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09 KB
- 2021-05-07 发布
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
1.下图是20世纪某一时期大国关系示意图(图中“——”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 甲是英国、乙是中国、丙是法国 B. 甲是日本、乙是苏联、丙是美国
C. 甲是美国、乙是中国、丙是苏联 D. 甲是苏联、乙是日本、丙是中国
2.观察下列图片,图一至图三的变化主要说明了
图一 骨耜 图二 石犁 图三 六角形铁锄
A. 生产工具由石器到铁器演变 B. 中国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
C. 中国古代人民勤劳朴实 D. 生产力水平提高
3.1783~1784 年,威廉·小皮特内阁因经济政策遭到下院多数党攻击要求小皮特内阁辞职,小皮特内阁抛弃传统的做法,不仅没有辞职,反而下令解散了下院,重新选举下院。重新选出后的下院多数党支持小皮特内阁,从此形成了内阁也可以解散下院并进行重新选举的制度。这反映了( )
A. 传统议会制度的瓦解 B. 内阁权力的无所制衡
C. 责任内阁制得以完善 D. 削弱议会倒阁的权力
4.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 )
A. 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 B. 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C. 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 D. 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
5.民国教育家杨昌济认为:科举之弊,人人能言之,然强迫全国士子以读四书五经,亦未始无其效。彼多数之读经者,固志在科第,非真有取法古人之心,然沉浸于此不识不知之间,自隐受古圣先贤之感化。这一说法旨在( )
A. 指出四书五经的不足之处 B. 强调恢复科举制的必要性
C. 肯定传统经典的教化作用 D. 批评知识分子的功利心态
6.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 )
A. 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 B. 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C. 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 D. 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7.“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皇帝任命帝国官吏,有创制法律之权;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这体现了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
A. 专制主义色彩 B. 军国主义色彩 C. 民族主义色彩 D. 民主主义色彩
8.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从政治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指 ( )
A. 统一度量衡 B. 开创皇帝制度 C. 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 D. 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9.阅读“1956—1966年中国经济发展对比表”(以1956年为基数)
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表相关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
分类
年份
工农业
总产值
国家财政收入
国民收入总额
工业固定资产
农业
总产值
粮食
产量
棉花
产量
1956年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966年
约200%
194.4%
近180%
300%
124%
111%
161.7%
A.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已经走向成熟 B. 周恩来、邓小平在经济领域进行有效调整和整顿
C. 社会主义建设虽有曲折,但成就仍是主流 D. 国际国内建设环境已经得到全面改善
10.李鸿章说:“近年华商殷实狡黠者多附洋商名下,如旗昌、金利源等行,华人股份居大半……暗受洋人盘折之亏,官司不能过问。”成立轮船招商局,可吸引华商入股,“不至变为洋商,实足尊国体而弭隐患”。这表明()
①轮船招商局欲效仿西方的股份制
②清政府欢迎西方列强在华投资建厂
③成立轮船招商局是为了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④成立轮船招商局是为了抵制西方列强经济侵略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④
11.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
A. 河南、河北 B. 湖南、湖北 C. 山东、山西 D. 江苏扬州、广西
12.新华社曾发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中国共产党八十六年回眸》一文中用以下一些关键词概括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关节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日出东方力挽狂澜灯塔指引星火燎原进京赶考 B. 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
C. 力挽狂澜进京赶考日出东方灯塔指引星火燎原 D. 力挽狂澜日出东方进京赶考星火燎原灯塔指引
13.邓小平曾说,如果当初搞经济特区时加上上海,“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当时没有把上海列为经济特区,主要是基于( )
①改革初期摸索中的谨慎 ②经济改革国际阻力太大
③上海自身经济基础薄弱 ④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4.周礼中有以系家庭伦常的婚礼,以示成人之道的冠礼,有敬天事神、祈福保民的祭礼,慎终追远,显扬孝道的丧礼,也有彰明君臣大义的朝礼,敦睦诸侯邦交的聘礼,等等。这些周礼共同维系的主要是( )
A. 周王室安全 B. 宗族分封下的社会秩序 C. 王位世袭制 D. 嫡长子继承权
15.王家范在论及中国历史上的“郡县”与“封建”时说:“集权与分权乃是一切国家权力统治必难避开的两极,相反而相成,犹如广阔光系的两极。向心力与离心力构成一种弹性张力,仅执其一端,必偏执僵硬而丧失生机活力。”材料表明作者主张( )
A. “郡县”优于“封建” B. “郡县”与“封建”都有其合理性
C. “封建”优于“郡县” D. “郡县”与“封建”矛盾无法调和
16.下列事件和现象,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是
①洋务运动 ②太平天国运动 ③辛亥革命 ④实业救国思潮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7.“现在英国强调的是贸易货栈和战略基地,而非17世纪那样的殖民拓殖。”这与谢尔本勋爵在1782年所讲的“我们贸易优先于统治”是吻合的。这一变化反映出()
A. 自由主义贸易思想得到贯彻 B. 海外扩张需要政府的有力支撑
C. 英国对海外市场的依赖加深 D. 工业资产阶级政治地位的提高
18.从秦汉到明清中央机构的变化反映了
A. 中央与地方矛盾的消除 B. 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C. 地方权力机构的加强 D. 君权与相权矛盾的缓和
19.改革开放加速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1978年我国的城市数量为193个,1997年为668个,其中以中小城市的增长最为迅速。这主要是由于( )
A. 经济特区的设立 B. 乡镇企业的崛起与发展 C. 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D. 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20.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与“这一集体亮相”无关的是( )
A.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 台湾割让给日本
C.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辛丑条约》的签订
二、问答题(共2题;共1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
——据卢梭《社会契约论》
结合材料与所学近代英美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限200字左右)。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2年,正值哥伦布开辟新航路500周年之际,美国明尼达大学法律系对哥伦布进行了一次模拟审判。身着15世纪服饰的12人陪审团在进行了3个小时的审理后,一致裁定:被告哥伦布,现年541岁,意大利人,在500年前犯下了谋杀罪、刺削奴隶罪、专制、灭绝种族的屠杀及国际恐怖主义等7大罪行。有鉴于此,哥伦布被判处350年徒刑。
材料二 我国史学界关于哥伦布及其航行美洲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将美洲纳入近代文明社会大家庭的先驱,是对人类社会交往作出特殊贡献的人物;也有人认为哥伦布是殖民主义强盗,对印第安人来说是一种灾难;有更多的人倾向于以“进步与正义”两条标准进行评价,认为哥伦布航行美洲具有建立在非正义行为上的客观进步性。
评论材料中关于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观点。
(要求:能够依据题目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突出,史论结合,文字通顺流畅。)
三、材料分析题(共1题;共20分)
23.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不仅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面貌,也影响着士人阶层的个人命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 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
材料二: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沉者哉!
——《隋唐五代史论集》
材料三:(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四: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1)据材料一,指出与之相符的选官制度及其选官标准。
(2)据材料二,指出两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结所学知识分析其弊端。
(3)据材料三、四,分析科举制的积极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选拔标准和选拔方式的角度指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
四、综合题(共2题;共30分)
24.政治文明在人类文明中具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东西方历史文化以及社会现状的差异使其文明各具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权力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材料二:美国人生而平等,因而从未为创造平等而操心。他们也没有经历过民主革命的苦难就坐享民族革命的果实。美利坚合众国一诞生便引进了17世纪英国的政府形式和施政方法。所以,美国人从未为创造一个政府而担忧。……当一个美国人在考虑政府建设问题时,他的思路不是如何去创造权威和集中权力,而是如何去限制权威和分散权力。
——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材料三:新中国60年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后30年我们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前30年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和前30年奠定的民主制度框架内取得的。没有前30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后30年的民主增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建国以来是“如何去限制权威和分散权力”的?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实现“民主增量”的主要表现。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发展的认识。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技术是全球化的基础,“凭借全球性技术(如无线电通信技术、核武器、计算机网络等)而形成的经济、军事力量,无疑会为掌握这些力量的国家带来巨大的利益。准确地说,全球化将处在掌握全球性技术力量的国家主导之下”。
——赵英《技术演进与全球化》
材料二 有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江时学《发展中国家怎么办
——拉美国家的实践》
材料三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表
年份人均产值国家类别
1970
1992
33个发展中国家
108美元
297美元
21个发达国家
3 129美元
22 185美元
——世界银行《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
请完成:
(1)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二的观点。
(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其主要根源是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C
2.【答案】 D
3.【答案】 C
4.【答案】 B
5.【答案】C
6.【答案】D
7.【答案】A
8.【答案】 D
9.【答案】 C
10.【答案】B
11.【答案】C
12.【答案】 B
13.【答案】 D
14.【答案】 B
15.【答案】B
16.【答案】 C
17.【答案】 C
18.【答案】 B
19.【答案】 B
20.【答案】B
二、问答题
21.【答案】示例一:美国的三权分立美国总统和国会议员都由人民选举产生,最高法院的大法官由总统任命,国会批准。总统掌握行政权,国会掌握立法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他们都要对人民负责。
示例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英国国王世袭,但他没有实际权力,只是统而不治的虚君;英国内阁由首相组建,对议会负责,首相由在议会选举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充任;英国议会由人民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所以英国的首相和内阁也要对人民负责。
22.【答案】材料中对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给人类带来了罪恶,一种则认为,哥伦布航行美洲具有建立在非正义行为上的客观进步性。
三、材料分析题
23.【答案】 (1)制度:察举制。标准:德行、才学、明法知礼、意志谋略(机智果决)。
(2)制度:九品中正制。弊端:中正官徇私舞弊;世家大族垄断仕途;扼杀人才;败坏社会风气。
(3)积极作用: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人才来源;扩大统治基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相对公平公正;有利于各地文化融合。
(4)趋势:选拔标准从注重品行、重门第到重才学;选拔方式从地方举荐、官员个人评定到国家统一考试选拔。
四、综合题
24.【答案】 (1)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力;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力。
(2)制定宪法,依法治国;实行三权分立,保障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实行联邦制,使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党派竞争,避免专制统治;定期选举,实行主权在民。
(3)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健全法制,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实行依法治国;加强基层民主建设。
(4)人类社会的民主政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民主政治的实施由于国情不同呈现出不同特点。
25.【答案】 (1)评价:材料二的观点是片面的。理由: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和趋势;发达国家凭借全球性技术占据主导地位,拉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因此,对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作用应当进行辩证的分析。
(2)问题: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社会财富激增;贫富分化和南北对立的问题日趋严重。根源: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仍然发挥决定性作用;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占据主导地位;科技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
相关文档
- 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2021-05-07 21:46:3536页
- 高中历史第2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021-05-07 20:46:3711页
-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2021-05-07 18:03:357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课时分层作2021-05-07 17:49:365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2021-05-07 16:46:502页
- 历史(心得)之从问卷调查思谋当前高中2021-05-07 14:55:178页
- 高中历史必修二期中考考试题及答案2021-05-07 13:30:5210页
- 2019-2020学年新突破同步人教版高2021-05-07 02:33:024页
- 2020秋高中历史专题八日本明治维新2021-05-07 02:11:3218页
- 2020版新素养同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2021-05-07 01:58:2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