的多样性知识,分析我们“不要丢了珠算”的原因。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政治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C
解:
2.答案:A
解:
3.答案:A
解:题中“三个苹果改变世界”虽具玩笑性质,却也形象地告诉我们文化和科技的重要作用,这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消费更加丰富,以及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①②符合题意,应选;材料没有体现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因此③排除;④“物质力量”的表述错误,应是精神力量;答案A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
4.答案:D
解:
5.答案:C
解:通过播放纪录片,打造了特定的文化环境,从而影响人们对家风的关注,故①正确;通过电视台呈现传统文化,可见文化呈现离不开物质载体,故③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传统文化对人们共同生活的影响,排除②;传统文化不具有时代性,排除④。选C。
6.答案:B
解:
7.答案:B
解:
8.答案:D
解:
9.答案:C
解: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民族文化有自己的特色,但都一律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①说法错误;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要与自己的实际相联系,③“一切”过于绝对,说法错误;文化具有多样性,需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相互交流和借鉴,这样才能促进文化的繁荣与发展,②④说法正确。该题选C。
考点:本题考查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10.答案:C
解:
11.答案:C
解:
12.答案:A
解:
13.答案:B
解:
14.答案:D
解:
15.答案:B
解:②错,优秀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影响但非决定性作用;④错,优秀文化不能成为解决人的心理问题的主导力量;慢慢摆脱自卑心理印证了①;“关心集体”等优秀文化, 使小薇摆脱自卑、增强自信、塑造健全人格,③正确。故选B。
16.答案:D
解:
17.答案:B
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由于传统文化的这一特性,人们对本民族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材料中的谜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选B。其余三项不合题意。
18.答案:A
解:本题考查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及作用。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中华传统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各族人民对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A正确,B错误;C、D与题干无关。
19.答案:B
解:新物种取代旧物种时,不仅不排斥,而且必须保留旧物种的某些特征给文化创新的启示是文化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故题肢①正确;也说明文化创新的过程是扬弃的过程,故题肢④正确;题肢②④与题意无关;故答案选B。
20.答案:B
解:
21.答案:B
解:
22.答案:A
解:A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事例表明相互借鉴、求同求异、提升文化实力,故入选。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我国对外文化交流尊重差异、平等协商,但并不能认同外来文化,而是认同本民族文化,故排除。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我国对外文化交流并不能汲取各国文化,而是博采众长,故排除。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设问我国对外文化交流,舍弃传统文化并不是对外文化交流,故排除。
23.答案:A
解:
24.答案:B
解:材料强调在澳门,多种文化并存,但没有涉及何种文化为主、何种文化为辅,排除③;文化是由经济、政治决定的,地理环境是文化的影响因素,而非决定因素,②观点错误;①④符合题意。
25.答案:C
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自然条件、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两岸因为地域的不同,所以在文化上有所差异,两岸对同一现象的不同认识,充分体现了文化的地域性,答案为C。
26.答案:B
解:本题主要考査文化创新的知识。文化符号是文化的表现形式,不能简单地说文化符号比文化精神更重要,①不正确。文化创新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应交流、 借鉴与融合,②④正确。推动文化发展,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③错误。故选B。
27.答案:C
解:《美食译苑——中文菜单英文译法》一书的出版,通过美食菜单传播中华文化,C正确;材料的做法是为了更好的传播中华文化,并不能丰富中华文化的内涵,A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西方饮食文化的传播,B与题意不符;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不会因一本书的出版而减少,D错误。
点评:该题以美食方面的交流考察学生对文化传播的理解和运用,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一般,难度适中。
28.答案:B
解:
29.答案:C
解:
30.答案:C
解:
31.答案:B
解:
32.答案:C
解:
33.答案:B
解:
34.答案:A
解:
35.答案:D
解:
二、简答题
36.答案: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为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各地纷纷加入“抢名”混战,认识到了文化对经济有重大的反作用。
②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将原本兴建于明朝的“会峰阁”改名,没有看到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割裂了文化的历史联系。
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随意改名,随意杜撰历史人物题款,没有处理好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
④文化发展要立足社会社会实践,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虚构历史。
解:
三、材料分析题
37.答案:1.①珠算属于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②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传承珠算,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有利于发展本民族文化,实现世界文化繁荣。
③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
④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珠算基础上形成的珠心算及人体智能的培养,体现了珠算文化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