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50 KB
- 2021-05-07 发布
24 司马光
课时目标
1.背诵课文。
2.在反复诵读中品味古文独具魅力的语言,引导学生感受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语文素养。
3.联系实际,说说学习课文的体会,感悟人物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复述全文;联系实际,说说学习课文的体会。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激情导入,板书课文题目
司马光是北宋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本文是以人物名字为题的。本文讲了关于司马光的一件什么事呢?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用提问的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二、先学环节
(一)出示自学清单二
1.朗读课文,思考发生了什么危险的事?在这危急的关头,其他孩子是怎么做的?(用原文回答)
发生的事情:
做法:
2.画出描写司马光的做法的句子,从作者的描写中,你可以体会到 。
3.司马光的表现与别的孩子有什么不同?结果怎样?体现了司马光怎样的品质?
不同:
结果:
品质:
4.课外搜集司马光的资料(故事、生平等)。
(二)小组交流
1.根据小组人数,组长合理分配问题。
2.一人说,其他人听,听后纠正、补充,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全班展示
请四个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补充质疑。每个小组展示一个问题。
三、后教环节
精彩预设与点拨
预设1根据课文中相关词语的解释,学生不难知道文章的意思,根据文章的意思便可以知道这道题的答案。
参考答案如下:
发生的事情: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做法:众皆弃去。
预设2学生会比较容易地找到描写司马光做法的句子并从中体会到司马光的沉着、机智、勇敢。
预设3体会重点语句
(1)在小伙伴不慎跌入水瓮中后,“众皆弃去”,唯有“光持石击瓮破之”,这是司马光与别的孩子的不同之处,表明司马光有着遇事沉着、积极开动脑筋、机智救人的高尚品质。
(2)“水迸,儿得活”一句话中,“迸”的意思是“涌出”,“得活”的意思是“得救”。这句话交代了故事的结果。
四、检测环节
读句子,完成练习。
1.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这句话说明了事情发生的地点是 ,事件是 。
2.读了这篇文言文,我们应该学习司马光的什么品质?
五、本课小结
司马光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冷静地处理出现的难题,他真聪明啊!课后你们再去找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一读,这样你会更加了解司马光。
六、拓展阅读
司马光圆木警枕的故事
相关文档
- 教学工作总结-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2021-05-07 19:07:442页
- 学期一年级语文备课组工作总结2021-05-07 19:07:123页
-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大庆第一中2021-05-07 19:04:3416页
- 宜宾中考语文试卷2021-05-07 19:01:079页
- 2019-2020学年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2021-05-07 19:00:3911页
- 二〇一六年初中学业水平语文中考模2021-05-07 18:59:0811页
-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妈妈睡了》2021-05-07 18:59:087页
- 2021届浙江省高考语文一轮学案:第一2021-05-07 18:53:2223页
- 一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一单元 《对2021-05-07 18:50:422页
-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1部分学考规2021-05-07 18:50:025页